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科幻 > 太平洋底来的人 > 《太平洋底来的人》(781-790集)

太平洋底来的人 《太平洋底来的人》(781-790集)

作者:知寒之作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11-18 11:53:05

第781集:小满的“治愈站宠物领养日”与“会选主人的小生物”

随着治愈站康复的生物越来越多,小满发现有些小生物没有“家”——比如被冲上岸的孤儿小螃蟹、找不到族群的小水母、受伤后被遗弃的小鱼。“不如搞个‘宠物领养日’!”小满蹲在水箱前,看着小水母“小星”晃着触须,眼睛亮了,“让喜欢深海生物的人领养它们,给它们找个温暖的家,还能让更多人参与到守护深海的队伍里!”

领养日的“领养规则”充满温情——想领养的人要先参加“深海守护小课堂”,学习怎么照顾对应生物(比如小螃蟹要喂虾干、小水母要喂浮游生物);领养时要和生物“双向选择”:人类选喜欢的生物,生物也能用自己的方式选主人(小螃蟹用钳子碰一碰主人的手表示愿意,小水母用绿光闪三下表示同意);领养后要定期给治愈站“报平安”,分享生物的成长照片,小满还会定期上门回访,确保生物被好好照顾。

可筹备领养日时,出了“双向选择乌龙”——一个小男孩想领养小螃蟹“小乖”,小乖却用钳子夹了夹他的手,转身爬向了旁边的小女孩。小满用“水下听觉”听了听,笑着说:“小乖说‘小男孩太活泼,怕被不小心碰到,小女孩很温柔,想跟她走’!”小男孩虽然有点失落,但看到小乖趴在小女孩手里晃着钳子,也笑着说:“小乖选对啦,她肯定会好好照顾你!”

领养日当天,治愈站变成了“温馨领养现场”——小桃用荧光海带编了“领养快乐”的横幅,挂在门口;用月光藻灯串成“爱心星链”,夜里会亮成暖粉色;每个待领养的生物都有“领养卡片”,上面写着名字、性格(比如小星“胆小,喜欢安静”、小乖“温顺,爱干净”);林夏负责“领养课堂”,用投影仪教大家怎么照顾生物;小满则当“双向选择调解员”,帮人类和生物沟通。

最热闹的是“双向选择环节”——小女孩想领养小星,她轻轻趴在水箱边,小声说:“小星,我会每天给你喂浮游生物,陪你说话。”小星的绿光闪了三下,慢慢游到水箱边,用触须碰了碰小女孩的手指,像是在“同意”;一个老爷爷想领养小乖,小乖用钳子夹着老爷爷递来的虾干,慢慢爬进他的手心,绿光闪得温柔;还有个志愿者想领养小鱼“小游”,小游围着他的手转了三圈,尾巴拍着水面,像是在“说跟你走”。

可也有“没选到主人”的小生物——小螃蟹“小闹”太调皮,总用钳子夹人,没人敢领养;小水母“小暗”怕光,躲在水箱角落,不肯和人互动。小满摸着小闹的壳,笑着说:“没关系,治愈站就是你们的家,等你们找到喜欢的主人,我们再办领养日!”小桃给小闹做了个“调皮小勋章”,给小暗做了个“避光小帐篷”,两个小家伙很快就开心起来。

领养日结束,有8只小生物找到了新家——小星跟着小女孩回了家,小女孩每天给它喂浮游生物,还拍了很多照片发给治愈站;小乖跟着老爷爷生活,老爷爷每天用小勺子喂它虾干,小乖长得越来越壮;小游跟着志愿者住在海边,每天能在浅水区游来游去,活得很自在。

当晚,小满在领养日志里写道:“今天有8个小生物找到新家,看着它们趴在主人手里的样子,比自己治愈好生物还开心——以后每个季度都办一次领养日,让更多小生物找到温暖的家,让更多人成为深海的守护者!”小光在水箱里用绿光拼出“领养快乐”,小邮游进浅水区,跃出水面溅起的水花,像是在为找到新家的小生物庆祝。

第782集:小桃的“深海生物运动会”与“会作弊的小螃蟹运动员”

夏天一到,科研站的生物们都变得活力满满——小螃蟹们在甲板上追来追去,小海豚们在浅水区跃出水面,小光在水箱里晃着触须练“绿光闪”。小桃拍着大腿喊:“办‘深海生物运动会’!设螃蟹赛跑、海豚跳跃、水母发光比赛,还要给冠军发‘运动奖杯’,肯定比人类的运动会还热闹!”

运动会的“比赛项目”脑洞大开——“螃蟹赛跑”:在甲板上画条赛道,小螃蟹们从起点爬到终点,谁先到谁赢,赛道旁放着虾干当“诱惑道具”;“海豚跳跃”:在浅水区拉条绳子,小海豚们跃过绳子,跳得最高的赢;“水母发光比赛”:在暗室里,水母们比谁的绿光最亮、闪得最有节奏,小光当裁判;最搞笑的是“机械螃蟹vs小闹钟拔河”:用海藻绳当拔河绳,谁能把对方拉过线谁赢,机械螃蟹靠力气,小闹钟靠“小聪明”。

可赛前训练时,小螃蟹们就开始“作弊”——小贪为了赢赛跑,偷偷在赛道旁藏了颗虾干,练跑时看到虾干就停下来吃,被小清用钳子敲了敲壳;小闹更离谱,练跑时故意用钳子夹前面小乖的壳,把小乖夹得原地转圈,小桃赶紧把它分到最后一组;小笨则把赛道当成了游乐场,爬两步就停下来晃钳子,根本不练跑,小桃只好用虾干引诱它,才勉强练了两次。

