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密室顶流逃生指南 > 第77章 这回我不催你开口了

密室顶流逃生指南 第77章 这回我不催你开口了

作者:00后阿姨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7 12:10:44

林昭昭正弯腰调试静音屋墙角的感应装置,后脖颈突然被手机震动弄得发麻——那震感像蚂蚁在皮肤下爬行,细微却持续地刺痒。

她直起身子,锁屏上跳出来的消息提示刺得瞳孔一缩:微信99 ,微博237条@,连平时很少响的工作邮箱都弹出了三个红标,像三颗烧红的炭钉在屏幕上。

“昭昭!”苏黎的声音顺着楼梯口的穿堂风传了过来,裹着一股初秋的凉意与皮靴敲击水泥地的节奏。

这位穿着马丁靴的姑娘噔噔地跑下楼,鞋跟撞击台阶的声响在空荡的走廊里反弹出回音,仿佛心跳加速的节拍器。

她手机屏幕几乎怼到了林昭昭的鼻尖,玻璃冷冰冰地贴上她的视线,“你看看这些评论!说咱们这季是‘综艺自杀式操作’,还有人打赌‘零任务零线索’播三天就得下架!”

林昭昭垂眸扫了一眼手机。

热评第一是综艺大V发的长图:“《听见》第七季‘静音特辑’?零任务零线索零解说,这是要让嘉宾集体当雕塑吗?建议改名叫《谁先憋不住说话》!”配图里她发的三朵雏菊被p成了蔫巴巴的枯草,花瓣边缘焦黄卷曲,像是被无形的火焰灼烧过。

“他们急什么。”林昭昭扯下手套,指尖轻轻划过工作台上的设计图。

纸面粗糙的纤维摩擦着指腹,留下一道微弱的静电感,像触碰旧时光的余温。

“去年有个男孩在我的密室里蹲了两小时,就为了听自己的心跳声。后来他说,那是他确诊焦虑症后第一次觉得‘活着不吵’。”

“可平台不急吗?”楼梯口传来沈巍的声音。

这位向来西装笔挺的制片人今天领带歪在锁骨处,公文包搭在臂弯里,袖口还沾着咖啡渍。

他的脚步声比往常沉重,踩在地板上发出闷响,像是压着某种即将崩裂的情绪。

“第三次约谈了,昭昭。”他晃了晃手机,屏幕亮着平台负责人的语音留言,声音透过扬声器传出时带着电流般的杂音:“广告商要撤资,说观众要的是‘哭’不是‘坐’。”

林昭昭把设计图卷成筒,敲了敲沈巍的公文包,木头与皮革相撞,发出短促的“咚”一声。

“如果邓伦只是坐着发呆三小时,但终于不再怕安静了——这算不算爆点?”

沈巍苦笑着说:“你知道观众要的是情绪峰值,是能上热搜的‘名场面’。”

林昭昭没接话,掏出手机按了播放键。

电流杂音混着细微的关门声传了出来,像有人拿生锈的钥匙刮擦耳膜——那是她连续三晚录下的幻听:母亲离开时的门轴吱呀声,老广播站停播前的电流声,还有上周那个叫小禾的素人临走前轻声喊的“林老师你还好吗”。

那声音柔软得像一片羽毛拂过心尖,却又沉重得让她胸口发闷。

“我已经快听不清自己的声音了。”她关掉录音,手机屏幕映出眼底的血丝,像蛛网般爬满白色巩膜。

“他们也该有权利,什么都不做。”

沈巍的手指在手机壳上敲了两下,指甲磕碰塑料的轻响,在寂静中格外清晰。

最终,他把未发送的“妥协方案”草稿箱清空。

他抓起西装外套时,瞥见林昭昭胸前的怀表——那枚刻着算法的铜表不知何时多了道浅痕,像被谁轻轻吻过,又像时间本身留下的一道划痕。

“我去和平台再争取两小时。”他走到门口又回头,“但你最好准备个……能说服人的东西。”

