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陨湖之行带回来的“初始之火”,并未以炽烈燃烧的姿态呈现,而是如同一颗蕴含着无尽星光的温润明珠,悬浮在石灵墨磐宽厚而古老的躯干上方,缓缓旋转,散发着柔和而深邃的光芒。它不像火焰般跃动张扬,其内部却仿佛有无数微缩的银河在生灭流转,那是高度凝聚的、属于ω-073远古灵性文明的智慧结晶。
面对这超越个体理解极限的庞大知识库,连最为沉静的石灵墨磐,其意念也长时间处于一种近乎凝固的震撼状态。它如同一个骤然被塞进了整个图书馆文卷的守门人,只能感受到那无边无际的重量与辉光,却难以即刻理清头绪。
真正的梳理与解码工作,落在了陆棋身上。他的“生物量子计算阵列”此刻成为了唯一能处理这海量信息的“超级终端”。地心信号赋予的“钥匙”权限,让他能够安全地接触“初始之火”的核心,而“普罗米修斯”残片的强大逻辑处理能力,则负责将那些以灵能波动、意象传承等非逻辑形式封存的知识,进行解析、转译和系统化。
这是一个极其繁复且耗神的过程。陆棋仿佛一个孤独的考古学家兼语言学家,在同时破译一种失落的古老文字和一套完全陌生的知识体系。他将绝大部分意识沉入其中,对外界的感知降到了最低。庞大的树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保持着绝对的静止,只有那团在墨磐上方旋转的“初始之火”的光芒,随着陆棋解码的进度,时而如呼吸般明灭,时而流淌出奇异的符文幻影。
狐灵绯、溪灵涓等联盟成员,都会定期悄然来到附近,默默地守护着,感受着那光芒中流淌出的、日益清晰的智慧波动,心中充满了敬畏与期待。
数月之后(以ω-073的日照周期计算),陆棋的意识终于从深度的解码状态中缓缓苏醒。他并未完全破解“初始之火”的所有奥秘——那可能需要数百年甚至更久,但他已经成功地梳理出了最基础、最核心、最适合当前精怪联盟发展阶段的知识框架。
是时候,开启传承了。
他没有选择将知识简单地灌输给某个个体,那无异于揠苗助长,甚至可能导致意识崩溃。他构想的是一个可持续的、能够普惠整个联盟的传承体系——一所学校。
这所“精怪学校”的雏形,便设在他那如同华盖般广阔的树冠之下。这里能量充沛,环境相对安全,并且他自身就是最好的教学平台和信息中转站。
第一次“开学”,并非正式的仪式,而是一次自然而然的聚集。感受到陆棋意识活动的恢复和一种召唤般的意念波动,好奇的精怪们——从最古老的石灵、狐灵,到新近觉醒的花草之灵、甚至一些开启了灵智的飞禽走兽的幼崽——都自发地聚集到了树下。
陆棋的意念,如同温和的春风,拂过每一个聚集于此的意识。
“诸位道友,”他的意念平稳而清晰,带着一种令人心安的力量,“星陨湖带回的火种,并非用于独享的力量,而是照亮我们前行道路的智慧之光。知识若不能传承,便是死物;智慧若不能分享,终将枯萎。”
他顿了顿,让每一个意识都能理解这番话的重量。
“从今日起,此地,便是我们共同学习、共同成长之所。我将把从‘初始之火’中解读出的基础法则,以及我自身所知的一些……或许有用的方法,传授给大家。”
教学开始了。最初的形式极其朴素,完全是意念的直接传递和演示。
**第一课:灵能文字。**
陆棋并未直接拿出“初始之火”中现成的、可能过于复杂的远古文字系统。而是从最根本的需求出发。他展示了一缕灵能,让其在空中勾勒出一个代表“水”的简单波形符号。
“言语随风而散,意念难以远传。”陆棋的意念解释道,“我们需要一种方法,将我们的感悟、知识、约定,记录下来,传递给无法即刻相见的道友,乃至留给未来的后代。”
他引导着精怪们,尝试用自身的灵能,去模仿、去创造代表身边最常见事物的符号——一道弯曲的线代表“河流”,一个尖顶的图案代表“山”,一个圆点外加放射线代表“太阳”。起初,这些符号五花八门,同一个“树”,可能被不同的精怪画成不同的样子。
陆棋没有批评,而是耐心地引导它们观察、比较,逐渐统一那些最基础的符号。他将“初始之火”中关于符号稳定性和信息承载效率的原理,用最浅显的方式讲解出来。慢慢地,一套虽然简陋但初步具备统一性的**基础灵能文字**开始形成。这不仅仅是书写,更是一种对世界认知的提炼和凝聚。
**第二课:基础法则。**
这部分的内容直接源于“初始之火”的核心。陆棋传授的不再是精怪们本能般使用的天赋能力,而是**背后的原理和可控的方法**。
* **能量控制**:他讲解如何更高效地汲取自然界的光能、地脉能,如何在体内凝练、储存,又如何精准地释放。他引入了“循环”、“路径”、“节点”等概念,让灵能的使用从粗放的本能走向精细的调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