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灵泉伴清穿:富察侧福晋独宠 > 第251章 宁寿风暖,余韵悠长

寅时的宁寿宫,还浸在淡淡的晨雾里。露水打湿了庭院中的青石板,折射着微光,几株仙鹤迈着优雅的步子,在草坪上蹒跚觅食。胤禛身着月白常服,立于廊下,缓缓打着太极拳——动作舒展沉稳,一招一式间,褪去了帝王的凛冽,只剩岁月沉淀的平和。

明玉端着一杯温热的清茶走来,青瓷茶杯上氤氲着水汽,灵泉冲泡的茶香清冽甘醇,弥漫在晨雾中。“四郎,歇会儿吧,喝口茶暖暖身子。”她的声音轻柔,如同晨雾般温润。

胤禛收势,接过茶杯,指尖触到温热的杯壁,暖意顺着指尖蔓延至全身。他浅啜一口,茶香在舌尖回甘,笑道:“如今这般日子,倒真像是寻常人家的老翁老妪,清闲得很。” 他望着庭院中沾着露水的兰草,那是明玉亲手打理的,叶片青翠,长势喜人,“想当年在雍亲王府,每日要么苦读圣贤书,要么周旋于朝堂纷争,何曾想过,老来能有这般清净。”

明玉挨着他坐下,手中拿着一方素色绣帕,轻轻擦拭着他溅到袖口的露水:“四郎如今可比寻常老翁精神多了。” 她说得不假——年过七旬的胤禛,虽须发皆白,却鹤发童颜,目光依旧锐利,背脊挺拔,在灵泉之力的长年滋养下,连往日的旧疾都已痊愈,精神矍铄得不像话。“寻常人家哪有这般景致,这般安稳?这是四郎你自己挣来的福气。”

晨雾渐渐散去,阳光穿透云层,洒在庭院中,金色的光斑落在两人身上,温暖而安宁。

长乐帝弘晖的孝顺,是宁寿宫最踏实的慰藉。即便国事繁忙,他也坚持每日晨昏定省,从未间断。清晨的宁寿宫,总能看到他身着朝服,步履沉稳地走来,躬身请安:“父皇,母后,儿臣请早安。” 他会细细禀报朝中要事——或是新政推行的成效,或是边疆的安稳,或是民生的改善,语气恭敬,眼神诚恳。

胤禛大多时候只是静静听着,偶尔在关键处提点一二:“晖儿,吏治清明是根本,不可只重表象,要严查贪腐,莫让百姓寒心。” 明玉则会递上一杯温热的参茶,轻声道:“皇上辛苦,先喝口茶润润喉。治理天下急不得,身子要紧。”

孙辈们更是宁寿宫的活气。弘昉已成为镇守边疆的大将军,身着银甲,威风凛凛,回京述职时,总会带来些边关的奇珍异宝——或是西域的宝石,或是草原的狐裘,或是战士们亲手雕刻的木簪,滔滔不绝地讲着边关的战事与风土人情,逗得胤禛与明玉开怀大笑。

昭华已嫁入宗室,成为端庄娴雅的命妇,每次前来,都会带来自己亲手做的点心——枣泥糕、杏仁酥,都是胤禛与明玉爱吃的,她会陪着明玉说话,学着打理庭院,闲话家常,温柔体贴。昭瑜的画技早已炉火纯青,她为宁寿宫画了一幅《赏梅图》,画中胤禛与明玉立于梅树下,笑意融融,笔触灵动,被胤禛珍而重之地挂在书房,每日都会看上几眼。

最活泼的当属昭玥,如今已是明媚动人的少女,性子却依旧烂漫,每次来都像只快乐的小鸟,叽叽喳喳地说着宫外的新鲜事,拉着明玉的手撒娇,缠着胤禛讲当年的故事,是宁寿宫当之无愧的开心果。她的婚事,也成了老两口近来最常念叨的话题,明玉细细为她挑选良人,胤禛则反复考量对方的家世与品行,只为给小女儿寻一个安稳幸福的归宿。

这一日午后,阳光正好,胤禛在书房考较几个年幼皇孙的功课,孙儿们稚嫩的背书声朗朗上口;明玉则在偏殿陪着昭华插花,剪枝、修叶、摆放,动作娴熟,案上的牡丹、兰花相映成趣,散发着淡淡的花香。殿内茶香袅袅,笑语盈盈,构成了一幅无比温馨的天伦画卷。胤禛抬眼望去,见明玉正温柔地指点昭华如何搭配花色,阳光洒在她的侧脸上,容颜依旧,气质愈发温婉,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满足——这便是他前半生在权力漩涡中,从未敢奢望的幸福。

岁月静好,却也并非全无波澜。偶尔,朝中会遇到难以决断的大事,或是地方突发灾情,弘晖总会带着凝重的神色,前来宁寿宫请教。

这一年,江南突发数十年不遇的洪涝,江水泛滥,淹没了大片农田与村庄,灾情严重,奏报如雪片般送抵京城。弘晖与内阁大臣们连日商议,却陷入两难:全力赈灾,需耗费巨额国库银钱,恐影响来年的水利修缮与军饷发放;若缩减开支,又恐灾民流离失所,引发民变,动摇国本。焦头烂额之下,他再次来到了宁寿宫。

