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太极医道传承 > 第22章 张奶奶的沉肩膀与暖乎乎的红枣粥

周日早上的风,比上周又冷了些。

林辰站在宿舍楼下,把帆布包往怀里紧了紧。包里除了穴位图、晒干的艾叶,还揣着个暖手宝 —— 是苏晓冉昨天傍晚塞给他的,粉白色的壳子,上面印着小雪花,“明天早上肯定冷,你揣着,别冻着手。” 她当时这么说,耳尖还带着点热。

“辰儿!等我!” 胖子的声音从楼道里传出来。他裹着件黑色的厚棉袄,像个圆滚滚的粽子,手里拎着两个热水袋,“我妈说老人们冬天最怕冷,多带个热水袋总没错。对了,苏同学呢?”

“来了!”

苏晓冉从女生宿舍方向跑过来,手里拎着个浅灰色的布包。她穿了件浅粉色的羽绒服,帽子上的绒毛沾了点霜,看着软乎乎的:“不好意思,晚了两分钟 —— 给张奶奶织的手套刚收尾,怕她早上开门冻手。”

布包里露出半截米白色的针织手套,针脚歪歪扭扭的,看得出来是新手织的。林辰忍不住笑:“挺好看的,张奶奶肯定喜欢。”

苏晓冉的耳尖红了,赶紧把布包合上:“别笑了,第一次织,有点丑。快走吧,别让张奶奶等急了。”

三人往公交站走,风刮在脸上,像小刀子似的。胖子缩着脖子,抱怨道:“这风也太狠了,再冷点,我都想揣个热水袋去上课了。”

“谁让你平时不运动,” 苏晓冉从包里掏出个橘子,塞给胖子,“吃个橘子暖暖心,一会儿就到公交站了。”

公交来得比预想中快,车上人不多,靠窗的位置还空着。胖子一屁股坐下,把热水袋抱在怀里,没一会儿就靠在玻璃上打盹,嘴角还沾了点橘子汁。苏晓冉偷偷拍了张照片,递给林辰看,两人都忍不住笑。

“张奶奶的肩膀,你觉得会是什么问题?” 苏晓冉压低声音问,怕吵醒胖子。

林辰想了想:“社区阿姨说她肩膀沉,抬不起来,应该是风寒阻络 —— 冬天老人们喜欢靠窗坐,风从缝里钻进来,积在肩膀里,时间长了就疼。”

“那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还是按摩穴位,再用祝由术吗?”

“嗯,” 林辰点头,“先按肩井、天宗穴,把经络通开,再用祝由术驱寒,最后用艾叶煮水敷,应该能缓解。”

说话间,公交就到了社区门口。社区阿姨已经在站牌下等了,手里拿着个保温杯:“你们可来了!张奶奶一早就起来煮粥,说等你们来了一起吃,粥还在煤炉上温着呢。”

跟着阿姨往张奶奶家走,路上的积雪没化,踩在脚下 “咯吱” 响。张奶奶家在二楼,楼道里没灯,阿姨掏出手机照路:“张奶奶家的灯上周坏了,儿子在外地,还没来得及修,你们慢点走。”

到了门口,阿姨敲了敲门:“张奶奶,志愿者来了。”

门很快开了,张奶奶探出头 —— 头发花白,梳得整整齐齐,穿件藏蓝色的棉袄,手里还攥着个针线笸箩:“快进来,外面冷,我刚把粥盛出来,还热着。”

屋里比楼道暖和,靠墙放着个旧缝纫机,上面堆着几块碎花布,还有没缝完的鞋垫。小桌上摆着三个碗,碗里是红枣粥,冒着热气,甜香味飘满了屋子。

“快坐快坐,” 张奶奶把他们往桌边让,“粥里放了红枣和桂圆,补气血,你们年轻人也得好好补补。”

苏晓冉赶紧把针织手套递过去:“奶奶,我给您织的手套,您试试合不合手。”

张奶奶接过手套,笑得眼睛都眯成了缝:“哎哟,真好看,还是新的!我这双手,好久没戴过这么软和的手套了。” 她试着戴了戴,大小正合适,“刚好,明天开门倒垃圾,就不怕冻手了。”

林辰喝了口粥,红枣的甜混着米香,暖到了胃里。他放下碗,看向张奶奶的肩膀:“奶奶,您现在试试,能把胳膊抬起来吗?”

