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港岛六0野蛮年代适合穿越重生 > 第275章 后知后觉比不知不觉强

他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更深的悖论:他原本以为,将沙漠变绿洲是绝对的正确,是造福于民的伟业。

但现在,有可能他极力想要创造的“福”,会以另一种形式,成为遥远地方其他人,甚至全球生态的“祸”。

他强大的技术力量和经济实力,在这种宏大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自然规律面前,突然显得有些莽撞和…渺小。

他可以改变一片土地的颜色,但他能承担改变全球气候格局的后果吗?他有这个权利吗?

那种熟悉的、想要与天斗与地斗的执念,第一次被一种更深沉的、名为“敬畏”的情绪所遏制。

他久久地凝视着那片依旧浩瀚的沙海,眼神复杂。

那里不再仅仅是他想要征服的对象,而更像一个沉睡的巨人,他若强行将其唤醒,谁也无法预料巨人会做出何种反应。

最终,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要将那份沉重的考量吸入肺腑。

“若雪,”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

“通知海水淡化厂的可行性研究团队…暂缓大规模方案论证。

优先进行小规模、模块化、离网式试验厂的技术储备研究,目标定位于解决现有垦区和沿海社区的淡水补充,以及…那些天然绿洲的生态补水。”

他停顿了一下,补充道:

“把气候模型的推演数据和所有相关的生态风险评估,整理成最高级别的机密报告,直接提交给我。

同时…,邀请全球最顶尖的气候研究团队,分别进行独立评估,签署最严格的保密协议。

我需要知道,我们面对的,究竟是什么样的可能性。”

他没有放弃向大海要水的技术路径,但他收回了那只即将强力挥下的手。

他选择了更谨慎、更卑微的姿态:先是试图去理解,然后再决定如何行动。

那个想要将整个大陆变成绿洲的宏伟梦想,依然在他心中燃烧,但它的光芒,第一次被一层名为“责任”和“敬畏”的薄纱所笼罩。他脚下的路,似乎需要重新丈量。

作为文科生的他虽然经历过后世资讯爆炸的洗礼,但环境科学对他来说还是太偏科了。

武振邦的指令下达了以后,控制室内的气氛也随之微妙地变化。

大规模推进的计划被暂缓,取而代之的是更谨慎的评估和秘密研究。

但对他个人而言,秦若雪展示的那些闪烁着警告信号的模型和那句“全球气候系统的大手术”,更像是一团沉重却模糊的迷雾。

他经历过信息爆炸的时代,听说过“蝴蝶效应”,知道“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道理,但这一切对他而言,更多是一种哲学层面的概念,而非可以精准量化的科学事实。

他站在沙盘前,目光似乎落在那些代表危机区域的红色标记上,但脑海里盘旋的却是另一种无力感。

他能理解复杂的政治博弈,能运作庞大的商业帝国,能驾驭最前沿的农业科技,甚至能窥见未来的粮食战争。

然而,面对“大规模绿化可能改变行星风系”这样的命题,他第一次感到自己知识结构的苍白。

这不是靠意志力和资源投入就能立刻弥补的差距。

“偏科了…”

他几乎无声地自嘲了一句,嘴角扯出一个无奈的弧度。

重生带来的先知先觉,在宏观的地球系统科学面前,显得如此局限。

秦若雪敏锐地察觉到了他神色中的困惑与挣扎。

她没有再继续堆砌复杂的科学术语,而是走到了沙盘的另一侧,操作了几下,调出了一组对比鲜明的卫星图片。

“振邦,你看这里。”

她的声音平和下来,带着引导的意味。

武振邦抬起头。

“这是上世纪中叶,苏联时代在中亚进行的‘垦荒运动’大规模卫星图对比。”

秦若雪指着图片,“他们用强大的国力,将广袤的干旱草原开垦成农田,短期内获得了巨大的粮食产量。”

第一组图片显示的是大片被规整犁开的深褐色土地,取代了原本的浅黄色草原,看起来确实是人类改造自然的伟绩。

“但你看几十年后的图片。”秦若雪切换了画面。

武振邦的瞳孔微微收缩。

后来的卫星图上,那些曾经“被征服”的土地,出现了大面积的沙化、盐渍化斑块,像一块块丑陋的伤疤。

更令人心惊的是,原本位于区域南缘的咸海,因为注入河流被大量截取用于灌溉,湖面面积急剧萎缩,湖床裸露,变成白色的盐碱荒漠,触目惊心。

“这是一个局部改造引发区域性生态灾难的经典案例。”

秦若雪的声音低沉下去,“他们当时也只看到了眼前的农田和粮食,没有充分预见到对水资源平衡、区域气候和下游生态系统的毁灭性连锁反应。

而我们想要做的,范围和作用机制,比那个要大得多,也复杂得多。”

她没有再多说,只是让那两组对比强烈的卫星图像停留在屏幕上,沉默地诉说着一个因为傲慢和认知局限而导致的生态悲剧。

武振邦久久地凝视着咸海那萎缩的轮廓和裸露的盐碱湖床。

那图像带来的冲击,远比抽象的数据模型和推演更加直接和震撼。

它不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而是一个发生过的、惨痛的教训。

它清晰地告诉武振邦:人类过去并非没有做过类似的事情,而结果往往是灾难性的。

他仿佛能看到那片土地上曾经有过的希望和雄心,如何最终被风沙和盐碱吞噬。

这种景象,比任何复杂的科学报告都更能触动他那颗习惯于“人定胜天”的心。

一种前所未有的慎重感,逐渐取代了之前的困惑和急躁。

他意识到,他面对的不仅仅是一片等待征服的沙漠,而是一个精密而脆弱的巨大系统的一部分。

他的每一个重大决策,都可能像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一圈圈他无法完全预料的涟漪,甚至海啸。

“我明白了…”

武振邦终于缓缓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沉重,

“技术的强大,有时候会让我们产生能够完全掌控自然的错觉。

但事实上,我们可能连它最基本的运行规则,都还没有完全读懂。”

他转过身,不再看那令人压抑的卫星对比图,目光重新投向窗外那片依然广袤无垠的沙漠。

但此刻,他眼中的沙漠不再仅仅是一个需要被“消灭”的敌人,更像一个需要被谨慎理解和对待的、沉睡着的庞大生命体。

“若雪,”

他吩咐道,语气已经彻底平静下来,

“除了气候评估,再增加一项秘密研究课题:全面收集历史上所有大型生态改造工程的详细案例,尤其是其未预料到的中长期生态后果分析。

组织一个跨学科的小组,包括生态学家、历史学家,甚至社会学家,我要看到最全面、最深刻的复盘报告。”

他不再仅仅依赖于科技和工程思维,他开始寻求历史的智慧和跨学科的视角。

这是他作为决策者,在认知上的一次重要转变。

从坚信“力量可以解决一切”,开始转向“智慧在于知道力量的边界以及如何审慎地使用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