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中超整活王:我的球员全员梗帝! > 闽超大结局:草根烟火里的星辰大海

中冠联赛大区赛的入场券像块烧红的烙铁,烫在泉州港务队每个人的心口。通往“准职业”的门槛就在眼前,但训练场边的现实却透着海蛎煎的烟火气。

“南哥,明天训练我请半天假,”老吴搓着手,黝黑的脸上带着码头工人特有的朴实歉意,“轮到我上‘港务三号’值夜班,凌晨四点靠岸的巴拿马货轮,得盯着卸货。”

江南京看着这位四十五岁的门将,眼角的皱纹深得能夹住海风,训练服下还能隐约看到年轻时扛大包练出的腱子肉轮廓。“行,吴哥,下午补觉,晚上加练扑救。”他没说多余的话。这就是“闽超”球队的日常——球员可能是码头调度员、鱼丸店小老板、中学体育老师,足球是梦想,但饭碗才是生活。

林海正跟新来的小球员较劲。十七岁的陈小虾来自宁德三都澳,脚法灵得像泥鳅,但瘦得像根竹竿。“虾仔!下盘要稳!你当是踩船板避浪头啊?”林海用刚学的蹩脚福州话吼着,自己却差点被小虾一个穿裆晃倒,引来一片哄笑。训练场边,小虾的父亲,一个脸庞被海风吹成古铜色的渔民,蹲在摩托车旁嘿嘿地笑,脚边放着一泡沫箱刚上岸的带鱼。

这就是他们的“职业”之路。没有豪华基地,训练场是向市体校租的,草皮斑秃得像中年人的头顶。经费紧巴巴,队巴是港务公司淘汰下来的旧中巴,空调时灵时不灵,跑趟福州客场,车厢里弥漫着汗味、海鲜干货味和陈年座椅套的霉味。

---

**福州,省奥体中心外场。中冠联赛东南大区赛,泉州港务 VS 浙东绿城。**

对手是正儿八经的前中乙球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奥体中心主场地正进行着中超预备队比赛,喧天的声浪隐隐传来。而他们这块外场,看台只有稀稀拉拉几排,来的多是泉州老乡和球员家属。老吴的老婆带着一保温桶热乎的莆田卤面,林海的弟弟妹妹举着用硬纸板写的“阿哥劲啊!”。

比赛踢得像场艰苦卓绝的滩头争夺战。浙东绿城的技术和配合明显高出一筹,控球率占优。泉州港务全靠一股“草根”的蛮劲和不要命的奔跑在硬顶。林海被对方两个职业退下来的后卫重点照顾,撞得东倒西歪。老吴高接抵挡,吼得嗓子劈叉,莆田腔的指挥响彻半场:“左边空了!补位!补位!后生仔跑起来!当追台风啊!”

上半场结束前,绿城一次精妙的肋部渗透打穿了防线。单刀!老吴弃门而出,一个近乎搏命的侧扑,手指尖堪堪蹭到皮球!球变向砸在立柱上弹出!老吴重重摔在草皮上,捂着腰半天没起来。

“吴哥!”队员们围上去。

“冇事冇事!”老吴龇牙咧嘴地被搀起来,拍拍屁股上的灰,冲着惊魂未定的后防线吼,“看紧人啊!当晒谷场看麻雀啊?盯死!”

草根的血性,在这一刻燃烧。下半场,泉州港务的跑动更加疯狂。一次不是机会的机会,林海在边线硬生生从对方脚下把球“抠”了出来,踉踉跄跄带球突进,被撞倒前用尽最后力气把球捅向中路。替补上场的小虾像条泥鳅般钻出,灵巧一扣晃开角度,拔脚怒射!

**砰!**

皮球狠狠砸在横梁上沿,高高弹起!看台一片扼腕叹息。

“差之毫厘!泉州港务的小将陈小虾!这球要是进了,绝对能上今晚《福建体育》的‘虾油味’集锦!”场边一个挂着“福建草根足球联盟”工作证的自媒体主播,正举着手机激情直播,背景音里还能听到他老婆用福州话喊“回家吃饭啦!”。

最终,0-0。一个属于草根的、值得骄傲的平局。终场哨响,浙东绿城的球员们带着几分意外和尊重,主动走过来握手。老吴叉着腰,喘着粗气,汗水浸透了他那件印着“港务码头装卸三队”的旧t恤(训练服洗了没干)。林海和小虾勾着肩膀,对着看台上寥寥几个举着手机的家乡球迷挥手。

没有职业联赛的聚光灯,没有山呼海啸的欢呼。只有家属区传来的几声“好样的!”和那个自媒体主播对着手机喊:“看到没!这就是我们‘闽超’出来的队伍!硬骨头!”

