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陨聚灵阵的光芒彻底消散,陨石坑内的灵气浓度虽回落至外界的五倍,却仍比青岚山的修炼圣地浓郁不少。
林峰盘膝坐在坑底,运转《凝元九转法》改良版的化罡境功法,引导空间罡气在经脉中缓慢流转,稳固刚突破的境界。
苏清月守在坑口,偶尔回头望向林峰,眼中的惊叹仍未消散。
她能清晰地感觉到,林峰身上的气息越来越凝练,星空蓝的罡气虽收敛于体内,却仍在周围形成一道无形的空间波动——这是化罡境修士对空间掌控力提升的直观表现,普通凝元境修士根本无法察觉。
半个时辰后,林峰缓缓睁开双眼,系统界面显示境界稳固度已提升至75%,空间罡气的运转也变得愈发流畅。
他站起身,活动了一下筋骨,只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每一个动作都能轻易调动周围的空间能量,甚至不需要刻意催动,脚下就会自动浮现出淡淡的罡气垫,让他的身体比平时轻盈了数倍。
“是时候尝试御空了。”林峰心中默念。
化罡境与凝元境的最大区别,除了真元化为罡气,便是掌握了“御空”能力——借助罡气与天地空间的共鸣,摆脱地心引力,实现短距离飞行。
这不仅是实力的象征,更是在修仙界长途跋涉、高空战斗的基础能力。
他回忆着宗门典籍中关于御空的记载:“化罡境御空,需以罡气为桥,勾连天地元气,形成浮力托举身体,同时以心神掌控平衡,避免罡气溃散。”
按照记载,林峰首先调动丹田内的空间罡气,引导一缕罡气向下,注入双脚。
星空蓝的罡气在脚底凝聚成两个半透明的气团,气团与地面接触时,产生一股向上的浮力,将他的身体缓缓托起。
“起!”林峰心中一动,试图控制浮力提升高度。
然而,刚离地半尺,脚底的罡气团就突然溃散,失去浮力支撑,他的身体重重地摔回地面,震得青金石地面发出一声闷响。
“呃……”林峰揉了揉发麻的脚踝,有些无奈地笑了笑。
看来御空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光是控制罡气的浮力稳定,就需要精准的心神掌控。
——【首次御空失败分析】——
失败原因:
1. 罡气输出不稳定:注入脚底的罡气强度波动±20%,导致浮力忽强忽弱。
2. 天地共鸣不足:仅调动了30%的罡气与天地空间连接,浮力支撑力不够。
3. 平衡掌控缺失:未在腰间、双肩形成辅助罡气点,无法调整身体姿态。
优化方案:
4. 以系统“空间浮力”模型为基准,精准控制罡气输出强度。(误差≤5%)
5. 同时激活丹田、双肩、腰间五处罡气节点,形成稳定的“御空阵”。
6. 借助空间法则感悟,降低空气阻力。(空间切割特性可减少40%阻力)
林峰深吸一口气,启动系统的“空间浮力”运算模型。
界面上瞬间弹出一个三维人体模型,模型上标注着五处红色节点,分别对应丹田、左肩、右肩、左腰、右腰,每个节点旁都标注着精确的罡气输出数值:
——【空间浮力模型参数】——
丹田节点:罡气输出40%(主浮力来源)
双肩节点:各输出15%(平衡左右方向)
腰间节点:各输出15%(平衡前后方向)
总消耗:8%罡气/分钟(化罡境初期正常消耗)
浮力强度:可托举150公斤重物(含身体与装备)
按照模型参数,林峰再次调动空间罡气。
这一次,他不再急于离地,而是先在五处节点凝聚罡气,感受每一处节点的能量流动。
当丹田的罡气输出稳定在40%,双肩、腰间的罡气输出精准达到15%时,他能清晰地感觉到,一股稳定的浮力从五处节点同时传来,将身体均匀地托举起来。
“起!”
这一次,他的身体缓缓升空,没有出现之前的晃动。
离地一尺、两尺、三尺……当升高到一米时,他停下了上升,开始尝试控制方向。
他将左肩的罡气输出略微提升至16%,右肩降低至14%,身体果然向右侧缓慢倾斜;再将右腰的罡气输出提升至16%,左腰降低至14%,身体又向前缓慢移动。
“成功了!”林峰心中一喜,开始在陨石坑内缓慢盘旋。
他控制着五处节点的罡气输出,时而向左侧移动,时而向右侧盘旋,时而升高至两米,时而降低至半米。
虽然动作还略显笨拙,如同刚学步的孩童,但每一次调整都让他对御空的掌控力提升一分。
苏清月看着在坑内盘旋的林峰,眼中充满了羡慕。
御空能力是化罡境的标志性能力,她距离化罡境还有不小的差距,想要掌握御空,至少还需要一年的苦修。
“林师兄,你学得好快!”苏清月忍不住赞叹道,“我听说很多修士突破化罡境后,要练习整整一天才能勉强稳定御空,你才尝试两次就这么熟练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