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 > 第269章 凤阙惊变与权柄砥定

公子蔡靖的降生与雍州大定的辉煌胜利,如同双日凌空,将彭城朝廷的威望推至前所未有的巅峰。

然而,就在这普天同庆、万象更新的表象之下,深宫之中,一股酝酿已久的暗流,终于按捺不住,掀起了惊涛骇浪。

根源,在于那个被蔡琰一直“静养”在深宫、几乎被世人遗忘的皇帝——刘协,以及他身边那位同样不甘寂寞的皇后——伏寿。

自被蔡琰“请”回彭城,尊为天子以来,刘协虽享帝王尊荣,却无丝毫权柄,如同被精心供奉的傀儡。

起初是董卓,后来是李傕之流,如今是蔡琰,他一生都活在权臣的阴影之下,那份潜藏在懦弱外表下的不甘与屈辱,随着年岁渐长,尤其是目睹蔡琰以女子之身总揽朝纲、如今更诞下“公子”,已近乎发酵成一种绝望的疯狂。

而伏皇后,出身名门,自视甚高,岂能甘心永远做一个有名无实的摆设?

她渴望的是母仪天下的真正权柄,是伏氏家族的显赫荣光。

蔡琰产后休养,精力不免分散于幼子;

诸葛亮坐镇司隶,忙于安抚新附的雍凉之地。

这短暂的权力空窗期,让伏寿看到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她利用皇后身份,暗中串联了少数对蔡琰专权、诸葛亮当道心怀不满的旧臣,如种辑、吴硕等人,甚至通过隐秘渠道,试图联络宫外那些被新政触动了利益的世家遗老。

他们的计划并不复杂,却也足够狠毒:

趁蔡琰产后体虚、诸葛亮远在司隶之际,由伏寿出面,以“探视公子”、“关怀大臣”为名,控制或挟持蔡琰与幼子蔡靖,同时由刘协突然临朝,下诏宣布蔡琰“跋扈专权,祸乱宫闱”,诸葛亮“外托君臣,内怀奸宄”,剥夺其一切权柄,由皇帝亲政,伏氏外戚辅佐。

他们甚至准备了一份“罪己诏”和“求贤诏”,试图争取部分中间派官员的同情和支持。

然而,他们低估了蔡琰对宫廷的掌控力,更高估了自身的保密能力。

刘晔执掌的“暗部”如同蛛网般密布宫禁,伏寿等人的异常举动,早已被探知并密报给了尚在产褥中的蔡琰。

接到密报时,蔡琰正抱着咿呀学语的蔡靖,脸上初为人母的柔和瞬间被冰霜覆盖。

她看着怀中稚子纯净无邪的眼眸,一股寒意自心底升起,旋即化为滔天怒焰。

她可以容忍政治上的对手,可以面对沙场的明枪,却绝不能允许任何人将主意打到她孩子的身上!

她没有丝毫犹豫,甚至没有召诸葛亮回朝商议(也因司隶之事确需诸葛亮坐镇)。

此刻,她必须展现出铁血与决断,彻底粉碎任何可能威胁到她和她孩子地位的隐患。

行动在一个寂静的深夜展开。

当伏寿还在寝宫中与心腹宦官密议细节,刘协还在对着烛火演练明日“临朝”的言辞时,大队身着玄甲、手持利刃的宫廷禁卫,在蔡琰绝对心腹的率领下,如同鬼魅般无声地包围了帝后寝宫,以及种辑、吴硕等人的府邸。

没有激烈的反抗,没有震天的喊杀。

一切都在绝对的武力控制和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下完成。

伏寿被从凤榻上拖起时,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的惊恐与怨毒;

刘协看到破门而入的甲士,直接瘫软在地,面无人色;

种辑、吴硕等人尚在梦中,便已成为阶下之囚。

次日清晨,一道由蔡琰口述、以皇帝名义发布的诏书,震惊了整个彭城,并迅速传遍天下:

“皇后伏氏,阴怀妒忌,包藏祸心,交通外臣,图谋不轨,欲危社稷,倾覆宗庙……焉可承宗庙之重,母仪天下?着即废为庶人,赐死!”

“种辑、吴硕等,世受国恩,不思报效,反结党营私,窥伺宫禁,罪在不赦,俱弃市,夷三族!”

