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太极医道传承 > 第218章 防潮护药 方言通心

太极医道传承 第218章 防潮护药 方言通心

作者:夏紫红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7 15:06:22

草药交流会结束后的第五天,林辰的办公桌上堆了厚厚一摞反馈表。最上面一张是青山村邻村的,李书记用铅笔写着:“晒好的艾草存了三天就发潮,叶子黏在一起,老人们说‘没法煮水了’;AI 系统还是认不全俺们村的话,‘嘴干’听成‘嘴苦’,推荐的薄荷茶喝着不对症。”

林辰指尖划过 “发潮” 两个字,胸口的玉佩轻轻发热 —— 像是在提醒他,基层的问题从来不是 “一教就会”,得跟着实际情况调整。他拿起手机,先给李教授打过去:“李教授,多村反馈草药保存难,尤其南方来的村,空气潮,晒干的艾草、薄荷容易坏,您看有没有低成本的防潮法子?”

李教授在电话那头笑了:“我正跟老农聊呢,他们说以前存干草用‘草木灰混干燥沙土’,不花钱还管用。我这就整理具体配比,下午跟你一起去最潮湿的溪头村,现场教村民做。”

挂了电话,林辰又拨通赵天宇的微信。视频刚接通,就看见赵天宇对着电脑里的方言录音皱眉:“我正愁呢,现在只录了青山村和邻村的方言,溪头村说‘没力气’是‘软脚杆’,系统完全认不出。得找个法子,把周边村的方言都采一遍。”

“正好,下午去溪头村,我让李书记通知周边三个村,派个‘健康助手’带老人去,一起录方言。” 林辰补充道,“再给系统加个‘保存提醒’功能,比如检测到当地湿度超 70%,自动弹出‘今天该翻晒草药’的提示,比单靠人记靠谱。”

赵天宇立刻点头:“我现在就改系统框架,下午带新设备去,争取把三个村的方言一次录全!”

一旁的苏晓冉抱着刚打印的 “基层医生疑问清单” 凑过来:“张主任刚发来的,有五个基层医生问‘怎么根据日志调整草药用量’,比如老人日志写‘睡了 4 小时,舌苔黄’,不知道该加酸枣仁还是减合欢皮,想请你去现场指导。”

林辰把清单折好放进兜里:“下午一起去溪头村,让张主任也过来,正好结合老人的实际情况,教医生‘日志 症状’的匹配法 —— 基层需要的不是复杂理论,是能直接用的‘对照指南’。”

下午的溪头村,村口的老樟树下挤满了人。溪头村的王书记举着筐发潮的艾草,叶子边缘已经发黑:“俺们村早上总下雾,晒好的草药存进陶罐,三天就成这样了,心疼得老人们直叹气。”

李教授蹲在樟树下,从包里掏出两个布包,一个装草木灰,一个装干燥沙土:“这是按 3:2 的比例混的,草木灰吸潮,沙土能让潮气流通,比单放草木灰更耐用。” 他拿起一把混好的料,撒在陶罐底部,“先铺两指厚的料,再放草药,每层草药间再撒薄薄一层,最后用粗布盖紧罐口,放在通风的房梁下,潮天也能存半个月。”

村民们赶紧围过来学,小石头从青山村带来的陶罐也派上了用场 —— 他蹲在旁边,帮着老人铺料:“俺们村要是潮,还会在罐口挂个干艾草包,既能吸潮,还能让草药带点香。王爷爷说,这样煮出来的茶更好喝。”

溪头村的张奶奶试着铺了一罐艾草,摸了摸料层:“这法子比买防潮剂省钱,俺家灶膛里天天有草木灰,随用随取,方便!”

另一边,赵天宇在樟树下支起了小桌子,三个村的 “健康助手” 带着老人轮流来录方言。溪头村的李爷爷说 “嘴干”,特意放慢语速:“就是说话时觉得嘴里发涩,像含了把沙子,想喝水又喝不多。”

赵天宇按下录音键,苏晓冉在旁边标注:“溪头村方言‘嘴干 = 嘴里发涩、想喝少水’,对应症状‘津液不足’,推荐薄荷茶加少量麦冬。”

录到一半,赵天宇突然停下来,往系统里加了个新功能:“我加了‘方言对照’按钮,老人说的话系统认不出时,点一下就能跳出周边村类似的说法,比如‘软脚杆’,会显示‘可能是没力气、乏力’,这样医生也能参考,不会错配草药。”

