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太极医道传承 > 第43章 周爷爷的胃口差与麦芽水的和

太极医道传承 第43章 周爷爷的胃口差与麦芽水的和

作者:夏紫红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7 15:06:22

周六的晨光刚把宿舍楼下的石板路晒得暖透,林辰就背着帆布包站在了树荫下。包的侧袋里塞着个粗布包,里面是苏晓冉昨天炒好的麦芽,还有泡软的山楂片 —— 麦芽炒得微黄,抓一把在手里能闻到谷物的焦香,山楂片则透着点暗红,捏着软乎乎的。粗布包上贴着张浅黄便签,是苏晓冉的字迹:“昨天翻《本草纲目》,里面说麦芽‘消食和中,健脾开胃,治食积不消,脘腹胀满’,我特意用文火炒了,药店师傅说炒麦芽消肉食积滞更厉害,配了山楂,俩搭着效果更好。”

“辰儿!等等我!” 胖子的声音从楼道里撞出来,手里拎着个竹编食盒,盖子没扣紧,露出里面雪白的蒸山药。他跑得急,食盒晃了晃,山药的甜香飘了出来:“我妈早上五点就起来蒸的,说山药健脾养胃,周爷爷胃口差,吃这个不占肚子还养人。苏同学呢?她那煮药的搪瓷锅带来没?”

“在这儿呢!” 苏晓冉的声音跟着飘过来,手里拎着个米白色的搪瓷锅,锅耳缠了圈浅蓝棉布,“这是我爸去年给我买的,煮杂粮粥不粘底。昨天我把麦芽捣了捣,《雷公炮炙论》里说‘麦芽,凡使,须去须,于铛中炒令焦黄,捣细用之’,不然药效出不来。”

三人往公交站走,风里带着点早秋的桂花香,不浓不淡,正好绕在鼻尖。苏晓冉把搪瓷锅抱在怀里,跟林辰说社区阿姨的微信:“阿姨说周爷爷胃口差快俩月了,每天就喝小半碗粥,吃两口菜就觉得肚子胀,像塞了团棉花。上次社区发的重阳糕,他放了三天都没动,说看着就没胃口。人也瘦了不少,以前能扛着菜篮子去菜市场,现在走两步就得歇。”

林辰摸了摸布包里的麦芽,指尖能触到细碎的颗粒,想起昨夜翻的老医书,语气比平时柔了点:“《黄帝内经》里说‘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周爷爷这是脾胃虚弱、食积不化。麦芽消积,山楂化食,再按中脘、足三里通胃经,配合祝由术,能让脾胃和起来。”

胖子在旁边挠了挠头,指了指食盒:“要不要带点热粥?上次陈奶奶心慌,喝了温桂圆水舒服,周爷爷空肚子喝药,会不会不舒服?”

“带了,” 苏晓冉晃了晃手里的保温杯,杯口飘着细白热气,“里面是温的小米粥,熬得稀稀的,周爷爷喝药前先垫两口,不伤胃。”

公交站台上没几个人,就一个卖早点的大爷在收拾摊子。胖子找了个干净的长椅让苏晓冉坐:“你抱着锅别累着,我跟辰儿站着。上次去陈奶奶家,你胳膊被蚊子咬了好几个包,这次带花露水没?”

苏晓冉笑了,从包里掏出瓶小花露水,还递了瓶给胖子:“带了,给你也拿一瓶,你总招蚊子。”

胖子接过花露水,耳朵有点红,赶紧揣进兜里:“谢了啊,这个味儿比我上次买的好闻。”

公交来的时候,车厢里很空。苏晓冉小心把搪瓷锅放在靠窗的座位上,林辰则把装药材的布包揣在腿上,怕被人挤碎。车开起来,苏晓冉翻开小本子,上面画着周爷爷家的路线,还标了个小饭碗的符号:“阿姨说周爷爷家在社区北边,门口有棵老梧桐树,树干上还挂着个旧鸟笼,一眼就能看见。”

林辰凑过去看,本子上还记着麦芽水的煮法:“水开后放麦芽、山楂,煮二十分钟,最后放两颗冰糖煮三分钟。” 他忍不住笑:“你连冰糖放的时间都记着,我都快忘了要加冰糖。”

苏晓冉的耳尖红了,赶紧把本子合上:“就是怕弄错了,周爷爷本来就没胃口,药要是太酸,他更喝不下。”

到社区门口时,社区阿姨已经在站牌下等了,手里拎着个布袋子,里面装着袋软面包:“你们可来了!周爷爷一早就坐在梧桐树下的小马扎上等,说怕你们找不着。我给带了袋软面包,他要是饿了,能先吃一口。”

跟着阿姨往社区里走,路上看见李奶奶在院子里晒萝卜干,竹筛子摆了一院子。她老远就挥着手喊:“小伙子,姑娘!一会儿来我家拿腌萝卜啊!酸甜口的,开胃,正好给周爷爷吃!”

