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港岛六0野蛮年代适合穿越重生 > 第400章 半岛惊变与隔岸观火

就在武振邦用“电磁干扰”这根软钉子,将脚盆鸡和阿美搅得焦头烂额之际,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地震,在1962年初春的高丽半岛轰然爆发。

事情的起因,是北苏因深陷与西澳的技术竞赛和国内经济困境,进一步减少了对北棒的援助和关注。

而南棒内部长期积累的政治矛盾与经济困境也达到了临界点。

一场由底层军官发动、旨在“清除**、实现民族自强”的军事政变在汉城意外成功。

然而,与历史上不同,这场政变的主导者,是一位深受当时某种激进“自主统一”思想影响的少壮派将领,金成焕。

金成焕上台后,以惊人的魄力和手腕,迅速稳定了南方的局势。

他并未像外界预料的那样立刻倒向阿美,反而出人意料地向北方发出了“摒弃意识形态,共商民族统一”的强烈信号。

更令人震惊的是,正处于内外交困、领袖权威动摇的北方内部,一部分务实派官员竟对此做出了积极回应。

在短短数月内,南北双方的高层接触以超乎想象的速度秘密进行。

北苏因西澳的牵制和阿美的战略迷惑而反应迟缓;

阿美则深陷于评估西澳“方天画戟”的威胁以及应对倭国提出的“电磁环境”难题,未能及时进行有效干预。

当一架涂装着崭新高丽共和国标志的军用飞机,载着南北双方的代表,降落在板门店,向世界宣布将以“联邦制”形式启动统一进程时,全球为之失声。

帕姆泉堡的战略评估。

消息传来时,武振邦正在与秦若雪推演破冰电动船舶的北极航线。

他看着紧急送来的简报,脸上第一次露出了真正的惊讶,随即陷入了长久的沉思。

“你怎么看?”

秦若雪放下手中的航线图,神色凝重,

“太突然了,这会打乱我们很多计划。东北亚的平衡被彻底打破了。”

武振邦走到巨大的东亚地图前,手指划过朝鲜半岛,眼中光芒闪烁不定:

“乱?不一定,

这对于旧秩序是灭顶之灾,对我们……却可能是天赐良机。”

他迅速权衡利弊:

短期不确定性: 统一过程必然伴随混乱,可能影响自己在龙江省和北苏远东的物流网络建设初期的稳定性。

一个统一的、拥有近七千万人口和一定工业军事基础的棒子,其外交政策充满未知,未必是温顺的合作伙伴。

全球焦点瞬间聚焦半岛,自己之前营造的“技术威慑”光环可能会暂时被冲淡。

但是利好利更为显着:

这是一个重创第一岛链的好机会: 阿美在南棒的驻军将失去法理基础,必须撤离。

整个第一岛链北端崩塌,其在倭国和流球的军事基地也将暴露在统一朝鲜的直接威胁下,战略价值大减。

这比我们单纯用“电磁干扰”借口施压倭国,效果强了何止百倍!

还有就是极大牵制美苏精力: 阿美和北苏必须投入巨大资源来应对这个突如其来的“丢失地带”和地缘政治黑洞,他们针对我们的围堵和压制力度将被迫大幅削弱。

最终会为祖国创造绝佳战略窗口: 家里北方的军事压力骤减,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战略主动。

一个可能中立的棒子国,甚至是一个倾向于中国的棒子,将极大改善祖国的地缘环境。

一个等待重建的、渴望发展的统一棒国,是输出“风光能”、“蜂巢物流”、“电驱交通”等一整套解决方案的完美试验田。

自己可以借此将技术标准深度植入另一个国家。

“利远大于弊!”

武振邦猛地一拍地图,做出了决断,“这是撬动全球格局的支点,我们必须抓住!”

武振邦立刻下达了一系列指令:

1. 保持超然,静观其变: 西澳和南亚官方对高丽统一事件发表了一份措辞中立的声明,表示

“尊重高丽民族的自决权利,希望半岛实现和平与繁荣”,不急于下场承认新政权,也不参与大国的争吵。

2. 暗中接触,预留管线: 通过杨蜜麾下的情报局掌控的隐秘渠道,以及秦勇在国内建立的人脉,向高丽半岛释放出“对新技术和经济发展抱有极大兴趣”的务实派传递信息,表明南亚愿意在“适当的时候”提供“不附加政治条件”的经济与技术合作。

3. 加速布局,夯实基础: 命令龙江省和北苏远东的换电站建设进一步加快,抢在半岛局势可能带来的波动之前,形成既成事实和初步运营能力。

同时,加大对倭国的心理压力,通过非正式渠道提醒倭方:

“一个没有阿美军事基地干扰的倭国,将能更快地融入亚洲新的经济增长圈。”

武振邦与秦勇进行了一次加密通讯。

“秦伯伯,半岛变局,千载难逢。国内应抓住时机,一方面巩固北方安全,另一方面可积极与半岛新势力接触,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和经济合作。

我这边掌握的技术和资源,可以通过合适的渠道,优先支持国内与半岛的合作项目,帮助家里掌握重建的主导权。”

武振邦的策略非常清晰:他绝不冲到前台,而是躲在阿美、北苏与新兴统一朝鲜三方博弈的幕后。

他利用这一变局极大地削弱了主要对手,为自身发展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同时,他将自身的技术优势与祖国的地缘政治需求紧密结合,通过支持祖国与半岛的新合作,实现“墙外开花墙里香”,让祖国成为这一变局的最大受益者之一,而他自己,则稳稳地掌控着技术的源头和未来的标准。

当阿美和北苏的代表在联合国互相指责、焦头烂额之时,当倭国内阁为如何在新格局下自处而激烈争吵之时,武振邦的“探索者三号”万吨电动货轮,已经静静地驶出了船坞,朝着即将迎来剧变的东北亚方向,开始了它的首次航行。

一场由他间接引发、却又被他巧妙利用的地缘风暴,悄然的启动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