“朕(刘协)德薄能鲜,致使宫闱不靖,深感愧对列祖列宗……今自愿于宫内静思己过,一应国事,悉委大将军、录尚书事蔡琰处置,望其勉力匡扶,安定天下。”

诏书言辞犀利,定罪如山,处置更是冷酷无情。

伏皇后被逼自尽,参与密谋的核心官员及其家族被连根拔起,血腥的清洗让整个彭城的官员噤若寒蝉。

而皇帝刘协,在这份诏书中被彻底定性为“失德”、“自愿”交出所有权力,其本就微弱的政治生命,至此宣告终结。

这场突如其来的宫廷政变与其后的血腥镇压,效率之高,手段之狠,让所有旁观者都倒吸一口凉气。

他们再次清晰地认识到,那位刚刚生产的女人,其手腕与意志,是何等的坚硬如铁,冷酷如冰。

任何敢于挑战其权威、威胁其子嗣地位的行为,都将遭到最无情的毁灭。

当消息传到司隶时,诸葛亮正在与马超、张合商议雍凉防务及未来南下方略。

闻听彭城剧变,他执笔的手微微一颤,墨点滴落,在舆图上晕开一小团墨迹。

他沉默良久,最终只是轻轻叹了口气,对信使道:

“回复主公,亮已知悉。

司隶、雍凉诸事,亮必尽心竭力,请主公安心休养,勿以西方为念。”

他明白,蔡琰此举,虽显酷烈,却是稳定内部、杜绝后患的必要手段。

只是……经此一事,皇帝刘协彻底成了摆设,蔡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格局虽未变,但其权力基础已更加依赖于她自身的实力与威望,而非汉室那块招牌。

未来的道路,是更加名正言顺,还是潜伏着更大的合法性危机?

他心中隐隐有些忧虑。

然而,眼下他无暇他顾。

曹操退入益州,绝非甘心雌伏。

据细作回报,曹操进入汉中后,已迅速软禁了态度暧昧的张鲁,以其部众为前驱,正加紧向益州腹地渗透。

刘璋惊慌失措,其麾下派系斗争激烈,益州局势瞬息万变。

“马超将军,”

诸葛亮收敛心神,看向因收复长安而意气风发的锦马超,

“韩遂已降,凉州初定。

然曹操窜入益州,如病虎入柙,其患未已。

朝廷需一位威震西陲之大将,坐镇雍凉,整军经武,南慑巴蜀。

此重任,非将军莫属。”

马超抱拳,声若洪钟:

“军师放心!

超既受国恩,必当竭尽全力,为陛下,为主公,看好西大门!

若曹贼敢出蜀,超定叫他来得去不得!”

诸葛亮点头,又对张合道:

“儁乂将军,冯翊新附,北地胡风犹存,需将军这等沉稳之将镇抚。

并州边防,亦需将军与吕玲绮将军互为犄角。”

安排妥当西线防务,诸葛亮的目光再次投向南方那云雾缭绕的蜀道。

他知道,与曹操的最终决战,必将在这天府之国展开。

而在此之前,朝廷需要时间消化雍凉,更需要一个绝对稳定、再无内忧的后方。

蔡琰以铁血手段废后戮臣,正是为了营造这样一个后方。

“传令下去,”

诸葛亮对麾下僚属道,

“加紧推行新政于雍凉,抚流民,兴屯田,练新军。

同时,多派细作入蜀,散布流言,离间刘璋与曹操,若能令其自相残杀,则善莫大焉。”

彭城的血雨腥风渐渐平息,伏氏及其党羽的覆灭,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在激起一圈涟漪后,湖面复归于平静,甚至比以往更加平静,一种令人心悸的、绝对的平静。

蔡琰的权柄,在经历了这场内部清洗后,变得更加稳固,更加不容置疑。

她抱着蔡靖,站在修缮一新的宫殿高台之上,俯瞰着这座日益繁华的都城。

寒风吹动她的衣袂,却吹不散她眼中那坚定如磐石的光芒。

内患已除,权柄砥定。

只是,她未曾注意到,身后乳母怀中那粉雕玉琢的婴孩,在睡梦中微微蹙起了小小的眉头,仿佛也感知到了这权力巅峰之下的森森寒意与未来道路的艰险莫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