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科幻 > 太平洋底来的人 > 《太平洋底来的人》(701-710集)

太平洋底来的人 《太平洋底来的人》(701-710集)

作者:知寒之作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11-18 11:53:05

第701集:小满的“迷你星点水母养成记”与“会模仿的小光”

千集庆典后,小满把星星部落送的迷你星点水母取名“小光”——它比小星星还小,只有指甲盖一半大,通体透明,触须细得像发丝,发光时像颗会动的绿豆芽。可这只小光,偏偏是个“模仿鬼才”——模仿小满晃尾巴,模仿“顶石子”顶石子,甚至模仿机械螃蟹举钳子,每天都能闹出一堆笑话。

早上喂浮游生物时,小满用指尖捏着一颗浮游生物,递到小光面前,小光却不直接吃,反而用触须卷着一颗小石子(从水箱底捡的),学着“顶石子”的样子,把石子顶到浮游生物旁边,才慢悠悠吃起来。小满笑着说:“小光,你又学‘顶石子’!它知道了要吃醋的!”果然,趴在水箱边的“顶石子”用触手碰了碰玻璃,小光立刻把石子藏起来,绿光闪得飞快,像是在“认错”。

中午小满练控水术时,把海水变成小海豚的形状,小光居然也跟着晃触手,身体弯成小海豚的样子,触须模仿海豚的背鳍,在水箱里“游来游去”。林夏路过看到,笑得直拍手:“小满,你的小光成精了!居然会模仿海豚!”小满赶紧用手机拍下来,发在科研站群里,配文:“小光的模仿秀第一弹——海豚模仿者”。

最搞笑的是模仿机械螃蟹——机械螃蟹每天都会来水箱边“巡逻”,举着钳子晃来晃去。小光看了两天,居然用触须卷着一根细海藻,学着机械螃蟹的样子,举着海藻“巡逻”,还时不时用海藻碰一下水箱里的小石子,像是在“检查安全”。机械螃蟹看到了,居然举着钳子对着小光晃了晃,像是在“教它标准动作”,一人一蟹一水母,在水箱边演起了“巡逻二人转”。

可模仿也会闯祸——小光学着小满用“控水术”(其实是晃触手),结果不小心把水箱里的小石子晃到了外面,砸中了路过的小闹钟。小闹钟气得举着钳子对着水箱喊,小光赶紧缩到水箱角落,绿光闪得慢了,像是在“害怕”。小满赶紧把小石子捡起来,递给小闹钟,笑着说:“小光不是故意的,它只是在学我玩石子,原谅它好不好?”小闹钟哼了一声,用钳子夹着小石子,放在小光面前,像是在说“下次不许乱扔”。

为了让小光的“模仿秀”更有趣,小桃给它做了个“迷你模仿道具”——用海藻编了个小钳子,套在小光的触须上,让它模仿机械螃蟹更像;林夏则用摄像机记录小光的模仿瞬间,做成了“小光模仿秀集锦”,发在社交账号上,很快就火了,大家留言说“小光太可爱了,是科研站的模仿达人”“想养一只会模仿的星点水母”。

当晚,小满给小光喂了双倍的浮游生物,作为“模仿秀奖励”;小光吃饱后,学着小满的样子,在水箱里晃来晃去,绿光闪得温柔,像是在“谢谢”。小满摸着水箱壁,笑着说:“小光,明天我们学跳小桃的海豚舞好不好?肯定很好玩!”小光晃了晃触手,绿光闪了闪,像是在“同意”。

第702集:小桃的“深海植物领养计划”与“会发脾气的阳光藻”

小桃在整理植物展剩下的深海植物时,突发奇想:“不如搞个‘深海植物领养计划’!让大家领养喜欢的植物,负责照顾它们,还要写‘植物日记’,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这样既能让大家了解深海植物,又能培养责任感!”

领养计划一推出,大家都积极参与——小满领养了一盆荧光海带(说是“和我的披风很配”),林夏领养了一盆冰晶藻(说是“能当论文里的实验样本”),沈清月领养了一盆月光藻(说是“放在观测站,晚上能当灯用”),机械螃蟹领养了一盆火焰藻(小桃帮它选的,说是“颜色和你的毛衣很配”),小闹钟领养了一盆阳光藻(小桃选的,说是“阳光藻喜欢晒太阳,和小闹钟的作息很搭”)。

小桃还制定了“领养规则”:每天给植物喂一次深海营养液,每周换一次海水,不能让植物晒太阳太久(除了阳光藻),还要每天写“植物日记”,记录植物的状态。

可领养计划刚进行到第三天,就出了状况——小闹钟领养的阳光藻,突然蔫了!本来绿油油的叶子,变成了黄色,还耷拉着,像是在“发脾气”。小桃蹲在阳光藻旁边,急得快哭了:“小阳光藻,你怎么了?是不是小闹钟没给你喂营养液?还是晒太久太阳了?”

小闹钟举着钳子,对着阳光藻晃了晃,像是在“解释”。小满凑过来,用“水下听觉”听了听,笑着说:“阳光藻说‘小闹钟每天都给我喂营养液,也没晒太久太阳——但它总用钳子夹我的叶子,把我的叶子夹疼了,我生气了,就不想长了’!”