林辰凑过去测试,说:“软脚杆”,屏幕果然弹出一行字,还配了小石头的语音:“俺是小石头,‘软脚杆’就是没力气干活,可能需要加紫苏叶煮水,顺顺气。”

“这个好!” 溪头村的村医笑着说,“以后俺们听不懂其他村老人的话,点一下就能对照,不用再跑老远问人了。”

张主任则在村卫生室里,对着基层医生和 “健康助手” 讲日志匹配:“你们看这本日志,老人写‘3 月 10 日,睡 4 小时,舌苔黄,不想吃粥’—— 舌苔黄是有火,睡不好是心神不宁,这时候要减合欢皮(合欢皮偏温),加 3 克麦冬,既安神又降火。”

他拿起苏晓冉整理的 “日志症状对照卡”,上面画着简单的舌苔图,写着 “黄苔 = 加麦冬,白苔 = 加生姜”:“把这张卡贴在日志本上,记不住时就看,比翻厚书管用。”

一位来自偏远村的医生接过卡,反复看了两遍:“以前总怕调错量,现在对着卡看,心里就有底了。下次村里老人再喊‘没力气’,俺就先看舌苔,再查卡,错不了!”

夕阳西下时,溪头村的陶罐都装满了拌好料的草药,AI 系统里存了六个村的方言录音,医生们手里揣着对照卡,脸上都带着踏实的笑。王书记端来刚煮的薄荷麦冬茶,给每个人递了一碗:“这茶喝着不涩了,还润嗓子,是按你们教的法子煮的,以后俺们村的老人,再也不用愁草药坏了、茶煮不对了。”

李教授喝着茶,看向旁边教小孩认艾草的小石头,眼里满是赞许:“以前总说‘中西医结合’难,今天才明白,难的不是方法,是能不能弯下腰,听基层的声音、学基层的智慧。你看小石头,他不懂复杂理论,却知道‘潮天挂干艾草包’,这就是最实用的创新。”

赵天宇摸了摸手里的平板电脑,屏幕上是刚更新的 “草药保存提醒” 界面 —— 背景是溪头村的晒场,配着小石头的语音:“草药晒好要赶紧拌草木灰,别等受潮了再救。” 他笑着说:“以前总想着用技术‘引领’基层,现在才知道,该是技术‘跟着’基层走。”

林辰喝了口茶,胸口的玉佩轻轻发热,暖意顺着指尖漫到心里。他看着眼前的场景:装满草药的陶罐在房梁下挂着,医生们围着对照卡讨论,小石头领着小孩在晒场上翻晒新采的薄荷 —— 忽然明白,所谓的 “巅峰对决”,从来不是赛场的输赢,是这些藏在基层的 “小创新”,是众人合力把好法子落地的 “真实践”,是神农医道里 “以人为本” 的初心,在一辈辈人手里传下去。

返程时,苏晓冉在车里整理今天的资料,随口说:“张主任说,下次要把‘日志对照卡’印成彩色的,发给周边所有村;赵工说,要把六个村的方言做成‘语音字典’,方便其他村参考;李教授还在改《草药保存手册》,要按南北方村的气候分版本。”

林辰看着窗外渐渐远去的溪头村,手里攥着张奶奶塞的一把干燥艾草 —— 叶子上还沾着点草木灰的细粒。他摸了摸胸口的玉佩,忽然想起白胡子老头说的 “神农医道,重在仁心”—— 原来仁心不是抽象的,是帮村民解决 “草药受潮” 的小事,是让 AI 系统听懂 “软脚杆” 的方言,是让基层医生拿着对照卡就能看病。

车子驶进市区时,林辰的手机收到一条群消息,是李教授发的:“下周去山南村,那里的草药地偏湿,要教他们在地里挖排水沟;赵工准备带学生去,现场教村民用 AI 查‘排水沟挖多深’;小石头说要带艾草苗去,帮他们种在排水沟边,既能护土又能当药材。”

林辰笑着回复 “好”,胸口的玉佩依旧带着温意。他知道,基层推广的路还长,但只要跟着村民的需求走,跟着初心走,那些带着温度的法子,就会像溪头村的艾草一样,在更多山村扎根、生长,长成守护人心的薪火。这,才是医学竞赛金奖真正的意义,才是神农传承最踏实的模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