“父皇,母后,江南灾情紧急,儿臣实在难以决断。”弘晖眉宇紧锁,声音带着疲惫,“大臣们有的主张全力赈灾,有的主张节俭开支,儿臣不知该如何是好。”

胤禛听罢,端着茶杯沉吟片刻,并未直接作答,而是将目光投向了一旁的明玉。他知道,明玉虽不干预朝政,却有着超越常人的眼界与智慧,往往能一语中的。

明玉放下手中的绣绷,缓缓开口,声音平和却带着力量:“晖儿,额娘记得你父皇当年常说,‘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她顿了顿,看着弘晖的眼睛,继续道,“国库的银钱,本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此刻若为了节省开支而怠慢赈灾,致使灾民流离失所、饿殍遍野,伤的是国本,失的是人心。银子花了,可以再通过农桑、商贸慢慢积攒回来;可人心一旦散了,想要再聚拢,就难了。”

她拿起案上的茶壶,为弘晖续了一杯茶:“况且,我大清如今国力雄厚,四海升平,一场天灾,尚不足以动摇根本。当下最要紧的,是让百姓看到朝廷与他们共度时艰的决心,是严惩那些中饱私囊、赈灾不力的官员,让赈济粮款真正落到灾民手中。”

弘晖静静地听着,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眼中重新燃起坚定的光芒。他起身躬身行礼:“儿臣明白了!谢父皇、母后指点,儿臣这就回去安排,全力赈灾!”

事后,弘晖力排众议,拨付巨额赈济款,派遣得力干员前往江南,一方面组织灾民抗洪救灾、重建家园,另一方面严查贪腐,将几名中饱私囊的官员就地正法。朝廷的高效应对与坚决态度,迅速稳定了灾民情绪,赢得了民心。此事过后,弘晖对明玉更是敬爱有加,深知这位母后的智慧,是父皇乃至整个大清的瑰宝。

日子便在这般恬淡与偶尔的波澜中悄然滑过。宁寿宫不再是权力的中心,却成了紫禁城中最温暖的港湾——这里有相濡以沫的爱情,有儿孙绕膝的天伦,有洞察世情的智慧,更有历经风雨后的平和。

某个午后,胤禛小憩醒来,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铺着明黄锦缎的床榻上。他起身走出内室,见明玉正坐在窗边的绣墩上,就着暖阳,细细修补着他一件旧袍袖口的刺绣。那是他当年在雍亲王府常穿的一件常服,袖口的龙纹刺绣有些磨损,明玉一直舍不得丢弃,时不时拿出来修补一番。

她的神情专注而温柔,指尖捏着细小的银针,一针一线地穿梭,阳光在她周身勾勒出一圈柔和的光晕,发间的银簪泛着淡淡的光泽,与几十年前在雍亲王府初见时的模样,依稀重合。时光仿佛在她身上静止了,只留下愈发深沉的温婉与从容。

胤禛心中一动,缓步走过去,从身后轻轻拥住她。明玉微微一惊,随即放松下来,侧首对他莞尔一笑:“吵醒你了?”

“没有。”他将下颌抵在她散发着淡淡莲香的发顶,声音低沉而满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只是觉得,能这样看着你,真好。” 从九龙夺嫡的步步为营,到登基后的励精图治,再到“影蛛”之乱的并肩作战,最后到如今的退隐安宁,一路走来,幸好有她相伴。

明玉放下手中的针线,将手覆在他环在自己腰间的手上,轻轻拍了拍,指尖的温度传递着彼此的心意。千言万语,都化作了这无声的默契与相守。

窗外,春风拂过,庭院中的玉树轻轻摇曳,新生的玉白叶片如玉片相击,发出细微悦耳的声响,仿佛在应和着这满室的温馨与安宁。

然而,在这极致的平静与幸福之下,明玉偶尔还是会想起那夜玉树莲苞绽放时的异象——识海中金莲的根系,仿佛穿透了灵泉空间,与脚下的大地、与紫禁城的宫墙、与那株象征国运的玉树,甚至与整个大清江山,建立了一种深沉而永恒的联结。

那并非负担,而是一种融入骨髓的归属感。她有时会在夜深人静时静静思索:当她和四郎最终走向生命的终点,这份由灵泉之力、由守护之心、由不朽爱情所化的印记,是否会如那株玉树一般,以一种超越凡俗的方式,永远守护着这片他们深爱的土地?

这个念头如同水面的涟漪,轻轻荡漾开,又缓缓归于平静。未来的事,谁又能说得清呢?重要的是把握当下——这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每一刻,这与身边之人相守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值得好好珍惜。

月光透过窗棂,洒在宁寿宫的地面上,映出两人相依的身影,宁静而悠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