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留的盛夏,空气中弥漫着硝烟与焦虑混合的灼热气息。
蔡琰发出的两道指令,如同投入激流的两块巨石,迅速在南北两线激荡起迥异的涟漪。
白马津,吕布在接到蔡琰“伺机出战”的密令后,压抑了十余日的战意如同火山般喷发。
他虽鲁莽,却也知此战关系重大,并非一味冲杀。
他采纳了麾下将领的建议,利用颜良连日骂阵产生的懈怠心理,于一个黎明前的昏暗时分,亲率三千精锐骑兵,偃旗息鼓,自侧翼一处隐秘的河滩悄然渡河,如同暗夜中扑出的猎豹,直插颜良中军大营!
颜良万万没料到一直龟缩不出的吕布竟敢主动出击,且时机、路线选择得如此刁钻。
营中顿时大乱!吕布一马当先,方天画戟舞动如轮,所过之处人仰马翻,直取颜良帅旗所在。
魏续、宋宪各率一队精骑左右掩杀,扩大战果;
曹性则引一队弓弩手占据高地,精准狙杀袁军军官,造成更大混乱。
颜良仓促应战,与吕布在乱军中交锋,不到十合,便被吕布一戟划破臂甲,鲜血淋漓,若非亲兵拼死护卫,险些丧命!
此战,吕布虽未能阵斩颜良,却焚毁其部分粮草,斩首千余,极大地挫动了袁军锐气,而后迅速撤回南岸,继续凭借地利固守。
协防的黑山军将领孙轻,更是率部趁乱袭击了袁军一支偏师,缴获不少军械,其部众的战斗力得到进一步认可。
消息传至黎阳袁绍大营,本就因公孙瓒袭扰后方而心烦意乱的袁绍勃然大怒,厉声斥责颜良无能。
郭图、审配趁机进言,称颜良轻敌,损兵折将,有辱军威。
而沮授、田丰则再次苦劝,认为吕布骁勇,白马难下,加之公孙瓒在侧,不如暂且退兵,巩固河北。
恰在此时,韩冲散播的“刘备欲与陈留共扶汉室,先定河北”的谣言也悄然传入袁绍耳中,结合吕布的主动出击,让他疑心大起,对继续南下攻陈留产生了极大的动摇。
袁绍大营中,退兵之声首次压过了主战之声。
与此同时,济阴方向的夏侯渊得知颜良受挫,心中愈发焦躁。
他本欲速战速决,却被张辽死死缠住,后方粮道又屡遭吕玲绮骚扰,进展缓慢。
陈宫坐镇后方,协调济阴郡内各方势力,保障张辽军需供应,其沉稳干练的作风,使得原本有些动荡的济阴西部几县逐渐安定下来。
曹操在许昌接到南北两线的战报,眉头深锁。
他意识到陈留比预想中更难啃,蔡琰和她的谋士们应对得当,内部整合速度超出预期,而袁绍的犹豫更让他独木难支。
他暗中下令夏侯渊,若十日内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便逐步后撤,保存实力,另寻他策。
战争的天平,在蔡琰果断抓住战机后,开始发生微妙的倾斜。
外部压力稍缓,内部的波澜却并未平息。
郭嘉病倒,使得朝堂之上暗流涌动更为明显。
卫将军董承似乎活跃了许多,频繁与一些自长安跟来的中级官员及部分禁军将领密会。
这一切,都被韩冲手下的暗哨详细记录,呈报给蔡琰。
“董承……看来是坐不住了。”
蔡琰看着密报,眼神冰冷。
她深知,在郭嘉无法参赞机要的此时,内部任何一点动荡都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
她必须抢先出手。
“元直,以天子名义,加封董承为车骑将军,以示荣宠。”
蔡琰对徐庶道,“同时,将羽林卫的指挥权,从董承麾下剥离,交由子龙直接管辖。”
明升暗降,夺其兵权!
这是**裸的警告,也是稳固中枢的必要手段。
陈宫在一旁补充道:“宫观董承,色厉内荏。此番明升暗降,其必不甘,或会加速其动作。主公需防其狗急跳墙。”
徐庶领命,又道:“主公,招贤之事,已有进展。广陵张纮,已抵达陈留,现于馆驿安置。此外,派往淮南的使者回报,刘晔态度有所松动,言及若朝廷能展现足够实力与诚意,他愿考虑出山。”
张邈亦道:“邈已按主公之意,广泛征辟兖豫之地有实务之才者,已有数名通晓工械、算学之人应召,正安排试用。”
荀谌的拒绝在意料之中,但张纮的到来和刘晔态度的松动,以及基层技术人才的汇聚,无疑是雪中送炭。
张纮擅长政略、外交,正可弥补徐庶偏重内政军务的不足;
而刘晔的宗室身份和智谋,若能争取过来,政治和战略意义重大。
“好!张子纲至时,我当亲迎。对刘子扬那边,继续保持接触,可让元直以私人名义多与通信,探讨时局,增进了解。”蔡琰指示道。
人才的涓涓细流,开始汇向陈留,这让她心中稍安。
然而,坏消息总是不期而至。
派往匈奴王庭的聂壹传回消息,离间之计虽初见成效,於夫罗单于对去卑擅自与袁绍接触大为不满,但去卑仗着有袁绍支持,竟隐隐有脱离单于自立之势,匈奴内部局势紧张,虽暂时无力大规模南下,但隐患并未消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