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司马老贼 > 第32章 槽头惊梦

司马老贼 第32章 槽头惊梦

作者:土玄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9 11:10:36

子时的更漏声,仿佛滴落在洛阳宫嘉福殿的每一个角落。烛台上的火焰不安地跳动着,将年轻皇帝曹睿的身影拉长,扭曲地投在冰冷的殿柱上。

他独坐于龙案前,指尖正缓缓抚过一份刚刚拟就的诏书。绢帛上,“起复司马懿为骠骑将军,都督雍凉诸军事”一行朱批,墨迹未干,在烛光下泛着幽微的光泽。

连日来的焦虑,似乎都随着这墨香稍稍散去。白日里,司空陈群、中书监刘放等重臣于偏殿密奏时那恳切乃至忧惧的面容,又浮现在眼前。“陛下,夏侯楙丧师辱国,雍凉精锐十不存一,关中震动!诸葛亮大军已再度兵临陈仓,郝昭病重,恐难久守……当此危局,非仲达不可挡诸葛!”

是啊,非仲达不可。曹睿在心中默念。那个鹰视狼顾的身影,那个在安邑被夺去兵权却依旧恭顺谢恩的臣子,此刻竟成了帝国西陲唯一的指望。他深吸一口气,仿佛能透过这诏书,触摸到克复陇右、击退诸葛亮的希望。他伸手,欲取那方搁在一旁、象征着至高权力的传国玉玺。

就在指尖即将触碰到玉玺那温润边缘的刹那,他的目光无意间扫过龙案一角。那里堆叠着些许不甚紧要的旧籍文书,其中一册蒙尘的《武帝起居注》引起了他的注意。或许是心绪不宁,又或是冥冥中的牵引,他鬼使神差地将其取过,信手翻开。

建安二十一年春的一条记载,如同淬毒的冰锥,猛地刺入他的眼帘:

“太祖武皇帝(曹操)夜梦三马同食一槽,寤而咨嗟,心恶之。尝谓文帝(曹丕)曰:‘马者,司马也。槽者,曹也。此梦不祥,司马氏非人臣之器,汝兄弟日后,当预为戒备。’”

“三马同槽……”

曹睿的呼吸骤然停滞。这四个字不再是尘封的文字,而是化作了惊雷,在他脑海中轰然炸响!

他猛地抬头,眼前烛火摇曳,仿佛幻化出司马懿那一次在宫中猝然回眸——脖颈近乎扭断的角度,那双看向后方时锐利如狼、冰冷不带一丝人气的眼神!这影像尚未消散,司马师那沉稳持重却隐含锋芒的面容,司马昭那聪慧外露、姿仪不凡的身影,又接踵而至。父子三人的形象,与那梦境中的“三马”严丝合缝地重叠在一起,嘶鸣着,啃噬着象征曹氏宗庙的“槽”!

一股寒意从尾椎骨窜起,瞬间冻结了他的四肢百骸。他继而想起在安邑罢黜司马懿兵权时的情景——那般雷霆打击,权势顷刻剥夺,司马懿脸上竟寻不到半分怨怼,只有恰到好处的恭顺与惶恐,谢恩而去时,背影都透着谦卑。当时他只觉此臣深明大义,顾全大局,心中甚是满意。可此刻想来,这逆来顺受之下,隐藏的该是何等可怕的城府与忍耐?

“事出反常必有妖!”曹睿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这句话。一股混杂着被欺骗的愤怒与对未来的巨大恐惧,如同岩浆般在他胸中喷涌。他一把抓起案上那份刚刚拟好的、寄托了他全部希望的诏书,绢帛柔软的触感此刻却如同毒蛇冰冷的鳞片。

“嘶啦——!”

清脆的撕裂声在寂静的殿中格外刺耳。他双手因极致的情绪而剧烈颤抖,将那诏书撕成碎片,犹不解恨,又狠狠揉成一团,掷于地上,用脚死死碾踏!仿佛脚下踩的,正是那司马氏父子三人阴鸷的面容。

次日清晨,嘉福殿正殿。文武百官依序肃立,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压抑的期待。以司空陈群、中书监刘放为首的一批大臣,目光不时悄然瞥向御案,搜寻着那份预料中关于起复某人的诏书。

皇帝曹睿在内侍的唱喏声中升座。他面色略显苍白,眼圈下带着淡淡的青黑,但那双眼睛却异常锐利,如同打磨过的寒铁,扫过殿群臣时,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仿佛一夜之间,那个因雍凉败绩而忧心忡忡的年轻君主已然消失。

在处理了几件无关紧要的常朝政务后,曹睿不等任何臣工出列奏请,便主动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清晰地传遍大殿的每一个角落:

“陇右之败,夏侯楙丧师失地,实为国家之耻,朕心实痛!”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陈群、刘放等人略显错愕的脸,“然,国难当头,非退缩怯战之时。朕决意,十日后,御驾亲征,与诸葛亮相会于陈仓,以彰国威,以安社稷!”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窃窃私语声如同潮水般泛起。

曹睿不待议论扩大,继续部署,语速快而清晰:

“诏令已发往扬州,命大将军曹真,将南疆军事暂交满宠,即刻轻骑返京,随驾同行!”

“擢升满宠为前将军,假节,代都督扬州诸军事,总揽对吴防务!”

