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时光织就的网 > 第24章 文创赶制忙日夜,津门邀约盼琴音

四月初的梧桐巷,晨光裹着槐花香钻进文渊书坊时,苏晚正趴在柜台上核对文创生产清单。米白色光线落在纸页上,“京华遇巷”帆布包的设计图格外清晰——正面故宫角楼飞檐缀着金线,背面忆槐亭木柱绕着淡青槐叶,中间连接南北的细线,用的是老戏台楹联同款墨色。

“苏晚姐,帆布包打样到了!”夏冉抱着快递箱冲进书坊,帆布鞋的“哒哒”声还没散,就撕开胶带。浅灰色布料上,角楼与槐亭图案泛着柔光,金线纹路触感细腻。苏晚翻到内侧,夏冉缝的小标签印着“梧桐巷·2024春”,还有行小字:“每一个包都藏着一条老巷的故事”。“厂家啥时候能批量生产?南京文创店等着上架呢。”

“昨天确认过,下周一开工,十天能做五千个,赶得上‘文化之旅’预售。”夏冉翻着手机,“赵经理还问能不能多做两百个样品,放天津文创店展示,也给王爷爷二胡表演当伴手礼。”苏晚点头,在清单“帆布包”栏添上“追加200个样品”,刚落笔,快递员就抱着导游手册和明信片的纸箱来了。

牛皮纸封面的导游手册触感粗糙,首页是苏晚写的《致梧桐巷的访客》,满是烟火气;“梧桐巷十二时辰”明信片用了哑光纸,卯时书坊晨露、午时戏台暖阳、亥时亭畔灯笼,每一张都像从老巷时光里裁下的。苏晚拿起酉时老面馆的明信片,吴叔端着荠菜馄饨,蒸汽晕成白雾:“陈姐说预售下周三上线,这些周边要跟着推,预订就送明信片。”

两人清点时,林澈抱着电脑进来,屏幕是“梧桐巷文化之旅”预售页面初稿:“‘一日闲游’含戏台观演、书坊晒书、面馆餐,一百二十八元;‘三日深度体验’多了夜宿老院、忆槐夜话、老物件修复,三百九十八元。”苏晚指着“三日游”住宿介绍:“加李奶奶和周爷爷院子的照片,老物件修复要注明是跟孙爷爷学修收音机,他的手艺是招牌。”林澈立刻标注:“陈姐还说预售当天要直播,实时展示线路亮点,张奶奶教剪纸、王爷爷拉二胡,能吸引预订。”

“我负责拍摄,还能展示文创!”夏冉举着明信片,“苏晚姐你讲巷里故事,王爷爷和张奶奶出镜,肯定有感染力。”话音刚落,王爷爷拎着二胡布袋子走进来,看见帆布包和明信片眼睛一亮:“这就是夏丫头的设计?真好看!天津文创店老板说,表演场地放店门口小广场,还会摆咱们的文创。”

苏晚倒了杯桂花茶递过去:“您二胡曲准备咋样?天津观众可能爱听《茉莉花》《无锡景》这类江南小调。”王爷爷抿了口茶:“早准备好了!每天在忆槐亭练,孙丫头还帮我录音改细节。我还写了段《忆槐亭》独奏,想在天津首演,让更多人知道亭儿的故事。”说着就拿出二胡,坐在藤椅上调试,轻柔旋律立刻漫开——开头像槐叶沙沙,中间是孩童追闹的欢快,结尾归于月光洒亭的平静。夏冉赶紧录下来:“剪进宣传视频,配着忆槐亭画面,肯定打动人。”

王爷爷放下二胡:“我还想在表演上教大家拉两句二胡,让他们感受民乐魅力。”“这主意好!”苏晚刚应下,张奶奶就提着竹篮进来,里面是新剪的剪纸——小巧槐花、精致忆槐亭,还有“京华遇巷”窗花,角楼与亭儿相映成趣。“给天津表演准备的,每个剪纸后面都写了巷里故事,比如忆槐亭槐树的年岁,角楼和老房子的区别。”张奶奶拿起窗花,“我还剪了些小槐花,贴游客房间里,也跟巷里姐妹说好,‘文化之旅’开始后,每天在忆槐亭教剪纸,保证大家都能学会剪槐花。”