大家一看,阳光藻的叶子上,果然有几个小小的钳印——小闹钟觉得阳光藻的叶子软软的,很好玩,就总用钳子夹,结果把阳光藻弄疼了。小桃赶紧教育小闹钟:“小闹钟,不能夹阳光藻的叶子哦!它会疼的,你要好好保护它,像保护你的虾干一样!”小闹钟点点头,用钳子轻轻碰了碰阳光藻的叶子,像是在“道歉”。

为了让阳光藻恢复,小桃给它换了新的海水,喂了双倍的营养液,还让小闹钟每天给它“唱歌”(其实是用钳子敲食盆,发出“哒哒”声)。没过两天,阳光藻果然恢复了,叶子又变成了绿油油的,还长出了新的小叶子——小桃笑着说:“阳光藻不生气了!它原谅小闹钟了!”

其他领养人的植物也趣事不断——小满的荧光海带,因为小满总用控水术给它“浇水”,长得太快,叶子都快长出花盆了;林夏的冰晶藻,被她当成实验样本,天天观察,结果冰晶藻“生气”了,叶子变得不透明,林夏赶紧停止实验,给它喂了很多营养液,才恢复过来;沈清月的月光藻,放在观测站后,因为观测站的灯光很暗,长得特别好,晚上还会发光,像个小灯笼;机械螃蟹的火焰藻,因为机械螃蟹总用钳子给它“松土”,长得又红又亮,像一团小火球。

小桃每周都会组织“植物领养分享会”,让大家分享自己的“植物日记”——小满的日记里写着“荧光海带今天又长了一寸,我用控水术给它编了个小辫子,很好看”;林夏的日记里写着“冰晶藻今天透明了,我再也不拿它做实验了,要好好照顾它”;沈清月的日记里写着“月光藻晚上发光很亮,观测站的晚上再也不黑了”;小闹钟的日记是小桃帮它写的,上面画着小闹钟和阳光藻,旁边写着“小闹钟和小阳光藻是好朋友,再也不夹它的叶子了”。

当晚,小桃把大家的“植物日记”整理成册,放在实验室的展示柜里,标题是“深海植物领养计划——我们的植物朋友”;小闹钟蹲在阳光藻旁边,用钳子轻轻碰了碰新长的小叶子,阳光藻的叶子晃了晃,像是在“回应”;小桃笑着说:“以后我们还要搞更多的领养计划,比如‘水母领养计划’‘螃蟹领养计划’,让更多人喜欢深海生物!”

第703集:林夏的“科研站实习生招募”与“笨手笨脚的小宇”

林夏的论文火了之后,很多学生来信,说想来科研站当实习生,跟着她研究深海生物。林夏和沈清月商量后,决定搞一次“科研站实习生招募”,招募一名对深海生物感兴趣、有责任心、能吃苦的实习生——结果,来了一个叫小宇的男生,笨手笨脚,第一天就闹了一堆笑话。

小宇刚到科研站,就把林夏的笔记本电脑碰倒了,屏幕差点摔碎;给水母缸换水时,把海水洒了一地,还差点把“顶石子”捞出来;喂小海豚时,把小鱼干掉在了地上,被小闹钟抢着吃了;最离谱的是,他想帮机械螃蟹搬零件,结果不小心把零件箱打翻了,螺丝和扳手撒了一地,机械螃蟹举着钳子对着他晃,像是在“生气”。

“对不起,对不起!”小宇不停地道歉,脸都红了,林夏无奈地说:“没事,慢慢来,科研站的日常就是这样,习惯就好——不过下次要小心点,别把‘顶石子’捞出来,它会生气的。”

小满笑着说:“小宇,我带你熟悉一下科研站吧!我教你怎么给水母换水,怎么喂小海豚,怎么和机械螃蟹‘沟通’。”小宇点点头,跟着小满去了水母缸——小满教他用小勺子慢慢舀水,别惊动水母;去喂小海豚时,教他把小鱼干放在手心,慢慢递过去,别掉在地上;去和机械螃蟹“沟通”时,教他用小石子轻轻碰一下机械螃蟹的钳子,它就会很友好。

可小宇还是会犯错——喂荧光海带时,把营养液倒多了,荧光海带长得太快,叶子都缠在了一起;帮小桃织毛衣时,把毛线团弄散了,毛线缠了一身,像个“毛线球”;帮林夏记录数据时,把“星点水母”写成了“星星水母”,林夏笑着说:“没事,以后慢慢记,星点水母是‘星星一样的点’,不是‘星星形状’。”

虽然小宇笨手笨脚,但他很认真——每天早早起床,帮小满给水母换水;帮小桃照顾领养的植物,写“植物日记”;帮林夏记录数据,虽然会写错,但会反复检查;帮沈清月整理观测站的日志,虽然慢,但很仔细。

有一天,小宇在喂小光时,发现小光的绿光变得很暗,还不怎么动。他赶紧去找小满:“小满姐,小光好像不舒服!”小满跑过去一看,小光果然蔫了,躺在水箱底,绿光闪得有气无力。小满用“水下听觉”听了听,笑着说:“小光说‘小宇喂我的浮游生物太凉了,我有点冷’——你是不是直接从冰箱里拿的浮游生物?”

