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一打一个不吱声,因为我懂法啊 > 第298章 朝堂之争

一打一个不吱声,因为我懂法啊 第298章 朝堂之争

作者:阳蝉日月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7 14:49:17

散朝后,严府朱门外车马塞道,大大小小的官员们纷至沓来,皆欲求见首辅一探究竟。

然而严府门扉紧闭,严济竟以“身体不适”为由,将所有人一概拒之门外。

众人被阻于门外,不由得聚作几处,低声议论。

皆言西山党近日连遭重挫:先是吏部侍郎秦孝成暴毙。

随后东南一系的官员又被连根拔起,原本都以为严党大势已去。

谁料今日朝堂风云突变,太子遭疑,严济的老对手李义林遭贬。

原东南总督胡宪林竟入京擢升太傅,而这胡宪林原本便是严济东南旧部。

看似失势的严阁老,竟仍是那只翻云覆雨手,笑到最后的依然是他。

一时间,官员们纷纷揣测太子究竟因何“抱恙”,是真病还是失宠?

众说纷纭,却莫衷一是。

回望那深闭的严府大门,众人虽不得入,却也不得不叹服于严济的老谋深算、棋高一着。

府邸深处,书房内烛火摇曳,与门外的喧嚣截然不同。

严济独自坐在太师椅上,身形隐在昏暗的光线中,脸上非但毫无得意之色,反而阴沉得如同寒冰。

他指尖无意识地叩着紫檀木的扶手,发出沉闷的声响,忽然冷笑一声,声音低哑地自语道:

“呵…终归还是皇上棋高一着啊。”

“老夫布下重重先手,原以为可渔翁得利,即便不能彻底废了太子,也能断其羽翼,令他元气大伤…可万万没想到,陛下竟反手来了这一招釜底抽薪!”

他目光锐利如刀,仿佛穿透重重墙壁,直望向东南方向。

“将李义林调离中枢,贬于东南…陛下这是要借着巡抚之位,行清查之实,是要一寸寸地、彻底刨断老夫在东南的根基啊。”

严济缓缓闭上眼,深吸一口气,再睁开时,眼底最后一丝犹豫已被冰冷的决绝所取代。

“事已至此,便休怪老夫…只能兵行险着了!”

次日,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骤然席卷了京城的大街小巷。

太子以幼童炼丹的骇人传闻,如同野火般在茶楼酒肆、坊间阡陌疯狂流传。

所有事件的时间点被巧妙地串联起来:

太子恰在此时“抱恙”幽禁东宫。

其师李义林旋即被远谪东南。

甚至连沐阳公主身披德明皇后旧日凤冠霞帔入宫的细节也被添油加醋地宣扬开来。

这一连串事件环环相扣,逻辑严丝合缝,由不得市井小民乃至朝中小吏不信。

流言愈传愈烈,细节愈发栩栩如生,不过一日之间,已是满城风雨,沸反盈天。

太子的声誉一落千丈,民间的愤慨与猜疑如同沸腾的滚水,再也压制不住。

早朝,金銮殿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

文武百官垂首屏息,连平日里最受器重的几位近臣也深深低着头,不敢直视御座。

“砰——!”

一声巨响猛然炸开。

元康帝一掌拍在龙椅的鎏金扶手上,震得御案上的茶盏嗡嗡作响。

他霍然起身,龙袍因剧烈的动作而抖动,双眼此刻燃烧着骇人的怒火,逐一扫过殿下噤若寒蝉的群臣。

“说!” 皇帝的怒吼声如同沉雷,在大殿梁柱间回荡。

“都给朕抬起头来!” 他几乎是一字一顿地从齿缝中挤出话语,声音因极致的愤怒而微微发颤:

“朕,一夜未眠!京城上下,坊间巷陌,传的都是些什么?啊?!

那些污秽不堪、悖逆人伦的风言风语,究竟是从谁的嘴里、从哪个阴沟里爬出来的?!”

他猛地上前一步,手指狠狠指向丹陛之下。

“太子清誉,皇室颜面,岂容如此践踏!朕告诉你们,此事,没完!”

他的目光如同刀锋,刮过每一个人的脸。

“查!给朕严查!一查到底!无论是谁,无论牵扯到哪一级的官员,一经查出,朕绝不姑息!

朕倒要看看,是谁吃了熊心豹子胆,敢在朕的眼皮底下,行此构陷储君、动摇国本之毒计!”

可查归查,元康帝心里很清楚,此事若是没有个交代,百姓的怒火是压不住的。

御书房内,烛火摇曳,将四个人的身影拉长,投在冰冷的金砖地上。

空气凝重得几乎令人窒息。

元康帝坐在宽大的书案之后,往日的神采荡然无存。

仿佛一夜之间苍老了十岁,眼窝深陷,皱纹深刻,鬓角竟已斑白一片。

握着扶手的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微微颤抖着,透露出一种被掏空般的疲惫与无力。

“说吧…”他的声音沙哑,打破了令人难堪的沉默,“现在…这件事,究竟该如何收场?”

