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中超整活王:我的球员全员梗帝! > 泰山,让我最后一次爱你!

泰山危机!

>泰山队主场惨败成都蓉城,足协杯七连冠梦碎。

>主教练崔康熙再次缺席发布会,记者们面面相觑。

>“又是他?这赛季第几次了?”角落里有人低语。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我翻着二十年采访笔记,“他是我职业生涯里缺席发布会最多的主教练。”

>更衣室里传来队长郑铮的怒吼:“我们的底线呢?!”

>我站在空荡荡的发布会现场,忽然想起2006年第一次踏进鲁能俱乐部大门。

>那个高高瘦瘦的大姐递给我采访证:“小伙子,好好写咱们泰山队啊。”

>十九年过去,大姐退休了,泰山队也病了。

>而病根,远不止一个教练那么简单。

---

七月的济南,空气里像浸满了滚烫的铅块,沉重地压在每一个走向奥体中心的人身上。山东泰山队主场惨败成都蓉城,0-2的比分像两块烧红的烙铁,狠狠烫在记分牌上,更烫在所有穿着橙色球衣的球迷心上。足协杯七连冠的伟业,那个曾经金光闪闪、几乎成了泰山队代名词的传奇,就在这个闷热得令人窒息的夜晚,被无情地碾碎了。

新闻发布厅里,气氛比球场更压抑。长条桌后面,主教练的位置空空如也。只有俱乐部新闻官老李,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那儿,额头上全是亮晶晶的汗珠,眼神躲闪着台下几十双焦灼、愤怒、失望的眼睛。空气凝固了,只有空调外机单调的嗡鸣,像垂死的叹息。

“崔康熙指导……身体突然不适,今天的赛后发布会取消。”老李的声音干涩得像砂纸摩擦。

短暂的死寂后,一股压抑的骚动在记者席里弥漫开来。

“又是他?” 我身后,一个年轻记者压低了嗓子,语气里充满了难以置信,“这赛季第几次了?第三次?第四次?”

我没回头,手指下意识地摩挲着摊在膝上的采访本。本子很旧了,边角磨损得厉害,里面密密麻麻记满了近二十年的点点滴滴。我翻动着,那些熟悉的名字、重要的日期、关键的比分,还有一次次赛后发布会的记录,如同泛黄的电影胶片在眼前掠过。我的声音不大,但在一片死寂的发布厅里显得格外清晰:

“这确实不是崔指导第一次拒绝出席发布会了。”我顿了顿,目光扫过前面空着的座椅,“在我近二十年的足球记者生涯里,崔康熙,是我记录本上缺席赛后发布会次数最多的主教练。没有之一。”

这个冰冷的事实陈述,像一块巨石投入了看似平静的湖面。台下的骚动瞬间放大,变成了嗡嗡的议论声,夹杂着几声压抑的怒骂。

我合上本子,站起身。老李投来一个混合着疲惫和恳求的眼神。我冲他微微点了点头,不是同意,而是理解他此刻的为难。转身离开这片令人窒息的低气压区。崔康熙来不来,说什么,此刻对我而言,已经像隔夜的茶水一样寡淡无味。他在泰山的这两年,究竟给这支队伍注入了什么,又带走了什么?我相信,此刻坐在俱乐部顶层办公室里的那些人,心里比我这个外人要清楚得多。

穿过略显空旷的混合采访区,喧嚣被暂时甩在身后。然而,通往更衣室那条熟悉的、铺着厚地毯的走廊深处,另一种更加激烈的喧嚣,如同风暴前的闷雷,隐隐穿透墙壁撞击着我的耳膜。是争吵,激烈的争吵,其中那个嘶哑、饱含着巨大痛苦和愤怒的声音,辨识度极高——队长郑铮。

“……怎么踢的?!告诉我!下半场那是什么玩意儿?!眼神呢?!跑动呢?!让人家在中场随便传!在我们家门口!”郑铮的声音像是砂轮在摩擦铁器,每一个字都带着火星。“你们对得起外面那些球迷吗?!对得起这身衣服吗?!”