小宇点点头:“是啊,我以为浮游生物要凉着吃……”小满笑着说:“星点水母喜欢吃常温的浮游生物,太凉了它们会不舒服——下次要提前把浮游生物拿出来,放一会儿再喂。”小宇赶紧把浮游生物放在常温下,过了一会儿喂给小光,小光果然恢复了,晃着触手,绿光闪得快了,像是在“谢谢”。

从那以后,小宇越来越熟练——给水母换水时,再也不会洒出来;喂小海豚时,小鱼干再也不会掉在地上;帮林夏记录数据时,再也不会写错;甚至还学会了用小石子和机械螃蟹“沟通”,机械螃蟹也不再对他生气,反而会举着钳子帮他搬小零件。

实习结束时,小宇写了一篇“科研站实习日记”,里面记录了他在科研站的趣事和收获,还画了很多画:有小满的荧光披风,有小桃的深海植物,有林夏的笔记本电脑,有沈清月的旧潜水镜,还有小光、“顶石子”、机械螃蟹、小闹钟的画像。

林夏笑着说:“小宇,你很优秀,虽然刚开始笨手笨脚,但很认真,以后有空可以常来科研站玩,我们欢迎你!”小宇点点头,眼睛有点红:“谢谢大家!这是我最开心的一次实习,我以后也要当一名深海科研人员,像大家一样,保护深海生物,研究深海的秘密。”

当晚,小宇把实习日记留给了大家,里面最后一页写着:“科研站不是冰冷的实验室,有充满爱的家——这里有会发光的星点水母,有会顶石子的水母,有会织毛衣的小桃姐,有会控水术的小满姐,有认真的林夏姐,有温柔的沈站长,还有可爱的小闹钟和机械螃蟹——我会永远记得这里,记得我的深海朋友们。”

第704集:沈站长的“观测站周年庆”与“来自星星部落的礼物”

“深海之眼”观测站重启一周年了,沈清月决定办一场“观测站周年庆”——邀请王叔叔、星星部落的星点水母、海鹰号的螃蟹群、珊瑚谷的老海龟,还有科研站的所有成员,一起庆祝观测站的一周年。

周年庆的筹备很热闹——林夏负责整理观测站一周年的科研数据,做成“数据海报”,贴在观测站的墙上;小桃负责装饰观测站,用荧光海带和月光藻灯,把观测站变成“发光乐园”;小满负责用控水术做“水装饰”,在观测站的门口做了个“水星星”,上面写着“观测站一周年快乐”;机械螃蟹和小闹钟负责“搬运礼物”,机械螃蟹举着王叔叔送来的新设备,小闹钟趴在它的壳上,用钳子夹着海鹰号螃蟹群送来的珍珠。

周年庆当天,观测站里挤满了“客人”——王叔叔带着科研所的同事,送来的新设备;海鹰号的螃蟹群,举着珍珠和虾干,像是“周年庆礼物”;珊瑚谷的老海龟,驮着小海龟,慢悠悠地爬进来,背上还驮着一块发光的珊瑚,说是“给观测站的礼物,能当灯用”;星星部落的星点水母妈妈,带着几只小星点水母,游进观测站的水箱里,绿光闪个不停,像是在“庆祝”。

沈清月站在观测站的中央,手里拿着爸爸的旧日志,笑着说:“一年前,我们重启了‘深海之眼’观测站,这一年里,我们在这里记录了很多深海数据,发现了星点水母的星星部落,认识了很多深海朋友——这个观测站,不仅是爸爸和王叔叔的心血,也是我们所有人的家,是我们和深海沟通的桥梁。”

王叔叔接着说:“老沈要是知道观测站现在这么热闹,肯定很开心——当年我们建观测站时,就希望它能成为人类和深海生物沟通的地方,现在,我们做到了!”

周年庆的**,是“观测站时光胶囊”——大家把这一年的科研数据、照片、日记、礼物,都放进一个铁盒子里,埋在观测站的角落,旁边立了块石碑,上面写着:“深海之眼观测站一周年——我们与深海,共守秘密,共筑友谊。”

就在大家准备庆祝时,星星部落的星点水母妈妈,突然带着小星点水母,在水箱里晃来晃去,绿光拼成了一个“眼睛”的形状——和观测站的标志一模一样!小满笑着翻译:“星点水母妈妈说‘这是星星部落给观测站的周年庆礼物——我们用绿光拼出了观测站的标志,以后,只要观测站的灯亮着,我们就会来陪你们,一起守护深海’。”

大家都很感动——林夏赶紧用相机拍下这一幕,说是“观测站周年庆最珍贵的礼物”;小桃给星点水母妈妈和小星点水母,戴了用海藻编的“迷你周年庆花环”;沈清月摸了摸水箱壁,笑着说:“谢谢你们,星星部落的朋友——我们会永远守护观测站,永远守护深海。”

当晚,大家在观测站里举办了“周年庆晚宴”——吃着小桃做的深海美食,喝着林夏调的发光特饮,听着王叔叔讲当年建观测站的故事;星点水母们在水箱里发光,老海龟趴在旁边,小海龟们在它背上爬来爬去;海鹰号的螃蟹群,围着珍珠,像是在“分享礼物”;机械螃蟹和小闹钟,举着小旗子,在观测站里“巡逻”,像是在“守护”这个热闹的家。

沈清月看着眼前的一切,笑着说:“明年的周年庆,我们还要邀请更多的深海朋友,还要记录更多的深海数据——让‘深海之眼’观测站,成为深海里最亮、最温暖的家。”

第705集:小满的“深海音乐会2.0”与“会合唱的星点水母部落”

小满的“水下音乐会”在社交账号上刷爆后,私信里全是催更“2.0版本”的留言——这次她玩了把大的,要办一场“深海合唱音乐会”:让科研站的水母、海豚、小螃蟹当“伴奏组”,请星星部落的星点水母来当“主唱团”,甚至连珊瑚谷的老海龟都被邀请来当“节奏担当”(用壳拍海水打节拍)。

筹备阶段就状况百出——林夏负责把生物“声音”转成乐谱:水母的发光频率标成“哆来咪”,海豚的叫声调成“高低音”,螃蟹敲钳子的“哒哒”声设为“节拍器”。可她对着电脑编谱时,小光突然从水箱里晃出来,用触须碰了碰键盘,把“顶石子”的“亮-暗-亮”频率改成了“亮-亮-亮”,林夏气得追着小满喊:“你家小光再捣乱,我就把它的合唱声部改成‘静音’!”

