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灵泉伴清穿:富察侧福晋独宠 > 第241章 凤佩溯源,古墓疑云

养心殿内,明黄绸缎铺就的托盘上,“溯源”凤佩静静横卧。烛火透过雕花窗棂,在玉面上投下细碎的光影,暗沉的色泽中隐现流转的微光,触手温润得不像历经千年风霜。雍正帝指尖细细摩挲着凤羽纹路,每一道刻痕都古朴流畅,带着上古工匠的精湛技艺,却也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沧桑。“这妖妇葬身祭坛,尸骨焦黑,唯独这凤佩完好无损,还被她死死攥在掌心,其中定藏着我们没看透的隐秘。”他抬眸看向明玉,眼中满是探究,“你再试试,能否感应到更多?”

明玉颔首,小心翼翼地将凤佩捧起。掌心贴合的瞬间,一股比之前更清晰的温润气息传来,没有半分邪祟之气,反倒像一汪沉寂的古泉,藏着淡淡的悲伤与眷恋,仿佛在诉说着一段被时光掩埋的往事。她凝神催动灵泉之力,识海中那朵金丝雪莲虚影剧烈摇曳,与凤佩产生强烈的共鸣,却始终没有新的记忆碎片涌现,只有一种模糊的、牵引着她向某个方向靠近的感觉。“皇上,这凤佩绝非邪物,更像一件承载着传承与使命的信物。”她睁开眼,眸中带着困惑与笃定,“‘蛛母’或许从始至终都误解了它的用途,以为是‘溯源归真’的钥匙,却不知它真正指向的,可能是一段被遗忘的历史真相。”

为破解凤佩之谜,雍正帝下旨召集了翰林院专攻上古史的三位老臣、宫廷金石供奉,以及民间一位隐居多年、精通古玉器鉴定的奇人。次日清晨,这些须发皆白、学识渊博的老者齐聚养心殿偏殿,围着凤佩细细钻研。

一位年近八旬的老翰林戴着水晶放大镜,指尖颤抖地拂过凤佩表面,良久后颤声道:“皇上,娘娘,此佩形制绝非秦汉以后之物!您看这凤凰昂首展翅的姿态,羽翼上的卷云纹,还有‘溯源’二字的篆法,与臣早年在皇家秘藏的先秦孤本《凤栖记》插图中所见的‘凤栖古国’图腾如出一辙!传闻那古国以凤为图腾,崇尚通灵之术,擅用异玉炼制信物,早在夏商交替之际便湮灭于战火,只留下寥寥数语的传说。”

金石供奉接过话头,语气中满是惊叹:“更奇特的是这玉质!非和田白玉的温润,非岫岩玉的通透,也非翡翠的艳丽,触手生温,即便在阴凉处也能感受到一丝暖意,方才娘娘注入气息时,它表面浮现的流光,更是现世玉石绝无可能出现的异象。依臣之见,这或许是上古时期特有的‘灵玉’,早已绝迹。”

“凤栖古国?灵玉?”胤禟把玩着手中的翡翠扳指,眼神精明如狐,“这么说来,‘凤隐卫’、‘圣女’的传说,根源恐怕就在这个古国!‘蛛母’和娘娘的血脉,都源自于此?”

胤祥站在一旁,眉头紧锁,沉吟道:“四哥,臣弟觉得,这凤佩大概率本就属于娘娘这一脉的传承,或许是凤隐卫世代守护的信物,不知为何落入‘蛛母’手中。她只知‘溯源’二字与她的图谋相关,却未必知晓其真正用途,才会至死都将其视为至宝。”

明玉心中一动,再次握住凤佩——若真是凤隐卫守护的传承信物,那它或许能揭开她血脉最深处的秘密,而非“蛛母”用来行恶的工具。

就在众人各抒己见、议论纷纷之际,托盘上的凤佩突然毫无征兆地轻轻震动起来,表面流光闪烁,比之前更为明亮!“动了!它自己动了!”眼尖的胤?率先惊呼,指着凤佩满脸诧异。

明玉心有所感,快步上前,再次将凤佩捧入掌心。这一次,她没有刻意催动灵泉之力,只是任由自身气息与凤佩自然交融。刹那间,凤佩爆发出一圈柔和却明亮的光晕,将整个偏殿映照得如同白昼,背面的“溯源”二字亮如星辰,紧接着,一道由细碎光点构成的古朴地图虚影,赫然投射在对面的白墙上!

