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太极医道传承 > 第44章 吴奶奶的腿软乏与黄芪水的补

太极医道传承 第44章 吴奶奶的腿软乏与黄芪水的补

作者:夏紫红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7 15:06:22

周六的晨光刚漫过社区的石板路,路面被晒得暖融融的,踩上去都不凉脚。林辰背着帆布包站在宿舍楼下,包的侧袋里塞着个粗布包 —— 里面是苏晓冉昨天精心挑的黄芪片,还有提前泡软的党参段。黄芪片切得薄,透着淡黄油亮的颜色,指尖轻轻碰一下,就能闻到股微甜的药香。粗布包上贴着张浅黄便签,是苏晓冉娟秀的字迹:“昨天翻《神农本草经》,里面把黄芪叫‘黄耆’,说它能‘补虚,主痈疽久败疮’。我特意挑了三年生的,药店师傅说年份够的黄芪,断面能看见‘菊花心’,补气效果最足。还泡了党参,俩搭着煮,补气不燥,还能添点力气。”

“辰儿!等我会儿!” 胖子的声音从楼道里撞出来,手里拎着个印着蓝白格子纹的保温桶,跑起来桶盖偶尔 “咔嗒” 响一声。掀开桶盖,雪白的山药糕冒着细白热气,还裹着股米香:“我妈早上五点就爬起来蒸的,说山药能健脾益气,吴奶奶腿软没劲儿,吃这个正好养着。苏同学呢?她那煮药的搪瓷锅带来没?”

“在这儿呢!” 苏晓冉的声音跟着飘过来,手里拎着个米白色搪瓷锅,锅耳缠了圈浅蓝棉线,摸着手感软乎乎的:“这锅是我妈新给我的,煮补气的药不串味。昨天我特意把黄芪片捣了捣,李东垣在《脾胃论》里专门说过‘黄芪补气,须微捣之,则其气易出’,要是不捣,药效都闷在药片里,熬半天也出不来。”

三人往公交站走,风里裹着点菜园飘来的青菜香,软乎乎地贴在脸上。苏晓冉把搪瓷锅抱在怀里,跟林辰说社区阿姨的微信内容:“阿姨说吴奶奶腿软快俩月了,走路得扶着墙慢慢挪,上台阶得歇三次,手里还总拎着个小凳子备用。上次去买菜,走了没五十米就累得蹲下来,连最爱吃的青萝卜都没买成。吃了不少钙片,也没见好,现在连院子都少出了,天天坐在门口小菜园边发呆。”

林辰摸了摸布包里的黄芪片,想起昨夜翻的老医书,语气很稳:“《黄帝内经》里说‘气主煦之,血主濡之’,这话我爷爷以前也跟我说过。吴奶奶这是气虚,气就像身体的‘动力’,能推着身子活动,气虚了就没劲儿,腿自然软。黄芪能补肺气、健脾气,党参还能帮黄芪添把劲,再按足三里、三阴交穴通经络,配合祝由术,能帮着补气血、长力气。”

胖子在旁边挠了挠头,有点不好意思地说:“要不要带点热乎水?上次周爷爷胃口差的时候,先喝了点温水垫胃,说舒服多了。”

“带了,” 苏晓冉晃了晃手里的保温杯,杯口飘着细白热气,“里面是温的红枣水,枣提前切了口,甜味都渗到水里了,不齁嗓子。吴奶奶要是觉得黄芪水淡,兑点正好。”

公交站台上没几个人,就两个晨练的老人在慢悠悠甩着胳膊走,手里还攥着太极球。胖子找了个干净的石墩子,赶紧让苏晓冉坐:“你抱着锅别累着,我跟辰儿站着就行。上次去周爷爷家,你手冻得发红,这次戴手套了吧?”

苏晓冉笑了,从包里掏出双浅棕色的棉手套:“戴了,给你也带了双。你晨跑总说手凉,这个加了绒,比你上次戴的厚,跑起来不冻手。”

胖子接过手套,耳朵有点红,赶紧套在手上:“谢了啊,这手套摸着软乎乎的,比我妈上次在菜市场买的那种硬邦邦的舒服多了。”

公交来的时候,车厢里很空,靠窗的位置都没人。苏晓冉小心地把搪瓷锅放在座位旁边,林辰则把装药材的布包揣在腿上,怕人多的时候挤皱了。车开起来,苏晓冉翻开小本子,上面画着吴奶奶家的路线,还标了个小菜园的简笔画:“阿姨说吴奶奶家在社区西边,门口有个小菜园,种着青菜和萝卜,现在青菜还绿油油的,一眼就能看见。”

林辰凑过去看,本子上还记着黄芪水的煮法:“水开后放黄芪、党参,煮二十分钟,最后放三颗红枣、一把枸杞煮五分钟,别煮太久,不然枸杞会烂成泥。” 他忍不住笑:“你连枸杞煮多久都记着,我都快忘了要加枸杞。”

苏晓冉的耳尖红了,赶紧把本子合上:“就是怕弄错了,吴奶奶本来就没力气,别再让她喝着不舒服。”

到社区门口时,社区阿姨已经在站牌下等了,手里拎着个蓝布袋子:“你们可来了!吴奶奶一早就坐在菜园边的小凳子上等,说怕你们找不着。我给带了碗小米粥,熬得稀烂,她现在胃口弱,正好能喝小半碗。”

跟着阿姨往社区里走,路上看见李奶奶在菜园边摘青菜,竹篮里装得满满当当,青菜叶子上还沾着露水。她老远就挥着手喊:“小伙子,姑娘!一会儿来我家拿腌萝卜啊!刚腌好的,脆生生的,配粥吃最香!”

