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
昔日的奉天兵工厂,如今已经摘掉了株式会社的牌子,换上了一面崭新的红旗。
但巨大的厂区内,依旧弥漫着一股死气沉沉的味道。
赵刚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干部服,站在一座巨大的冲压车间里。
空气中混杂着机油的陈旧气味和冰冷的钢铁气息。
他脚下,是一台德国克虏伯公司制造的万吨水压机,是整个兵工厂的心脏。
此刻,这头钢铁巨兽正冰冷地沉睡着,庞大的机身上落满了灰尘。
“赵政委,基本情况都摸清了。”
一名戴着眼镜,气质儒雅的中年干部,拿着一本厚厚的册子走了过来。
他是赵刚从延安带来的老部下,也是这次接收工作的副总指挥。
“整个兵工厂,连同周边的几个配套厂,我们都完整地接收了。设备基本完好,但……”他顿了顿,脸上露出一丝为难,“但问题不少。”
赵刚接过册子,一边翻看,一边问:“说。”
“第一,人心不稳。厂里原有的技术员和老师傅,大部分都是伪满时期培养的,对我们……不信任。工作态度很消极,有的甚至公开抵制,说我们这些土八路,只会打仗,根本玩不转这么精密的机器。”
“第二,技术断层。很多关键设备,只有日本人和少数几个高级技师会操作和维护,现在日本人跑了,这些人要么藏了起来,要么就拿捏着技术,不肯交出来。”
“最麻烦的是这个。”副总指挥指着那台万吨水压机,“这是生产重炮炮管和坦克装甲板的核心设备,但它的一个关键液压阀组,在日本人撤退前就出了故障,一直修不好。厂里那几个老技师研究了半个月,连问题出在哪都没搞清楚。现在,整个重武器生产线都停摆了。”
赵刚合上册子,目光再次落在那台钢铁巨兽上。
他没有发火,也没有说任何场面话,只是平静地说道:“把所有技术员,不论是愿意干的还是不愿意干的,都召集起来,到这里开个会。”
半个小时后。
冲压车间里,稀稀拉拉地站了一百多号人。
他们穿着旧式的工作服,神情各异。
有的人好奇地打量着赵刚这些新来的“接收大员”,有的人则双臂抱在胸前,一脸的冷漠和不屑,眼神里带着几分看笑话的意味。
“各位师傅,各位同仁。”
赵刚站在水压机前,没有长篇大论,开门见山。
“我知道,大家心里有疑虑,有观望。没关系,这很正常。我今天把大家请来,不是为了训话,只是想解决一个问题。”
他指了指身后的水压机。
“这台机器,坏了。整个兵工厂,就指望它吃饭。现在,我想请问,哪位师傅,有办法修好它?”
人群中一阵小声的议论,但没有人站出来。
一个留着八字胡,看起来有几分威望的老师傅,咳嗽了一声,慢悠悠地开口:“这位……长官。不是我们不尽力。这台机器是德国原装的,图纸早就没了,里面的阀组比头发丝还精细,我们这点本事,实在是……无能为力啊。”
“是啊,连日本顾问都修不好,我们能有什么办法?”
“我看啊,还是等苏联老大哥来了,让他们帮忙看看吧。”有人阴阳怪气地说道。
赵刚的目光扫过全场,将所有人的表情尽收眼底。
他笑了笑,没有反驳,只是对身后侧了侧头。
“小王,你来看看。”
人群中,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走了出来。
穿着一身崭新的蓝色工装,头发剪得短短的,脸上还带着一丝学生气的腼腆。
但他的眼睛,却亮得惊人。
他是王博,来自2025年的一名顶尖机械工程师,也是这次“接收大队”里技术组的骨干。
“搞不定?”王博走到那几个倚老卖老的技师面前,笑着问了一句。
八字胡老师傅脸色一僵,哼了一声:“年轻人,口气别太大。这东西,你要是能修好,我当场给你磕一个!”
王博没再理他,而是径直走到了那台巨大的液压机前。
没有像之前的技师那样拿着扳手和听诊器到处敲敲打打,而是从口袋里掏出了一个巴掌大小,看起来像是个黑色小盒子的东西。
他将小盒子贴在机器的外壳上,然后又从另一个口袋里掏出一个平板电脑。
在场的所有人都伸长了脖子,好奇地看着他摆弄那些“西洋镜”。
只见王博在平板上划拉了几下,屏幕上立刻出现了一幅复杂到让人眼花缭乱的三维透视图。
那台万吨水压机内部的每一个零件,每一根管线,都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清晰地呈现在了屏幕上。
“原来是这样……”王博看着屏幕,嘴里喃喃自语,“设计冗余不足,在高强度使用下,3号和7号密封圈产生了金属疲劳,导致内泄压。典型的早期工业设计缺陷。”
他抬头,对赵刚说道:“赵政委,问题找到了。给我两个小时,一套激光焊机,还有零点五公斤的记忆金属粉末,我能让它恢复百分之一百二十的性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