小桃装饰“发光舞台”时,想把月光藻灯串成“五线谱”形状,结果毛线没绑紧,灯串掉在海里,被疤疤当成“玩具”叼着游了一圈,最后还是小满用控水术把灯串从海豚嘴里“救”出来,上面还沾着几根海豚毛。“算了,”小桃抹了把脸,“改成‘星星灯串’吧,星点水母肯定喜欢!”

音乐会当天,科研站的甲板被改造成“深海舞台”:小满用控水术在海面铺了层“水幕”,作为星点水母的“合唱台”;小桃把荧光海带编成“麦克风”形状,插在水幕周围;林夏架起三台摄像机,分别对准水母缸、海豚群和星星部落的主唱团;沈清月则坐在“观众席”第一排,手里拿着荧光棒(小桃用发光蛋白做的),准备当“气氛组组长”。

星星部落的主唱团是“排面担当”——星点水母妈妈带着几十只星点水母,组成了“绿光合唱团”,整齐地飘在水幕上,触须统一朝向舞台中央;科研站的水母们趴在缸边,“顶石子”用触手顶着小石子,负责“节奏敲击”;疤疤带着海豚杂技团,在海里排成一排,尾巴拍水的声音刚好卡着节拍;老海龟慢悠悠爬来,把壳贴在水面,随着音乐轻轻晃动,发出“咚咚”的低音;机械螃蟹举着小旗子当“指挥”,小闹钟趴在它壳上,用钳子敲食盆打节拍,活像个“迷你鼓手”。

音乐会开场,小满穿着荧光披风,站在舞台中央,指尖轻点水面——水幕突然亮起,星点水母合唱团的绿光跟着节奏闪起,“亮-亮-暗-亮”的频率,刚好是《深海的朋友》的前奏。小桃抱着吉他弹唱,星点水母们的光随着歌声变色:唱到“水母在发光”时,变成淡蓝色;唱到“海豚在跳跃”时,变成亮绿色;唱到“螃蟹的钳子夹着虾干”时,变成橙黄色,整个水幕像块流动的彩色画布。

最惊艳的是“大合唱”环节——小满用控水术让海水震动,发出“呜呜”的和声;星点水母合唱团的绿光连成一片,形成“音符”形状;海豚们跃出水面,叫声和歌声完美融合;老海龟的壳“咚咚”作响,像是低音鼓;连小螃蟹们都举着钳子,敲着礁石“哒哒”伴奏。林夏的摄像机镜头里,水幕的光、海豚的影子、星星的绿光,组成了一幅会动的“深海音乐画”。

可中途出了个小插曲:小光太兴奋,学着主唱团的样子晃触手,结果不小心从水幕上掉了下去,刚好落在老海龟的壳上。老海龟愣了一下,慢慢晃了晃壳,把小光送回水幕,像是在“提醒它好好唱歌”。小光赶紧归队,绿光闪得飞快,像是在“道歉”,台下的观众们笑成一片,弹幕里刷满了“小光太可爱了,合唱还敢走神”。

音乐会结尾,小满用控水术把水幕变成巨大的“音符”,星点水母合唱团的绿光在音符里流动,海豚们集体跃出水面,溅起的水花映着光,像一场“水上烟花”。沈清月站起来,举着荧光棒喊:“安可!安可!”星点水母们立刻会意,再次唱起《深海的朋友》,这次连老海龟都跟着晃壳,节奏敲得更响了。

当晚,音乐会的视频冲上了热门,评论区全是“求门票”“想去科研站听现场”的留言;小满把小光的“走神片段”剪成花絮,配文“主唱团里的小调皮”,点赞量比正片还高;林夏则在论文里加了“深海生物声音与音乐节奏的协同性研究”,备注“基于一场成功的合唱音乐会”;星星部落的星点水母们,临走时用绿光在海里拼出“下次还来”,小满笑着翻译:“它们说下次要带更多同伴,唱一首《星星部落之歌》。”

第706集:小桃的“深海生物时装秀”与“会发光的水母披风”

小桃刷到人类时装秀的视频后,拍着大腿喊:“我们也要办一场‘深海生物时装秀’!给水母、海豚、小螃蟹做衣服,让它们当‘模特’,肯定比人类的秀还好看!”

她的“时装设计”脑洞大开:给水母设计“触手裙”(用透明海藻编的,裙摆垂着荧光海带丝),给海豚做“背鳍披风”(用彩色毛线织的,边缘缝着贝壳),给小螃蟹做“盔甲外套”(用硬海藻粘的,还能反光),甚至给机械螃蟹设计了“零件西装”(用螺丝和小齿轮装饰,帅得像个机器人绅士)。

可制作过程堪称“灾难现场”——给水母做“触手裙”时,小桃用镊子夹着海藻,想把裙子套在“绿灯笼”身上,结果“绿灯笼”一紧张,触手全缩起来,裙子直接滑进水里,被小光当成“玩具”缠在身上,活像个“海藻粽子”。小满赶紧用控水术把裙子扯下来,笑着说:“小桃,水母的裙子要做宽松点,它们的触手会伸缩!”

