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太极医道传承 > 第212章 竹竿护枝芽

太极医道传承 第212章 竹竿护枝芽

作者:夏紫红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7 15:06:22

林辰刚把中医科的冬季止咳手册叠得方方正正,桌角台灯的暖光漫过纸页,在 “紫苏杏仁茶配方” 那行字上轻轻晃着。这时手机突然响了,屏幕上 “赵村长” 三个字跳出来,接起的瞬间,听筒里先飘进雪粒打在青瓦上的 “沙沙” 声,紧接着是断断续续的咳嗽 —— 冬雪总算给青山村裹了层薄白,却也让老人们的咳喘成了熬人的心事。

“林医生,这雪一落,老人们的咳嗽更重了!” 赵村长的声音闷在厚棉袄里,咳得话都断成了截,“王奶奶昨夜咳到后半夜,痰里都带了白沫,只能坐着眯盹;咱们精心护着的枇杷树,枝桠被雪压弯了好几根,细枝都快贴着地了,俺们不敢碰,怕一掰就折,明年就结不了果;还有村里几个娃,天冷不爱出门,天天蹲火塘边啃烤红薯,今早就有三个喊肚子疼,肚子胀得像揣了个小皮球。您看这周能来不?”

林辰指尖摩挲着手册边缘,心里飞快盘算了一遍:老人冬咳得用紫苏配杏仁,紫苏庙后菜畦里还青着,杏仁是秋天村里晒的杏核剥的,炒香了存着;枇杷枝防压折,用村里晒粮的竹竿撑就行,找几根细麻绳绑牢,不费钱还趁手;小孩积食用山楂加炒莱菔子最对症,莱菔子就是萝卜籽,家家冬天都种萝卜,晒的籽还在陶罐里装着。他赶紧应道:“我们周日一早就去,带了炒好的杏仁和莱菔子,还有绑竹竿的麻绳。您先让老人们多喝温粥,别碰凉的;枇杷枝上的雪先轻轻扫扫,别硬拽;积食的娃别再吃烤红薯了,先喝点温凉水顺顺气。”

挂了电话,林辰和苏晓冉麻利地收拾东西。林辰把晒干的紫苏叶装进粗布口袋,又拿出提前剥好、炒得微黄的杏仁碎,顺手把打印好的 “止咳茶配方” 和 “枇杷枝撑护图解” 折好塞进袋角;苏晓冉找了捆细麻绳,装了把炒得喷香的莱菔子,还特意翻出个带耳的小砂锅 ——“煮止咳茶用这个最出味,保温还不糊底”,最后又塞了把竹制小扫帚,“扫枇杷枝上的雪刚好,不刮伤树皮”。

周日一早,雪还没停,小雪花慢悠悠飘着,落在车窗上化成小水珠,顺着玻璃往下淌。大巴车驶进山区时,路边的松树、槐树都裹着层薄雪,像披了层白纱。远远望见那三棵枇杷树,枝桠果然弯了不少,雪积在枝尖,像坠着串小棉花团,把细枝压得蔫蔫的,空气里混着雪的清凉和远处飘来的柴火香,安静里透着冬日特有的小心劲儿。

快到村口,老槐树下已经站了两个人。小石头裹着件洗得发白的厚棉袄,脖子上绕了两层旧围巾,怀里抱着捆紫苏叶,手里攥着把杏仁,帽檐上的雪粒簌簌往下掉,一看见大巴车就蹦着跑过来;赵村长旁边堆着几根竹竿,手里攥着把旧扫帚,眼睛一直往枇杷树那边瞟,眉头皱着。

“林医生!你们可算来了!” 小石头跑到车边,怀里的紫苏叶晃了晃,带着点火塘烘干的暖香,“俺昨天去庙后菜畦摘的紫苏,搁火塘边烘了半宿,干干爽爽的;杏仁是俺帮奶奶剥的,放锅里炒了炒,一点不苦;枇杷枝上的雪俺没敢多扫,就轻轻拂了两下,怕把枝桠扫断了……”

林辰接过紫苏叶,指尖触到叶子的干爽,杏仁的淡香也飘了过来。他伸手摸了摸小石头的头,胸口的玉佩突然像揣了颗温玉,轻轻发热,暖意顺着指尖传到小石头的发顶 —— 像是在夸这孩子细心。“紫苏和杏仁都好用!枇杷枝也没事,咱们先去庙里煮止咳茶,再去撑枝桠,最后给娃们煮消食粥。”

往神农庙走的路上,王奶奶扶着墙跟了过来。她手里攥着块洗得发白的蓝布帕子,咳得腰都弯了,帕子上还沾着点淡白的痰迹,走两步就停下来喘口气。“林医生,俺这咳得胸口发紧,像堵了团棉花,喝了姜茶也不管用,你说的那紫苏杏仁茶,真能润着嗓子不?”

