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灵泉伴清穿:富察侧福晋独宠 > 第264章 璞玉蒙尘,静水流深

太子少傅周廷儒的一番话,如同精心编织的罗网,悄然将绵忻困在了“星象奇才”的标签里。宗室宴饮、朝臣闲谈中,“睿亲王世子精研《易》理,通象数之道”的说法渐渐传开,看似褒扬,实则暗藏机锋——将一位本该以经世济民为志的亲王世子,限定在“术业专攻”的范畴,无异于巧妙地边缘化,断绝了他向“经纬之才”靠拢的可能。

睿亲王永璂在王府书房听闻这风声时,手中的茶盏重重磕在案上,茶水溅出,湿了半幅奏章。他心中怒意翻涌,却只能强压下去——这是太子一系的试探与反击,若公然反驳,只会坐实“欲盖弥彰”的嫌疑,将绵忻推向更危险的境地。

“传令下去,”永璂沉声道,目光锐利如刀,“府中上下,不得妄议世子学业,不得与外人提及玉树相关之事。世子近期除上书房读书、入宫请安外,不得随意外出,尤其禁止靠近文渊阁。”

绵忻虽不解阿玛为何突然约束自己的行踪,却素来孝顺听话。他本性不喜纷争,便安然待在府中,每日除了研读经史、勤练骑射,便是陪伴母亲料理家事,陪弟妹嬉戏。只是偶尔静坐窗前,望着王府高墙外的天空,眼中会闪过一丝淡淡的思念——那株能让他心神宁静的玉树,那枚藏在根茎处的新芽,不知如今是否安好。

树欲静而风不止。半月后,上书房举行经义讲论,主讲翰林谈及“天命与人事”,有意引导皇孙们探讨祥瑞征兆。几位宗室子弟纷纷引经据典,畅谈星象、草木之祥,唯有绵忻沉默不语。轮到他发言时,他并未附和玄之又玄的谶纬之说,而是朗声道:“学生以为,《孟子》有云‘天命靡常,惟德是辅’。圣祖爷与仁祖皇帝开创盛世,并非依赖祥瑞,而是勤于政事、善待万民。所谓天命,实则民心;所谓祥瑞,不过是国泰民安的自然流露。人主当修德政以承天命,而非孜孜以求祥瑞之兆。”

这番话言辞恳切,理据扎实,既展现了他的学识,又巧妙避开了“星象”的陷阱,引得主讲翰林微微颔首:“世子所言极是,务实不慕虚,颇有仁祖遗风。”

然而,这番出色的应对,却仍未能躲过暗流。当日午后,太子伴读便在东宫私下散布:“睿亲王世子似对天象祥瑞不以为然,甚至颇有微词,莫非是觉得文渊阁那玉树,算不得真祥瑞?”

流言如同野草,迅速蔓延。太子听闻后,虽未表态,看向绵忻的目光却多了几分复杂;而皇帝在得知此事后,只是对着心腹太监淡淡说了一句:“不慕虚言,务求实政,是个踏实性子。只是年纪轻轻,便如此谨言慎行,藏锋守拙,不知是福是祸。” 语气深沉,难辨喜怒。

就在这微妙的氛围中,漕运总督的急奏递到了御前——今年运河水位异常偏低,部分河段浅滩裸露,恐影响夏秋漕粮北运,京师粮草供应将受威胁。皇帝将奏章交由户部、工部议处,两部官员在御前争论不休:户部尚书担忧大兴土木耗费国帑,主张暂缓疏浚,另寻海运补缺口;工部尚书则坚持疏浚河道是长久之计,需即刻拨款动工。

太子奉旨旁听,面露难色。他倾向于保守之策,却又深知漕运关乎京师命脉,不敢轻易决断。殿内争论陷入僵局,气氛凝重。

就在此时,一直侍立在宗室子弟队列中的绵忻,忽然上前一步,躬身行礼:“皇上,诸位大人,学生斗胆,有一愚见。”

众人目光瞬间聚焦在这位少年身上。皇帝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抬手示意:“讲。”

绵忻从容不迫,朗声道:“学生近日翻阅《圣祖实录》,见雍正朝时,直隶遭遇旱灾,圣祖爷曾推行‘以工代赈’之策,既解决了灾民生计,又修缮了水利。如今漕运受阻,正值春耕过后,河北、山东一带农闲劳力颇多,朝廷可仿效旧例,拨付部分款项,雇佣民夫疏浚河道。”

他顿了顿,进一步阐述:“如此一来,既可解漕运之困,又能让闲散劳力得获工钱,安抚地方,一举两得。至于资金,可从去年漕粮改海运所省的耗银中支取三成,再令沿河受益州县分摊少许,朝廷只需承担半数费用,压力可大幅减轻,工程亦可速行。”

这番话思路清晰,引据得当,既提出了具体方案,又解决了资金难题,完全跳出了“花钱”与“不花钱”的争论窠臼,务实而具操作性。

殿内一时寂静。户部尚书与工部尚书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异与赞许;太子也收敛了犹豫,陷入沉思。

皇帝凝视着殿中侃侃而谈的绵忻,少年身姿挺拔,目光澄澈,毫无惧色,良久,缓缓开口:“此议……颇有见地。尔等以为如何?”

最终,绵忻的“以工代赈”之策,经两部核算完善后,被皇帝采纳施行。沿河州县很快组织民夫动工,漕河疏浚进展顺利,不仅保障了漕粮运输,还安抚了地方民心,一时传为美谈。

此事让绵忻在实务层面崭露头角,那些“只通星象”的流言不攻自破,朝中一些中立务实的老臣,开始对这位年轻世子刮目相看。然而,锋芒初露也引来更深的忌惮——太子一系的动作愈发隐蔽,暗中派人监视睿亲王府的行踪;而皇帝的态度依旧捉摸不定,仅赏赐了一套珍贵的文房四宝以示鼓励,并未给予更多实质性的提拔,仿佛仍在静静观察。

绵忻却依旧沉静如初。他没有因献策被采纳而沾沾自喜,也未因潜在的威胁而惶恐。每日上完书房,他依旧会在王府庭院中静坐片刻,怀中那枚自幼佩戴的玉佩——据说是端慧太上皇后的遗泽,此刻总会传来一丝温润的气息,与他体内的生机隐隐呼应,仿佛在与遥远的玉树、与冥冥中的祖辈,进行着无声的交流。

夜凉如水,文渊阁庭院中,月光洒在“子树”根茎处的新芽上。那枚豆粒大小的莲苞嫩芽,顶端的光点忽然如同呼吸般明灭了一次,随着这声“呼吸”,嫩芽又舒展了一丝微不足道的弧度,莲苞轮廓愈发清晰,隐隐有含苞待放之势。

深宫之中,皇帝于梦中见到一点微光自星空坠落,没入紫禁城东南方向,光晕散开,化作一片金黄的稻田与畅通无阻的漕河,百姓笑逐颜开;睿亲王府内,绵忻安睡在床上,唇角勾起一抹恬淡的笑意,仿佛梦见了玉树的温润光泽,梦见了祖辈的温柔注视。

这三个看似独立的场景,却隐隐透着玄妙的联结。是命运的巧合,还是那沉寂百年的守护之力,正在以独有的方式回应着人世的波澜?那枚蒙尘的璞玉,是否正在暗流涌动中,被悄然滋养,等待着风云际会、绽放光华的那一刻?

月光静静流淌,玉树无言,却在夜色中,散发着愈发柔和的光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