给海豚做“背鳍披风”时,尺寸又错了——给小长做的披风太小,套在背鳍上像块“破布”;给疤疤做的太大,披风拖在水里,疤疤游起来像拖着块“彩色抹布”。小桃急得直哭,沈清月走过来,拿起毛线团说:“我教你改,海豚的披风要根据背鳍弧度织,前面短后面长,才不会拖水。”在沈清月的指导下,终于做出了合身的披风,疤疤穿上后,跃出水面时,披风随风飘动,像个“深海骑士”。

最费功夫的是“水母发光披风”——小桃想让披风跟着水母的光变色,就把星点水母的发光黏液涂在海藻丝上,结果涂太多,披风亮得刺眼,晚上在实验室晃悠时,像个“移动的探照灯”。林夏赶紧提醒:“发光黏液要稀释!不然水母穿上,会被自己的披风晃瞎眼!”

时装秀当天,“模特们”轮番登场:第一个出场的是“绿灯笼”,穿着透明海藻裙,裙摆的荧光海带丝跟着触手晃,像个“水下精灵”;接着是小长,穿着彩色背鳍披风,在海里游了一圈,尾巴拍起的水花溅在披风上,像撒了把亮片;然后是小闹钟,穿着硬海藻盔甲,举着钳子,迈着“螃蟹步”,活像个“小将军”;压轴出场的是机械螃蟹,穿着零件西装,举着小旗子,身后跟着一群穿“迷你盔甲”的小螃蟹,像个“螃蟹军团首领”。

最惊艳的是“水母披风秀”——小满穿着小桃给她做的“大版水母披风”(用荧光海带和发光黏液做的),牵着穿“小版披风”的小光,一起走上舞台。小满晃了晃披风,披风的光跟着小光的绿光变色,一会儿蓝一会儿绿,台下的观众们惊呼连连;小光则用触须卷着披风的一角,像个“小助手”,配合小满走秀。

时装秀结束后,小桃给每个“模特”颁发了“最佳穿搭奖”——给“绿灯笼”的奖杯是“最美裙装奖”,给小长的是“最酷披风奖”,给机械螃蟹的是“最帅西装奖”。林夏把时装秀的照片做成了“深海时尚杂志”,封面是小满和小光的披风合照,标题写着“科研站时装周——深海生物的时尚秀场”。

当晚,小桃把剩下的毛线团织成了“迷你围巾”,给每个小螃蟹都送了一条;机械螃蟹穿着零件西装,在甲板上“巡逻”,像是在“炫耀”它的新衣服;小满则穿着水母披风,躺在甲板上,小光趴在她的披风上,绿光闪得温柔,像是在说“披风真好看”。小桃笑着说:“下次我们办‘深海婚纱秀’,给小长和小短的女朋友做婚纱!”

第707集:林夏的“星点水母黏液研究”与“会黏住记忆的发光胶”

林夏研究星点水母时,发现它们的黏液不仅能发光,还能“吸附”东西——吸附浮游生物、吸附水中的杂质,甚至能吸附……她的论文草稿纸。更神奇的是,黏液干了之后,纸上的字迹居然变得更清晰,连她之前擦掉的“数据误差分析”都能隐约看到。

“这黏液能‘黏住记忆’?”林夏盯着草稿纸,眼睛亮得像星点水母的光,立刻拉着小满做实验:她在纸上写了“星点水母发光频率”,用黏液涂了一层,然后擦掉字迹——等黏液干了,字迹居然完整地“显”了出来,连笔画的轻重都和原来一模一样。

“是黏液里的发光蛋白!”林夏翻出显微镜,“蛋白分子能和纸张纤维结合,记录下字迹的痕迹,遇到水或光,就能重新显影——这是‘天然的记忆胶’!”

可实验刚进行到第三天,就闯了祸——林夏把黏液涂在笔记本电脑的键盘上,想测试能否“黏住”电脑里的数据,结果黏液渗进键盘缝,电脑直接黑屏。她急得哭丧着脸找沈清月,沈清月拆开键盘,发现里面的按键都被黏液粘在了一起,活像个“黏糊糊的拼图”。“小满,”沈清月喊,“用你的控水术,把黏液凝成冰,慢慢刮下来!”小满赶紧照做,花了半小时才把键盘清理干净,林夏发誓:“以后再也不拿电脑做实验了!”

为了测试黏液的“记忆能力”,林夏找来了科研站的“老物件”——沈清月爸爸的旧潜水镜、海鹰号的螃蟹壳、十年前的发光蛋白样本瓶,在每个物件上涂了一层稀释的黏液,然后用布擦掉上面的痕迹。神奇的是,黏液干了之后,潜水镜上显露出爸爸当年的指纹,螃蟹壳上显露出老船长标记的刻痕,样本瓶上显露出当年的标签字迹,连瓶底的生产日期都看得清清楚楚。

“这是重大发现!”林夏激动地拍桌子,“这种黏液能用来修复文物、还原旧痕迹,比现在的化学试剂还安全——我的论文能拿‘年度最实用科研奖’!”

