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灵泉伴清穿:富察侧福晋独宠 > 第275章 风起青萍,帝心渐移

睿亲王府的朱门紧闭,院内一片肃静。绵忻按下太子投毒的铁证,未发一言,却已在府中展开雷霆整顿——赵三及其同党被悄无声息地带离王府,府中上下清查一遍,凡与东宫有牵扯的仆役尽数遣散,整个府邸如同被锻铁般筑牢,再难容半分外间渗透。

永璂望着儿子沉静的侧脸,心中最后一丝疑虑烟消云散。他将应对东宫之事全权托付:“忻儿,此后府中大小事务,乃至朝堂应对,你皆可自行决断,为父信你。”

绵忻躬身应诺,目光却已投向紫禁城的方向。沉默从非退缩,而是蓄势。他一面通过奉宸苑的渠道,联合胤禟、胤?留下的隐秘人脉,如同织网般监视东宫及其党羽的一举一动;一面愈发勤勉于政务——皇庄账目厘清得毫厘不差,苑囿修缮方案优化得省工省费,连内务府积压的陈年旧案,他都主动请缨梳理,桩桩件件皆办得公允利落。

更令人侧目的是,他不再避讳与玉树的关联。每日处理完公务,他常会于光天化日之下,坦然从文渊阁庭院外经过,有时与同僚在附近廊下议事,神色从容,气度沉静,仿佛那些“玉树不祥、近者遭殃”的流言,不过是过耳云烟。阳光洒在他月白的常服上,映着文渊阁方向隐约传来的玉树清辉,竟生出一种“百邪不侵”的凛然气场。

这份沉稳与实绩,如同细流汇海,渐渐淌入皇帝心中。皇帝对太子的不满,早已积重难返——结党营私、急躁冒进尚在其次,接连用“白莲余孽”构陷、派死士袭击玉树、遣人投毒暗害宗室,这般阴狠卑劣,已彻底越过储君应有的底线。皇帝自有隐秘眼线,睿亲王府的投毒未遂虽细节未明,但大致脉络早已了然,心中那根“父子之情”的弦,已然濒临断裂。

这一日,乾清宫西暖阁,皇帝与大学士密议西北军务。议事毕,大学士正欲告退,皇帝却忽然抬手:“大学士,留步。”他指尖摩挲着御案上的砚台,似是随意问道,“朕观诸皇孙,近年可有长进突出者?”

大学士何等通透,略一沉吟,谨慎答道:“回皇上,诸位皇孙皆勤学上进。然论及历练政务的沉稳干练、处事的公允周全,当属睿亲王世子绵忻。”他顿了顿,补充道,“此子数次身陷危机,皆能从容化解,且不骄不躁,心性坚忍,颇能容物,在宗室子弟中实属难得。”

这番话不涉党争,只论能力与心性,却字字切中要害。皇帝闻言,目光幽深如潭,指节轻轻敲击御案,发出“笃笃”的轻响,良久未言。待大学士退下,他起身走到窗前,望向文渊阁的方向,殿外的风卷着落叶掠过窗棂,他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那株玉树,自先帝时便矗立于此,承载着国运与传承,它偏偏在绵忻身边萌发子树、生出光莲,难道真的是冥冥中的天意?

东宫之内,太子的日子却如坐针毡。投毒失败、赵三失踪,如同两块巨石压在心头,他不知绵忻握有多少证据,更不知父皇知晓多少。这种未知的恐惧,如同毒蛇般啃噬着他的理智。父皇近来对他愈发冷淡,几次奏对皆语带敲打,前日更是当着大臣的面,申斥他“器量狭小,非储君之度”。

恐慌与怨毒交织,让太子的行为愈发失控。他加紧掌控门下官员,对稍有异心者便严厉打压;朝堂之上,他变得咄咄逼人,甚至在小事上故意与皇帝相悖,试图彰显自己的权威。

朝议漕运那日,矛盾彻底爆发。皇帝主张疏浚旧河道,稳固根本;太子却力主另辟新渠,言辞激烈,暗指支持皇帝的老臣“迂腐守旧,阻挠国策”。朝堂之上,双方争执不下,气氛凝重得几乎喘不过气。

就在此时,一直沉默的绵忻出列了。他身着常服,躬身行礼,声音清朗平和:“皇上,太子殿下,臣侄有愚见。”

他未站队,只客观分析:“旧河道疏浚,虽工期短、耗资少,但需加固堤坝以防溃决;新开河渠,虽能分流漕运,却需征用大量民田,耗费三年以上工期,且沿途地质复杂,风险难测。”他随即呈上早已备好的舆图与账目,“臣侄以为,可采折中之道——以疏浚加固旧河道为主,在下游关键地段辅以局部改道,既保稳妥,又能提升运力,兼顾民生与效率。”

他引经据典,数据详实,语气恳切,既顾全了皇帝的维稳之意,也未全然否定太子的求新想法,尽显务实解决问题的姿态。

皇帝听着,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而太子看着侃侃而谈的绵忻,再对比自己方才的急躁尖锐,一股邪火直冲顶门,竟不顾朝堂礼仪,冷笑道:“世子倒是八面玲珑,左右逢源!殊不知治大国如烹小鲜,岂能一味畏首畏尾,只知守成?”

此言一出,满殿死寂!这无异于直接指责皇帝“守成”“畏首畏尾”,挑战皇权权威!

皇帝的脸色瞬间沉如寒铁,目光如冰刃般扫向太子,周身的威压让殿内大臣皆下意识躬身屏息。绵忻却并未动怒,只是再次躬身,语气愈发谦和:“太子殿下教训的是。臣侄年轻识浅,所思所虑皆以国本稳妥为上,唯恐操之过急,有损民生。开源与固本,本是相辅相成,如何权衡,自有皇上圣心独断,臣等只需竭诚用命便是。”

他姿态放得极低,既回应了指责,又将最终决定权交还皇帝,忠谨得体,与太子的失态形成鲜明对比。

皇帝深深吸了一口气,强压下胸中怒火,未当场发作,只冷冷抛下一句“退朝”,便拂袖而去。

这场朝会,如同一场公开的较量,太子的偏执与失态,绵忻的沉稳与务实,深深烙印在每一位官员心中。帝心的倾斜,已然肉眼可见。

乾清宫内,皇帝独坐御座,面前摊着一份宗室子弟考核奏章。他提起朱笔,在绵忻的名字旁,久久沉吟,最终缓缓落下四字:“深肖朕躬”。墨迹淋漓,如同做出了某种隐秘的决断。

而东宫之内,太子砸碎了心爱的珐琅花瓶,瓷片四溅。惊怒与恐惧让他双目赤红,声音嘶哑如鬼魅:“不能再等了……父皇的心已经偏了!”他召来死士头领,眼中闪过疯狂的光芒,“万寿节宫宴,就在那时动手!让绵忻彻底消失,还有那棵碍眼的玉树!本宫要让他死得合情合理,再无翻身之日!”

死士头领躬身领命,身影隐入黑暗。

窗外,乌云压城,狂风呼啸,仿佛预示着万寿节宫宴之上,一场旨在帝国心脏引爆的腥风血雨,已在疯狂中完成了最后的部署。绵忻能否识破这终极杀局?皇帝的暗中庇护,能否护得他周全?那株承载着百年传承的玉树,又将在这场风暴中迎来怎样的命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