地图线条简洁古朴,山川河流的轮廓与当下舆图差异明显,山脉用粗犷的曲线勾勒,河流则是蜿蜒的虚线,唯有中心位置,一个明亮的光点持续闪烁,像是黑夜中的灯塔,指引着方向。“这是……岐山!”胤祥凑近墙面,仔细辨认片刻后肯定地说道,“你看这处山脉走势,与岐山主峰的轮廓完全吻合!那可是周王朝的发祥地,‘凤鸣岐山’的典故流传千年,恰好与凤栖古国的传说相呼应!”

光晕只持续了约十息时间,便随着凤佩的平静而缓缓消散,墙上的地图虚影也随之褪去,仿佛从未出现过。但在场的所有人都被这一幕震撼,心中已然明了,这凤佩确实指引着一个明确的地点——岐山深处,藏着解开所有谜团的关键。

“会不会是‘蛛母’留下的陷阱?”胤禟眉头微挑,语气中带着一丝谨慎,“她心思歹毒,难保不是死前布下的最后一局,引诱我们自投罗网。”

明玉凝视着手中恢复平静的凤佩,感受着其中那丝若有若无的召唤感,轻轻摇头:“不像。这感应太过纯粹,没有丝毫恶意,更像一种跨越千年的等待,是未了的使命在呼唤传承者。”

雍正帝沉默片刻,眼中闪过决绝与果断:“传朕旨意!” 胤祥、胤祯齐齐上前一步,躬身听令。“命你二人即刻挂帅,率领一支由粘杆处顶尖高手、钦天监精通堪舆考古的学者,以及五百名经验丰富的工兵组成的特殊队伍,秘密前往岐山!按凤佩指引的方向探寻,务必谨慎行事,不可惊动地方百姓。” 他顿了顿,补充道,“另外,调一万精锐步军营驻扎在岐山外围,隐蔽布防,一旦前方有异动,立刻驰援!”

“臣弟领旨!”胤祥、胤祯肃然领命,眼中满是肩负重任的凝重。

部署完毕后,京中的生活似乎重回平静。太子弘晖在雍正帝的悉心教导下,协助处理政务愈发得心应手,批答的奏折条理清晰、见解独到,深得朝臣赞誉;次子弘昉醉心武艺,每日在御花园校场苦练骑射,箭术日益精湛,连胤祯都对其赞不绝口;长女昭华端庄娴静,跟着明玉学习打理后宫琐事,已有了几分国母风范;次女昭瑜聪慧灵动,对史书典故过目不忘;幼女昭玥依旧是众人的掌上明珠,时常黏在明玉身边,小手把玩着她腰间的“护国凤隐”令,好奇地询问凤佩的故事。

德妃的身体彻底康复,每日在永和宫含饴弄孙,看着儿孙绕膝、江山安稳,脸上总是挂着欣慰的笑容。明玉则时常独自静坐,手中摩挲着“溯源”凤佩,试图再次唤醒地图,却始终未能成功。但那股淡淡的召唤感从未消失,像一根无形的丝线,牵引着她,让她愈发确定,岐山深处藏着她必须面对的过往。

一月后,一封来自岐山的八百里加急密奏被送进养心殿。雍正帝展开奏折,越看眉头皱得越紧,随即递给身旁的明玉。奏折是胤祥亲笔所书,字迹中带着难以掩饰的震惊:“四哥,臣弟率领队伍历经艰辛,穿越岐山密林,终于在一处人迹罕至的幽谷中,发现了一座被茂密藤蔓和巨大岩石封堵的古墓!墓门上方矗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历经数千年风霜侵蚀,字迹早已斑驳模糊,臣弟命人小心清理、拓印后,勉强辨认出部分铭文。其上不仅明确提到了‘圣女’‘凤隐’‘灵玉’等字样,还记载着‘双生莲魄,光暗同源,守护与吞噬,皆为一念,溯源归真,方得圆满’的诡异语句!更令人震惊的是,墓门正中央,赫然雕刻着一个与‘溯源’凤佩形状、大小完全吻合的凹槽,仿佛天生就是为这枚凤佩而设!”

“双生莲魄?光暗同源?”明玉喃喃自语,心头巨震——这难道是说,她与“蛛母”并非单纯的仇敌,而是血脉深处的“双生”?那这座古墓里,究竟葬着何人?是最初的凤栖古国圣女?还是分裂后的某一脉传承者?墓门之后,藏着的是解开千年宿怨的答案,还是更深的阴谋与诅咒?

养心殿内的烛火剧烈摇曳,映着帝妃二人凝重的面容。岐山古墓的出现,将所有谜团推向了新的**,而那扇需要“溯源”凤佩才能开启的墓门,如同一张神秘的嘴,等待着有人揭开它尘封千年的秘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