周爷爷家果然在社区北边,门口的老梧桐树枝叶很密,投下大片阴凉。周爷爷坐在小马扎上,穿件深蓝色的旧棉袄,看着比同龄人瘦些,手里攥着个空搪瓷碗 —— 刚喝完半小碗粥。看见他们来,他慢慢站起来,动作有点慢:“你们是…… 社区来的孩子吧?快进屋,屋里暖和。”

“爷爷您慢点,别着急。” 林辰赶紧上前扶了他一把。

周爷爷笑了笑,脸上的皱纹挤在一起,显得有点疲惫:“麻烦你们了,这么远跑过来。我这胃口,真是熬人,每天就喝两口粥,吃点咸菜,再多吃一口就胀得慌。夜里也睡不好,总觉得肚子里有东西没消化,翻来覆去的。”

屋里比外面暖和,靠墙放着个旧木柜,柜上摆着个空药瓶 —— 上次医生开的助消化的药,吃了没效果。桌子上放着盘没吃完的炒青菜,还有小半碗粥,看着没动几口。周爷爷把他们让到沙发上,自己坐在对面的小凳子上:“快坐,我给你们倒点热水,嗓门可能有点小,你们别介意。”

苏晓冉赶紧递过保温杯:“爷爷您别忙,我们自己来。您胃口差的时候,是不是还觉得‘肚子胀’,就算没吃多少东西,也觉得撑得慌?”

周爷爷点点头,叹了口气:“可不是嘛!医生说我是‘消化不良’,开了药,吃了也不管用。上次我儿子来看我,带了只烧鸡,我就尝了一口,结果胀了一下午,到晚上都没缓过来。现在看见油腻的东西,更是没胃口。”

林辰让周爷爷坐好,伸出手,轻轻搭在他的手腕上。指尖刚碰到脉搏,就觉得脉搏又弱又缓,像没力气的弦。他又摸了摸周爷爷的肚子,周爷爷说:“就这儿,胀得慌,按一下还疼。”

“周爷爷,您这是脾胃虚弱、食积不化,” 林辰凑到他耳边,声音放得很柔,“中医里说‘胃主受纳,脾主运化’,您的脾胃没力气,吃进去的东西消化不了,就会胀、没胃口。我先给您按两个穴位,能缓解点胀,一会儿再煮麦芽水喝,喝了能帮着消食开胃。”

“小伙子,这穴位真能管用?” 周爷爷有点疑惑,毕竟吃了那么多药都没好。

“您放心,” 林辰笑了,“《针灸大成》里记载,中脘穴能‘主治胃脘痛,腹胀,食不化’,足三里是‘胃经合穴’,按这两个穴,能帮着通胃经、健脾胃。以前我爷爷给人看胃口差,也常按这两个穴。”

林辰先找周爷爷肚子上的中脘穴 —— 在肚脐上四寸,大概是两横指的距离。他用手掌轻轻按下去,力道放得很柔:“爷爷,有点酸胀您忍一下,按几分钟就不那么胀了。”

苏晓冉在旁边看着,手里的小本子记个不停:“中脘穴,肚脐上四寸,前正中线上,治腹胀、食少;足三里,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前肌上,健脾和胃。”

胖子凑过来,也想试试按穴位,被林辰拦住:“你别瞎按,这两个穴离脾胃近,按重了会不舒服。你去把爷爷桌上的空药瓶收拾了,一会儿煮麦芽水。”

胖子点点头,赶紧收拾桌子,还不忘给周爷爷倒了碗小米粥:“爷爷您先喝点粥,垫垫肚子,按完穴位就舒服了。”

林辰按完中脘穴,又按了周爷爷腿上的足三里穴。按了大概十五分钟,周爷爷慢慢舒了口气,手按在肚子上的力道也轻了点:“不…… 不那么胀了,好像肚子里松快了点,以前总觉得堵得慌,现在好多了。”

林辰知道,这时候用祝由术辅助正好。他闭上眼睛,回忆老医书里治食积的咒语:“脾胃和,食积散,胃口开,精神安。”

默念着咒语,手指轻轻按在周爷爷的中脘穴上。脖子上的玉佩很快热起来,一股温和的暖流顺着指尖渗进周爷爷的肚子里,慢慢散开。周爷爷轻轻叹了口气,声音软下来:“暖…… 从肚子暖到胃里,像有股热流在转,不胀了,也不觉得堵了,真舒服。”

林辰慢慢收回手,玉佩的温度也渐渐降了。他帮周爷爷理了理衣襟:“您先歇会儿,我去煮麦芽水,喝完能更消食开胃,一会儿说不定能多吃两口饭。”