吴奶奶家果然在社区西边,门口的小菜园打理得干干净净,青菜长得绿油油的,埂上还种着几棵小葱,叶子上沾着点露水,看着就精神。吴奶奶坐在小凳子上,穿件深蓝色的棉袄,领口别着个布扣,手里攥着根磨得光滑的木拐杖。看见他们来,想撑着拐杖站起来,腿一软又坐回凳子上,脸上透着点无奈:“老了不中用了,连站都费劲。”

“奶奶您别着急,坐着就行!” 林辰赶紧跑过去,扶住她的胳膊,“我们是来帮您看腿软的,慢慢说。”

吴奶奶笑了,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露出点牙床:“麻烦你们了,这么冷的天还来。我这腿,真是熬人,夜里想起来倒杯水,都得扶着墙慢慢挪,挪半天才能到桌边。上次我孙女来看我,想扶我去公园,结果走了没几步,我就累得喘不上气,最后只能回来了。”

屋里比外面暖和,靠墙放着个旧木柜,柜门上贴着张旧年画,画的是胖娃娃抱鱼,颜色有点淡了。柜上摆着个空钙片瓶,旁边放着个搪瓷杯,杯里剩了点凉白开。吴奶奶把他们让到沙发上,自己坐在对面的小椅子上,还特意把拐杖靠在腿边:“快坐,我给你们倒点热水。我嗓门可能有点小,你们别介意。”

苏晓冉赶紧递过红枣水:“奶奶您别忙,我们自己来。您腿软的时候,是不是还觉得‘身上没劲儿’,连抬手炒菜都累得慌?”

吴奶奶点点头,叹了口气:“可不是嘛!医生说我缺钙,让我吃钙片,吃了俩月,腿还是软。有时候坐着看电视,想换个姿势都得缓半天,更别说做饭了,现在都是邻居偶尔给我送点吃的。”

林辰让吴奶奶伸开腿,轻轻按了按她的小腿。肌肉摸起来松松的,按下去没什么弹性,也没力气。他又轻轻搭了搭吴奶奶的手腕,脉搏又细又弱,跟没力气的弦似的,轻轻颤着。

“吴奶奶,您这不是缺钙,是气虚,” 林辰声音放得很柔,怕吓着老人,“中医里说‘气能生血,亦能行血’,气虚了,身体就没动力,腿自然软。我先给您按两个穴位,能补补力气,一会儿再煮黄芪水喝,喝了能帮着补气。”

“小伙子,这穴位真能补力气?” 吴奶奶有点疑惑,毕竟吃了那么多钙片都没好,眼里带着点不确定。

“您放心,” 林辰笑了,语气很笃定,“《针灸大成》里说足三里是‘合穴’,能治‘胃中寒,心腹胀满,肠鸣,脏气虚惫,真气不足’,三阴交还能健脾益气,俩穴配着按,不少老人按了都说腿上有劲了。我爷爷以前也给村里老人按过,管用得很。”

林辰先找吴奶奶膝盖下的足三里穴 —— 在膝盖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他用拇指轻轻按下去,力道放得匀匀的:“奶奶,有点酸胀您忍一下,按几分钟就会觉得腿暖乎乎的。”

苏晓冉在旁边看着,手里的小本子记个不停:“足三里穴,犊鼻下三寸,胫骨前肌外缘,能健脾补气;三阴交穴,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内侧缘后方,能益气养血。”

胖子凑过来,也想试试按穴位,被林辰拦住:“你别瞎按,这俩穴离脾胃经近,按重了会不舒服。你去把奶奶桌上的空钙片瓶收拾了,一会儿煮黄芪水。”

胖子点点头,赶紧收拾桌子,还不忘给吴奶奶倒了杯温温的红枣水:“奶奶您喝口水,按完穴位就有力气了。”

林辰按完足三里,又按了吴奶奶脚踝上的三阴交穴。按了大概十五分钟,吴奶奶慢慢动了动腿,眼睛亮了点:“不…… 不那么软了,腿还暖乎乎的,好像有点力气了。刚才想抬腿都费劲,现在能轻轻抬起来了!”