运动会当天,科研站的甲板和浅水区变成“赛场”——小桃用荧光海带编了“深海运动会”的横幅,挂在赛场中央;用月光藻灯串成“加油星链”,夜里会亮成彩色;给每个运动员都做了“运动号码牌”:小清是1号,小贪是2号,小长是1号海豚运动员,小星是1号水母运动员;林夏负责“赛场灯光”,用投影仪在赛道旁投“加油”字样;小满用控水术做了“运动水星星”,飘在赛场上空,像是在“加油助威”。

“螃蟹赛跑”最先开始——小螃蟹们站在起点,小桃喊“预备——跑!”,小清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出去,小贪看到赛道旁的虾干,忍不住停下来吃,被小闹超过;小笨爬得慢吞吞,还在赛道中间晃钳子,最后小清第一个冲过终点,举起钳子晃着,像是在“庆祝胜利”。小桃给小清发了“赛跑冠军”奖杯,是用虾干和贝壳做的,小清抱着奖杯就啃,差点把贝壳也吃了。

“海豚跳跃”最精彩——小长助跑一段,猛地跃出水面,跳过了1米高的绳子,溅起的水花映着阳光,像一颗彩色的珍珠;小伤也不甘示弱,跃过了0.9米的绳子;最后小长赢了,小桃给它发了“跳跃冠军”奖杯,是用小鱼干和贝壳做的,小长叼着奖杯,在浅水区跃了三圈,像是在“炫耀”。

“水母发光比赛”在暗室里进行——水母们围成一圈,小光举着“裁判旗”(用荧光海带编的),小星的绿光最亮,还跟着小光的节奏闪,赢得了冠军;小桃给它发了“发光冠军”奖杯,是用发光蛋白和贝壳做的,小星的绿光映着奖杯,闪得更亮了。

最搞笑的是“机械螃蟹vs小闹钟拔河”——海藻绳的两端,机械螃蟹和小闹钟各站一边,小桃喊“开始!”,机械螃蟹用力拉,小闹钟根本拉不过,突然它用钳子夹了夹海藻绳,把绳子咬断了,然后举着半截绳子喊“我赢啦!”,大家笑得直拍手,小桃笑着给它发了“最聪明运动员”奖杯,机械螃蟹举着钳子晃,像是在“不服气”。

运动会结束,小桃给每个运动员都发了“运动纪念章”,上面刻着“深海运动健将”;大家坐在甲板上,吃着小桃做的“运动能量蛋糕”,上面用奶油画着各个比赛项目的画面;小清抱着奖杯,小长叼着奖杯,小星的奖杯放在水箱里,整个科研站都沉浸在欢乐的氛围里。

当晚,小桃在运动会日志里写道:“今天的运动会太热闹了,小闹钟拔河作弊的样子太搞笑了——明年要加更多项目,比如磷虾游泳比赛、海龟爬行比赛,让更多生物参加!”

第783集:林夏的“生物声纹通讯器研发记”与“会对话的深海对讲机”

林夏在研究声纹档案库时,突发奇想:“要是能让不同种类的深海生物互相沟通就好了!”她拉着小满,开始研发“生物声纹通讯器”——能把一种生物的声音,转换成另一种生物能听懂的声音,比如把小螃蟹的“哒哒”声转换成小海豚的“啾啾”声,把小水母的绿光震动转换成小螃蟹的“哒哒”声,像“深海对讲机”一样。

通讯器的核心是“声纹转换模块”——林夏用星点水母的黏液和金属粉末,做了个小巧的通讯器,上面有两个按钮:红色按钮是“接收声纹”,蓝色按钮是“转换声纹”;通讯器能接收30种深海生物的声纹,通过内部的“声纹数据库”,转换成对应生物能听懂的声音,还能通过小喇叭播报出来(声音根据生物种类调整,小螃蟹版是“哒哒”声,小海豚版是“啾啾”声)。

可试通通讯器时,出了“转换乌龙”——小清用钳子碰了碰红色按钮,发出“哒哒”声(意思是“我饿了,要吃虾干”),通讯器转换成小海豚的声音,居然播报“啾啾啾”(意思是“我开心,要跳跃”),小长听到后,真的在浅水区跃了起来,小清举着钳子晃,像是在“说不对”。“得完善声纹数据库!”林夏赶紧把小清的“饿了”声纹和对应的转换声纹录入数据库,反复测试,才把转换误差降到最低。

升级后的通讯器成了“深海沟通神器”——有次小清发现浅滩有渔网,用通讯器发出“哒哒”声(意思是“有危险,快躲开”),通讯器转换成小海豚的“啾啾”声,小长听到后,立刻带着小海豚们躲进深海;还有次小星怕光,用绿光震动发出“求救声”(意思是“太亮了,要避光”),通讯器转换成小螃蟹的“哒哒”声,小清赶紧用钳子把小星的水箱搬到阴凉处。

最搞笑的是“通讯小插曲”——小闹钟偷偷用通讯器,发出“哒哒”声(意思是“我要偷虾干”),通讯器转换成小光的绿光震动,小光看到后,立刻用绿光拼出“小闹钟要偷虾干”,小满赶紧跑过去,抓了个正着,小闹钟举着通讯器,急得“哒哒”叫,像是在“说不是我”;林夏赶紧在通讯器里加了“小闹钟声纹过滤程序”,再也不会让它偷用通讯器了。

林夏把通讯器装在了友谊航线的每个站点,还送给了领养小生物的家庭——小女孩用通讯器和小星沟通,小星的绿光震动转换成人类的声音:“我饿了,要吃浮游生物”,小女孩赶紧给它喂食;老爷爷用通讯器和小乖沟通,小乖的“哒哒”声转换成人类的声音:“我想晒太阳”,老爷爷把它放在阳台的小水盆里,小乖开心地爬来爬去。

