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在等待中变得粘稠而缓慢。自那束承载着巨大风险与希望的加密信号穿越太平洋,消失在浩瀚的数据海洋中后,蒂华纳的每一分每一秒,对陆少华而言都如同在炭火上煎熬。
“龙宫”地下指挥中心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只有服务器散热风扇的低沉嗡鸣和李俊(幽灵)指尖偶尔敲击键盘的细微声响,证明着时间仍在流动。陆少华没有像往常一样处理集团事务,也没有去厨房。他只是静静地坐在指挥台前,面前的多块屏幕大部分处于待机状态,只有中央主屏显示着一条单调的、不断自我刷新的加密日志,上面除了时间戳,空无一物。
每一次日志刷新,他的心跳都会不由自主地漏跳半拍,随即又被更深的沉寂所淹没。
焦灼的等待:无声的惊雷
三天。整整七十二个小时。
没有回音。没有信号。什么都没有。
各种最坏的可能性,如同盘旋的秃鹫,开始啃噬他的理智。
信号被中方国安部门截获了?他们正在顺藤摸瓜,很快就会锁定他的位置?
或者更糟,被美国NSA或DEA的全球监听网络捕捉到?那将意味着立刻暴露在世界上最强大的情报机器面前。
也许,他昔日的战友根本不愿再与他这个“叛国者”、“毒枭”有任何瓜葛?他们早已回归平静生活,将他视为必须抹去的污点,对他的求救嗤之以鼻,甚至可能主动上报?
每一种猜想,都像一把冰冷的锉刀,打磨着他紧绷的神经。他甚至开始后悔,那冲动之下的召唤,是否会将所有人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他独自承担这种压力,没有对任何人表露,但眼底深处那难以掩饰的疲惫和一丝罕见的犹疑,却被细心的伊莎贝拉和忠诚的卡洛斯看在眼里。
“华哥,去休息一下吧。”卡洛斯递过一杯浓咖啡,声音低沉,“你已经守了三天了。如果有消息,幽灵会第一时间通知你。”
陆少华接过咖啡,没有喝,只是感受着杯壁传来的滚烫温度,仿佛要借此驱散心中的寒意。“我没事。”他的声音有些沙哑,“风暴来临前,指挥官必须在岗位上。”
伊莎贝拉站在稍远处,看着陆少华挺拔却略显僵硬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心疼。她从未见过他如此…不安。那个永远冷静、仿佛一切尽在掌握的男人,此刻却像是一个等待审判的囚徒。她很想上前安慰,但深知这种关乎过去和生死的情谊,她无法介入,只能默默祈祷。
“幽灵”的突破:捕捉微光
第四天凌晨,天色未明,正是一天中最沉寂的时刻。
李俊布满血丝的双眼死死盯着一块副屏,上面流动着看似杂乱无章的数据流。这是他设定的一个极其隐蔽的监控程序,正在扫描全球数百万个公开和半公开的低安全性网络节点,寻找一种特定模式的、几乎不可能被常规手段注意到的“数字尘埃”——这是他们当年小队约定的、最原始也最不可能被追踪的应急通讯方式之一,利用海量垃圾信息中的特定排列组合传递信号。
突然,一组异常的数据模式跳入他的视野!极其短暂,如同夜空中一颗流星划过,瞬间消失,几乎让人以为是错觉。
李俊的心脏猛地一缩,手指以超越极限的速度在键盘上飞舞,调动所有算力进行模式锁定、抓取、放大、解码!
“华哥!”他的声音因极度激动和疲惫而尖锐变形,“有动静!一个……一个微弱的信号脉冲!来自……来自一个公共图书馆的开放式Wi-Fi日志,坐标……中国西南,昆明!”
陆少华如同被电流击中,瞬间从椅子上弹起,冲到李俊的操作台前:“确认吗?!内容是什么?!”
“信号太微弱,持续时间不足0.1秒,模式符合‘鹰巢’旧协议……正在尝试剥离干扰码和伪装层……”李俊的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屏幕上的代码如同瀑布般倾泻,一个个验证程序被启动。
时间仿佛再次被无限拉长。每一秒都像一个世纪。
终于,屏幕上杂乱的数据流被一层层剥离,最终,一组极其简短、却如同惊雷般的字符,清晰地显现出来:
【发自:未知节点(经13次匿名跳板)】
【协议校验:鹰巢-归巢-确认】
【内容:收到。即日启程。】
没有署名。没有多余信息。但那个“鹰巢-归巢”的协议校验码,以及这简洁到极致的风格,毫无疑问只属于一个人——
“山鹰!”李俊几乎是用气声喊出了这个名字,脸上充满了难以置信的狂喜和敬畏,“是山鹰!他收到了!他回应了!他说……即日启程!”
陆少华猛地闭上眼睛,身体几不可察地晃动了一下,他迅速伸手扶住操作台边缘,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来了……他终于来了!
那块一直压在心头,几乎让他窒息的万钧巨石,在这一刻,终于被撬开了一道缝隙,透入了一丝足以救赎的光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