可最有趣的是小光的“黏液画”——小光用触须沾着稀释的黏液,在水箱壁上“画画”,画完后用清水擦掉,等黏液干了,画居然又显了出来:画的是星星部落的样子,有很多星点水母,还有小满的荧光披风。小满笑着翻译:“小光说‘这是我的家,我想把它画下来,永远记住’。”

林夏把黏液的研究写成论文,标题是“星点水母黏液的记忆显影功能及应用研究”,投稿后很快被核心期刊录用;她还把小光的“黏液画”装裱起来,挂在实验室的墙上,旁边写着“小光的星星部落记忆画”;沈清月则用黏液修复了爸爸的旧日志,让模糊的字迹重新变得清晰,她摸着日志,笑着说:“爸爸的字迹,终于能看清楚了。”

当晚,林夏在日记里写道:“原来深海生物的每一部分,都藏着惊喜——星点水母的黏液,不仅能发光,还能黏住记忆,黏住那些快要被遗忘的故事。未来,我要研究更多深海生物的‘隐藏技能’,让它们为人类造福。”

第708集:沈站长的“深海文物修复计划”与“老船长的航海日志”

沈清月在整理海鹰号的旧物时,从一个生锈的木箱里,翻出了一本严重损坏的航海日志——封面烂得只剩一半,内页被海水泡得皱巴巴的,字迹模糊不清,只有“老船长”三个字能勉强辨认。王叔叔来看了之后,说:“这是当年海鹰号老船长的日志,里面记录了很多深海航线和沉船位置,可惜损坏太严重,没法看了。”

“我有办法!”林夏跑过来,手里拿着一瓶稀释的星点水母黏液,“用这个黏液,能让模糊的字迹显影,我们试试修复它!”

修复计划立刻启动:沈清月负责固定日志的内页,用细针把破碎的纸页拼起来;林夏负责调配黏液浓度,浓度太高会损坏纸张,太低则无法显影;小满负责用“控水术”控制水分,保持纸张湿润但不滴水;小桃负责给大家递工具,还在旁边放了个小台灯,用的是月光藻灯,光线柔和,不会伤害纸张。

修复的过程很缓慢——沈清月用镊子轻轻夹起一张破碎的纸页,林夏用棉签蘸着稀释的黏液,小心翼翼地涂在字迹上,小满则用指尖凝出一缕水,轻轻拂过纸页,帮助黏液渗透。过了一会儿,模糊的字迹慢慢显影:“1947年5月12日,海鹰号驶往珊瑚谷,遇到一群带印记的螃蟹,它们的背壳上有老船长标记,是我们的朋友……”

“是老船长和螃蟹家族的故事!”沈清月激动地说,“爸爸的日志里提到过,老船长和螃蟹家族是好朋友,经常给它们喂虾干。”

修复进行到第五天,日志里的内容越来越清晰——记录了老船长发现海鹰号、和螃蟹家族成为朋友、在珊瑚谷藏钥匙、建立“深海之眼”观测站(原来老船长也参与了观测站的建设),甚至还有一页记录了“深海宝藏”:“宝藏不是金银珠宝,是深海的生物,是干净的海水,是人类与深海的友谊——守护它们,就是守护最好的宝藏。”

可修复到最后一页时,出了个小意外——林夏不小心把黏液滴在了纸页上,字迹瞬间变得模糊。小满赶紧用控水术把黏液吸走,沈清月用吸水纸轻轻按压,过了一会儿,字迹慢慢显影,上面写着:“若有人看到这页,希望你能继续守护深海,守护螃蟹家族,守护‘深海之眼’——老船长留。”

修复完成后,沈清月把老船长的航海日志放在玻璃展柜里,旁边摆着爸爸的旧日志和“深海之眼”的钥匙。王叔叔来看了,眼睛有点红:“老船长和老沈的心愿,终于实现了——他们都希望有人能守护深海,现在,你们做到了。”

为了纪念老船长,沈清月决定在海鹰号旁边,立一块石碑,上面刻着航海日志里的话:“宝藏是深海的生物,是人类与深海的友谊——守护它们,就是守护最好的宝藏。”小满用控水术把石碑运到海鹰号,小桃在石碑周围种了很多月光藻,晚上会发光,像是在“守护”石碑;林夏则把老船长的故事写成了文章,发在科研站的社交账号上,标题是“老船长的航海日志——深海友谊的传承”。

当晚,沈清月坐在甲板上,手里拿着老船长的航海日志,对着海鹰号的方向,轻声说:“老船长,我们会记住你的话,继续守护深海,守护我们的朋友——你和爸爸的故事,会永远流传下去。”

第709集:小满的“小光想家了”与“星星部落的探亲之旅”

小光趴在水箱角落已经整整四天了。以前它是科研站的“模仿小能手”,会学着机械螃蟹举钳子,跟着“顶石子”蔫石子,甚至能模仿小满晃尾巴的节奏晃触手,可现在,它通体透明的身体失去了往日的光泽,触须蔫蔫地垂着,连最爱吃的常温浮游生物递到面前,也只是用触须轻轻碰一下,就缩了回去,绿光闪得慢而微弱,像快要熄灭的小灯。

小满蹲在水箱边,尾巴尖轻轻贴着玻璃,闭着眼激活“水下听觉”——深海生物的情绪会通过水分子震动传递,小光的震动频率又低又沉,带着明显的“委屈”。“它在哭,”小满的声音有点发闷,伸手摸了摸水箱壁,“它说‘想妈妈,想星星部落的小伙伴,想晚上和大家一起发光,围成圈玩游戏的日子’。”

林夏凑过来,看着小光无精打采的样子,叹了口气:“上次去星星部落,小光才刚出生没多久,现在肯定是认家了。”沈清月放下手里的老船长航海日志,笑着说:“那就带它回去探亲——刚好林夏需要采集更多星点水母黏液样本,完善记忆胶的研究;小桃也能给星星部落的水母们送新织的迷你外套,一举三得。”