苏晚的手机突然响了,是陈姐:“预售页面过审了,下周三上午十点上线!宣传视频里王爷爷的二胡曲和夏冉的拍摄都好,肯定能吸引预订。下周二下午直播彩排,你和王爷爷、张奶奶都来,咱们走一遍流程。”“没问题,文创和体验项目都确认好了。”苏晚补充,“南京文创店准备上架帆布包,天津表演也安排了,到时候能互相宣传。”

挂了电话,林澈记下班彩排时间,夏冉整理直播素材,王爷爷和张奶奶讨论着直播内容——一个想拉《茉莉花》,一个想教剪槐花。中午,吴叔拿着新菜单来书坊:“除了荠菜馄饨、酱鸭、桂花糖芋苗,还加了笋干烧肉、清蒸鲈鱼、炒青菜,都是家常菜。我还准备了儿童套餐,小馄饨、炸薯条、水果沙拉,带孩子的游客也能吃好。”“您想得真周到!预售上线后游客可能多,得提前备食材。”吴叔拍胸脯:“早跟菜市场订了,每天送新鲜的,保证大家吃热乎的。”

下午,苏晚和夏冉去李奶奶家,院子里石榴树冒了花苞,石桌上青花瓷碗种着多肉。“房间收拾好了,换了新床单被套,加了空调热水器。”李奶奶领着她们进屋,窗户贴着张奶奶的槐花剪纸,阳光映出细碎花纹,老衣柜铜把手锃亮,桌上老式台灯旁放着孙爷爷写的《梧桐巷故事集》。从李奶奶家出来,又去周爷爷家,桂树枝叶茂盛,房间墙上挂着他画的梧桐巷风景画,墙角书架摆着江南文化的书:“游客晚上没事能看看,多了解咱们这儿的历史。”

两人再去记忆馆时,孙爷爷正擦老物件,旧收音机、搪瓷缸、黑白电视机一尘不染:“这收音机修好了,游客能跟着学修,还能听老广播。我还找了些老照片,贴墙上让大家看看梧桐巷以前的样子。”墙上,几十年前的戏台、槐树下的孩童、年轻时的吴叔,每一张都藏着老巷的过往。

傍晚回书坊,林澈正统计预订意向:“有游客想带父母来体验老巷生活,还有人对修收音机感兴趣。”苏晚看着屏幕上的留言:“预售上线后得及时回复咨询,保证大家顺利预订。”

晚上,老人们聚在忆槐亭,王爷爷拉二胡,张奶奶教剪纸,孙爷爷讲老故事。苏晚、夏冉、林澈坐在旁边,聊下周的直播彩排、预售上线,还有下个月王爷爷的天津表演和新文创上市。月光洒在青石板路,红灯笼像暖星,琴声、剪纸声、故事声交织成巷里的夜曲。苏晚抬头看月亮,心里满是盼头——下个月,第一批游客会来,王爷爷的琴声会飘到天津,帆布包会走进更多人生活,梧桐巷的名字会被更多人记住。

第二天一早,苏晚备直播素材,夏冉剪宣传视频,林澈完善预售页面。王爷爷在忆槐亭练二胡,张奶奶剪新剪纸。上午,赵经理从南京打来电话:“帆布包样品送到了,店员都喜欢,还准备在店门口摆梧桐巷模型,有书坊、忆槐亭、戏台。王爷爷去天津表演,我们也派团队支持。”“太感谢了!预售上线后,还得麻烦您在南京文创店宣传。”“没问题,公众号推文章、贴预售链接,保证更多人看到。”

中午,苏晚和夏冉去老面馆,吴叔端来两碗荠菜馄饨:“多加了荠菜,你们尝尝。”苏晚舀起一个,清香和鲜味在嘴里散开:“游客肯定喜欢您做的馄饨。”吴叔笑:“咱们巷里能有这机会不容易,得好好把握,让更多人知道巷里的好。”

下午去老戏台,“和声鸣盛”匾额锃亮,楹联新描了墨,红幕布绣着金色槐花。刘奶奶提着戏服进来,拿出水绿色的,上面绣着兰花:“把戏服准备好了,还练了几段昆曲,找了巷里姐妹一起表演。”说着走上戏台,转动身子,戏服像柳叶飘动,清了清嗓子,婉转的昆曲声就漫开。夏冉赶紧录下来:“剪进宣传视频,让更多人知道咱们巷里有厉害的昆曲艺人。”