林夏把通讯器的研究写成论文,标题是《基于声纹转换的深海跨物种通讯器研发与应用》,投稿后被国际动物行为学期刊收录;她还把通讯器的使用视频发在社交账号上,配文“深海生物也能互相聊天了,这是最神奇的科研成果”,很快就火了,科研机构纷纷来咨询,想引进这种通讯器。

当晚,林夏坐在实验室里,看着通讯器里的声纹数据库,笑着说:“下次要让通讯器能转换人类的声音,让人类也能和深海生物对话,真正实现‘深海大沟通’!”小光在旁边的水箱里,绿光跟着通讯器的指示灯闪,像是在“期待”;窗外,小清用通讯器和小长沟通,“哒哒”声转换成“啾啾”声,小长在浅水区跃出水面,像是在“回应”。

第784集:沈站长的“深海守护联盟成立记”与“会宣誓的联盟成员”

随着科研站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很多海洋保护组织、科研机构、渔民都想加入守护深海的队伍。沈清月看着越来越多的“盟友”,决定成立“深海守护联盟”:“把大家团结起来,一起守护深海,一起传递友谊,让守护深海的队伍越来越壮大!”

联盟的“成立仪式”充满仪式感——沈清月设计了“联盟徽章”,用贝壳做的,上面刻着“深海守护联盟”六个字,边缘缝着荧光海带,夜里会亮;制定了“联盟誓言”:“我自愿加入深海守护联盟,尊重深海生物,保护深海环境,传递深海友谊,为守护蓝色家园贡献力量!”;联盟成员分成“科研组”(林夏负责,研究深海生物和环境)、“治愈组”(小满负责,治愈受伤生物)、“宣传组”(小桃负责,宣传深海守护知识)、“巡逻组”(渔民负责,巡逻浅滩,防止垃圾污染)。

成立仪式当天,科研站的甲板挤满了联盟成员——有海洋保护组织的志愿者、科研机构的科学家、附近的渔民、领养小生物的家庭;老海龟趴在中央,戴着“联盟荣誉顾问”徽章;小清戴着“联盟小卫士”徽章,举着联盟旗帜(用荧光海带编的,上面绣着联盟徽章);小长带着小海豚们,在浅水区排成一排,像是“联盟护航队”。

仪式开始,沈清月站在舞台中央,手里拿着联盟徽章,大声说:“今天,深海守护联盟正式成立!我们来自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的身份,但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守护深海!”接着,联盟成员轮流上台,佩戴联盟徽章,宣誓:“我自愿加入深海守护联盟……”声音整齐而坚定,回荡在整个科研站。

最感人的是“领养家庭宣誓”——小女孩抱着小星,大声宣誓:“我会好好照顾小星,教身边的小朋友保护水母,保护深海!”;老爷爷抱着小乖,说:“我会每天给小乖喂虾干,还会在海边捡垃圾,不让垃圾污染深海!”;志愿者们宣誓:“我们会定期来科研站帮忙,治愈受伤生物,宣传守护知识!”

仪式结束,沈清月给每个联盟成员发了“联盟手册”,上面写着联盟规则、成员分工、联系方式;林夏给大家介绍了“联盟科研计划”,要定期监测深海环境和生物数量;小满给大家介绍了“联盟治愈计划”,要在浅滩、珊瑚谷设立更多迷你治疗站;小桃给大家介绍了“联盟宣传计划”,要办深海守护讲座、画宣传画,让更多人知道守护深海的重要性。

当晚,联盟成员们坐在甲板上,吃着小桃做的“联盟成立蛋糕”,上面用奶油画着联盟徽章;老海龟用头碰了碰联盟旗帜,像是在“认可”;小清举着联盟旗帜,在甲板上爬来爬去,像是在“巡逻”;小长带着小海豚们,在浅水区跃出水面,溅起的水花映着联盟徽章的光,像一颗发光的珍珠。

沈清月在联盟日志里写道:“深海守护联盟成立了,守护深海的队伍越来越壮大——以后,我们要一起努力,让深海永远清澈,让深海生物永远快乐,让守护深海的友谊,传遍整个太平洋!”

第785集:小满的“联盟治愈站共建计划”与“会合作的联盟治愈队”

深海守护联盟成立后,小满看着联盟成员名单上密密麻麻的名字,突然拍着智能药箱说:“光靠咱们的治愈站不够!搞‘联盟治愈站共建计划’,联合大家在浅滩、珊瑚谷、远海、海沟、火山口各建一个站,每个站都配智能药箱、声纹通讯器,让渔民、志愿者、科学家都来当治愈员,生物们当助手,凑成‘联盟治愈队’,治好所有受伤的深海朋友!”

共建计划的“分工表”填得满满当当——林夏牵头“设备组”,给每个治愈站定制迷你智能药箱(比科研站的小一半,方便携带),还在药箱里预装了“联盟专属声纹库”,能识别联盟成员的声音,只有报出“深海守护”的暗号,药箱才会启动;小桃负责“装饰组”,给每个站织了“联盟治愈站”招牌(红底绿字,绣着小螃蟹举着药箱的图案),还做了“治愈员马甲”(用防水毛线织的,背后缝着联盟徽章);渔民组成“巡逻治愈队”,每天开着小渔船巡逻,发现受伤生物就用通讯器联系最近的治愈站;志愿者组成“培训队”,跟着小满学基础治愈技巧,比如怎么用月光藻汁涂擦伤、怎么用海藻急救包拆渔网;最核心的“生物助手队”还是老熟人——小光负责远程伤口识别(通过通讯器传照片),小邮负责跨站送药,小清带着螃蟹们驻守各个站,帮着递工具、清理场地。

可建浅滩治愈站时,“合作乌龙”就来了——渔民张叔第一次用智能药箱,对着受伤的小螃蟹按了半天按钮,药箱却没反应,急得他举着药箱喊:“这玩意儿咋不干活?”小满赶过去一看,笑着说:“张叔,得先喊暗号‘深海守护’,药箱才认联盟成员!”张叔试着喊了一声,药箱果然“滴”地响了,播报“请扫描伤口”,顺利弹出了月光藻汁。还有志愿者小李,给小海龟涂记忆胶时涂太多,把海龟壳粘在了治疗台上,小清赶紧用钳子夹着温水泡过的海藻布,慢慢把胶蹭掉,边蹭边用“哒哒”声“教育”小李,小满翻译:“小清说‘涂胶要薄,不然海龟动不了啦’!”