探亲之旅的筹备充满了“温馨小插曲”——小桃给小光做了个“探亲大礼包”:用柔软的阳光藻编了个双肩小背包,里面塞了足量的常温浮游生物,还放了一张科研站的全家福照片(特意把小光的位置用荧光笔标亮),甚至缝了个迷你版荧光海带披风,说是“让小光回家也能炫耀自己的新衣服”。结果披风太小,套在小光身上,触须都被裹住了,小光急得在水箱里转圈,绿光闪得慌乱,小满赶紧用控水术把披风扯下来,改成了“小围巾”,套在它的身体中间,才勉强合适。

林夏准备采集工具时,特意给小光留了个“迷你采集勺”——用贝壳做的小勺子,边缘磨得光滑,怕划伤星点水母。小光好奇地用触须碰了碰勺子,突然用勺子舀起一颗浮游生物,递到林夏面前,像是在“提前练习采集”,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沈清月则把“深海彩虹号”的发光涂层调到最亮,船头挂着星星部落熟悉的“友谊印记”,还在驾驶舱里放了小光最喜欢的《深海的朋友》伴奏带,说是“路上给小光解闷”。

出发当天,小光被放在小满贴身的透明小水箱里,用控水术托着,稳稳地飘在身边。刚驶入海沟区域,小光突然兴奋起来,触须晃得飞快,绿光闪得明亮,对着窗外的黑暗晃触手——小满笑着说:“它闻到星星部落的味道了,说‘快到了,前面就是我的家’!”

果然,没过多久,远处就亮起一片柔和的绿光,像沉入海底的银河——星星部落到了。星点水母妈妈率先游过来,体型比上次见面时更大了些,触须上沾着几颗亮晶晶的浮游生物,看到小光,立刻用触须轻轻裹住它,绿光温柔地闪着,小满翻译:“妈妈说‘我的小光,终于回来了,妈妈每天都在等你’!”小光用触须蹭了蹭妈妈的身体,把小背包里的全家福照片推过去,绿光闪个不停,像是在“介绍”科研站的家人。

在星点水母妈妈的引导下,“深海彩虹号”驶入星星部落中心的发光珊瑚广场。部落里的星点水母们都围了过来,用触须轻轻碰着潜水艇的外壳,绿光连成一片,像是在举办“欢迎仪式”。小桃赶紧把带来的迷你海藻外套分给大家,星点水母们穿上后,绿光透过外套,像裹了层彩色的星星,好看极了;林夏则用迷你采集勺,小心翼翼地采集黏液样本,小光还主动帮忙,用触须引导同伴们靠近勺子,采集过程顺利得超乎想象。

最温馨的是“部落夜话”——晚上,星点水母们围成一个大圈,小光坐在圈中间,用触须比划着,给同伴们讲科研站的趣事:模仿机械螃蟹巡逻、和“顶石子”玩顶石子游戏、看小满的水下音乐会。讲到开心处,所有星点水母的绿光都闪得飞快,触须跟着晃;讲到小光想家时,绿光又变得柔和,围在它身边,像是在“安慰”。小满躺在潜水艇的观测舱里,看着外面一片绿光,笑着说:“它们在说,以后小光可以随时回家,也欢迎我们常来。”

返程时,小光的小背包里塞满了“部落礼物”:星星部落特产的发光浮游生物、星点水母妈妈给的黏液样本(说是“帮林夏做研究”)、还有几颗亮晶晶的“星星石”(海沟深处的矿石,晚上会发光)。星点水母妈妈送了很远,直到看不见潜水艇,才慢慢转身回去,小光趴在水箱边,绿光闪了又闪,像是在“告别”。

回到科研站,小光彻底恢复了活力——它戴着星星石项链(小桃用细海藻编的),在水箱里模仿星星部落的“圆圈舞”,触须晃得有模有样;给“顶石子”看带来的发光浮游生物,两个小家伙用触手和触须碰来碰去,像是在“分享秘密”。林夏拿着新采集的黏液样本,激动地说:“有了这些样本,我的记忆胶研究能更完善了!”小满则在日记里写道:“小光终于开心了,原来不管走多远,家永远是最温暖的地方——以后,我们就是星星部落的常客啦!”

第710集:科研站的“深海友谊节”与“永不褪色的星光约定”

千集庆典后,科研站的“家族成员”越来越多——从最初的水母、海豚,到后来的星点水母、螃蟹群、老海龟,甚至还有王叔叔带领的科研所团队,沈清月看着每天热热闹闹的科研站,突然想办一场“深海友谊节”:“不用复杂的仪式,就是想让所有朋友聚聚,感谢大家这一路的陪伴,也约定以后永远做朋友。”

友谊节的主题是“星光下的约定”——因为星点水母的绿光像星星,也因为所有的友谊,都像星光一样温暖、持久。筹备工作全员参与,每个人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

林夏负责做“友谊纪念册”,把所有人和生物的照片都印进去,每一页都用星点水母黏液处理过——这样即使过很久,照片和字迹也不会褪色,还会带着淡淡的绿光,她笑着说:“这是用‘记忆胶’做的纪念册,要把我们的友谊永远黏住。”

小桃负责布置“星光场地”:用月光藻灯串成“友谊星链”,挂在甲板的每一根栏杆上;给水母缸、海豚水箱、星点水母水箱都围上彩色毛线,上面缝着“朋友”两个字;甚至给机械螃蟹和小闹钟做了“友谊徽章”——机械螃蟹的徽章是用螺丝和齿轮做的,小闹钟的是用贝壳粘的,上面都刻着彼此的图案。

