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刚的办公室里,陈设简单得像一间苦行僧的禅房。
一张掉了漆的木桌,两把椅子,墙上挂着一张巨大的军事地图。
除此之外,再无他物。
约翰·史密斯坐在椅子上,双腿交叠,姿态放松。
他看着对面的赵刚,脸上带着职业化的微笑,仿佛自己真的只是一个来探寻东方秘闻的记者。
“赵政委,我就开门见山了。”
史密斯率先开口,流利的中文里带着一种自信。
“外界,尤其是我的读者们,对贵军最近的战斗力感到非常、非常的好奇。”
他刻意加重了“非常”这个词。
“特别是你们那些精良的装备,完全颠覆了我们对八路军的传统印象。能否请您透露一下,它们的来源?”
这个问题,精准地刺向了最核心的要害。
赵刚闻言,坦然一笑。
笑容温和而从容,仿佛在听一个再也寻常不过的问题。
“史密斯先生,你问对人了。我们武器的来源,从来就不是什么秘密,甚至可以说是公开的秘密。”
赵刚伸出两根手指,在空中比划了一下。
“主要靠两个字,缴获。”
“我们内部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你应该也听过。”
赵刚看着史密斯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道。
“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
史密斯脸上的笑容不变,但眼神却锐利了几分。
他当然听过这句宣传口号。
但他不是来听宣传的。
“我当然理解缴获。”
史密斯身体微微前倾,将一股无形的压迫感推向赵刚。
“但据我观察,贵军根据地的某些东西,是无法用缴获来解释的。”
“比如,你们的工业水平。”
他伸出一根手指,轻轻敲了敲桌面。
“我亲眼见过你们新建的桥梁,那混凝土的标号,即使在我的国家,也属于高等级工程标准。我还见过你们的公路,能承载重型卡车的平整路面。”
“赵政委,恕我直言,这些东西,已经远远超出了缴获所能解释的范畴。”
史密斯盯着赵刚,等待着对方的反应。
他相信,在如此具体的、技术性的问题面前,任何空泛的宣传都会显得苍白无力。
然而,赵刚的脸上,没有丝毫的慌乱。
甚至连坐姿都没有改变。
“史密斯先生,看来你观察得很仔细。”
赵刚先是肯定了对方的观察,随即话锋一转。
“但你的观察,只看到了表面。”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
“你看到了桥梁,却没看到为了这座桥,我们有多少战士和百姓,在寒冬腊月里跳进冰冷的河水里去打地基。”
“你看到了公路,却没看到为了这条路,有多少老乡,把自家门前的石板、院里的石碾都贡献了出来,用最原始的石夯,一寸一寸地把路面砸实。”
他的声音带着一种奇异的感染力。
“史密斯先生,你相信人间奇迹吗?”
赵刚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看着他。
“在我们的土地上,这样的奇迹,每天都在发生。”
“我们的人民,用他们的无穷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克服了你们无法想象的困难,创造了这一切。”
史密斯感觉自己的拳头,像是打在了一团巨大的棉花上。
有力,却无处着力。
他试图将话题拉回到他熟悉的逻辑轨道上。
“赵政委,我很钦佩贵方军民的奋斗精神,但精神不能取代科学。”
“混凝土的配比,需要精确的计算。钢材的冶炼,需要系统的工业知识。这些,都不是光靠热情就能解决的。”
“这些知识,又是从何而来?”
他步步紧逼。
赵刚笑了。
这次的笑容里,带着一丝深刻的意味。
“史密斯先生,你错了。”
“你把精神和科学,对立了起来。”
“但在我们这里,精神,恰恰是催生科学最肥沃的土壤。”
赵刚重新坐回椅子上,身体微微前倾,目光直视着史密斯。
“我问你一个问题,一个民族,最宝贵的财富是什么?”
不等史密斯回答,赵刚就自问自答。
“不是黄金,不是机器,是人。”
“是千千万万被唤醒了思想,懂得了自己为何而战,为何而活的人!”
“当一个人,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不是为了某个高高在上的官老爷,而是为了自己的子孙后代能挺直腰杆做人时,他的身体里,就会爆发出你无法理解的力量!”
“他们会主动去学习,去钻研,去创造!”
“没有懂技术的老师,他们就把缴获来的机器拆开,一个零件一个零件地研究!日夜不休!”
“没有图纸,他们就用自己的血汗,一次又一次地去试验!百折不挠!”
“所以,你问我知识从何而来?”
赵刚的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声音平静,却带着雷霆万钧的力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