新上任的次辅胡宪林下意识地看向身旁的首辅严济。

后者却如老僧入定,眼帘低垂,纹丝不动,仿佛周遭一切都与他无关。

“朕叫你们来,不是让你们在这里大眼瞪小眼的!”元康帝的语调陡然升高,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躁怒。

严济这才缓缓抬眼,目光平静无波,躬身道:“启禀圣上。欲妥善处置此事,您需先告知臣等…实情究竟为何。”

元康帝的目光在严济和胡宪林脸上来回扫视,充满了挣扎与纠结。

最终,他仿佛被抽干了所有力气,颓然地向后一靠,闭上眼,艰难地点了点头,声音几不可闻。

“…外面的传言,都是真的。太子…确实是为了给朕炼制那长生丹药,掳掠了…不少孩童。”

“如今那些孩子何在?”严济追问,语气依旧平稳。

“已…已妥善安顿。”皇帝的声音带着一丝心虚。

“并未送还其父母家中,是也不是?”严济步步紧逼。

元康帝再次默然点头。

“老臣以为,此事尚有转圜之机。”严济缓缓道。

“只要与那些尚在孩童的家人好生‘交代’清楚,许以厚赂,严加管束。时日一长,流言自然无根而散,不攻自破。”

元康帝未置可否,只是疲惫地揉着额角。

一旁的胡宪林却踏前一步,眉头紧锁,声音沉痛:“首辅大人此言差矣!那…那些已然死去的孩童呢?他们的家人,又该如何‘交代’?岂是银钱所能安抚?”

严济侧目瞥了胡宪林一眼,眼神淡漠如冰,轻飘飘地吐出一句。

“不过是一群无知刁民。雷霆雨露,俱是君恩。谅他们,也不敢胡言乱语。”

胡宪林眉头紧锁,沉声道:“陛下,首辅大人,臣所虑者,正是怕有人从中作梗,推波助澜。”

严济眼皮微抬,语气平淡无波:“哦?胡阁老此言何意?”

“若无人背后操纵,此事何以一夜之间传遍街头巷尾,细节详尽宛若亲见?”

胡宪林转向御座,言辞恳切,“陛下,臣以为,此事若一味强行掩盖,恐如堵洪之水,终将决堤,反致弄巧成拙。”

严济缓缓转向元康帝,问道:“陛下,知晓此事内情者,除我等之外,究竟尚有几人?”

元康帝疲惫地揉了揉眉心,沉吟片刻道:“若说从中作梗…朕看,十有**是那至今逍遥法外的恶道玄微子!必是他怀恨在心,散播谣言,欲乱我朝纲。”

严济闻言,眼中精光一闪,微微颔首:“既如此,老臣倒有一策。其一,自是加紧海捕文书,全力缉拿玄微子归案,以正视听。

其二,需设法转移民间视听,让百姓关注他处。”

“如何转移?”元康帝向前倾身。

“陛下,五皇子在北境大捷,不日即将凯旋回京述职,加封大将军。

此乃国之大喜,正可借此机会,举办一场盛大的凯旋庆功宴,令全城同庆。

届时鼓乐喧天,万民观礼,流言蜚语自然渐次消散。”严济从容奏道。

元康帝捻须默然,未即刻表态。

一旁的胡宪林却踏前一步,高声反对:“陛下,此事万万不可!五皇子得胜还朝固然可喜,然在此敏感之时,若大张旗鼓举办庆功宴,恐适得其反。

百姓皆言太子失德而五皇子建功,两相对比,岂非更损储君威严,动摇国本?此非国家之福,更非太子之福。”

元康帝目光转向他:“那以胡爱卿之见,该当如何?”

胡宪林深吸一口气,郑重躬身道:“臣恳请陛下,令太子殿下亲自出面,颁下《罪己谕》,昭告天下。

殿下应明言己过,承认一时昏聩,误信妖道,致使孩童受苦,百姓不安。

同时承诺必将妥善安置所有受害家眷,厚恤逝者,并自此亲贤臣、远小人,勤修德政。”

他稍顿片刻,见元康帝凝神倾听,便继续分析道:“如此虽有损殿下清誉于一时,却可得三大益处:

其一,显陛下与殿下绝不姑息之态度,亦显皇家勇于承担之气度,或可挽回部分民心;

其二,将罪责集中于妖道玄微子之蛊惑,为太子保留一分回转余地;

其三,主动公布,可夺那幕后操纵者之口实,令其无法再借题发挥,此乃以退为进之上策。”

元康帝听罢,沉思良久。

他目光扫过沉默的严济,又看向一脸坦荡的胡宪林,最终缓缓颔首:

“胡爱卿所言…甚为有理。便依此议,命太子即日拟写《罪己谕》,公告天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