小满负责设计“互动游戏”:“水下拔河”(用水控水术做水绳,水母和小螃蟹各站一边)、“星光寻宝”(把发光的星星石藏在甲板上,找到的人能换深海美食)、“友谊合唱”(还是那首《深海的朋友》,但这次要让所有生物都参与)。她还特意用控水术做了个巨大的“水星星”,悬浮在甲板中央,上面写着“深海友谊节快乐”。

沈清月则准备了“友谊礼物”——给每个朋友都准备了一份:给星星部落的星点水母们,是用老船长航海日志纸做的小灯笼,里面放着月光藻,晚上会亮;给海鹰号的螃蟹群,是用海藻编的小篮子,里面装满了虾干;给珊瑚谷的老海龟,是用发光蛋白做的坐垫,铺在它的背上,又软又暖和;给王叔叔和科研所的同事,是用星点水母黏液修复的旧照片,都是当年他们和沈清月爸爸一起工作的画面。

友谊节当天,科研站变成了“星光海洋”——月光藻灯的蓝光、星点水母的绿光、水星星的白光交织在一起,连海水都被染成了彩色。所有“朋友”都来了:

星星部落的星点水母妈妈带着十几只小水母,游进专门准备的大水箱里,绿光闪得欢快;海鹰号的螃蟹群顺着专属通道爬过来,领头的带“清”字印记的螃蟹,举着一颗比上次更大的珍珠,放在沈清月面前,像是“友谊信物”;珊瑚谷的老海龟慢悠悠爬上岸,背上的发光坐垫闪着微光,小海龟们在它背上爬来爬去,像是在“看热闹”;王叔叔和科研所的同事们,带着新的科研设备,说是“给友谊节的礼物,以后一起研究深海”;甚至连之前搁浅的鲸鱼妈妈和幼鲸,都在海里游来游去,时不时跃出水面,溅起的水花映着星光,像一颗颗发光的珍珠。

友谊节的第一个环节是“友谊分享会”——每个人都讲了自己和深海朋友的故事:

- 小满说:“我以前只会用水柱浇花,是小光教会我,控水术不仅能做事,还能传递温柔,能陪朋友回家。”

- 小桃说:“我织坏了无数件毛衣,但每次看到海豚们穿上合身的披风,看到小螃蟹们戴着迷你外套,就觉得所有辛苦都值得——因为我们是朋友。”

- 林夏说:“我的论文里,每一个数据都藏着深海朋友的帮助,是星点水母的黏液,让我发现了记忆的秘密,也让我明白,科研不是冰冷的实验,是和朋友的对话。”

- 沈清月说:“爸爸和老船长的约定,是守护深海;而我们的约定,是守护彼此——科研站不是我的,是所有朋友的家。”

王叔叔也笑着补充:“我和老沈当年建观测站时,从未想过,这里会变得这么热闹,有这么多可爱的朋友——这是最珍贵的友谊,比任何科研成果都重要。”

接下来的“星光寻宝”游戏,更是笑料百出:小闹钟找得最认真,用钳子夹着一颗星星石,不肯松手,结果被机械螃蟹不小心碰掉,两只“螃蟹”围着石头转圈圈,像是在“吵架”;小光则用触须帮小满找,找到一颗最大的星星石,推到她面前,绿光闪得骄傲;鲸鱼幼鲸在海里找到一颗星星石,用嘴叼着,送给趴在甲板边的小桃,像是在“分享战利品”。

最感人的是“友谊约定”环节——所有人和生物都围在中央的水星星下,沈清月拿出一个“友谊时光胶囊”,里面装着林夏的友谊纪念册、小桃的毛线友谊徽章、小满的水星星模型、星点水母的黏液样本、螃蟹群的珍珠,还有一封写给“十年后的我们”的信。大家一起把时光胶囊埋在甲板的角落,旁边立了块石碑,上面用发光蛋白写着:“深海友谊节——星光为证,我们永远是朋友。”

星点水母妈妈带着同伴们,用绿光在水星星上拼出“永远”两个字;鲸鱼妈妈用尾鳍拍着水面,发出“咚咚”的声音,像是在“盖章”;老海龟用头碰了碰石碑,像是在“见证”;所有的人都举起手里的发光特饮,碰在一起,饮料里的星光晃着,映得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意。

当晚,友谊节在“友谊合唱”中结束——小满用控水术让海水震动,发出“呜呜”的和声;星点水母们的绿光跟着节奏闪,组成“音符”形状;海豚们的叫声、螃蟹们的钳子敲击声、老海龟的壳拍水声,还有人类的歌声,交织在一起,在深海的夜空里回荡。

小光趴在小满的水箱里,绿光闪得温柔;小闹钟抱着星星石,趴在时光胶囊旁边,像是在“守护约定”;机械螃蟹举着小旗子,在甲板上“巡逻”,像是在守护这个热闹的家;沈清月看着眼前的一切,轻声说:“爸爸,老船长,我们做到了,我们有了最好的朋友,有了最温暖的家。”

月光洒在科研站的每一个角落,星光、灯光、生物的光交织在一起,像是一片永不褪色的星海。友谊节虽然结束了,但属于科研站和深海朋友的故事,还在继续——就像石碑上的字,就像时光胶囊里的信,就像星点水母的绿光,永远温暖,永远明亮,永远带着属于深海的、独一无二的友谊光芒。下一个100集,下一个1000集,他们还会一起闯祸,一起科研,一起迎接更多的朋友,一起守护这片深海,守护这份永不褪色的星光约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