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太极医道传承 > 第225章 跨村校验 数据映实效

太极医道传承 第225章 跨村校验 数据映实效

作者:夏紫红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7 15:06:22

林辰刚把多村 “冬储打卡” 的照片整理进档案,手机就弹出溪头村李书记的语音,语气里带着困惑:“林医生,俺们村向青山村调了 10 斤一级艾草,煮出来的茶比平时苦,老人们说‘喝着扎嗓子’;后来才发现,青山村的一级艾草叶片比俺们村的大一圈,是不是分级标准没对上头啊?这跨村调配要是总出这问题,药效不稳,老人们该不相信了。”

林辰指尖划过档案里两村的 “一级叶” 照片 —— 青山村的叶片宽约 5 厘米,溪头村的约 4 厘米,确实有偏差。胸口的玉佩轻轻发热,他忽然明白,基层推广到了 “跨村协作” 阶段,光有单村标准还不够,得有统一的 “分级校验法”。

他先给李教授打去电话:“李教授,跨村调配的草药等级对不上,青山村的一级叶比溪头村的大,导致药效偏浓。能不能定个‘看得见、量得着’的校验标准?村里有简易木尺,用长度加颜色来定,村民好操作。”

李教授在电话那头想了想,很快有了方案:“就按‘双标校验’—— 一级叶要‘深绿、软嫩、叶片长 5 厘米’,用木尺量,差 1 厘米就降为二级;二级叶‘浅绿、稍硬、长 4 厘米’,这样不管哪个村的草药,一量一看就知道等级对不对。我这就做个简易校验卡,画着叶片和木尺,下午去溪头村,跟青山村一起对标准。”

挂了电话,林辰又拨通张主任的微信。屏幕里,张主任正翻着 “师徒教学日志”,眉头微蹙:“日志里画的都是笑脸,但实际教学效果咋样,还得抽查才知道。比如小虎学了‘判断干湿度’,能不能去别的村帮忙?得搞次‘跨村实操抽查’,检验真本事。”

“抽查就选溪头村。” 林辰想起两村的草药调配问题,补充道,“让小虎跟着小石头去溪头村,帮忙校验艾草等级、判断干湿度,既查教学效果,又能解决实际问题,一举两得。”

张主任立刻点头:“我加个‘抽查记录表’,就记‘会不会量叶片’‘会不会捏湿度’‘村民评’三栏,用星星打分,简单明了。”

一旁的苏晓冉突然举着平板凑过来:“赵工刚发了‘冬储数据复盘初稿’,说多村的湿度数据、师徒打卡数据都有了,但没汇总分析 —— 比如哪个村防潮效果最好,哪个师徒组教学最扎实,看不太出来,得优化成‘村情实效报告’。”

林辰拨通赵天宇的视频,屏幕里的他正对着满屏数据挠头:“我想把数据分成‘防潮实效’‘教学实效’两部分,防潮那边标‘湿度超标次数’,教学那边标‘师徒打卡完成率’,还加个‘问题建议’栏,比如山南村湿度超标 3 次,就建议‘加挂干艾草包吸湿’,系统能自动推给对应村。”

“再加个‘村民反馈’模块。” 林辰想起溪头村老人说 “茶苦” 的事,“把村民的用药感受填进去,比如‘溪头村用青山艾草,10 人说苦’,这样数据能连起‘标准 - 药效 - 反馈’,更实在。”

第二天下午,林辰带着李教授、张主任和赵天宇去了溪头村。村口的晒场上,青山村的小石头正领着小虎,蹲在艾草堆旁。李教授掏出简易校验卡,上面画着 5 厘米长的叶片,旁边标着 “深绿 = 一级”:“来,小虎,用木尺量量这片叶子,看够不够 5 厘米,颜色深不深 —— 够了、深绿,就是一级;不够,就是二级。”

小虎拿起木尺,笨手笨脚地量:“从叶尖到叶根,正好 5 厘米,颜色是深绿,这是一级!” 他又拿起另一片,“这个才 4 厘米,浅绿,是二级!”

