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过法宝时,平心故意让血海腥气沾染林相衣衫。
他本可施展山河社稷图抵挡,却佯装狼狈,任其捉弄。
此乃玄冥珠。平心见状果然转嗔为喜,柔声解释道,以六道轮回之力熔炼血巫妖魄而成。
施法催动,可镇血海波涛,助周军安然渡河。
这后天炼制的玄冥珠,在克制亡魂上竟胜过先天灵宝。
多谢娘娘。林相匆匆收下宝物,逃也似地离开血海,生怕再惹这位娘娘不快。
九重天阙仙乐袅袅,瑶池金母与昊天上帝正在斗法。
一个幻化万千天兵,一个操纵风雷水火,双方难分高下。
启禀陛下,娲皇宫林相上仙求见。白衣仙侍恭敬禀报。
二人闻讯立即停手。
且不论林相往日恩情,单凭其能与元始天尊抗衡的修为,就值得他们以礼相待。
速请上仙入殿!昊天上帝当即传令。
玉帝王母收起争斗之心,起身出宫相迎,恰逢林相到来,昊天含笑拱手:上仙驾临天庭,不知有何贵干?
地界正值封神之际,林相借此机缘证道成圣,本该无暇他顾。
此番前来,必有所求。
昊天暗自揣度:不知这位大能所求何事?若太过棘手,又当如何应对?
林相似看透他心思,朗声笑道:实不相瞒,此番确有一事相求。
纣王失道,姬发顺天起兵,奈何昔日巫妖大战震裂天河,溺水流泻黄河,阻断义军南下。
今特来向陛下借调一人,助西岐大军渡河。
可是要借天蓬元帅?昊天会意道。
正是此人!
天上片刻,人间已过半月。
此时闻仲奉纣王之命班师回朝,与费仲、申公豹合兵南下,讨伐西岐。
西岐军民闻讯惶惶,士气低迷。
众人背井离乡,未及休整又逢强敌,虽言替天行道,却困于黄河天险,进退维谷。
军中异动令姬昌心惊。
将士未战先怯,如何抵挡闻仲大军?那闻仲师承金灵山无当圣母,更有申公豹相助,神通非常人可敌。
慌乱间,姬昌竟迁怒亲子,厉声斥道:若非你怂恿 ** ,何至今日?若想不出对策,便将你首级献与闻仲请罪!
虎毒尚不食子,姬昌为求活命,竟生此歹念。
姬发深知父亲姬昌懦弱无能,难成大事。
此刻敌军逼近,他见父亲眼神游移,眉宇间隐现怨怼,便知要拿自己问罪。
他索性故作镇定,信口编起故事来。
那日黄河边确有异象——漫天黄沙过后,三十万将士竟同入梦乡,醒后却无人记得经过。
真相原是林相为阻怨灵而施雷法,但此事无人知晓,倒让姬发有了编排的余地:此非偶然,实乃圣人在梦中点化。
圣人明示纣王逆天,商朝气数已尽,嘱我谨守本分,莫要畏缩。
此言果然重振军心。
在士卒眼中,圣人至高无上,连人教都是女娲所创。
既有圣人撑腰,何惧闻仲凶威?姬昌闻言亦转忧为安,暗忖既得圣人垂青,这儿子倒杀不得,免得触怒天威。
可笑这姬昌方才还盘算舍子保命,听闻圣人名号便即刻改弦更张。
权势之威,竟能叫人顷刻变卦。
待姬昌问及哪位圣人托梦时,姬发一时踌躇。
本想假托女娲之名,又恐林相识破;欲借三清名号,思及往来甚密亦不妥。
最终想到西方二圣久避尘世,最不易穿帮,遂道:是西方接引、准提二位圣人。
这本是权宜之计,却不知此番信口开河,竟为封神大劫埋下祸根。
洪荒六圣中,女娲与三清皆为鸿钧嫡传,独西方二圣后天证道,根基浅薄。
姬发只道佛国超然物外,哪知实是难敌玄门正统,不得已而为之。
如今封神大劫降临,天机变幻莫测,纵使圣人通晓万物,亦难阻大势所趋。
人教纷争本该顺其自然,以阐截二教为主角,原与西方佛教毫无瓜葛。
谁料姬发突然声称:孩儿曾得西方二圣梦中点化,竟将这场道统之争引向佛国。
紧接着姬昌又率三军西向朝拜,更使西方气运大涨。
此般变故引得诸圣心生感应,目光齐投西方,神情各异。
首当其冲的便是太清老子,只见他倚坐丹炉旁,轻摇蒲扇,初显诧异之色,继而含笑不语,依旧专注照看炉火。
玉清元始天尊面现愠色,却也转瞬即逝,重归入定之态。
上清通天与女娲娘娘眼中皆闪过不悦。
此番林相借封神证道,本该由阐截二教了结杀劫,天意如此。
姬发此言却搅乱棋局,令本就复杂的局势更添变数。
且待吾重推天机。女娲忧心弟子安危,端坐玉榻凝神演算。
良久收功,圣颜愈发凝重:此番劫数非同寻常,然天机晦涩,若贸然提点徒儿,恐生枝节。
也罢,凭他那般神通,纵有险阻终可证道。女娲遂释怀,命侍女歌舞助兴。
轮到林相时,这位圣人再难保持淡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