夕阳把青石板路染成金色时,两人回书坊。林澈说:“天津文创店老板想让王爷爷多表演一场,观众反响热烈。”苏晚刚点头,王爷爷就笑着进来:“我跟老板说好了!还写了段新曲《槐巷春声》,想在天津首演,让大家听听梧桐巷春天的声音。”说着拿起二胡,旋律开头像春雨打槐叶,中间是槐花绽放的欢快,结尾是夕阳落亭的宁静。苏晚、夏冉、林澈静静听着,曲子里满是王爷爷对巷里的爱,还有大家对未来的盼。

晚上,忆槐亭依旧热闹,王爷爷拉《槐巷春声》,张奶奶教剪槐花,孙爷爷讲天津的故事。苏晚他们则敲定直播细节:谁拍摄、谁讲解、谁互动,每个环节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很快到了周二,陈姐带团队来彩排。九点,所有人聚在书坊,陈姐分配任务:“夏冉拍摄,苏晚讲解,王爷爷、张奶奶展二胡剪纸,孙爷爷介绍老物件,吴叔、刘奶奶在面馆和戏台等。”

彩排开始,苏晚站在书坊门口:“欢迎来到梧桐巷,这里有百年历史,有书坊、忆槐亭、戏台、记忆馆,还有热情的老人,今天带大家提前感受‘文化之旅’。”夏冉跟着拍摄,镜头扫过文创、旧书、剪纸,王爷爷在里屋拉着《茉莉花》。

走到忆槐亭,张奶奶对着镜头教剪槐花:“对折彩纸,剪出形状,很快就能做好。”夏冉把镜头凑近,苏晚补充:“张奶奶的剪纸传了三代,跟着她学,能剪出自己的梧桐巷记忆。”

到了戏台,刘奶奶穿着戏服行礼,唱起《牡丹亭》选段,婉转唱腔绕着戏台。苏晚介绍:“刘奶奶以前是昆曲团演员,‘文化之旅’里能看到完整表演。”

去老面馆时,吴叔端着热馄饨:“这荠菜是我自己种的,‘文化之旅’里大家一定要尝尝。”苏晚举着碗:“除了馄饨,还有酱鸭、桂花糖芋苗,都是地道家常菜。”

最后到记忆馆,孙爷爷指着老物件:“这里有旧收音机、黑白电视机,‘文化之旅’里能跟着我学修收音机,听老物件的故事。”苏晚拿起收音机:“这些都是梧桐巷的珍贵记忆,能触摸到老巷的历史和温度。”

彩排到中午,大家满头汗却笑着。陈姐看回放:“太成功了!下周三直播肯定能吸引很多预订。”吴叔做了一大桌菜招待他们,陈姐看着巷里的景象感叹:“梧桐巷有美景、有故事、有人情,‘文化之旅’肯定能成热门线路。”

下午陈姐团队回杭州,苏晚他们继续准备。巷里也热闹起来,巷口挂起预售横幅,书坊窗户贴满剪纸,戏台门口摆着刘奶奶的昆曲海报,满是期待的味道。

周三终于到了,九点,所有人聚在书坊。夏冉举着手机,陈姐在杭州视频连线。十点一到,预售页面上线,苏晚对着镜头:“欢迎来到‘梧桐巷文化之旅’预售直播,‘一日闲游’和‘三日深度体验’已开启预订,前一百名送‘梧桐巷十二时辰’明信片。”

预订量很快涨起来,夏冉把镜头转向王爷爷,《槐巷春声》的旋律让观众纷纷点赞;张奶奶现场教剪槐花,评论区满是“太喜欢了”“一定要去”;孙爷爷讲老物件故事,让大家更懂梧桐巷的过往。直播过半,预订量破三百,陈姐在连线里兴奋:“咱们的‘文化之旅’火了!”

直播结束时,预订量到了五百多,前一百名游客也拿到了明信片。大家坐在书坊里,王爷爷拉着《茉莉花》,张奶奶把大槐花剪纸贴在门上,夏冉和林澈讨论着后续安排。夕阳洒进来,暖烘烘的,苏晚看着窗外——孩子们追闹,老人们聊天,槐花香混着饭菜香。她知道,梧桐巷的故事还在继续,那些关于春日与远方的约定,正一步步实现,他们会一直守着这条老巷,把记忆、温暖和梦想,传给更多远方的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