---

**泉州,蟳埔渔村。村口百年大榕树下。**

没有盛大的庆功宴,只有一场更“接地气”的聚会。海蛎壳砌成的矮墙边支起了几张折叠桌,摆满了海蛎煎、土笋冻、炸菜粿、还有老吴老婆带来的超大份莆田卤面。球员、家属、村支书陈伯、港务公司的工会主席,甚至那个总来拍训练的自媒体“虾油哥”都来了。

几盏渔船的蓄电池灯挂在榕树枝头,发出暖黄的光。海风带着咸腥味,收音机里咿咿呀呀放着南音。

“来!为我们泉州港务,干了这碗石花膏!”村支书陈伯端起一个豁了口的粗瓷碗,里面是清凉降火的本地甜品,“踢得好!没给咱泉州、没给‘闽超’丢脸!省体育局的张处打电话来,说你们这场球,给全省搞基层足球的打了一针强心剂!”

“主要是南哥带得好!”林海嘴里塞着海蛎煎,含糊不清地说。

“还有吴哥!腰没事吧?”小虾关心地问。

“冇事!硬得很!”老吴拍着腰,灌了一口本地米酒,“想当年在码头扛大包,两百斤一袋,腰都没软过!这点伤算啥!”引来一片哄笑。

江南京没怎么说话,他靠在一截老榕树根上,看着眼前的一切。灯光下,林海正手舞足蹈地给小球员们比划着那个击中横梁的球;老吴和港务公司的老工友划着拳,嗓门震天响;小虾的父亲,那个沉默的渔民,正小心地用筷子夹起一块最大的土笋冻,放到儿子碗里;陈伯和自媒体“虾油哥”凑在一起,兴奋地讨论着怎么在村里搞个青少年足球兴趣班,就用这片晒谷场改造的简易球场。

“虾油哥”的手机镜头扫过这烟火气十足的场景,直播标题格外醒目:【闽超烟火气!中冠英雄回乡,榕树下庆功宴,足球的根在泥土里!】

“南哥,想啥呢?”林海凑过来,递过一碗石花膏。

江南京接过碗,冰凉的触感让他回过神。他指了指喧闹的人群,又指了指远处黑沉沉、却蕴藏着无限生机的大海:“看,阿海。我们踢的球,从这里出发。”他顿了顿,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穿透南音和海浪的背景音,“‘闽超’搭好了台,让像你、像小虾、像老吴这样的‘角儿’能被看见。踢中冠,甚至以后万一有机会踢上更高级别的联赛,那是锦上添花。但最重要的,是让更多村里、镇上的孩子,觉得踢球这条路,有奔头,有光亮,不再是瞎玩。”

他喝了一口清甜的石花膏,目光扫过小虾亮晶晶的眼睛,扫过老吴儿子崇拜地看着父亲的神情。

“省里的目标是让福建足球水平提升,氛围更浓。”江南京看着榕树下攒动的人头,看着手机直播屏幕上飞快滚动的“泉州加油”、“闽超雄起”的弹幕,还有“虾油哥”直播间不断上涨的人数,“这氛围,不在那坐满几万人的体育场里,就在这儿,在蟳埔的榕树下,在安海的晒谷场上,在每个有孩子对着破墙练射门的巷口。我们泉州港务,还有整个‘闽超’,就是要把这些散落的火星子,烧得更旺一点。”

几天后,省体育局官网和“闽超”联赛公众号同时发布了一则通告,标题朴实无华:

**【关于进一步深化“闽超”联赛与基层足球联动,设立“闽超-村超\/镇超”青训输送点的通知】**

通告下方,配着一张极具感染力的照片:蟳埔渔村百年大榕树下,暖黄的灯光映照着围坐的球员、家属和村民,笑容灿烂。照片一角,小虾的父亲正把一块海蛎煎塞进儿子嘴里,旁边是林海搭着小球员肩膀比划动作的身影。背景里,那面用渔船旧帆改制的、写着“泉州港务”的队旗,在海风中轻轻飘扬。

没有职业联赛的耀眼光环,没有一球成名的传奇故事。只有咸腥的海风,暖黄的渔灯,喧闹的乡音,和一群在泥土与大海之间,执着地追逐着那颗黑白皮球所带来的、最朴素的欢喜与希望的普通人。

草根足球的星辰大海,不在远方,就在脚下这片滚烫的乡土人间。而“闽超”这座桥,正稳稳地架在烟火与梦想之间,通向一个属于福建足球的、更具生命力的未来。榕树下的灯火与海蛎煎的香气,就是这故事最温暖、也最坚实的大结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