珊瑚谷治愈站的建设最热闹——老海龟的朋友们主动帮忙,用壳驮着迷你药箱往站里运;志愿者们跟着小满学“水下治愈”,趴在岸边的礁石上,用长棉签给珊瑚丛里的小螃蟹涂药;小桃织招牌时,小海龟们围着她转,把毛线球当玩具踢,结果毛线缠成一团,小桃只好让小清看着毛线球,才织完招牌。揭牌当天,珊瑚谷的治愈站挂满了月光藻灯,小清举着招牌,老海龟用头碰了碰药箱,像是在“认证”这个新站点。

远海治愈站的“跨站合作”最暖心——有次远海的小鲸鱼被塑料瓶砸伤,驻守的志愿者小王用通讯器联系小满,小光通过照片识别出“中度擦伤,需5毫升月光藻汁”,小邮叼着药瓶,从浅滩站游了两小时送到远海,小王涂药时,小清还帮着用钳子固定小鲸鱼的尾巴,三个“队友”配合得比老治愈员还熟练。事后小王在联盟日志里写:“今天和小清、小邮一起救了小鲸鱼,原来治愈不是一个人的事,是大家凑在一起,你递药我扶着,连螃蟹和海豚都能当最佳搭档!”

火山口治愈站的建设最惊险——那里的海水温度高,普通药箱的塑料壳容易变形,林夏特意用耐热的火山岩粉混着塑料做了“耐热药箱”;志愿者们戴着手套,给耐热的火山虾涂药,小清的钳子不怕烫,还敢直接碰火山岩,帮着把受伤的火山虾从岩缝里夹出来。有次一块小火山岩掉下来,小清用壳护住了药箱,自己的壳却被蹭了点皮,小满给它涂药时,小清还举着钳子晃,像是在说“我没事,药箱没坏就好”。

五个治愈站全部建成那天,联盟成员们聚在科研站,小满给每个站的“优秀治愈员”发了勋章——张叔的是“最靠谱巡逻员”,小王的是“最佳跨站搭档”,小清的是“全能治愈助手”;林夏把五个站的位置标在航线地图上,用绿光笔画了个圈,笑着说:“现在咱们的治御网,能罩住大半个深海啦!”当晚,每个治愈站的灯都亮着,小光的绿光、药箱的蓝光、招牌的红光交织在一起,像五颗散落在深海的治愈星,小满眼看着地图,在日志里写:“联盟治愈队,以后就是深海的‘移动保护伞’,不管多远,只要有生物受伤,我们就会凑在一起,把它治好。”

第786集:小桃的“联盟美食节”与“会做联盟招牌菜的小厨师们”

联盟治愈站建成后,小桃看着大家忙前忙后,突然抱着毛线团冲进食堂:“办‘联盟美食节’!让每个联盟成员都带一道家乡菜,咱们再做几道‘深海联盟招牌菜’,大家边吃边聊,既热闹又能增进感情,说不定还能凑出‘联盟美食手册’!”

美食节的“招牌菜脑洞”能撑爆食堂——小桃牵头做“联盟大拼盘”,中间放着用月光藻汁和发光蛋白做的“联盟徽章蛋糕”,周围摆着各站的特色菜:浅滩站的“虾干螃蟹饼”(渔民张叔教的,用新鲜虾干和螃蟹肉做的)、珊瑚谷站的“海龟海草汤”(清淡鲜美,老海龟的朋友们爱喝)、远海站的“小鱼干饭团”(用海苔包着小鱼干,小海豚们也能吃)、海沟站的“发光磷虾粥”(用磷虾熬的粥,夜里会泛蓝光)、火山口站的“火山岩烤海藻”(烤得焦脆,带着点烟火气);最特别的是“生物专属餐区”——给小光做的“浮游生物布丁”(加了星星部落的发光黏液),给小邮做的“小鱼干串”(用海藻绳串的,方便它叼着吃),给小清做的“虾干塔”(一层虾干一层海藻,堆得像小塔)。

可学做招牌菜时,“小厨师队”状况百出——小桃教志愿者小李做“联盟徽章蛋糕”,小李把发光蛋白加太多,蛋糕烤出来蓝幽幽的,像块发霉的石头,小光在旁边用绿光拼出“像海沟的石头”,笑得小李差点把蛋糕扔了;渔民张叔教小螃蟹们做“虾干螃蟹饼”,小贪刚拿到虾干就往嘴里塞,被张叔用小铲子敲了敲壳;小清学揉面团,钳子太用力,把面团捏成了碎渣,最后还是小桃给它套了个毛线手套,才勉强揉出成型的面团。

美食节当天,科研站的甲板变成“美食广场”——每个联盟成员都摆了个小摊子,张叔的螃蟹饼摊前排满了人,他边煎饼边喊:“刚出锅的螃蟹饼,香得很!”;志愿者小王的小鱼干饭团被小海豚们围着抢,小长叼着饭团,在浅水区跃出水面,像是在“炫耀”;小桃的联盟徽章蛋糕摆在中央,虽然颜色有点怪,但切开后里面是粉色的月光藻夹心,甜得恰到好处;林夏的“声纹音乐餐区”最特别,她用声纹通讯器连接了音响,大家吃着饭,音响里就播放着生物们的欢快叫声,像在“伴奏”。

