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解为何主公不同意攻打蓟县,自信凭借朝廷兵马实力三天内必能破城。
公孙恭愤怒之下,亲自到城下叫阵并射箭挑衅。
城上守军虽有反击,却射中了早已离去的公孙恭。
此时城外兵马士气高涨,呼喊着让城上守军投降。
风云变幻之际,公孙恭振臂高呼。
其身后的士卒们纷纷响应,呼喊声如波涛汹涌。
“投降!投降!投降!”
这声音直冲九霄,震撼天地。
在城中的州牧府邸,刘虞听闻城外的动静,愤怒不已。
他口中怒骂:“这公孙小儿,竟敢如此嚣张?”
随即,刘虞火速登上城头。
然而,原本在城头上耀武扬威的公孙恭已经返回营寨。
刘虞大喝一声:“来人!”
一名心腹立刻上前听令。
刘虞吩咐道:“你前往敌军营寨,请刘备到城池前与我对话。”
不久,一个吊篮用绳子垂到城下,士兵跃出吊篮直奔营寨。
营寨中,刘备刚刚到达后营,便听说刘虞派来了传话的人。
夜色渐浓,当太阳完全下山,黑暗笼罩大地。
刘备率领数百骑出现在蓟县城池外,火把照亮了夜空。
刘备向城头喊道:“伯安兄可在城上?”
不久,城头也点亮了火把,刘虞的身影探了出来。
他质问刘备:“玄德,我们都是大汉宗亲,为何如此相逼?”
刘备回应:“我奉天子之命,前来收复幽州。”
听到这话,刘虞更加愤怒。
他认为自己本就是朝廷任命的幽州牧,所谓“收复”
只是强占之辞。
刘备继续说道:“陛下欲请伯安兄入朝担任太尉职务,幽州需重新委派人员管理,不知伯安兄意下如何?”
此时,城头上突然发出一声箭响。
一支冷箭迅速飞袭而来,直取刘备。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众人惊愕不已。
背后惊呼声中,冷箭瞄准了刘备。
千钧一发之际,火把映照下,铁戟如闪电般出现,挡下了致命的一击。
典韦守护在刘备身边,如泰山般稳固。
众人松了一口气,铁骑迅速集结,将刘备严密保护在中间。
刘备质问刘虞,为何在城头上试图暗箭伤人。
刘虞对此愤怒并辩解,指出刘备的出现并非轻易可得。
随即严厉训斥了齐周,并命令没有他的允许不得擅自行动。
城外,刘备在刘虞离开城头后也返回营寨。
深夜,幽州从事程绪拜访公孙纪。
公孙纪在考虑程绪的建议时犹豫不决。
程绪进一步劝说,指出公孙瓒的军队已到城外,公孙纪与公孙瓒的交情,以及同姓的优势,使得他面临巨大的压力。
若不出兵,为了稳定军心,刘虞可能不会对公孙纪手下留情。
公孙纪听后心生恐惧,尽管他们同为从事,但没有实权与兵马,起事变得困难重重。
程绪询问公孙纪是否与大将齐周有深厚的交情。
公孙纪回应,齐周忠诚于刘虞,不会轻易背叛。
程绪提出计划,利用齐周的忠诚制造混乱,并试图通过一系列行动夺取控制权。
公孙纪与程绪详细商议后定下了计划。
傍晚时分,随着夜幕的降临,齐周得到消息称城西百姓发生哗变,声称要破开西门迎接刘备兵马进城。
齐周急忙赶往城中,途中遇到程绪,程绪告知情况紧急并催促齐周迅速前往城西处理局势。
在路上,齐周询问程绪关于城西局势的详情,程绪回应称城中百姓被人教唆聚众起事,目前守城将士面临巨大压力。
齐周愤怒,斥道:“市民竟敢如此无理?”
随即,大批兵马冲向城西。
与此同时,一直在暗中准备的公孙纪现身城中校场。
他召集三千将士,宣布:“齐将军有令,随我夜袭刘备营寨!”
此言一出,校场诸多部将震惊。
公孙纪解释:“城西之变,实为幽州牧之计,旨在吸引敌军。
我们应突袭其不备。”
部将们被说服,随即有一部将带领三千将士跟随公孙纪出北门。
城北城门处,校尉见公孙纪持州牧刘虞之令前来,即命开门。
门开后,三千兵马涌出,却突然遭到猛烈攻击。
吕布率骑兵飞驰而至,冲撞后现场一片混乱,幽州军士惊慌奔回城门。
“快关门!”
北门校尉见形势不妙,立即下令关闭城门。
然而,自家的军士为了逃回城中,竟堵塞了城门通道,导致城门无法关闭。
吕布见此机会,单枪匹马杀入城门通道。
他的方天画戟威力巨大,造成一片惨状。
北门校尉急忙调来弩手试图阻止吕布,但吕布早有准备,在人群中灵活突击,使得弩手射杀了大量自家的军士。
在一阵箭雨后,吕布趁机率领军队攻入城中。
在北门后面,吕布如入无人之境,迅速击溃弩手。
他身后的骑兵也加入战斗, ** 敌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