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冷的海风,裹挟着咸腥的水汽,吹过南昌号驱逐舰宽阔的甲板。
钢铁铸就的舰体,在夜色笼罩的渤海中,如同一座沉默的山。
甲板前段,五道身影并肩而立,任由猎猎作风吹动衣角。
凌天、李云龙、赵刚、丁伟、楚云飞。
他们的目光,穿透了无尽的黑暗,投向那片承载了太多血泪与屈辱的东北大地。
夜空无星,海面如墨。
庞大的登陆舰队,已经关闭了所有不必要的灯光,像一群蛰伏在深渊中的巨兽,无声地滑向预定航线。
死寂。
压抑。
大战在即的独特气息,在空气中凝结。
“他娘的,这风刮得还挺带劲。”
李云龙第一个打破了沉默。
身上那件特制的深蓝色海军呢子大衣,显然让他有些不习惯,总觉得束手束脚。
他伸出粗糙的手掌,重重拍在身前冰冷的金属栏杆上,发出一声闷响。
“云飞兄!”
李云龙转过头,咧开嘴,冲着身旁的楚云飞喊道。
“明天上了岸,咱哥俩比比!”
“看谁的部队,先冲进奉天城!到时候,老子要在城头摆上一桌,咱俩好好喝一个!”
楚云飞站在那里,身姿笔挺如松。
这位如今的独立第一师师长,脸上带着一丝淡淡的笑意。
没有李云龙那种外放的豪情,但眼底深处,同样燃烧着一团火。
“云龙兄有此雅兴,云飞自当奉陪。”
他微微颔首,声音沉稳。
“一言为定。”
简单的四个字,却重如千钧。
这是两位顶级战将之间的约定,也是两个时代军人跨越了所有隔阂后,最纯粹的惺惺相惜。
“你们两个,想的倒是挺美。”
一个冷静的声音插了进来。
是丁伟。
这位新任的海军司令,此刻正紧锁着眉头,视线并没有望向远方,而是盯着舰桥内一块亮着的战术屏幕。
“联合舰队的主力虽然被吓退了,但根据最新的情报分析,至少有三个潜艇战队,像狼群一样散布在我们的航线上。”
他指了指屏幕上一片闪烁着红点的海域。
“从这里到登陆点,每一步都可能踩在刀尖上。你们的坦克还没上岸,就先被鱼雷送去喂王八,那可就成了天大的笑话。”
丁伟的话,让李云龙脸上的兴奋冷却了几分。
他凑过去看了一眼,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数据和等深线,让他一阵头大。
虽然在指挥方舱里已经习惯了数据化作战,但面对这片陌生的深蓝,他还是感到了知识的壁垒。
“老丁,你现在是海军司令,这海里的事,你说了算。”
李云龙难得地没有抬杠。
“你只要负责把我们囫囵个儿送到岸上,剩下的,就交给老子。”
“放心。”丁伟干脆地回答。
赵刚的思绪,则飘得更远。
没有去看战术屏幕,也没有去想即将到来的血战。
这位曾经的政委,已经在思考胜利之后的事情。
他走到凌天身边,压低了声音。
“凌顾问,我看了资料,整个东北的工业基础,远超华北。一旦我们成功登陆并控制住核心工业区,你估计,最快需要多久,能让奉天的兵工厂和鞍山的钢铁厂,重新为我们生产炮弹和钢材?”
这才是赵刚最关心的。
战争的胜负,早已没有悬念。
如何将胜利的果实,以最快的速度,转化为支撑整个国家走向新生的力量,才是真正的考验。
凌天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小巧的平板电脑,手指在上面飞快地划动了几下,调出一张复杂的图表。
“老赵,你看。”
他将屏幕转向赵刚。
“根据我们预设的接收与重建一号方案,只要能在七十二小时内,完整地接管奉天、鞍山、抚顺三大工业区的核心设施,并在十五天内,将我们的技术人员和管理团队部署到位……”
凌天的声音充满了强大的自信。
“三十天,鞍钢的第一炉钢水就能出来。”
“四十五天,奉天兵工厂的第一批七五毫米口径炮弹就能下线。”
“三个月后,整个东北的工业产值,将恢复到战前的百分之四十,并且,这个数字会以每个月百分之十的速度持续递增。”
赵刚看着屏幕上那些精确到个位数的数据,听着凌天描绘的宏伟蓝图,胸口一阵起伏。
仿佛已经看到,一个强大的工业心脏,即将在那片黑土地上重新搏动。
昔日的对手。
不同出身的将领。
泥腿子出身的草莽英雄,黄埔毕业的精英军官,满腹经纶的战略家,还有来自未来的擘画者。
在这一刻,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共同的目标。
所有的分歧、过往、恩怨,都早已被名为华夏的共同信仰,彻底熔炼。
“诸位。”
凌天的声音,将所有人的思绪都拉了回来。
收起平板,环视着身边的战友们,神情肃穆。
“明天之后,我们将亲手终结这片土地上,延续了超过一个世纪的苦难和屈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