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太极医道传承 > 第227章 冬种补库 切片定标

太极医道传承 第227章 冬种补库 切片定标

作者:夏紫红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7 15:06:22

林辰刚把 “地域适配指南” 的村民反馈整理好,多村的求助消息就挤爆了微信群。溪头村李书记发了段视频:陶罐里的薄荷只剩底,老人们围着空罐叹气;青山村赵村长附了张照片:三位老人揉着膝盖,配文 “天凉后关节疼得蹲不下,之前的方案没治这个的”;邻村的小虎更着急,发了段切片的视频:切的生姜有厚有薄,厚的没煮出味,薄的煮烂了,“按之前的方法加生姜,药效差太多,老人们问是不是换了草药”。

林辰指尖划过 “库存告急” 的字眼,胸口的玉佩轻轻发热 —— 基层需求从来不是 “一劳永逸”,得跟着季节和症状变。他先给李教授打去电话:“李教授,多村薄荷、艾草快用完了,冬天又冷,老人还新增了关节疼,能不能种点速生草药补库存,再配个治关节疼的方子?”

李教授在电话那头立刻应道:“正好!冬油菜田闲置着,能种‘速生艾草’,20 天就能采收;关节疼用艾草加生姜煮水泡脚,驱寒又活血,我这就带种子去青山村,教村民冬种,顺便教煮泡脚水的法子。”

挂了电话,林辰又拨通张主任的微信。屏幕里,张主任正对着小虎发的切片视频皱眉:“生姜切片厚度差太多,厚的 1 厘米,薄的 0.2 厘米,药效肯定不一样。得做个‘切片模板’,用村里常见的硬币当参照,比如‘切得和 1 元硬币一样厚’,徒弟们好掌握。”

“再印成卡片,贴在陶罐上。” 林辰补充道,“正面画硬币,背面写‘生姜 1 元厚、薄荷 3 指宽’,实操时不用记数字,看卡片就对,小虎这样的新徒弟也不会错。”

一旁的苏晓冉突然插话:“赵工刚才发消息,说能给 AI 加‘库存预警’—— 输入各村草药剩余量,系统自动算‘还能供多少天’,快不够时弹窗提醒;还能加‘关节疼方案’,配着李教授的泡脚方,再贴切片模板的照片,一步一步教。”

林辰拨通赵天宇的视频,屏幕里的他正画库存表格:“我还加了‘跨村调货’入口,比如青山村艾草够,溪头村缺,点一下就能发调货请求,不用再挨个打电话问,省时间。”

第二天一早,林辰带着李教授、张主任和赵天宇往青山村赶。车子刚到村口,就看见赵村长领着村民蹲在空陶罐旁:“薄荷只剩这点了,够老人们喝三天;这几天降温,又有七个老人喊关节疼,蹲下去就起不来,急得直抹眼泪。”

李教授从布袋里倒出速生艾草种子,蹲在闲置的油菜田边:“这种子撒下去,浇足水,20 天就能割第一茬,正好补库存。种的时候按‘行距 30 厘米’,用村里的竹竿量,不用尺子 —— 竹竿上绑根红绳,隔 30 厘米绑一个,照着红绳撒种,准没错。”

村民们赶紧找来竹竿和红绳,跟着绑标记。王奶奶边撒种边问:“教授,这艾草除了煮茶,还能治关节疼不?俺这膝盖疼得夜里睡不着。”

“能!” 李教授掏出生姜和艾草,“按‘艾草一把、生姜 5 片’的比例,加水煮 20 分钟,放温了泡脚,每天泡 15 分钟,三天就能见效。” 他现场煮了一锅,让王奶奶先试,“泡的时候别烫着,水温以‘不烫脚’为准,泡完擦干,别受凉。”

王奶奶泡了五分钟,就笑着说:“膝盖不发僵了!比揉药膏舒服多了,还不用花钱买。”

晒场另一头,张主任正给师徒们发 “切片模板卡”。卡片上印着 1 元硬币的图案,旁边画着生姜切片,标注 “和硬币一样厚”;还印着薄荷叶片,画着三根手指,标注 “宽等于三指并齐”。“小虎,你切的时候,把生姜对着卡片上的硬币比,切到一样厚再下锅,药效就不会差了。”

小虎试着切了一片,对着卡片比了比,正好和硬币一样厚:“这样比着切,再也不怕切厚切薄了!俺这就教邻村的徒弟这么弄。”

赵天宇则在村委会院子里,给村民们演示优化后的 AI 系统。他点开 “库存预警”,屏幕弹出:“青山村薄荷还能供 3 天,速生艾草 20 天后成熟,建议今天给溪头村调 5 斤应急。” 他又点开 “关节疼方案”,上面 step by step 写着:“1. 取艾草一把(抓满手);2. 切生姜 5 片(和 1 元硬币一样厚);3. 加水煮 20 分钟;4. 泡 15 分钟”,每步都配着照片。

李爷爷试着点 “调货”,给溪头村发了 5 斤薄荷的请求,没过两分钟,溪头村就回复 “收到,下午就送过去”。李爷爷笑着说:“这系统比俺家孙子还机灵,又管库存又管治病,太方便了!”