张奶奶点点头,慢慢抬起右胳膊 —— 刚抬到胸口,就疼得皱了皱眉,赶紧放下来:“不行不行,抬到这儿就沉得慌,像压了块石头,还疼。”

林辰走过去,轻轻捏了捏张奶奶的肩膀。肩膀上的肌肉硬邦邦的,按到肩井穴时,张奶奶疼得 “嘶” 了一声。

“奶奶,您这是风寒积在肩膀里,经络堵了,” 林辰说,“我先给您按按穴位,通通经络,一会儿就不那么沉了。”

张奶奶点点头,慢慢坐在椅子上:“麻烦你了小伙子,我这肩膀,去医院拍了片,医生说没毛病,就是疼,吃了止疼药也不管用,你要是能治好,真是帮了我大忙了。”

林辰让张奶奶坐直,自己站在她身后,伸出手,找到肩井穴,用拇指轻轻按揉。刚开始按的时候,张奶奶还皱着眉,按了几分钟,她的眉头慢慢松开了:“嗯…… 有点酸胀,不过酸胀完了,好像没那么沉了。”

苏晓冉赶紧递过一杯温水:“奶奶,您喝口水,歇会儿。”

胖子在旁边,把热水袋灌好热水,递到张奶奶手里:“奶奶,您揣着热水袋,暖和点,对肩膀也好。”

林辰又按了天宗穴 —— 在肩膀后面,按的时候要稍微用点力。他一边按,一边问:“奶奶,您平时是不是喜欢靠窗坐?”

“是啊,” 张奶奶点头,“我这屋就一扇窗,冬天太阳好,我就坐在窗边缝鞋垫,给邻居家的小孩缝,他们都喜欢我缝的。”

“以后靠窗坐的时候,记得披件外套,” 林辰说,“风从窗户缝里钻进来,时间长了,寒气就积在肩膀里了。”

按了大概十五分钟,张奶奶试着抬了抬胳膊 —— 这次能抬到胸口以上了,虽然还是有点疼,但比刚才轻松多了:“能抬高点了!真能抬高点了!小伙子,你这手艺,比医生还厉害。”

林辰知道,光按穴位还不够,寒气积得有点深,得用祝由术把寒气逼出来。他闭上眼睛,回忆治风寒阻络的咒语 —— 脑子里慢慢浮出一句:“风寒散去,经络畅通,肩臂轻捷,活动自如。”

他默念着咒语,手指轻轻按在张奶奶的肩膀上。刚按下去,脖子上的玉佩就热了起来,比上次治膝盖时更暖,一股暖流顺着手指,慢慢渗进张奶奶的肩膀里。

张奶奶 “呀” 了一声,眼睛亮了:“暖和!真暖和!从肩膀暖到胳膊肘,像晒着太阳似的,一点都不沉了!”

林辰睁开眼,看着张奶奶的肩膀 —— 原本硬邦邦的肌肉,现在软了不少。他让张奶奶再抬抬胳膊,这次张奶奶能轻松抬到耳朵旁边,还能轻轻转圈:“能转了!一点都不疼了!小伙子,你真是太神了!”