“生物专属餐区”闹得最欢——小清举着虾干塔,一口一个虾干,壳上沾着海藻渣也不管;小邮叼着小鱼干串,游到浅水区,边吃边跃出水面,溅起的水花落在饭团摊上,小王笑着喊:“小邮,别把饭团弄湿啦!”;小光趴在浮游生物布丁前,用触须沾着布丁吃,绿光闪得满足,连旁边的小水母都凑过来,想蹭一口。

最感人的是“美食分享会”——张叔说:“我这辈子在海边打渔,第一次觉得海鲜不是用来卖的,是用来和朋友一起吃的,这螃蟹饼,比我卖过的任何海鲜都香!”;志愿者小李说:“跟着小桃学做蛋糕,虽然烤砸了,但大家不嫌弃,还说好吃,这就是联盟的意思吧——凑在一起,不管好坏,都开心!”;老海龟的朋友用壳碰了碰海草汤,小满翻译:“它说‘这汤和五十年前老船长煮的一样香,谢谢你们还记得老味道’。”

美食节结束时,小桃把大家做的菜都拍了照,整理成《联盟美食手册》,上面写着每道菜的做法和背后的故事;她还给每个小厨师发了“美食勋章”,小清的是“最佳虾干塔厨师”,小贪的是“最馋嘴小厨师”,张叔的是“招牌螃蟹饼大师”。当晚,甲板上还留着美食的香气,小桃摸着空了的蛋糕模子,笑着说:“下次美食节,要搞‘节气限定’,春天做樱花海藻饼,秋天做蟹黄饭团,让联盟的味道,跟着季节变!”

第787集:林夏的“联盟声纹网络搭建记”与“会联网的深海信息站”

林夏看着联盟治愈站之间靠小邮送信传消息,觉得太慢:“得搭‘联盟声纹网络’!把五个治愈站的声纹通讯器连起来,再和科研站的主系统对接,不管哪个站遇到问题,一按通讯器,其他站都能收到消息,还能实时传照片、发定位,像个‘深海信息站’,比小邮送信快十倍!”

声纹网络的核心是“海底信号塔”——林夏用耐腐蚀的金属管做塔架,顶部装着用星点水母黏液做的“声纹信号发射器”(黏液能增强信号穿透力),在浅滩、珊瑚谷、远海、海沟、火山口五个治愈站之间,每隔五海里建一个塔,总共建了20个,像串在航线上的珠子;每个治愈站的通讯器都装了“联网模块”,只要按下“联盟联网”键,就能接入主网络,发消息时会显示“xx站-姓名\/生物”,比如“浅滩站-张叔”“珊瑚谷站-小清”。

可搭海沟的信号塔时,出了“信号乌龙”——塔刚建好,林夏测试通讯,浅滩站发的消息,海沟站收到的却是乱码,全是“滋滋”的杂音。小光趴在通讯器旁,用绿光碰了碰屏幕,小满突然说:“小光说‘海沟的暗流干扰信号,得给发射器加个防护罩’!”林夏赶紧用防水玻璃给发射器做了个罩子,再测试时,消息清晰得能听到张叔的笑声:“海沟站的朋友,能听到不?我刚煎了螃蟹饼!”

网络搭建好后,第一次实战就救了急——火山口站的志愿者发现一群被火山灰呛到的小火山虾,按下联网键发消息:“火山口站-小李:10只火山虾呛伤,需要月光藻汁,请求支援!”远海站的小王看到消息,立刻用通讯器回复:“远海站有药,小邮马上送过去!”小邮叼着药瓶,顺着信号塔指引的路线,半小时就送到了,比平时送信快了一个多小时,小火山虾们涂了药,很快就恢复了活力。

最方便的是“远程会诊”——海沟站的小螃蟹被暗礁划了道深伤口,驻守的小清用通讯器传了照片,小满在科研站通过网络远程指导:“小清,用智能药箱调8毫升记忆胶,涂的时候要薄,记得按确认键!”小清跟着做,边涂边用通讯器发“哒哒”声,林夏的系统自动转换成文字:“涂好了,它不疼了”,小满笑着回复:“小清真棒,记着明天再涂一次!”

“网络小插曲”也不少——小闹钟偷偷碰了碰珊瑚谷站的通讯器,按了联网键,发了条乱码消息:“哒哒-滋滋-啾啾”,所有站的通讯器都响了,大家还以为出了紧急情况,结果是小闹钟在捣乱;林夏赶紧在系统里加了“生物权限设置”,只有小光、小邮、小清的声纹能发消息,小闹钟的声纹被列为“禁止联网”,气得它举着钳子敲通讯器,却发不出一条消息。

林夏还在网络里加了“联盟知识库”——里面存着治愈技巧、生物档案、科研成果,每个成员都能调阅:张叔想查小螃蟹的饮食习惯,点开知识库就能看到;小李想学习怎么识别伤口,里面有详细的照片和说明;甚至连小清都能通过通讯器,调阅其他站的螃蟹“朋友档案”,看看哪个站的小螃蟹最会种海藻。

网络建成那天,林夏把联盟成员都拉进“声纹群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消息刷个不停——张叔发了段煎螃蟹饼的声音,小王发了小海豚跳跃的视频,小清发了段“哒哒”声,系统转换成“今天救了3只小螃蟹”。林夏看着热闹的群聊,笑着说:“这才是联盟该有的样子——不管离多远,都像凑在一个甲板上聊天,有问题一起解决,有开心事一起分享!”当晚,海底的信号塔亮着微弱的蓝光,像一串守护信息的星星,林夏在科研日志里写:“声纹网络不是冰冷的信号,是联盟成员之间的‘看不见的线’,把大家的心连在一起,把深海的故事,连在一起。”

第788集:沈站长的“联盟年度守护大会”与“会盖章的守护证书”

年底,沈清月看着联盟日志里满满的记录——治愈了500多只生物,清理了300多公斤海洋垃圾,举办了20多场守护讲座,突然觉得该给大家一个“交代”:“开‘联盟年度守护大会’!总结这一年的守护成果,给优秀成员发‘守护证书’,还要一起许新年愿望,让联盟的守护,一年比一年好!”