苏晓冉已经把搪瓷锅放在煤炉上,倒了温水,胖子帮忙把捣好的麦芽和山楂放进去。锅里的水很快冒起小泡,淡淡的麦芽香混着山楂的酸甜味,飘得满屋子都是。煮到第二十分钟时,苏晓冉把两颗冰糖放进去,没一会儿,甜味就盖过了酸味。

“这味儿闻着就开胃,” 周爷爷吸了吸鼻子,“我年轻时在工厂,有个老工友也用麦芽煮水喝,说能消食,那时候我胃口好,没当回事。现在老了,倒要靠这东西救急了。”

苏晓冉坐在周爷爷身边,笑着说:“爷爷,孙思邈在《千金方》里也记载过,用麦芽配山楂、神曲,治过不少和您一样食积没胃口的人。他说‘麦芽消食,山楂化积’,咱们这水虽然简单,却也是按老方子来的。”

正说着,门口传来敲门声。李奶奶拎着个玻璃罐走进来,里面是腌萝卜,透着点浅红:“刚腌好的腌萝卜,酸甜口的,给你们和周爷爷带点。周爷爷,你肚子不胀了吧?刚才看见你坐着没按肚子,比昨天好多了。”

周爷爷笑了:“好多了,这小伙子按完穴位,我就不胀了。一会儿再喝麦芽水,肯定能好得更快。”

李奶奶刚坐下,张奶奶也来了,手里拿着件浅灰色的薄棉袄:“给周爷爷做的薄棉袄,里面加了薄绒,现在穿正好,不冷也不沉。你们也在啊,我还给你们织了围巾,这次是浅棕色的,显暖和。”

屋里一下子热闹起来,李奶奶和张奶奶坐在桌边吃蒸山药,胖子在旁边帮忙递勺子,苏晓冉守在煤炉边盯着锅,怕麦芽水煮糊了。

冰糖放进去煮了三分钟,苏晓冉把搪瓷锅端下来,用小瓷碗倒了半碗,放凉了点递给周爷爷:“爷爷您尝尝,要是觉得酸,我再给您加点冰糖。”

周爷爷接过碗,喝了一口,咂咂嘴:“不酸,正好,有点甜,比我吃的药好喝多了。”

他慢慢把半碗水喝完,放下碗,摸了摸肚子,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不胀了!真不胀了!刚才还觉得肚子里堵得慌,现在松快多了,看见桌上的青菜,好像也有点胃口了。”

林辰帮周爷爷夹了一筷子青菜,他慢慢嚼着,没像以前那样皱眉头:“能吃下去了!以前吃一口就觉得胀,现在吃着也不难受,这青菜还挺香。”

张奶奶凑过来,笑着说:“我就说这几个孩子有本事!上次周爷爷连粥都喝不了半碗,现在都能吃青菜了!”

快到下午的时候,三人准备回学校。周爷爷非要把自己晒的干枣塞给他们 —— 装在布袋子里,个个饱满,还带着点甜香。李奶奶塞了罐腌萝卜,张奶奶则把织好的围巾拿出来,浅棕色的,摸起来软乎乎的。

“下次再来啊!” 老人们站在梧桐树下挥手,周爷爷的声音虽然不大,却很有精神,“我煮了杂粮粥等你们!”

公交上,胖子抱着装蒸山药的食盒,一边吃一边说:“今天真开心,周爷爷能吃青菜了,还收了这么甜的干枣。辰儿,你说咱们下周来,帮谁啊?”

林辰摸了摸怀里的老医书,又摸了摸脖子上的玉佩,笑着说:“社区阿姨说,下周有个吴奶奶总觉得‘手脚麻’,拿东西都没力气,咱们来帮她看看。”

苏晓冉点点头,手里攥着浅棕色的围巾:“我明天去药店买点当归,《本草纲目》里说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手脚麻多是气血不足,当归正好对症。我还得记得和黄芪搭着,黄芪补气,气血双补效果更好。”

午后的阳光透过车窗照进来,落在三人身上,暖融融的。林辰看着身边叽叽喳喳的两人,又想起周爷爷吃青菜时满足的样子,突然觉得,这份中医传承从来都不是遥远的条文 —— 是苏晓冉怀里的米白搪瓷锅,是胖子手里的蒸山药,是老人们递过来的干枣和腌萝卜,是《本草纲目》里的麦芽,是《黄帝内经》里的 “脾胃者,仓廪之官”,是这些带着烟火气的小事,把老祖宗的智慧,变成了能暖到心里的安稳。

他翻开老医书,在空白的页角上轻轻写下:“脾胃和,则五谷化;气血足,则百骸安。此乃中医传承之真意。” 写完,他把书抱在怀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