林辰知道,这时候用祝由术辅助正好。他闭上眼睛,回忆老医书里治气虚乏力的咒语:“气足则力生,脾健则体康,腿软消,精神长。”

默念着咒语,手指轻轻按在吴奶奶的足三里穴上。脖子上的玉佩很快热起来,一股温和的暖流顺着指尖渗进吴奶奶的腿里,慢慢往腰腹处走。吴奶奶轻轻叹了口气,声音软下来:“暖…… 从腿暖到肚子里,像喝了热汤似的,身上松快多了,真有点力气了。”

林辰慢慢收回手,玉佩的温度也渐渐降了。他帮吴奶奶盖了盖腿上的小毯子:“您先歇会儿,我去煮黄芪水,喝完能更补气,以后走路就不用总扶着墙了。”

苏晓冉已经把搪瓷锅放在煤炉上,倒了温水,胖子帮忙把捣好的黄芪和党参放进去。锅里的水很快冒起小泡,淡淡的黄芪香混着党参的清甜味,飘得满屋子都是。煮到第二十分钟时,苏晓冉把红枣和枸杞放进去,没一会儿,甜香就盖过了药味。

“这味儿闻着就舒服,” 吴奶奶吸了吸鼻子,“我年轻时在生产队,有个老中医也给人开过黄芪,说能补力气,那时候忙得脚不沾地,没顾上试。现在老了,倒要靠这东西救急了。”

苏晓冉坐在吴奶奶身边,笑着说:“奶奶,张仲景在《金匮要略》里就用黄芪治过‘虚劳里急,诸不足’的人,说它能补身上的虚损。咱们这水虽然简单,却也是按老方子来的,您放心喝。”

正说着,门口传来敲门声。李奶奶拎着个玻璃罐走进来,里面是腌萝卜,透着点浅黄,看着就脆:“刚腌好的腌萝卜,给你们和吴奶奶带点。吴奶奶,你腿好点没?刚才看见你能抬抬腿了,比昨天好多了。”

吴奶奶笑了:“好多了,这小伙子按完穴位,我就有劲儿了。一会儿再喝黄芪水,肯定能好得更快。”

李奶奶刚坐下,张奶奶也来了,手里拿着双黑面白底的棉鞋:“给吴奶奶做的棉鞋,鞋底纳得软,走路不费劲儿,腿也不用使劲儿。你们也在啊,我还给你们织了围巾,这次是浅灰色的,显干净,冬天戴正好。”

屋里一下子热闹起来,李奶奶和张奶奶坐在桌边吃山药糕,胖子在旁边帮忙递盘子,苏晓冉守在煤炉边盯着锅,怕黄芪水煮糊了。

红枣和枸杞放进去煮了五分钟,苏晓冉把搪瓷锅端下来,用小瓷碗倒了半碗,放凉到温乎才递给吴奶奶:“奶奶您尝尝,要是觉得淡,我给您兑点红枣水。”

吴奶奶接过碗,喝了一口,咂咂嘴:“不淡,有甜味,比我吃的钙片强多了,这水喝着舒服。”

她慢慢把半碗水喝完,放下碗,扶着拐杖试着站起来。这次没再腿软,还能扶着墙稳稳走了两步,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能走了!真能走了!刚才得人扶着,现在自己扶着墙就能走,腿也不软了!”

张奶奶凑过来,笑着说:“我就说这几个孩子有本事!上次吴奶奶连院子都不出,现在都能自己走路了!”

快到下午的时候,三人准备回学校。吴奶奶非要把自己种的青菜塞给他们 —— 装在布袋子里,还带着泥土的湿气,绿油油的看着新鲜。李奶奶塞了罐腌萝卜,张奶奶则把织好的围巾拿出来,浅灰色的,摸起来软乎乎的。

“下次再来啊!” 老人们站在菜园边挥手,吴奶奶的声音虽然不大,却很清亮,“我煮了玉米粥等你们!下次我争取自己走到门口接你们!”

公交上,胖子抱着装山药糕的保温桶,一边吃一边说:“今天真开心,吴奶奶能自己走路了,还收了这么新鲜的青菜。辰儿,你说咱们下周来,帮谁啊?”

林辰摸了摸怀里的老医书,又摸了摸脖子上的玉佩,笑着说:“社区阿姨说,下周有个马奶奶总觉得‘手麻’,拿筷子都费劲,夹菜总掉,咱们来帮她看看。”

苏晓冉点点头,手里攥着浅灰色的围巾:“我明天去药店买点当归,《本草纲目》里说当归能‘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手麻多是血虚没养分,当归正好对症。我还得记得泡一泡,泡软了煮着才出味,不然药渣硬邦邦的,熬不出劲儿。”

午后的阳光透过车窗照进来,落在三人身上,暖融融的。林辰看着身边叽叽喳喳的两人,又想起吴奶奶扶着墙走路时的笑脸,突然觉得,这份中医传承从来都不是遥远的条文 —— 是苏晓冉怀里的米白搪瓷锅,是胖子手里的山药糕,是老人们递过来的青菜和腌萝卜,是《神农本草经》里的黄芪,是《黄帝内经》里的 “气主煦之”,是这些带着烟火气的小事,把老祖宗的智慧,变成了能摸得着的力气,能暖到心里的安稳。

他翻开老医书,在空白的页角上轻轻写下:“气足则体健,脾健则力生,补气健脾,本就是治气虚乏力的根本法子。” 写完,他把书抱在怀里,心里满是期待 —— 下周的社区之行,又能帮到一位老人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