大会的“仪式感”拉满——沈清月设计了“年度守护证书”,用海藻纸做的,上面印着联盟徽章,证书右下角有个“盖章区”,不是普通的章,是用老海龟的壳拓的印(老海龟自愿当“荣誉盖章员”),只有被老海龟用壳碰过的证书,才算“正式生效”;林夏负责“成果展示”,用投影仪在水幕上播放这一年的照片:治愈站建成的瞬间、美食节的笑脸、救援小鲸鱼的画面;小桃负责“氛围组”,用荧光海带编了“年度守护快乐”的横幅,还做了“守护蛋糕”,上面用奶油画了联盟成员的剪影;小满负责“心愿收集”,准备了很多小石子,让大家把新年愿望写在石子上,放进“联盟心愿瓶”。

大会当天,科研站的甲板挤满了联盟成员——渔民们穿着小桃织的马甲,志愿者们举着联盟旗帜,科学家们带着自己的研究成果,生物们也凑热闹:小清举着“年度治愈助手”的勋章,小邮叼着小鱼干串,小光趴在小满的水箱里,绿光闪得欢快;老海龟趴在舞台中央,脖子上挂着“盖章员”的小牌子,活像个严肃的老领导。

“成果总结”环节,沈清月站在水幕前,指着照片说:“这一年,我们凑成了5个治愈站,救了500多只生物,清理了300多公斤垃圾,甚至有人领养了小生物,把守护带回家——这些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凑在一起,你出一份力,我添一把劲,才做成的大事!”话音刚落,台下就响起掌声,张叔喊:“明年我们还来!再多建几个治愈站!”

“优秀成员颁奖”最热闹——沈清月念到“张叔”时,张叔乐呵呵地跑上台,老海龟用壳碰了碰他的证书,印上了淡淡的壳纹;念到“小王”时,小王抱着证书,激动地说:“谢谢小邮,每次送药都陪我,这证书有它一半功劳!”;念到“小清”时,小清举着钳子爬上台,老海龟特意用壳轻轻碰了碰它的勋章,像是在“夸它棒”;最后念到“联盟治愈队全体生物”时,小光、小邮、小清一起上台,老海龟用壳在它们的证书上连拓了三下,台下的笑声和掌声差点掀翻甲板。

“心愿收集”环节,大家排着队把写好愿望的石子放进瓶里——张叔写“明年多煎点螃蟹饼,让联盟的朋友都吃饱”;小王写“希望小邮永远健健康康,陪我送更多药”;小清的愿望是小满代写的。

第789集:小满的“联盟治愈队技能大赛”与“会比拼的治愈小能手”

联盟治愈站运行半年,治愈队的成员们个个练就了“治愈绝活”——渔民张叔能凭手感摸出小螃蟹的伤口深浅,志愿者小王看一眼就知道小鱼需要多少月光藻汁,小清夹着记忆胶涂伤口比小满还精准。“不能让大家的绝活白费!”小满蹲在珊瑚谷治愈站,看着小清给小海龟涂胶的认真模样,突然拍手:“办‘联盟治愈队技能大赛’!比谁涂药快、比谁认伤口准、比谁和生物配合好,赢了的叫‘治愈小能手’,给最热闹的表彰!”

技能大赛的“比拼项目”全是实战硬活——“伤口速认赛”:林夏用假的生物伤口模型(比如裂壳的海龟模型、划伤的螃蟹模型)摆成一排,选手们要在三分钟内说出每个伤口的类型和对应药剂,说错一个扣一分;“精准涂药赛”:给真的小螃蟹(轻微擦伤,不影响健康)涂月光藻汁,要求涂得薄、涂得匀,用量误差不能超过0.5毫升,林夏用微型秤称重,误差最大的淘汰;“生物配合赛”:选手和生物助手组队,比如人类和小清组队,小清递工具、人类涂药,限时五分钟治愈一只受伤的小海星,生物配合度占比50%,治愈速度占比50%;最有意思的“创意治愈赛”:用联盟里的材料(智能药箱、海藻急救包、声纹通讯器),给一只被渔网轻微缠住的小鱼“创意治疗”,谁的方法又快又温和,谁赢。

赛前训练的“小插曲”比比赛还热闹——张叔练“伤口速认”时,把假的海龟模型当成了真的,抱着模型就往水里放,嘴里喊:“小海龟别怕,叔给你涂药!”小满赶紧拦住他,笑着说:“张叔,这是模型,真海龟在那边呢!”小王练“精准涂药”时,总怕用量不够,给小螃蟹涂了厚厚一层月光藻汁,小螃蟹举着钳子晃,像是在“说太黏了”,小清用钳子夹着温水海藻布,一点点把多余的胶蹭掉,边蹭边用“哒哒”声“教训”小王,小满翻译:“小清说‘涂药要省,不然药不够用啦’!”

