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龙的抱怨,像一颗石子,精准地投进了赵刚的心湖。
赵刚放下手里的文件,环视全场。
“打仗,我们现在有铁疙瘩。吃饭,我们有挖不完的土豆。识字,我们有《平安日报》。”
他话锋一转。
“可光有这些,还不够。”
“人活着,不能总把脸绷得跟城墙似的。弦绷得太紧,是会断的。”
赵刚一拍桌子,做出了决定。
“我提议,成立平安文工团!咱们自己演戏,自己唱歌,让大伙儿都乐呵乐呵!”
这个提议,立刻点燃了会场。
战士们大多是二十岁上下的年轻人,谁不爱热闹?
很快,文工团的架子就搭了起来。
从各个单位抽调来的能歌善舞的积极分子,热情高涨得能把房顶掀了。
可问题也随之而来。
他们会唱的,翻来覆去就是那么几首根据地老调,听得人耳朵都起了茧子。
想排个戏,更是没剧本,只能演些“兄妹开荒”之类的小段子,看多了也腻味。
就在赵刚为此发愁时,凌天找上了门。
他递过来几张写满了简谱和歌词的纸。
“老赵,试试这个。”
赵刚接过来一看,第一首的歌名就让他眼前一亮——《团结就是力量》。
他试着哼唱了两句,那旋律简单激昂,歌词更是直白有力,像战鼓一样敲在心坎上。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
“好!好词!好曲!”
赵刚激动地一拍大腿。
“这歌简直就是为咱们量身定做的!”
接下来的几首,《没有我们就没有新世界》、《游击队之歌》,每一首都让赵刚拍案叫绝。
这些歌曲,像是长了翅膀,一夜之间飞遍了平安城的每一个角落。
工厂里,女工们踩着缝纫机的节奏,高唱着“没有我们就没有新世界”。
操场上,战士们踏着整齐的步伐,吼声震天:“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就连田埂上,扶着新犁的老农,也会扯着嗓子吼两句:“铁一样,钢一样!”
歌声,成了这座城市新的脉搏。
有了歌,文工团的底气足了。
团长是个叫王平的年轻干事,胆子也大了起来,他琢磨着要排一出大戏。
排什么?
还有比刚刚结束的平安县城攻坚战,更激动人心的题材吗?
剧本很快就写了出来,名字就叫《剑指平安》。
万事俱备,只差一个最重要的角色——李云龙。
扮演李云龙的,是文工团里长得最精神,嗓门也最大的小伙子,叫陈亮。
为了演好这个角色,陈亮鼓足了勇气,找到了独立团团部,想“采访”一下原型。
彼时,李云龙正赤着膀子,坐在院子里,用一块油布擦拭着他的宝贝冲锋枪。
听到陈亮的来意,他眼皮都没抬一下。
“演我?”
李云龙手上的动作没停,嘴里哼了一声。
“演戏能打鬼子?还是能让枪膛里多塞一颗子弹?”
陈亮壮着胆子,陪着笑脸。
“李团长,我们这是为了宣传您的英雄事迹,鼓舞大家的士气……”
“士气?”
李云龙“啪”地一下把弹匣推进枪里,站起身,一米八几的个子像座山一样投下阴影。
“老子的士气,是拿枪杆子打出来的!不是靠你这种小白脸,在台上扭屁股扭出来的!”
他把枪往肩上一扛,眼睛一瞪。
“滚滚滚!别他娘的在这儿碍老子的眼!再啰嗦,老子把你扔到训练场上,让你演演什么叫武装越野!”
陈亮被骂得狗血淋头,灰溜溜地跑了。
话剧,还是顶着压力排了出来。
首演当晚,平安城中心广场上临时搭建的舞台前,人山人海,连周围的房顶上都爬满了人。
李云龙本不想来。
他觉得看人演自己,比让他去掏鬼子炮楼还别扭。
可赵刚亲自堵到了他门口,硬是把他从团部给拽了出来,还死死地按在了第一排最中间的位置。
“老李,今天你不是团长,你就是个观众。”
赵刚的语气不容商量。
“给我老老实实地看!”
李云龙撇撇嘴,往椅子上一靠,抱着胳膊,决定打个盹。
大幕拉开。
台上的布景很简陋,几块木板画的城墙,就算是平安县城了。
演员们的表演,也带着一股子青涩。
李云龙看得直打哈欠。
可就在他眼皮快要合上的时候,舞台的角落里,一个高亢嘹亮的声音,毫无征兆地炸响了。
“嘀嘀哒——嘀嘀——”
是冲锋号!
那声音,是刻在李云龙骨子里的。
他的身体,比脑子反应还快。
腰杆“唰”地一下挺得笔直,那双原本有些慵懒的眼睛,瞬间迸射出骇人的精光!
台上的剧情,进入了总攻阶段。
扮演李云龙的陈亮,穿着一件不太合身的军装,脸上抹着炮灰,手里挥着一把驳壳枪,从舞台侧面冲了上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