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太极医道传承 > 第156章 老绣娘指僵惑与通络养筋护针魂

清晨的南华市第一医院中医科,药柜上的枸杞、决明子还带着晒干后的润感,林辰刚把老染匠的复诊记录夹进档案册,就听见走廊里传来一阵带着丝线气息的脚步声。抬头时,一位穿着浅灰色斜襟衫的老人走进来,手里捧着个半开的绣绷,绷上是未完成的兰草纹样,青绿色丝线还缠在银针上,老人的左手总不自觉地按在颈后,右手手指屈伸时显得有些僵硬,指尖泛着淡淡的青白色。

“您就是林医生吧?” 老人的声音带着点轻柔,说话时会慢慢转动脖子,每转一下都能听见细微的 “咯吱” 声,“染布的吴师傅跟我说,您能治工匠的老毛病 —— 我这脖子和手,从去年冬天开始就不对劲,脖子僵得转不开,右手捏针捏一会儿就麻,连绣线都穿不进针孔,西医拍了颈椎片,说有点退行性改变,开了膏药贴,没什么用。”

林辰赶紧扶老人坐下,倒了杯温水递过去。老人姓郑,做了四十多年苏绣匠人,一辈子跟真丝、绸缎、细银针打交道。去年冬天接了批婚服绣活,为赶工期,每天坐在绣房里绣十多个钟头,绣房为保丝线湿度常年关窗,连取暖都用的炭火盆,后来就觉得脖子发僵,右手食指、中指总麻得像裹了层棉花,穿针时得用左手掰着右手手指,才能勉强捏住针。

“您把右手伸开我看看。” 林辰示意郑师傅露出手掌,郑师傅的右手掌心有层薄而硬的老茧,是常年捏针磨出来的,食指第二关节微微凸起,屈伸时能看见指节处的皮肤紧绷,像拉不开的弓弦。林辰刚想托起郑师傅的手查看指关节,指尖还没碰到她的掌心,脖子上的太极玉佩突然轻轻热了一下,像股温软的气流顺着指尖漫开 —— 瞬间,他仿佛能 “触到” 郑师傅经络里的淤堵:颈椎处的膀胱经像被冻住的溪流,气血流通得滞涩;右手的小肠经更明显,从指尖到腕部,有几处像被细丝线缠住似的,气血到了指尖就 “堵” 住了,还透着点绣房里的湿寒气。

“您绣活时是不是总坐着不动,绣房里还特别潮?” 林辰收回手,目光落在绣绷上的丝线,“比如冬天也不开窗,坐的凳子还没靠背,绣久了就靠脖子往前探着看?”

郑师傅愣了愣,随即点头:“您说得太对了!去年冬天绣婚服上的百子图,得盯着细丝线绣,总往前探脖子,绣房窗户缝都用布堵了,怕丝线受潮打结,凳子是几十年的旧木凳,没靠背 —— 吴师傅没跟您说这些啊,您怎么知道的?”

“从您的经络反应和职业习惯推出来的。” 林辰没提玉佩的事,只顺着中医思路解释,“您这是长期久坐伤筋、寒湿困络,颈椎气血不通才僵,手指经络堵了才麻,得先通络驱寒,再养筋护指,光贴膏药只能缓解表面。”

正说着,张教授背着帆布包走进来,手里拿着本封皮泛白的《针灸大成》,书页间夹着张画着穴位的草纸。他凑过来看了看郑师傅的手,又摸了摸她的颈后,手指在天柱穴附近轻轻按了按,郑师傅顿时皱起眉:“就是这儿疼!按着力气大点,还能串到肩膀。”

“这就是经络堵了的反应。” 张教授翻开《针灸大成》,指着其中一页,“你看,这里记载‘久坐伤颈,筋脉拘急者,宜用葛根通络汤,佐以针灸天柱、大椎穴’—— 郑师傅的情况,得用葛根、桂枝、白芍煮水喝,通颈椎的经络,再用桑枝、鸡血藤煮水熏手,养手指的筋脉,比单纯用膏药管用。”

林辰赶紧把药方记在病历本上,又问:“那穴位按摩选哪些穴合适?郑师傅平时绣活忙,可能没时间天天来针灸。”

“颈椎选天柱、大椎,手指选合谷、后溪。” 张教授指着郑师傅的手背,“合谷穴在虎口,按的时候往指尖方向推;后溪穴在掌纹末端,攥拳时指尖能碰到的地方,每天按两次,每次两分钟,按到酸胀就行 —— 另外,得让郑师傅改改绣活的习惯,每绣半小时就站起来活动脖子,绣房每天开窗通两次风,坐的凳子加个棉靠背,别再让颈椎和手指受委屈。”

郑师傅接过药方,小心翼翼地折好放进衫子口袋,又把绣绷上的一小块绣好的兰草布拆下来,递到林辰手里:“这是我前几天绣的,用的是最好的真丝绒线,您收下做个纪念 —— 要是手不麻了,我再给您绣块手帕,绣上您名字的纹样,保证细得能透过光。”

林辰推辞不过,只好收下那块兰草布,布面摸起来软得像云朵,兰草的叶片细得只有发丝粗,能看出郑师傅的手艺有多精湛。

接下来的一周,郑师傅每天都来中医科煎药,早上喝葛根汤,晚上用桑枝水熏手。第一天熏完手,她说明天穿针时,手指不那么僵了;第三天喝完药,能慢慢转动脖子,不用总用手按着颈后;到第七天早上,郑师傅走进来时,手里拿着个穿好丝线的银针,笑着递到林辰面前:“您看!我刚才在走廊里试了试,一口气穿了三根针,不用左手帮忙了!脖子也能左右转,刚才来的时候,还特意绕路看了看院子里的树,以前转头都得整个身子跟着动。”

郑师傅说着,从布包里掏出块叠得整齐的手帕,上面绣着朵小小的白梅,梅枝细得像银丝,花瓣上还能看见渐变的淡粉:“这是给您绣的,用的是劈成八丝的真丝线,洗了也不会掉色 —— 以后您看病历累了,用它擦手,也能想起有个老绣娘谢谢您。”

张教授拿起手帕,对着光看了看,笑着说:“这手艺真是绝了!白梅的层次感都绣出来了 —— 郑师傅,以后可得注意,手艺再好,也得先顾着身子,身子好了,才能绣更多好东西。”

中午休息时,张教授把林辰叫到办公室,指着桌上的《针灸大成》说:“郑师傅的病例,要记住‘治筋先通络,通络先调习惯’。她是绣娘,手指和颈椎是吃饭的本钱,所以用药要兼顾‘通’和‘养’,不能只追求快效;还要帮她改了伤身体的习惯,不然就算治好了,绣活一忙又会复发 —— 你身上的传承能‘找’到病灶,但要让病彻底好,还得懂患者的职业,帮他们在治病和做工之间找平衡,这才是中医的‘治人’不是‘治病’。”

林辰看着桌上的白梅手帕,指尖轻轻拂过细得几乎看不见的针脚,心里突然明白 —— 这些老工匠的手艺,是藏在筋骨里的魂,就像郑师傅的针、吴师傅的染料、周师傅的木刨,而他要做的,就是用医术守护好这副 “藏魂的筋骨”,让这些手艺能接着往下传。

夕阳透过办公室的窗户,洒在手帕上,白梅的花瓣泛着柔和的光。林辰摸了摸脖子上的太极玉佩,玉佩的温意顺着指尖蔓延到心里,他知道,接下来的实习路,每一个病例都是一次 “守护”,守护那些藏在烟火气里的匠心,也守护中医里 “因人施治” 的初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