比赛当天,浅滩治愈站的甲板被改成“赛场”——小桃用荧光海带编了“治愈技能大赛”的横幅,挂在赛场中央,上面绣着小螃蟹举着药箱、小海豚叼着通讯器的图案;林夏把智能药箱的“剂量显示功能”打开,作为涂药赛的裁判工具;小满当“主裁判”,手里拿着贝壳哨子,一吹哨比赛开始;老海龟趴在评委席,戴着“荣誉评委”的小帽子,负责给“生物配合赛”打分;联盟成员们围在赛场周围,举着小旗子喊“加油”,小邮叼着小鱼干串,在赛场边“巡回加油”,给谁加油就把鱼干串晃一晃。

“伤口速认赛”最先开始——选手们围着模型站好,小满吹哨,张叔立刻蹲下来,用手摸着模型壳:“这个是中度裂伤,要3毫升记忆胶;这个是轻度擦伤,1毫升月光藻汁……”三分钟内说对了8个,只错了一个(把假的螃蟹划伤说成了壳裂);小王更厉害,不仅说对了所有伤口,还能说出对应的治愈步骤,林夏笑着说:“小王这是把治愈手册背下来了!”小清作为“生物选手”也凑了热闹,用钳子碰了碰假模型,碰三下表示“裂伤”,碰一下表示“擦伤”,居然全对,引得大家拍手叫好。

“精准涂药赛”最紧张——选手们围着小螃蟹,林夏给每个小螃蟹编了号,放上微型秤。张叔深吸一口气,用小勺子舀了1毫升月光藻汁,手腕稳得像秤砣,涂在小螃蟹的擦伤处,称重时刚好1毫升,零误差;小王这次学乖了,用量杯量好1毫升,慢慢涂,误差0.2毫升;小清更绝,用钳子夹着小勺子,舀了0.9毫升,涂得又薄又匀,林夏笑着说:“小清这手艺,比智能药箱还精准!”

“生物配合赛”的温情比胜负更动人——张叔和小清组队,张叔喊“递海藻布”,小清立刻用钳子夹着布递过来;张叔喊“涂药”,小清就举着小螃蟹固定好,五分钟不到就治好的小海星,小海星晃着触角,用吸盘碰了碰张叔的手,像是在“说谢谢”;小王和小邮组队,小邮用嘴叼着通讯器,随时准备联系其他站支援,小王涂药时,小邮还帮着用背鳍托着小海星,配合得像老搭档;最后老海龟给张叔和小清打了满分,评语是“配合像一家人,治愈有温度”。

“创意治愈赛”的脑洞让人笑出眼泪——张叔用海藻急救包的绳子,慢慢把小鱼身上的渔网绕下来,边绕边用方言给小鱼“说话”:“小鱼别怕,叔慢点儿,不疼啊”;小王用智能药箱的“异物夹”(林夏新添的工具),轻轻夹着渔网边缘,配合小邮的背鳍托举,很快就拆完了;最绝的是小清,用钳子夹着温水泡过的海藻,把渔网泡软,再一点点拆,还让小螃蟹们围成圈,用“哒哒”声给小鱼“加油”,小满笑着宣布:“小清的方法最温和,创意治愈赛冠军!”

比赛结束,小满给张叔颁发了“精准治愈小能手”奖杯(用贝壳和虾干做的,张叔抱着奖杯,说要放在渔船的驾驶舱里);给小王颁发了“速认治愈小能手”奖杯(用小鱼干和发光蛋白做的,夜里会亮);给小清颁发了“全能治愈小能手”奖杯,是用月光藻和记忆胶做的,上面刻着“小清——联盟治愈队第一巧手”,小清举着奖杯,在赛场上爬来爬去,绿光闪得骄傲,小螃蟹们围着它,举着小石子欢呼。

表彰仪式上,小满抱着小清,笑着说:“这场比赛不是为了分胜负,是为了让大家知道,不管是人类还是生物,不管是渔民还是志愿者,只要用心,都能成为治愈小能手——联盟治愈队,就是靠大家的‘绝活’,才撑起了深海的保护伞!”当晚,大家坐在浅滩的甲板上,吃着小桃做的“技能大赛蛋糕”,上面用奶油画着小清举着奖杯、张叔涂药、小王认伤口的画面;张叔给大家讲他年轻时打渔救小鱼的故事,小王说要跟着小满学更难的治愈技巧,小清则举着奖杯,用钳子碰了碰每个选手的手,像是在“说以后一起加油”。小满在治愈队日志里写:“今天的比赛,比赢更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了联盟的力量,是你凑一点、我凑一点,凑成了最靠谱的治愈队,以后每年都要比,让更多人成为治愈小能手!”

第790集:科研站的“联盟守护周年庆”与“飘在深海的守护灯海”

联盟守护站成立一周年,科研站的日志里记满了温暖的数字——治愈了832只深海生物,清理了650公斤海洋垃圾,举办了47场守护讲座,领养了23只小生物,5个治愈站的灯,每天都亮到深夜。“得办一场‘联盟守护周年庆’!”沈清月站在航线地图前,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治愈标记”,眼睛亮了,“让所有联盟成员都来,让生物们也来,我们一起坐船沿着航线走一圈,给每个治愈站挂‘周年灯’,最后在科研站办庆典,把这一年的守护,写成最热闹的故事!”

