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一打一个不吱声,因为我懂法啊 > 第109章 成了钦差赶出京城

紫宸殿蟠龙柱上的晨露未干,户部尚书杜文远笏板上凝结的水珠坠在金砖,溅起细微回响。

他向前半步的动作惊起梁间宿燕,十二旒冠后的元康帝抬起眼皮。

启奏陛下,修订《异类相犯》条律乃当务之急。杜文远的声音在穹顶下激起三重回声,凡在大齐疆域犯案者,当以我朝律法为尊!

工部尚书潘子川立即出列:臣附议!午门外三千胡商可都在翘首企盼大集重开。

臣亦附议。李义林突然打断,官靴碾过潘子川的袍角,然刑部需增派三百缇骑,以镇番商。

元康帝指尖在龙纹扶手上轻叩:太子怎么看?

太子常洛的莽龙纹靴尖正碾着地衣上的莲花纹,闻言猛地抬头:儿臣以为......甚好。他喉结滚动着咽回后半句,将自己写的《谏胡商疏》塞回了衣袖。

刑部尚书杨约果突然出列:自古华夷异法,此例一开......

那就做这开天辟地第一例!元康帝霍然起身,十二章纹龙袍扫落案头茶盏。青瓷碎片迸到杜文远笏板上,新律草案的十倍罚则顿时染了茶渍。

“杜爱卿,此律为何人所写?”

“启禀圣上,是京兆县衙的捕快,叫周平。”杜文远笏板险些脱手。

高全适时捧上朱笔,元康帝接过,在草案上朱批盖印。

“严阁老,此番修订律法,没想到竟然是一小捕快拔了头筹,作为首辅,你要多多为朕提拔这样的人才。”元康帝这没来由的一句令众人有些难以捉摸。

毕竟这律法修订之事元康帝已经批了,却只字未提赏赐之事,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是在敲打严济。

可严济毕竟为官几十载,手段之老辣绝非常人能比。

只见严济跨出一步,手中笏板举过头顶,弓着腰身,慢条斯理地说道:“启禀圣上,东南一带海妖肆虐多年,胡宪林奉旨讨伐,却始终未能根除祸患。

周平足智多谋,屡破奇案,今日又能写出这震古烁今的《大齐涉外商律十条》,足见其韬略,实乃一福将。老臣以为,何不派周平前往东南,兴许能打破僵局,清剿海妖,再建奇功。”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鸦雀无声,只有一人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此人便是吏部侍郎秦孝成。

元康帝坐在高高的龙椅之上,俯视着众人,缓声说道:“太子,你觉得严阁老的建议如何?”

自从炸药之事,太子常洛觉其残忍,便不喜周平。

如今周平写出的商律十条又彻底盖过了自己的风头,《谏胡商疏》未能示人便胎死腹中。

现在严济又力荐此人。严济可是一直想扳倒自己,扶持五皇子入主东宫。

太子常洛自然更加讨厌周平,随即说道:“行军打仗可不是儿戏,周平不过是略通诗词、音律,在这繁华京城过惯了逍遥生活的小捕快,又怎知前线之残酷。阁老未免太抬举此人了。”

太子此话一语双关,既借周平暗讽严济一党,不过是群纸上谈兵之辈;又表明了态度,将这信息传递给朝堂之上的自己人。

严济举荐的人,我东宫便要摒绝。

果不其然,立刻便有几个聪慧的出列,响应了太子。

太子顿时心中暗喜,脸上却不动声色,不紧不慢地开口道:“严阁老为国举贤之心可嘉。然《太宗实录》有载:兵者诡道,非笔墨可尽。

周平虽有才华,终究未经战阵。若这举荐失了偏颇,耽误了战机,这责任又该如何论处?还望阁老您三思啊。”