社区阿姨在旁边,看得直点头:“林辰啊,你这本事,真是绝了!张奶奶这肩膀疼了快俩月了,今天终于好了。”

林辰笑了笑,从帆布包里拿出艾叶:“奶奶,我再用艾叶煮水,给您敷敷肩膀,能把寒气彻底逼出来,以后就不容易疼了。”

胖子赶紧站起来:“我去煮水!煤炉上还有热水,正好用。”

苏晓冉帮着林辰把艾叶放进锅里,胖子端着锅去煤炉边煮。屋里的甜香味和艾叶的清香混在一起,暖融融的。

张奶奶看着林辰,又看了看苏晓冉和胖子,眼眶有点红:“你们这些孩子,比我家儿子还贴心。我儿子在外地打工,一年就回来一次,平时我一个人在家,也就缝缝鞋垫解闷。现在肩膀好了,我又能给邻居家的小孩缝鞋垫了。”

苏晓冉坐在张奶奶身边,轻轻拍了拍她的手:“奶奶,以后我们常来陪您,您要是想缝鞋垫,我们还能帮您穿线呢。”

“好啊好啊,” 张奶奶笑着点头,“我还有好多碎花布,下次你们来,咱们一起缝,给你们每人缝一双。”

艾叶水煮好了,林辰用毛巾蘸着热水,敷在张奶奶的肩膀上。热水的温度加上艾叶的药效,张奶奶舒服地叹了口气:“暖和,真舒服。”

敷了二十分钟,林辰把毛巾拿下来,张奶奶的肩膀已经不红不肿了,活动起来也很灵活。她站起来,伸了伸胳膊,又转了转肩膀,笑得合不拢嘴:“全好了!一点都不疼了!谢谢你们,真是谢谢你们。”

临走的时候,张奶奶非要把缝好的鞋垫塞给他们 —— 林辰的是蓝色格子的,苏晓冉的是粉色碎花的,胖子的是黑色条纹的,针脚整整齐齐,看得出来用了心。

“拿着拿着,” 张奶奶把鞋垫塞进他们手里,“这是我特意给你们缝的,冬天垫在鞋里,暖和。”

三人推辞不过,只能收下。走到楼下,张奶奶还在门口挥手:“下次再来啊!我给你们煮八宝粥!”

“知道了奶奶!您快回去吧,外面冷!” 苏晓冉挥挥手,直到张奶奶关上门,才转身。

社区的小路上,积雪被阳光照得有点亮。林辰摸了摸口袋里的鞋垫,软乎乎的,心里也暖暖的。

“对了,” 张奶奶突然从门口探出头,喊了一声,“我们社区有个小孩叫乐乐,最近总咳嗽,吃药也不好,你们下次来,能不能帮他看看啊?”

林辰停下脚步,回头点头:“好!下次我们来帮乐乐看!”

张奶奶笑着关了门。胖子挠了挠头:“小孩咳嗽啊?辰儿,你会治吗?”

“会,” 林辰点头,“小孩咳嗽大多是风寒引起的,用紫苏和生姜煮水喝,再配合祝由术,很快就好了。”

苏晓冉眼睛亮了:“那我明天去药店买紫苏和生姜,下次带过来。”

“我去买糖!” 胖子举手,“小孩都喜欢吃糖,我买水果糖,哄乐乐开心。”

三人笑着往公交站走。阳光照在身上,没那么冷了。林辰摸了摸脖子上的玉佩,还是温温的,像张奶奶粥里的红枣,甜滋滋的暖。

他突然觉得,奶奶留下的传承,不只是治病的本事,更是能帮他遇到这些温暖的人 —— 会织手套的苏晓冉,会拎热水袋的胖子,还有煮红枣粥的张奶奶。这些温暖,比任何药方都管用,能让人心里一直暖着。

公交来了,胖子第一个冲上去,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快坐快坐,一会儿就能回学校吃午饭了,我想吃食堂的红烧肉。”

苏晓冉坐在林辰旁边,看着他手里的鞋垫,笑着说:“张奶奶的手真巧,缝的鞋垫真好看。”

林辰点点头,把鞋垫小心翼翼地放进帆布包:“嗯,下次来,我们给她带点毛线,让她织围巾。”

苏晓冉眼睛亮了:“好啊!我知道有家毛线店,线又软又便宜,明天我们一起去买。”

“行。” 林辰笑了,看着窗外的阳光,心里充满了期待 —— 期待下次来帮乐乐看咳嗽,期待张奶奶的八宝粥,更期待和苏晓冉、胖子一起,把这些温暖的事,一直做下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