周年庆的“守护灯”是小桃和林夏联手做的——用透明的海藻胶做灯壳,里面装着铃铛水母的发电装置,不用电,水母碰一下铜片就会亮;灯身上用发光蛋白画着联盟成员的剪影:张叔煎螃蟹饼的样子、小王涂药的样子、小清举着奖杯的样子、小邮叼着通讯器的样子,每个灯壳上都刻着“联盟守护一周年”;灯绳用粗海藻编的,上面拴着小卡片,卡片上写着每个治愈站的“守护故事”,比如浅滩站的卡片写“这里治愈了213只小螃蟹,张叔的手,摸遍了每一只螃蟹的壳”。

周年庆当天,“联盟船队”从科研站出发——主船“深海彩虹号”的船身涂满了联盟成员的手印(人类的手印、小清的钳子印、小邮的背鳍印),船头挂着最大的“周年守护灯”;后面跟着五艘小渔船,分别属于五个治愈站,每艘船上都载着对应站的成员和“周年灯”;小长带着小海豚们在船两侧游,像是“护航队”;小清带着螃蟹们趴在主船的甲板上,举着小旗子;发光磷虾群围着船队,夜里会亮成蓝色光带,像是“守护星光”;老海龟趴在主船的船头,当“荣誉领航员”,慢悠悠地指引方向。

第一站是浅滩治愈站——张叔和小王举着“周年灯”,挂在治愈站的栏杆上,灯一亮,上面张叔的剪影映在海面上,张叔摸着灯壳,笑着说:“这灯上的我,还挺像那么回事!”小满给浅滩站的小螃蟹们发了“守护纪念章”,小螃蟹们举着章,在甲板上爬来爬去;沈清月在浅滩站立了块“守护石碑”,上面刻着“浅滩站——治愈213只生物,守护从这里开始”。

第二站是珊瑚谷治愈站——老海龟的朋友们围过来,用壳碰了碰“周年灯”,灯上小清的剪影亮了,小清举着钳子,和老海龟的壳碰了碰,像是在“庆祝”;小桃给珊瑚谷的小海龟们织了“周年纪念帽”,戴着帽子的小海龟,在海里游来游去,像一群“小守护员”;林夏用声纹通讯器,播放了珊瑚谷站的“守护录音”:里面有小清的“哒哒”声、小海龟的呼吸声、治愈员们的笑声,听得大家心里暖洋洋的。

第三站是远海治愈站——小邮叼着自己的“周年灯”,挂在治愈站的信号塔上,灯上小邮的剪影亮了,小邮跃出水面,溅起的水花映着灯光,像一颗发光的珍珠;小王给远海的小鱼们喂了“守护小鱼干”(小桃做的,上面刻着联盟徽章);沈清月给远海站的志愿者们发了“跨站守护奖”,奖励他们半年来帮其他站送了120次药。

第四站是海沟治愈站——这里的生物们举着发光的小石子,围着船队,像是在“欢迎”;张叔给海沟的小螃蟹们煎了螃蟹饼,小螃蟹们围着饼,吃得满脸都是;林夏把海沟站的“守护故事”卡片,挂在周年灯上,风吹过,卡片“哗啦”响,像是在讲海沟的治愈故事。

第五站是火山口治愈站——这里的火山虾们,用钳子夹着火山岩,放在周年灯旁,火山岩的红光和灯的绿光交织在一起,像一团温暖的火;小满给火山虾们涂了点稀释的月光藻汁(作为“守护奖励”),火山虾们举着钳子,像是在“道谢”;沈清月在火山口站的石碑上,刻着“火山口站——最勇敢的守护,在最热的海里,救最冷的伤”。

船队返回科研站时,已是深夜,甲板上的“守护灯海”亮成了一片——小桃把所有周年灯都挂在科研站的栏杆上、树枝上、海鹰号的桅杆上,绿光映着海面,像把整片深海的星星都搬来了这里;林夏把联盟的“守护成果”投在水幕上,上面闪过治愈的生物照片、清理垃圾的画面、技能大赛的笑脸;小满用控水术做了“守护水烟花”,在空中炸开,每个烟花里都裹着一颗小石子,石子上写着联盟成员的名字。

庆典的**,是“守护心愿瓶”封存——大家把写着明年心愿的小石子,放进用海藻编的“联盟心愿瓶”里,张叔写“明年煎1000个螃蟹饼,让联盟的朋友都吃饱”;小王写“希望小邮永远健康,陪我送更多药”;小清的心愿是小满代写的:“希望每个治愈站的药箱都满满的,再也没有受伤的小螃蟹”;沈清月写“希望联盟的队伍越来越大,让守护的灯,照亮整个太平洋”。

老海龟用壳碰了碰心愿瓶,像是在“盖章”;小光在水箱里用绿光拼出“联盟守护一周年快乐”;小邮跃出水面,溅起的水花落在心愿瓶上,像是在“祝福”;联盟成员们围着心愿瓶,一起喊:“我们是深海守护联盟,我们的守护,永远不落幕!”

当晚,科研站的灯亮到天明——张叔和渔民们在甲板上煎螃蟹饼,香味飘满整个海湾;小王和志愿者们给生物们喂零食;小清带着螃蟹们,举着周年灯在甲板上“巡逻”;沈清月坐在心愿瓶旁,看着水面上的灯海,轻声说:“爸爸,老船长,你们看,我们的约定,不仅实现了,还让更多人一起守护这片海——联盟的故事,会像这些灯一样,永远亮着,永远温暖。”

这一集的故事结束了,但联盟的守护,从来不会结束。明年会有新的治愈站建成,会有新的成员加入,会有新的治愈绝活出现,会有新的守护灯挂在深海的每个角落。那些飘在深海的灯海,会像友谊之泉的泉水一样永远清澈,会像铃铛水母的光一样永远明亮,会像星点水母的绿光一样,照亮每一寸海水,温暖每一个生命。毕竟,只要还有受伤的生物需要治愈,还有垃圾需要清理,还有人愿意为深海伸出手,联盟的故事,就会一直继续下去——在每一次潮起潮落里,在每一次治愈的笑声里,在每一个“下一集”的期待里,慢慢展开,直到深海的每一只生物,都能健康快乐地生活,直到守护的灯,飘满整个太平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