林辰还没开口,胸口的玉佩又轻轻热了点,温意顺着指腹往下淌 —— 像是在确认 “这方子准对症”。他赶紧扶着王奶奶的胳膊,慢慢走:“您放心,紫苏能驱寒,杏仁能润肺,再加点生姜片,煮出来的茶温乎乎的,喝两天痰就少了,比单喝姜茶管用多了。”

到了神农庙,苏晓冉已经把小砂锅架在火塘边,添了半锅山泉水。小石头蹲在石桌旁,把紫苏叶、杏仁碎、生姜片按三比二比一的比例往粗瓷碗里放,边放边小声念叨:“紫苏叶要撕小点,杏仁碎别放太多,不然煮出来太稠,奶奶们喝着不方便……”

林辰把材料倒进砂锅里,盖好盖子:“水开后转小火煮二十分钟,等杏仁煮软了,放一勺红糖搅化,晾到温热再喝,别太烫,免得刺激嗓子。”

赵村长蹲在火塘边看火,添柴的动作轻手轻脚,怕火星溅到旁边的草药包。砂锅里的水很快咕嘟咕嘟冒起热气,紫苏的清香混着杏仁的淡甜慢慢飘满庙院,连火塘边的小孩都忍不住抽了抽鼻子。王奶奶第一个盛了小半碗,吹了吹,小口抿了一口,眼睛一下子亮了:“嗓子不紧了!这茶比俺之前煮的梨水还润,痰也能咳出来了,不堵得慌了。”

其他老人也跟着盛茶,有的坐在火塘边慢慢喝,有的倒进保温杯里揣着,手冷了就焐焐杯子。小石头端着个粗瓷碗,给咳嗽重的张爷爷递过去:“张爷爷,您慢点喝!喝完别往外跑,外面雪凉,再着凉就不好了。”

处理完止咳茶的事,一行人往枇杷园走。三棵枇杷树的枝桠弯得更明显了,雪积在枝尖,把细枝压得快贴到地面,有的枝桠还微微发颤。林辰蹲下来,指尖轻轻碰了碰弯着的枝桠:“先把枝上的雪轻轻扫掉,别用劲晃,再用竹竿撑在枝桠下面,用麻绳绑牢,别撑太直,留点心劲,免得把枝桠撑断了。”

苏晓冉把麻绳剪成半尺长的小段,赵村长拿着小扫帚,指尖捏着扫帚梢,轻轻拂过枝桠上的雪,动作轻得像怕碰疼树枝。小石头抱着根细竹竿,往最弯的那根枝桠下面垫:“俺垫低点!这枝桠软,太用力就撑坏了,明年就结不了枇杷了。”

李大叔边绑麻绳边笑:“这法子省事,还不用砍枝,等雪化了把竹竿撤了,枝桠还能长直,明年照样结满果子,娃们又能吃甜枇杷了。” 撑完枝桠,林辰摸了摸刚撑好的枝,雪扫干净了,枝桠也直了些,不再往下耷拉。胸口的玉佩又轻轻热了点 —— 像是在说 “这样就稳妥了”。他笑着说:“等雪化了,枝桠就能慢慢恢复,明年春天一准能正常发芽。”

回到庙里时,几个积食的小孩正蔫蔫地靠在火塘边。小豆子手捂着圆滚滚的肚子,眉头皱得紧紧的,连平时最爱玩的小石子都没心思碰;虎子则趴在石桌上,有气无力地划着桌子。林辰从布袋里拿出山楂、炒莱菔子和生姜:“山楂去籽留三颗,莱菔子舀一勺,生姜切一片,先煮水,煮好倒进粥里再煮五分钟,温着吃,既能消食又养胃。别吃太多,一小碗就够了,吃多了反而不舒服。”

小石头赶紧找了个小铁锅,往里面放材料,边放边跟小孩们说:“俺记着林医生说的,水开后煮十分钟,再倒粥里!这粥煮出来带点甜,一点不酸,你们肯定爱吃。”

粥煮好后,苏晓冉给每个小孩盛了一小碗。小豆子先尝了一口,眼睛一下子亮了,慢慢喝了半碗,就放下碗拉着小石头的手:“小石头哥,这粥真好吃!俺以后少吃烤红薯,要是再腹胀,就找你煮这粥。”