言毕,太子朝着龙椅上的元康帝微微躬身,做出一副恭谨之态,实则等着看严济如何应对这步步紧逼的局面,意图让严济在朝堂之上陷入进退两难之地,折损他的威望。

吏部侍郎秦孝成忽然出列,鱼袋上的银鳞在晨光中闪烁:臣闻火罗世子暴毙一案中,周平乃是被告,仅凭一己之力,不但脱罪还能找出真凶,这等抽丝剥茧之能,正是前线所需。

太子指尖突然掐住掌心,疼痛让他想起元康帝曾经的训诫——为君者当如静水深流。

他深吸迦南香,语气刻意放缓:秦侍郎所言甚是。只是本宫记得严阁老当年举荐胡将军时,也曾夸口三月平寇

蟠龙柱后的更漏突然发出异响,高全拂尘扫过铜壶,将所有人的目光引向元康帝。皇帝轻敲御案:太子倒是熟读实录。

元康帝这反射弧确实有点长,殿上双方都过了好几招了,他又将话题扯了回去。

儿臣愚钝,唯时时谨记先祖遗训。所以儿臣认为如今这周平,毫无战阵经验,若派往东南,万一事与愿违,这延误战机、损兵折将的罪责,总得有个人来担呐?”

严济目光坚定,微微拱手:“殿下,周平屡破奇案,心思之缜密,胆识之过人,绝非常人能比。老臣愿以身家作保,若周平不能有所建树,老臣甘愿领罪。”

太子常洛心中一喜,刚要再给严济补上一刀,哪知一直默不作声的次辅李义林突然说话了。

“启禀圣上,太子殿下。老臣以为严阁老所言极是。周平之才,不可小觑。

且看那《大齐涉外商律十条》,环环相扣,细致入微,既解当下胡商纠纷之困,又能长远规范商事,若无对世事的通透洞察与非凡谋略,焉能成此佳作?

此等心智,用于东南战事,恰能派上大用场。”李义林微微躬身,言辞恳切,打破了朝堂片刻的寂静。

他顿了顿,目光扫向众人,继续说道:“海妖为祸,由来已久,朝廷历次征伐,耗费钱粮无数,却收效甚微。

臣听闻那周平,在市井办案时,常能于绝境中寻得生机,从细微处觅得真相。

战场之上,形势瞬息万变,正需要这般机敏灵活之人。他虽未经战阵,可谁说新手就不能出奇制胜?”

李义林上前一步,看向太子,目光坦然:“太子殿下担忧周平无实战阅历,臣理解殿下的谨慎。但臣以为,正因周平未被战场固有套路束缚,或许能另辟蹊径。

且如今朝堂之上,武将们用旧法久战无功,不若给周平一个机会,让他一试。

若成,可解东南之患;若不成,再依常规谋划,亦不会有过多损失。还望殿下与圣上斟酌。”言毕,李义林退回班列,垂手而立,静待圣裁。

太子顿时有些不解,按理说老师应该与自己共同进退,可如今竟然与自己唱起反调,一定是有其深意,于是便不再作声。

元康帝坐在龙椅之上,目光环视,最后落定在李义林身上。

“李爱卿之言,颇有些道理。这周平能屡破奇案,才思定是不凡,若真能将其本事施展于东南,说不定可一改当下战局。”

说罢,他转而看向京兆县令朱守纯,眼神陡然锐利:“朱爱卿,这周平是你治下之人,你且说说,此人品性如何?可愿放他奔赴东南,为朝廷效力?”

朱守纯赶忙出列,跪地叩首,额头上瞬间渗出细密汗珠,他咽了口唾沫,声音略带颤抖地回道:“启禀圣上,周平为人机敏正直,在县衙当差时,对公务尽心尽责,确有几分能耐。

但他毕竟职责在身,县衙诸多事务亦离不开他,若要派他前往东南……”朱守纯欲言又止,偷瞄了一眼太子,又迅速低下头。

元康帝冷哼一声:“朕如今问的是你这县令,不是让你看旁人眼色。朝廷用人之际,哪桩事不是大事?你只需如实说来,放是不放?”

朱守纯身子一抖,连忙答道:“臣……臣全凭圣上旨意,圣上若觉周平能堪大用,臣自当全力配合,绝无二话。”

元康帝微微点头,目光再次扫向朝堂众人:“既然如此,事就这么定了。今特封周平为检校参军,责令其即刻离京,赶赴东南,辅佐胡宪林,全力清剿海妖,务必早日还我东南百姓安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