陈群嘴唇翕动,似乎还想进言,但看到皇帝那决绝的眼神,以及将曹真这位宗室首席大将牢牢控于身边的安排,他最终将话咽了回去。陛下此举,既展现了力挽狂澜的君主担当,更深层的意味,在场诸多老成持重之臣都已心知肚明——那是彻底堵死了启用司马懿的任何可能。一种混合着失望与忧虑的情绪,在支持起复司马懿的臣子间无声蔓延。

几乎在曹睿于洛阳宣布亲征的同时,扬州治所寿春。

大将军曹真刚刚接过天使送达的诏书。他挥退使者,独自在堂中展开细读,脸上并无半分喜色。石亭战事,因他的到来和后续十万援军的集结,东吴孙权见无隙可乘,已在掳掠了大量人口物资后徐徐退兵,淮南局势刚刚稳定。然而,雍凉那个烂摊子,却远比淮南更要命。

“陛下亲征……”曹真喃喃自语,嘴角泛起一丝苦涩,“名为鼓舞士气,实则是将此千斤重担,毫不留情地压于吾身啊。”他仿佛已经看到雍凉那片残破的土地,精锐丧尽,士气低迷,而他的对手,是那个用兵如神、算无遗策的诸葛亮。“这分明是一局死棋!”一股强烈的无力感攫住了他。

巨大的责任与对未来的悲观预期,迫使他做出了一个艰难且违背本心的决定。在奉诏返京的途中,他命令队伍改变预定路线,绕道河内郡温县。

马车碾过温县孝敬里略显古朴的街石,最终停在一座看似朴素无华、门楣上仅书“司马府”的宅邸前。曹真下车,望着那紧闭的府门,心中涌起一股极其复杂的情绪——有身为宗室大将的骄傲,有对府内之人智谋的嫉妒与不甘,但更多的,是一种不得不向现实低头的屈辱,以及一丝微弱的、期盼能找到破局之方的希望。

司马府书房内,陈设简朴,唯书香盈室。司马懿一身半旧葛布深衣,正手持书卷,对坐在面前的次子司马昭讲解《韩非子》中“备内”一篇。管家侯吉悄步而入,低声禀报:“主公,大将军曹真车驾已至府门外。”

司马懿执书的手几不可察地微微一顿,眼中闪过一丝极快的惊讶,随即又被一层更深的、难以捕捉的失落所覆盖。这情绪的波动稍纵即逝,他面色已恢复古井无波,对司马昭温言道:“昭儿,今日便到此,你自去后院寻你兄长,将方才为父所讲默诵体会。”

屏退左右,书房内只剩二人。曹真也顾不得寒暄,便坦诚雍凉危局,语气中甚至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恳切:“仲达,局势如此,真已智穷力竭,望公不吝赐教,何以解此倒悬之危?”

司马懿沉吟片刻,目光似乎落在虚空中的某一点,仿佛在权衡思索,良久才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平稳:“大将军不必过忧。诸葛亮虽拥重兵,锐不可当,然其国亦有致命破绽——主暗而臣疑。”

他稍作停顿,迎上曹真急切的目光,继续道:“刘禅暗弱,非明辨之君;阉宦黄皓之流环伺在侧,嫉贤妒能。大将军何不密遣进奏曹中精干机敏之细作,潜入成都,广布流言于市井,渗透于宫闱?只需反复散播‘孔明自倚大功,目无君上,早晚必行篡逆之事’,其谗言如毒,日浸月润,刘禅焉能不起疑心?届时一纸诏书,诸葛亮纵有擎天之志,亦不得不退。”

曹真听完,只觉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多日来的阴郁焦虑一扫而空,他猛地站起身,激动之下竟上前一步紧紧握住司马懿的手,连声道:“妙!妙啊!仲达真乃神人也!此计若成,非止解陈仓之围,实乃国家之幸,社稷之福!真,在此拜谢!”言罢,竟真的躬身一礼。

司马懿连忙侧身避过,谦逊道:“大将军言重了,懿野人妄语,能于国家略有裨益,于心足慰。”

送走满怀激动与希望的曹真,司马懿默然返回书房。早已候在门外的司马师、司马昭立刻围了上来。

“父亲,”年轻的司马昭性子更急,率先开口,脸上满是不解与愤懑,“曹真与您素来不睦,多次排挤。他若此番再败于诸葛亮,陛下无人可用,岂不正是父亲东山再起之良机?为何要将此等妙计授他?岂非助他稳固权位?”

司马师虽未言语,但眼神中也流露出相似的疑惑。

司马懿看着两个已渐显峥嵘的儿子,目光深邃如夜,他走到书案旁,案上有一副未完工的疆域草图,他手指轻轻点在西凉与关中之地。

“尔等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他的声音低沉而充满力量,“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若曹真大败,诸葛亮乘势攻破长安,则关中非国家所有,陇右尽失,社稷危如累卵。届时,我司马氏纵使复得高位,甚至位列三公,又何异于丧家之犬,依附于一间即将倾覆之广厦?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他顿了顿,走到窗边,望着庭院中在晚风中摇曳的竹影,嘴角泛起一丝冷冽得近乎无情的笑意:“况且,此次乃是陛下御驾亲征!万一……万一有失,陛下若有闪失,国本动摇,天下顷刻便有大乱之危。帮曹真,即是保国家,亦是保我司马氏未来之根基。”

他转过身,烛光映照着他半明半暗的脸庞,那笑意中竟带上了一丝快意:“再者……诸葛亮昔日亦曾遣细作于洛阳,散播为父谋反之谣言,致使安邑之事,陛下疑心于我。今日,不过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罢了!让他也尝尝这流言噬骨的滋味!”

“哈哈哈……”司马懿的笑声在书房中回荡,那笑声里,充满了洞悉世情沧桑的苍凉,算尽机关的快意,以及猛虎蛰伏于深草、静待风云变幻的无穷隐忍。

烛火猛地跳跃了一下,将父子三人的影子投在墙壁上,恍惚间,竟真如三头巨马之影,沉默地立于暗室,等待着咀嚼命运草料的时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