紧接着是“哐当”一声巨响!像是金属重物狠狠砸在更衣室柜门上发出的声音,震得走廊似乎都颤了一下。

“底线!我就问一句!我们的底线他妈的在哪儿?!”郑铮的咆哮如同受伤的雄狮,带着绝望的穿透力,狠狠砸在更衣室厚重的门板上,也砸在我的心上。

“底线”……这个词像一把冰冷的钥匙,猝不及防地捅开了记忆深处那扇尘封已久的门。

时间猛地倒流,色彩褪去,场景切换。

不再是2025年弥漫着消毒水和失败气息的奥体走廊,而是2006年初秋,阳光正好,空气里飘着北方干燥的尘土味和新修剪草皮的清新气息。我,一个刚刚拿到记者证的毛头小子,背着双肩包,手里捏着写有“实习”字样的证件,心脏在胸膛里咚咚咚擂鼓一样敲着。面前是山东鲁能泰山足球俱乐部那栋不算高大、甚至有些陈旧的办公楼。门楣上俱乐部的标志,在阳光下显得庄重而充满力量感。我深吸一口气,带着朝圣般的心情,推开了那扇吱呀作响的玻璃门。

省足协派驻俱乐部办理证件的大姐,姓王,个子很高,瘦瘦的,笑起来眼角有细细的纹路,眼神温暖又带着点看透世事的通透。她接过我的介绍信和证件照,利落地登记着。

“小伙子,刚入行吧?看着就一脸青涩。”王大姐一边在钢印机上用力压着我的采访证,一边笑着说,声音爽朗,“哪个报社的?……哦,《足球先锋》,好报纸啊!好好写,咱们泰山队不容易,但值得好好写!”

她将那张还带着钢印余温的硬质卡片递给我,塑料封皮在阳光下反着光。“拿着!以后就是自己人了。有啥不清楚的,尽管来问,别客气!”她的笑容真诚而热切,带着一种朴素的骄傲,“咱们泰山队,是支有根、有魂的队!”

那一刻,那张小小的采访证仿佛有千钧重。它不仅仅是一张通行证,更像是一份沉甸甸的嘱托,一份来自这方足球热土最初的信任和期待。王大姐那句“好好写,咱们泰山队”,像一颗种子,深深埋进了我职业生涯的起点。

“王姐……”我下意识地对着空荡荡的走廊低语。十九年光阴呼啸而过。王大姐早已退休,含饴弄孙。而我,从那个战战兢兢的实习记者,变成了如今跑遍大江南北、见证了泰山队无数辉煌与低谷的老记。可十九年后的今天,在这条通往更衣室的走廊里,听着队长绝望的呐喊,我却再也找不到当年那个阳光明媚的下午,那份纯粹的、充满希望的“值得好好写”的底气。

泰山队病了。病得不轻。而病灶,似乎远非一个“崔康熙”那么简单。那个曾经被王大姐视为骄傲、被无数齐鲁儿女寄托了乡愁与热血的“魂”,正在被某种更深层的东西,一点点地、无声无息地侵蚀着。郑铮那声“底线在哪里”的怒吼,像一把冰冷的手术刀,划开了华丽的橙色战袍,露出了下面可能早已化脓的伤口。

---

更衣室里的风暴最终被强行平息了,是俱乐部副总孙国宇带着几个人硬挤进去,用近乎呵斥的声音压下了郑铮的爆发。门开了一条缝,几个低着头、脸上毫无血色的年轻队员率先快步溜了出来,想逃离灾难现场。随后是沉默的主力们,没人说话,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郑铮走在最后,他高大的身影显得有些佝偻,脸上残留着未褪尽的潮红和一种深深的疲惫,汗水浸透的球衣紧贴在背上。他抬眼看到靠在走廊墙边的我,脚步顿了一下,嘴唇动了动,最终也只是扯出一个极其难看、近乎苦涩的弧度,什么也没说,低着头,拖着沉重的步伐汇入了离开的人流。

那背影,像一座在暮色中轰然倒塌的山。

回到下榻的酒店,疲惫感如同潮水般涌来,几乎将我淹没。我把自己摔进沙发,顺手拿起手机,屏幕亮起,锁屏壁纸是张老照片——2006年深秋,济南的省体育中心外场。照片里,一群穿着厚外套的年轻人围在一起,脸上洋溢着青涩、张扬、仿佛拥有全世界的笑容。那是鲁能85-87黄金一代训练结束后的抓拍。周海滨正对着镜头比划着什么,韩鹏咧着嘴大笑,崔鹏勾着李微的脖子,王永珀和吕征在抢一个足球,王晓龙则站在稍远一点的地方,露出标志性的腼腆笑容。背景是灰蒙蒙的天空和老旧的体育场看台一角,带着那个年代特有的粗犷质感。

