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蒂华纳的霓虹灯在潮湿的空气中晕染开一片迷离而危险的光晕。“龙宫”餐馆二楼那间经过特殊隔音处理的办公室里,只有电脑屏幕的冷光和加密通讯设备闪烁的指示灯在跳动,映照着陆少华轮廓分明的侧脸。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高度专注的寂静,只有他指尖敲击键盘发出的轻微嗒嗒声,以及偶尔来自加密频道经过处理的、略带失真的语音报告。
桌上,并排摆放着两台笔记本电脑。一台屏幕上是蒂华纳及周边区域的电子地图,上面标记着数个不断移动的光点和静态的坐标符号,那是他通过马科斯和山猫的队伍实时反馈,以及“幽灵”李俊从网络深处挖掘出的信息,所构建的战术态势图。另一台屏幕则连接着一个高度加密的通讯界面,唯一的联系人代号是“金雀”。
这已经成为过去几天里的常态。赫克托的授权如同打开了一道闸门,陆少华被允许更深地介入集团的核心运作,主要负责应对海湾集团日益频繁的挑衅和渗透,保障几条关键物流线路的安全。而这几乎立刻将他与伊莎贝拉·罗德里格斯的工作紧密地捆绑在了一起。
行动需要情报,情报需要资金验证和掩护,而一切行动的结果又最终会反馈到资金的流动和安全上。他们两人,一个在血与火的战场上刀尖跳舞,一个在数字与合同的迷宫中运筹帷幄,本是两条看似平行的线,却在赫克托的意志和现实的威胁下,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密集的交集。
最初的联系是生硬而公事公办的。陆少华通过加密频道发送简洁的行动简报和资源请求,伊莎贝拉则回复同样冰冷的批准、询问或附带严格条件的授权。她的每一个问题都精准、犀利,直指行动的核心风险和潜在的成本效益,仿佛不是在支持一场战斗,而是在评估一项投资。
但很快,这种纯粹的流程开始发生变化。
一次,陆少华策划了一次对海湾集团一个小型毒品加工点的突袭。行动前,他照例发送了计划概要。几分钟后,“金雀”的频道主动闪烁起来,传来的不是批复,而是一条附加信息:
“目标地点东南方向一点五公里,有一座市政警察的临时检查站,通常在晚间十点后活动频繁。建议行动时间提前或推迟,避开其巡逻区间。另,目标建筑房东的银行账户近期有三笔来自未知源头的异常小额汇款,可能与额外的监控设备有关。谨慎。”
这条信息远远超出了一般财务官的职责范围。它精准、及时,且极具战术价值。陆少华立刻调整了行动计划,结果行动异常顺利,不仅端掉了加工点,抓获了关键人员,还完美避开了警察的视线,没有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事后,陆少华在行动报告后附加了一句简单的感谢:“情报精准。谢谢。”
伊莎贝拉的回复依旧简短:“效率就是利润。下次请提前二十四小时报备,以便更充分的背景调查。”
虽然语气依旧公事公办,但一种无形的桥梁已经搭建起来。陆少华意识到,这位“金雀”小姐所掌握的,绝不仅仅是账本上的数字。她通过错综复杂的资金流、房产记录、通讯账单甚至市政规划,能拼凑出一幅极其细腻的动态情报图,其视角独特,往往能发现纯粹的行动人员容易忽略的细节。
投桃报李。在一次成功拦截了海湾集团一批重要原料后,陆少华在提交缴获物资清单时,特意附加了一条备注:
“俘虏透露,对方近期试图通过一家名为‘太平洋海岸进出口’的空壳公司,从哥伦比亚采购一批新型压片机。设备价值不菲,预付款流程可能已启动。”
不到两小时,伊莎贝拉的回信来了,这次带上了些许微妙的语气变化:
“‘太平洋海岸进出口’的账户已监控。其资金主要流向巴拿马的一个中转账户,与已知的海湾集团洗钱路径吻合。感谢提供线索,这将有助于冻结其部分流动资本。做得好,陆先生。”
“陆先生”。这是她第一次在通讯中使用稍带个人色彩的称呼,而不是冷冰冰的“行动负责人”或“陆”。
自此,一种新的工作模式逐渐形成。陆少华不再仅仅提交冰冷的报告和请求,他开始有意识地分享行动中获得的、可能对伊莎贝拉有价值的信息碎片:一个被截获的电话区号、一个被提到的公司名称、一个俘虏无意中透露的中间人绰号……而伊莎贝拉,也会在批复文件之外,时不时地“附赠”一些她通过金融网络捕捉到的异常信号:某笔可疑的物业租金支付、某个与敌对卡特尔有关联的律师的突然活跃、甚至是一些关于警方内部人事调动和重点巡逻区域变化的传闻。
他们的交流频道,从单向的请示汇报,变成了双向的情报共享和风险预警平台。
此刻,陆少华的目光紧锁在战术地图上。一个代表着山猫小队的光点,正悄然接近地图上标注的一个废弃汽车影院。根据李俊截获的零碎通讯和分析,这里很可能是海湾集团一个用来临时囤积和分发毒品的新据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