晒场角落,林辰组织 “跨村互助会”。青山村有多余的艾草,答应给溪头村、邻村各调 10 斤;溪头村会编竹篮,帮青山村编装草药的竹篮;邻村有会打铁的,帮大家做煮泡脚水的铁锅。“冬天大家互相帮衬,草药够了,关节也不疼了,日子才暖和。”

太阳偏西时,青山村的油菜田里,速生艾草种子已经撒完,村民们正浇水;老人们围着泡脚的铁锅,轮流试泡,笑声传得老远;小虎教邻村徒弟用模板切生姜,切片摆得整整齐齐,和卡片上的硬币一样厚;赵天宇的平板里,“跨村调货” 的消息不断,5 斤薄荷正往溪头村送。

赵村长捧着刚调回来的薄荷,笑着说:“这下老人们不用愁没茶喝,也不用愁关节疼了!等速生艾草长出来,俺们还能给其他村调,让大家都暖和过冬。”

返程时,李教授坐在车里翻着村民的 “冬种笔记”,上面写着 “艾草:竹竿绑红绳,30 厘米撒种,20 天收”,还画了个小竹竿。“以前总觉得‘冬种’得靠温室,现在才知道,村里的闲置田、竹竿红绳,就是最好的‘种植设备’—— 基层的需求,从来能用‘土办法’解决。”

张主任翻着师徒们的切片模板卡,上面贴满了切好的生姜照片,有的还写着 “今天切得和硬币一样厚,师傅夸了”。“这模板不是约束,是帮徒弟们‘把事做对’—— 医学的‘严谨’,不是用尺子量,是让每个切片都能发挥药效,让老人真正受益。”

赵天宇对着电脑里的 “库存数据” 感慨:“以前做 AI,总想着‘预测精准’,现在才明白,‘实用’比‘精准’重要 —— 把‘还能供 3 天’写清楚,比算‘精确到小时’管用;配着照片教泡脚,比写‘水温 40 度’易懂,基层需要的就是这样的‘实在’。”

林辰靠在车窗上,手里攥着片刚切的生姜,厚度正好和 1 元硬币一样,指尖还留着艾草的清香。他摸了摸胸口的玉佩,忽然想起医学竞赛时评委说的 “创新与实用结合”—— 原来真正的 “结合”,不是用温室种草药,是让竹竿红绳当种植工具;不是用尺子量厚度,是让硬币当切片模板;不是算精准库存,是让跨村互助解燃眉之急;是让李教授的种子落在闲置田里,张主任的卡片贴在陶罐上,赵天宇的系统连起各村的需求。

车子驶进市区时,多村群里跳出新消息:溪头村发了老人们泡脚的照片,配文 “关节不疼了,能蹲下来洗菜了”;青山村发了速生艾草田的视频,写着 “种子浇完水,等着发芽”;邻村发了小虎教切片的照片,标注 “切得和硬币一样厚,药效够”—— 满屏的照片和文字,都透着冬日里的暖意。

林辰看着群里的消息,胸口的玉佩依旧温热。他知道,这场从医学竞赛开始的 “基层之旅”,早已不是 “方案推广” 那么简单 —— 是李教授的速生种子、张主任的硬币模板、赵天宇的库存预警,是村民们田里的新苗、老人们泡暖的膝盖、师徒们切齐的姜片,一起把 “神农医道” 的 “实用” 与 “仁心”,融在了每一粒冬种的种子里,每一次温暖的泡脚里,每一片齐整的切片里。

晚上,林辰在笔记本上写下:“所谓巅峰,不是赛场的金奖,是老人们泡暖的膝盖;所谓传承,不是复杂的理论,是徒弟们对着硬币切齐的姜片。” 写完,他摸了摸胸口的玉佩,暖意漫过指尖 —— 这,才是医学竞赛 “巅峰对决” 真正的延续,是神农传承最温暖的模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