指尖轻轻划过屏幕上那一张张年轻鲜活的脸庞。周海滨,那个少年老成的中场大脑,传球像带着导航;韩鹏,禁区里横冲直撞的“鹏哥”,头球一绝;崔鹏,“拼命三郎”,跑不死的小坦克;李微,技术细腻,任意球脚法刁钻;王永珀,“小胖”,灵性十足,脚下一抹就能制造杀机;吕征,边路快马,风驰电掣;王晓龙,后防中坚,沉稳可靠……还有门神杨程。他们是我记者生涯最初、也是最深刻烙印下的一批球员。那会儿我刚入行,跟队国奥,几乎天天泡在训练场边。365天,我有200多天能看到他们。看他们在场上挥汗如雨,在场下嬉笑打闹。看他们从初出茅庐的青涩,到在顶级联赛站稳脚跟,再到身披国家队战袍为国征战。我看得太多,太熟悉,熟悉到后来,甚至不需要看正脸,远远地,只要瞥见某个背影走路的姿态,或者某个球员带球冲刺时屁股扭动的特有频率,我就能脱口而出他的名字。

我看着他们一场场拼下胜利,从联赛第1个10场,到第100场,再到里程碑般的第200场。看着王永珀、吕征、王晓龙带着不舍和眼泪转身离开;看着周海滨远走他乡,兜兜转转又落叶归根;看着韩鹏、崔鹏、李微他们脱下战袍,换上西装,拿起战术板,站在场边指导着更年轻的梯队队员。无论他们身在何处,是场上拼搏还是场边指挥,他们的每一条动态,每一场比赛,都像一根无形的线,牵动着我的目光。他们早已不仅仅是我报道的对象,他们是流淌在我职业生涯血脉里的故事,是我过往人生无法分割的一部分。

手机嗡嗡震动起来,把我从泛黄的回忆里拽了出来。屏幕上跳动着两个字:海滨。

我清了清有些发堵的嗓子,接通:“喂,海导?”

电话那头是周海滨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和沙哑,背景音里隐约有哨声和年轻队员的叫喊声,显然还在训练场边。“刚收队。奥体那边……唉,我这边小崽子们手机都刷疯了。”他顿了一下,声音低沉下去,“郑铮那小子……在里面吼的那一嗓子,外面都听见了。”

“嗯,动静不小。”我应着,走到窗边,看着外面济南城渐次亮起的灯火,奥体中心巨大的轮廓在暮色中沉默着。“他憋太久了。这口气,堵在所有人胸口。”

“是啊……”周海滨长长叹了口气,那叹息里承载着太多复杂的东西,“我们那会儿,输了球,老韩总(韩公政)能把更衣室门关了骂一上午,骂得你抬不起头,但骂完了,你心里那团火反而烧得更旺,恨不得立刻再上场把丢的球抢回来!现在……”他停住了,没再说下去,但那份欲言又止的沉重感,隔着电话线也清晰地传递过来。

我们都沉默了。听筒里只有他那边训练场隐约的风声和我这边窗外城市的底噪。一种无言的沉重在蔓延。过去那种痛彻心扉却催人奋发的“骂”,和如今这种更衣室里砸东西的绝望怒吼,以及主教练在失败后干脆缺席的沉默,对比是如此刺眼。

“哥,”周海滨再次开口,语气带着一种近乎恳求的意味,“你是老泰山了,你笔头子硬。该说的话……得有人说啊。这么下去,真不行了。根儿……根儿不能烂啊。” 他最后那句“根儿不能烂”,声音压得极低,却像重锤敲在心上。

挂了电话,房间里一片寂静。周海滨那句“根儿不能烂”在耳边反复回响。我坐回电脑前,屏幕的光映在脸上。手指悬在键盘上方,却久久落不下去。写什么?怎么写?批评崔康熙?批评队员?这似乎都触及不到那个真正的痛点。郑铮在更衣室砸东西时吼出的“底线”,周海滨沉重叹息中担忧的“根儿”,还有我记忆中王大姐递给我证件时那充满期许的眼神……这些东西交织在一起,指向一个更庞大、更核心的存在——俱乐部的管理层。

那些坐在顶层办公室,掌握着这支球队命运航向的人。他们的沉默,他们的无为,或者说,他们的“为”,是否正是导致这艘大船不断触礁、迷失方向的根本原因?

