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没有一丝星光。
冰冷的海水被巨大的舰艏无声地劈开,翻涌的白色浪花迅速被后方的黑暗吞噬。
一支由数十艘通体灰色的钢铁巨舰组成的庞大舰队,如同一群沉默的深海幽灵,正以严整的队形,高速行驶在渤海之上。
旗舰,南昌号驱逐舰的作战情报中心内,幽蓝色的战术屏幕是唯一的光源。
光线勾勒出设备冰冷的轮廓,也映照出一张张冷静而专注的脸庞。
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臭氧味和咖啡的苦涩香气,与舰体深处传来的、如同巨兽心跳般的低沉引擎共鸣声混合在一起。
丁伟站在指挥位前,身姿笔挺。
身上那套崭新的深蓝色海军呢子大衣,肩章在幽光下反射着内敛的光泽。
此刻的他,目光锐利,举手投足间,带着被深海与钢铁磨砺出的沉稳与威严。
视线牢牢锁定在面前那块巨大的电子海图上。
海图上,一个由数十个光点组成的菱形编队,正沿着一条预设的红色航迹线,稳步向东北方向推进。
每一个光点,都代表着一艘满载士兵与重型装备的巨舰。
数万名枕戈待旦的战士,数百辆坦克、步兵战车和自行火炮,都安静地蛰伏在这些巨舰冰冷的钢铁腹腔之内。
“报告,昆仑山号请求调整航速,与三号伴随舰的间距已超出预设值三百米。”一名数据链操作员的声音打破了安静,他的手指在键盘上飞速敲击,调出了一组实时动态数据。
丁伟的视线没有离开主屏幕,只是抬起左手,指尖在身旁的战术平板上轻轻划过。
“命令昆仑山号,航速微调至二十二点五节,航向修正零点二度。通知三号舰,保持现有航速,五分钟后恢复标准间距。”
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不带一丝情绪波动。
指令通过加密的数据链,瞬间化作一串无形的数字信号,传递到了编队中每一艘舰船的指挥系统。
在巨大的电子海图上,代表“昆仑山”号的那个光点,只是轻微地闪烁了一下,便与旁边的三号舰重新拉回了完美的等边三角形态。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没有任何迟滞。
凌天站在丁伟身后几步远的地方,双手插在风衣口袋里,静静地看着这一切。
看着丁伟熟练地处理着从四面八方涌来的海量信息,用简短而精准的指令,如同挥舞着一根无形的指挥棒,让这支庞大的钢铁舰队,在死寂的黑暗中跳出一支精准而致命的舞蹈。
这些昔日的陆军英雄,从泥泞的战壕和漫天的炮火中走出来的铁血汉子,在接触到全新的战争理念后,所爆发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性,远超他的预料。
就像一块块干透了的海绵,贪婪地吸收着一切能够让他们变得更强的知识。
从基础的航海图判读,到复杂无比的舰载火控系统;从传统的炮术射击,到空地协同、数据链作战……他们几乎是以自虐般的方式,将自己过去的经验打碎,再用全新的知识重塑。
凌天嘴边,不自觉地泛起一丝笑意。
“紧张吗?”他轻声问道。
丁伟的目光依旧没有离开海图,只是从鼻子里“嗯”了一声。
“有点。”他坦然承认,“这跟在陆地上指挥一个军不一样。在陆地上,脚踩着地,心里就踏实。可在这海上,脚底下是几千米深的水,手里攥着几万条弟兄的命,还有咱们好不容易攒下的这些家当。说不紧张,那是吹牛。”
“可我更兴奋。”丁伟的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抹炽热的光,“当年我就听那些红胡子吹嘘他们的舰队有多厉害。那时候我就想,什么时候咱们也能有自己的大船,不是内河的炮艇,是能开到大洋里去,跟任何人掰手腕的真正的大船。”
他伸出手,轻轻抚摸着面前冰冷的控制台。
“现在,它就在我脚下。而我,将带着它,去我们该去的地方。”
凌天点了点头,没有再说话。
丁伟已经不再需要任何言语上的鼓励。
这支舰队,这片大海,已经赋予了他全新的灵魂。
时间,在服务器的低鸣声中一分一秒地流逝。
主屏幕的一角,一个红色的倒计时数字,无声地跳动着。
00:03:00
00:02:59
……
当数字最终归零的瞬间,整个作战情报中心内的灯光,由幽蓝色瞬间切换为代表最高战斗等级的深红色。
“时间已到。”一名参谋沉声报告。
丁伟缓缓直起身,拿起了指挥位上那支代表最高指挥权限的送话器。
目光仿佛穿透了厚重的钢板,穿透了无尽的黑暗,落在了那片被日寇盘踞了十一年的、沉睡的黑土地上。
按下通话键,深吸一口气。
声音通过舰内广播系统,清晰地传达到了“南昌号”的每一个角落,也通过数据链,同步传递给了舰队的每一艘舰船。
“命令。”
“舰队,全速前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