中午,村民们留林辰和苏晓冉吃饭。饭桌上摆着黄澄澄的小米粥、清炒萝卜丝,还有温在火塘边的紫苏杏仁茶,都是冬日里暖身又养人的吃食。张大叔喝了口茶,摸了摸胸口:“喝了茶咳嗽轻多了,吃了粥肚子也舒服了,这雪天过得也踏实,不用再愁这愁那了。”

林辰摇了摇头:“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小石头帮着煮茶、撑竹竿,大家一起动手做止咳茶、护枇杷树,这才是神农传承的意思 —— 每个人都搭把手,把好法子用在日子里,把身体护好,把日子过顺。”

饭后,大家围着石桌,把剩下的紫苏杏仁、山楂莱菔子分装成小袋。每个袋子上都贴着小石头画的小图案:止咳茶袋上画着一碗冒着热气的茶,旁边写着 “润咳”;枇杷枝袋上画着撑着竹竿的树,写着 “护枝”;消食粥袋上画着小半碗粥,写着 “消食”,一眼就能看明白用途。赵村长把袋子分给村民:“以后谁咳嗽、积食了,就拿对应的袋子煮茶、煮粥,不用再等林医生跑一趟,咱们自己就能解决。”

准备回城时,小石头抱着个布包跑过来。布包是用他自己缝的小布袋,里面装着他自己配的止咳茶包、消食粥料,还有一张新画的枇杷树图。“林医生,这个给你带回去,城里要是有人咳嗽、积食,你就教他们煮茶、煮粥;这是俺画的撑着竹竿的枇杷树,枝桠没压折,明年能结好多好多果子!”

林辰接过布包,展开图画 —— 歪歪扭扭的枇杷树上撑着几根竹竿,枝桠上的雪扫得干干净净,树叶画得绿油油的,旁边还画了个小太阳,下面写着 “盼春” 两个字。他摸了摸小石头的头:“画得真好!明年春天我来看看发芽的枝桠,秋天再跟你们一起摘枇杷。以后村里冬天护咳、护树的事,就靠你多费心了。”

小石头用力点头,眼睛亮得像火塘里的火苗:“俺会的!俺会教更多娃认草药、护树,不让老人们咳嗽,不让枇杷枝压折,肯定不让你失望!”

车子开动时,村民们都站在村口挥手。枇杷树上的竹竿在雪地里立着,像守护树的小卫士;老人们捧着热茶碗,哈着白气;小石头领着小豆子,手里举着片紫苏叶,大声喊:“林医生!明年春天来看新芽啊!”

林辰看着窗外渐渐远去的青山、裹着雪的枇杷树,还有那两个蹦跳着挥手的小小身影,胸口的玉佩始终带着淡淡的温意。他想起白胡子老头说的 “神农医道,重在仁心”,想起从暖脚护树到润咳消食,从撑枝防压到粥养脾胃 —— 原来神农的传承从不是什么复杂的大道理,是小石头手里攥着的茶包,是村民们撑在枝桠下的竹竿,是每一个人在寒冬里互相照料的心意,是把简单的好法子揉进落雪的日子里,长出踏踏实实的暖意。

回到城里,林辰把小石头送的茶包放进柜子,把那张枇杷树图贴在书桌前。苏晓冉凑过来看,笑着说:“你看,这才是最好的传承吧?不是你教了多少知识,是他们能把学到的用在日子里,还能带着更小的娃一起守着希望,这才是真的传下去了。”

林辰点了点头,摸了摸胸口的玉佩。玉佩的温意还在,像火塘里没熄的微光,暖着心里的角落。他知道,青山村的 “温暖奇遇” 还会继续,而他带着这份神农传承,会一直走下去 —— 用山里的草木润冬咳,用身边的竹竿护枝芽,用心里的仁心护着每一个人,让每一份传承,都能在四季流转里,护住寒冬里的每一份暖,守住来年的每一份盼。

晚上,月光透过窗户洒进来,落在枇杷树图上,也落在胸口的玉佩上。林辰看着图,忽然明白,真正的传承从不是玉佩的光芒,是小石头手里握着的小砂锅,是村民们撑在枝桠下的竹竿,是这世间最朴素的守护 —— 把好法子传下去,把风雪挡住,把日子过暖,让每一个冬天,都能有不咳的喉、不折的枝、不胀的腹,还有满村踏实的笑。这,才是神农医道真正的根,是他要守一辈子的传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