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谷深处的天风旋涡如青色巨龙般冲天而起,周围的空气被搅动得形成无数细小的风刃,切割着岩石发出“嗤嗤”声响。
林峰站在旋涡边缘三百米处,紫金色的气罡全力运转,仍能感觉到皮肤传来的刺痛——这里的风刃已具备实战杀伤力。
——【环境危险度】——
当前区域:天风旋涡边缘。
风刃密度:20道/立方米。
风刃威力:相当于黄阶中品武技。
建议停留时间:≤1时辰(避免气罡过度消耗)
他伸出右手,指尖萦绕着紫金色的真气,尝试回忆系统解析风刃时的能量模型:高速流动的风属性能量,以特定频率旋转形成切割力,核心在于“流速”与“涡旋”法则的结合。
“呼——”他深吸一口气,将《青岚天风诀·补全版》运转至极致,紫金色的真气如潮水般涌向指尖。
他试图模仿天风旋涡的旋转模式,让真气在指尖形成微型涡流。
然而,当真气流速达到一定程度时,指尖的能量突然失控。
原本应该凝聚的涡流轰然溃散,化作一道紊乱的气浪炸开,将前方的岩石击出一片白印,却未能形成任何切割效果。
——【首次尝试失败】——
失败原因分析:
1. 真气流速控制不足。(实测28m/s,理想值45m/s)
2. 涡旋频率不匹配。(实测120转/秒,理想值200转/秒)
3. 法则感悟不足。(流速解析度15.6%,需≥20%)
系统记录:
- 能量波动数据已保存。(可用于后续推演)
- 发现关键参数:涡旋轴心稳定性。
- 建议:先尝试低速凝聚,逐步提升频率。
林峰看着指尖残留的真气紊乱痕迹,眉头微蹙。
将真气化刃远比想象中困难,不仅需要对流速和涡旋有精准控制,更要将法则感悟融入其中。
他想起系统解析孙昊天风刃时,其涡旋轴心始终保持着惊人的稳定性,这正是自己目前缺乏的。
“再来!”他咬紧牙关,再次凝聚真气。
这次他不再追求速度,而是先稳固涡旋结构。
紫金色的真气在指尖缓缓旋转,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微型气旋,虽然速度不快,却异常稳定。
——【第二次尝试】——
当前数据:
- 真气流速:15m/s
- 涡旋频率:80转/秒
- 稳定时间:3秒
效果:气旋无切割力,但未溃散。
系统提示:
- 涡旋稳定性达标。(≥70%)
- 可尝试提升流速至25m/s。
- 建议加入冲击法则感悟,模拟风刃冲击特性。
林峰依言,慢慢提升真气流速,同时将神识沉入系统解析的“冲击法则”模型。
他想象着天风撞击岩石的力量,尝试将这种冲击力融入旋转的气旋中。
当流速达到25m/s时,指尖的气旋突然发出“嘶”的一声轻响,边缘出现了细微的切割力,将前方的一片落叶切成两半。
“成功了!”林峰心中一喜,但下一秒,气旋因流速提升导致稳定性下降,再次溃散。
——【部分成功反馈】——
获得进展:
1. 成功产生切割力。(虽微弱但可感知)
2. 冲击法则解析度提升至10.3%。
3. 掌握涡旋-冲击能量转化技巧。
失败原因:
- 流速与稳定性平衡被打破。
- 法则感悟未能同步提升。
- 真气控制力不足。(仅能维持3秒)
他没有气馁,反而更加兴奋。
系统已将两次尝试的数据完整记录,形成了一个详细的能量模型对比图。
图中清晰显示出涡旋频率、流速、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曲线,以及法则感悟对能量转化的影响权重。
“原来如此……”林峰看着模型,恍然大悟,“就像走钢丝,流速和稳定性必须同时提升,法则感悟就是保持平衡的关键。”
接下来的三日,林峰沉浸在真气化刃的尝试中。
他不再盲目提升参数,而是按照系统推演的最优路径,一点点打磨细节:
1. 涡旋筑基:用三天时间将涡旋频率稳定在150转/秒,即使提升流速也不会轻易溃散。
2. 流速爬坡:每天提升2m/s的流速,同时用风意解析感知涡旋变化,寻找平衡点。
3. 法则融入:在每次尝试中加入不同比例的流速、涡旋、冲击法则感悟,记录最佳融合点。
——【阶段性成果】——
当前进度:
- 真气流速:38m/s(接近理想值45m/s)
- 涡旋频率:180转/秒(稳定性92%)
- 法则感悟综合:18.7%(流速17.2% 涡旋16.5% 冲击12.3%)
效果展示:
- 指尖气旋可维持15秒。
- 切割力:可切开3mm厚的青石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