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墨指尖捏着祖父留下的泛黄纸条,台灯昏黄的光晕里,寒潭奇艾,藏于终南阴谷,遇冬至雪水方显药效 这行小字泛着陈旧的光泽。艾草园重建后的第一个清晨,露水还凝在窗棂上,他刚在 青年中医联盟 培训手册上写完 节气灸实操要点,钢笔尖的蓝墨水尚未干透,就被祖父医案夹层里的纸条吸引 —— 纸张边缘还沾着些许未清理干净的艾绒,显然是祖父生前特意藏起来的。
他将纸条轻轻展开,生怕弄碎脆弱的纸张。纸面上祖父苍劲的字迹仿佛带着温度,穿透岁月扑面而来。这些年来,他无数次翻阅祖父的医案,却从未发现这个秘密,此刻心中涌起难以名状的悸动。
突然,门被轻轻推开,苏清瑶抱着一摞古籍走了进来。在看什么呢? 她好奇地凑过来,目光落在纸条上。终南阴谷...... 她轻声念道,指尖轻轻拂过纸条上的褶皱,之前去终南山学雷火灸时,那位隐世医者提过,阴谷有处千年寒潭,潭边生长的艾草能治顽固性寒症,只是气候恶劣,很少有人能找到。
说着,她转身走向书架,纤细的手指在林立的古籍间穿梭,最终抽出一本《终南山草药图谱》。书页翻开时扬起细微的尘埃,在光柱中翩翩起舞。你看, 她将书摊在桌上,指着标记着 的页码,这里写着寒潭海拔两千三百米,每年只有冬至前后十天不结冰,其余时间都被积雪覆盖,而且谷内瘴气重,普通人进去很容易迷路。
林墨凑近仔细查看,书中记载的内容与祖父纸条上的信息相互印证。寒潭的位置、艾草的特性,还有那特殊的药效,一切都指向同一个方向 —— 终南山阴谷深处,藏着能改变中医界的奇药。
可是, 苏清瑶合上书本,眉头微蹙,这样恶劣的环境,单凭我们两人恐怕...... 她的话没说完,但林墨明白其中的担忧。终南山地势险峻,阴谷更是人迹罕至,贸然前往不仅危险重重,而且能否找到寒潭也是未知数。
林墨摩挲着纸条,陷入沉思。祖父留下这个线索,一定是希望他能完成未竟的事业。这些年,他致力于推广中医文化,重建艾草园,就是想让更多人了解中医的魅力。而寒潭奇艾,或许就是解开中医奥秘的关键。
我们需要做更充分的准备。 林墨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首先,要详细研究终南山的地形和气候,制定路线;其次,准备专业的登山装备和防瘴气的药物;最后,找几位有经验的向导同行。
苏清瑶看着他认真的模样,心中涌起一股敬佩。这些年来,她见证了林墨为中医事业付出的努力,也深知他对祖父的敬重。这次寻找寒潭奇艾,不仅是为了验证祖父的发现,更是为了传承中医文化,将古老的智慧发扬光大。
接下来的日子里,两人开始了紧张的筹备工作。他们拜访了多位研究终南山地理的专家,收集了大量关于阴谷的资料;在药材市场精心挑选了各种防瘴气、抗寒的草药,按照古方制成药剂;还通过人脉联系到几位经验丰富的登山向导,向他们请教进山的注意事项。
随着冬至的临近,筹备工作也接近尾声。林墨和苏清瑶整理着行装,心中既期待又忐忑。这趟旅程充满未知,但他们知道,这是一次不容错过的机会,是传承中医文化的使命。
出发前夜,林墨站在艾草园里,望着满园的艾草在风中摇曳。月光下,这些平凡的植物仿佛带着某种神秘的力量。他想起祖父常说的话:医者,仁心也。治病救人,不仅要靠医术,更要靠对生命的敬畏。 此刻,他更加坚定了寻找寒潭奇艾的决心。
苏清瑶走到他身边,递来一杯热茶。准备好了吗? 她轻声问道。林墨接过茶杯,感受着掌心的温度,准备好了。这不仅是为了祖父的遗愿,更是为了中医的未来。
次日清晨,一行人背着行囊,踏上了前往终南山的征程。山间的雾气尚未散去,前路迷雾重重,但他们的心中却充满希望。寻找寒潭奇艾的旅程,不仅是一次冒险,更是一场对中医文化的追寻与传承。
山路崎岖难行,每一步都充满挑战。向导们凭借丰富的经验,带领众人避开危险路段。林墨和苏清瑶一边赶路,一边记录沿途的草药分布,将所见所闻与古籍记载相互印证。
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寒风裹挟着雪花扑面而来。众人穿上厚重的防寒服,继续艰难前行。终于,在经过几天的跋涉后,他们来到了阴谷边缘。
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震撼:深谷中云雾缭绕,寒气逼人,远处隐约可见一片被冰雪覆盖的湖面。那就是寒潭。 向导指着远处说道,不过越往里走越危险,瘴气也会越来越重。
林墨深吸一口气,从背包里取出祖父留下的纸条,又看了看手中的《终南山草药图谱》。此刻,目标近在咫尺,但危险也随之而来。他转头看向苏清瑶,两人交换了一个坚定的眼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