溪头村的张奶奶凑过来,看着校验卡笑了:“有这卡和尺子,以后不管哪个村的草药,俺们自己也能对等级,再也不怕煮出苦茶了!”

晒场另一头,张主任正在填 “抽查记录表”。小虎帮溪头村判断了 10 片艾草的干湿度,8 片判断正确,村民们在 “村民评” 栏画了三颗星星。张主任把表递给小石头:“小虎学得扎实,你这师傅教得好,以后多带他跨村帮忙,既练手又能帮衬别的村。”

小石头接过表,在 “师傅评” 栏画了个大大的笑脸,旁边写:“小虎能帮上忙啦!”

赵天宇则在村委会里,给两村的村干部演示 “村情实效报告”。屏幕上,青山村的 “防潮实效” 栏写着 “湿度超标 0 次”,“教学实效” 栏写着 “打卡完成率 100%”;溪头村的 “问题建议” 栏跳着红色提示:“近 3 天湿度超 75%,建议在陶罐旁挂干艾草包”。

“这报告太实用了!” 溪头村李书记指着提示说,“俺们村最近总下雨,正愁潮呢,现在知道挂艾草包就行,不用再等城里专家说。”

太阳快落山时,溪头村的晒场上飘起了艾草茶的清香。王奶奶煮了壶用 “校验后一级艾草” 泡的茶,分给大家:“这次的茶不苦了,刚刚好,喝着心里松快。”

小虎捧着茶杯,眼里亮闪闪的:“这是俺量过等级的艾草煮的!以后俺还要帮更多村量,让大家都喝到不苦的茶!”

返程时,李教授坐在车里,翻着两村的校验记录:“以前总觉得‘统一标准’得靠精密仪器,现在才知道,村民的木尺和简易卡,比实验室的设备更管用 —— 基层的标准,得‘接地气’才能落地。”

张主任看着 “抽查记录表” 上的星星,感慨道:“师徒教学不是‘签了日志就完了’,得‘能跨村实操’才叫学会。小虎今天的表现,比日志上的笑脸更有说服力,这才是真效果。”

赵天宇对着 “村情实效报告” 补充:“之前做 AI 系统,总想着‘炫技术’,现在才明白,能帮村里找出‘挂艾草包’这样的小办法,比复杂的数据分析更有价值 —— 基层需要的是‘解决问题’,不是‘看数据’。”

林辰靠在车窗上,手里攥着片校验过的一级艾草叶,指尖还留着淡淡的茶香。他摸了摸胸口的玉佩,忽然想起医学竞赛时,评委们说 “创新要结合实用”—— 原来真正的 “实用创新”,不是赛场上报出的亮眼数据,是村民手里能量叶片的木尺,是小虎能跨村帮忙的本事,是系统里能提示 “挂艾草包” 的红色小字;是让李教授的知识变成校验卡,张主任的想法变成抽查表,赵天宇的技术变成村情报告。

车子驶进市区时,多村群里又热闹起来:山南村发了 “挂艾草包” 的照片,配文 “湿度降下来了,草药没潮!”;邻村发了小虎帮忙量草药的视频,写着 “小虎会校验等级啦!”;基层医生发了 “村情实效报告” 的截图,标注 “按报告调整,村民反馈药效稳了”。

林辰看着群里的消息,胸口的玉佩依旧温热。他知道,这场从医学竞赛开始的 “基层传承”,早已超越了 “方案推广” 的范畴 —— 是跨村校验的木尺,是师徒抽查的星星,是数据报告的提示,更是村民们喝着不苦的艾草茶时的笑脸,一起把 “神农医道” 的 “仁心”,变成了每个村都能落地的 “实在事”。

晚上,林辰在 “村情实效报告” 的扉页写下:“所谓巅峰,不是赛场的金奖,是村民杯里‘不苦的艾草茶’;所谓创新,不是复杂的技术,是能帮村里‘挂对艾草包’的小提示。” 写完,他摸了摸胸口的玉佩,暖意漫过指尖 —— 这,才是医学竞赛 “巅峰对决” 最终的意义,是神农传承最鲜活、最踏实的模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