就在这时,手机屏幕又亮了,这次是微博推送的特别关注提示。点开一看,是泰山俱乐部官方账号在十分钟前发布的一条简短公告:

“针对今晚足协杯赛事情况及赛后相关事宜,俱乐部管理层高度重视,将于近期召开内部会议进行深入总结。感谢广大球迷一如既往的支持!风雨同舟,砥砺前行!#山东泰山足球俱乐部#”

公告措辞极其官方,极其“正确”,充满了“高度重视”、“深入总结”、“感谢支持”、“风雨同舟”这类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套话。它像一层薄薄的油,试图覆盖在刚刚沸腾过的愤怒和绝望的岩浆之上。公告下面的评论区,早已被愤怒的橙色海洋淹没。

“高度近视吧?重视个屁!总结个毛线!每次都这几句!”

“崔康熙什么时候下课?给句痛快话!”

“管理层先总结总结自己吧!买的人呢?青训呢?梯队呢?就会喊口号!”

“还风雨同舟?船都要沉了,你们在舱里开香槟呢?”

“郑队吼得好!底线呢?!问问你们自己,还有没有底线?!”

“十九年老球迷,第一次觉得心凉透了。这还是我认识的泰山队吗?”

“韩总(韩公政)当年的话,你们还记得吗?‘不是什么球员都能来山东这个队的’!现在呢?什么玩意儿都能来混日子了?”

“管理层下课!!”

……

一条条评论,像一把把淬火的匕首,带着球迷滚烫的鲜血和眼泪,狠狠扎在那份冠冕堂皇的公告上。特别是那句关于老韩——韩公政的质问,像一道刺目的闪电,瞬间劈开了记忆的迷雾。

韩公政,前山东鲁能泰山足球俱乐部总经理。一个以严厉、务实、甚至有些固执着称的足球管理者。关于他,我听过太多故事,其中有一个片段,是当年一位已经离队的老队员,在多年后一次私下聊天时转述给我的。那位老队员模仿着韩公政当时特有的、带着浓重山东口音的语气,惟妙惟肖:

“老韩拍着桌子跟我们几个队长说:‘都给我听好了!能踏进咱山东鲁能大门的球员,技术好坏,能力高低,那可以练!但头一条,做人!人品!必须给我过得硬!’他手指头戳得桌子咚咚响,‘歪瓜裂枣,心思不正的,趁早滚蛋!咱这身橙色的皮,不是谁想披就能披!得有骨气!有担当!’”

那声音,那神态,那不容置疑的斩钉截铁,透过老队员的转述,隔着漫长的岁月,依旧清晰得如同昨日。那时的泰山队,从管理层到教练组再到球员,自上而下,都透着一股凛然不可侵犯的傲气和对自身“品格”近乎苛刻的守护。那是他们的骄傲,也是他们深植于齐鲁大地、赢得无数尊重的“根”。

“人品要过关”,“不是什么球员都能来”,“得有骨气有担当”……这些掷地有声的话语,与眼下更衣室的失控、赛场的溃败、主教练的逃避、管理层的空洞套话,形成了何等触目惊心的对比?

我猛地靠向椅背,冰冷的皮革触感让我微微一颤。电脑屏幕上,俱乐部那条“风雨同舟”的公告和下面汹涌的怒潮依旧刺眼。窗外,奥体中心巨大的阴影仿佛一只沉默的怪兽,吞噬着这个夜晚残存的希望。

一个无比尖锐、带着血丝的问题,不受控制地、重重地砸在我的心口:

那时的泰山,有追求,有傲骨,更有那条用“人品”和“骨气”铸就的、不容触碰的底线。

那么现在的泰山呢?

我拿起手机,手指有些僵硬,点开了通讯录,缓慢地、却无比坚定地,找到了标注着“孙国宇”的名字——泰山俱乐部现任常务副总经理。按下拨号键的瞬间,我仿佛能听到自己心脏在胸腔里沉重地搏动。听筒里传来单调的“嘟…嘟…”声,每一声都敲在紧绷的神经上。

漫长的十几秒后,电话终于被接通了。

“喂?”孙国宇的声音传来,背景音有些嘈杂,似乎在某个饭局或者应酬场合,带着一丝被打扰的不耐烦和刻意的平稳。

我深吸一口气,没有寒暄,没有任何铺垫,将那个在心头翻滚灼烧、如同熔岩般滚烫的问题,直接抛了过去,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带着二十年泰山观察者沉淀下的全部重量:

“孙总,打扰了。就一个问题,代表我自己,也代表今晚守在奥体、守在屏幕前心碎了的球迷们问一句。”

我停顿了一秒,电话那头的嘈杂背景音似乎也瞬间低了下去。

“山东泰山队的底线,现在到底在哪里?”

电话那头,陷入了一片死寂。连那隐约的背景杂音都彻底消失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