林昭昭望着他的背影消失在玻璃门外,转身时正撞上抱着木箱的老林。

这位父亲的旧友还是那身洗得发白的工装,手背沾着机油,油污嵌进皱纹里,泛着金属光泽。

但他把木箱擦得锃亮,表面反着柔光,像被月光浸润过。

“昭昭,你爸托我带的。”

“我爸?”林昭昭接过木箱,指尖触到箱盖的铜锁——冰凉、厚重,棱角分明,和记忆里父亲工具箱上的锁一模一样。

她轻轻摩挲锁扣,金属的寒意顺着指尖蔓延至手腕。

老林搓了搓手:“他走前说,最响的机器,要用最静的零件。”说完转身要走,又补了句,“箱底有轴承,1998年的,他磨了三年。”

木箱打开的瞬间,六枚覆着铜绿的轴承滚进光里,像从岁月深处滚落的星辰。

林昭昭拈起一枚,内圈刻着极小的“昭”字,纹路是父亲修音响时用的刻刀手法——深而稳,一笔到底,没有迟疑。

记忆突然涌了上来:七岁那年,她蹲在父亲的舞台维修间,看他往轰鸣的电机下垫旧轴承。

焊枪噼啪作响,火星四溅,落在铁皮上发出“嗤”的一声,像蛇吐信。

父亲的声音混在噪音里:“吵得越凶的,越要稳住心。就像有些人,心里装了太多声音,得有个地方让它们静一静。”

她连夜把轴承嵌进静音屋的地基。

阿阮拿着振动检测仪蹲在地上,镜片后的眼睛越睁越大:“这不是物理降噪!轴承把震动频率调得和人体心跳同频了,你是把‘稳定感’变成了能摸到的振动!”

“就像有人轻轻拍你后背。”林昭昭用铅笔在图纸上画下减震层结构,笔尖划过纸面沙沙作响,像风吹过麦田,“告诉那些总在慌的人——别怕,有人托着你呢。”

“昭昭,你该去看看医生。”苏黎的声音突然从背后冒了出来。

这位向来大大咧咧的姑娘此刻攥着心理评估预约单,指节发白。

她这几天总来蹭饭,顺带赖着睡客厅沙发,已经听了整整三天林昭昭半夜梦呓:“我都听到了,每天半夜都喊‘小禾别怕’‘杨幂姐的布熊在沙发下’……你快把别人的声音,活成自己的了。”

林昭昭盯着手中那张预约单,指腹摩挲着“心理评估”四个字。

她想起最近一次完整入睡,已是两周前。

耳边仿佛又响起小禾临走那句轻问:“林老师你还好吗?”——可谁来问问我呢?

心理诊所的白墙比密室还安静,冷光灯照在墙上,没有一丝阴影。

空气中有淡淡的消毒水味,混合着纸张与墨水的气息。

医生听完她的主诉,没问“你最近压力大吗”,只在病历本上写了四个字:“共情过载”。

“就像手机同时开了十个录音软件,”医生合上本子,声音低缓如潮汐退去,“你需要一间只属于自己的静音屋。”

走出诊所时,林昭昭仰头看天。

灰蓝的云层缓慢移动,阳光偶尔穿透缝隙洒下,像某种无声的回应。

苏黎突然搂住她的肩膀,掌心温热,带着熟悉的体香:“以前我觉得你是神,现在我才明白,你也只是个撑得太久的人。我不管什么密室大拿,你现在就是我闺蜜。听我的,给你自己留间屋。”

那晚,林昭昭坐在灯下,翻到设计图的最后一张白纸。

她停了很久,才拿起铅笔,慢慢勾出一道弧线——是一扇窄门。

门缝里,她用橡皮擦出一点微光,像深夜不肯熄灭的台灯。

她撕下原来的标签,重新打字:

下方一行小字:“给那些听过万千声音,却忘了自己心跳的人。”

按下回车时,窗外雨落了下来,敲在静音屋的屋顶上,像有人轻轻拍背。

首次彩排那天,邓伦穿着白t恤走进“孤独”屋。

四壁是深灰羊毛毡,吸走了所有回响;地面铺着细沙,赤脚踩上去时,颗粒从趾缝间挤过,带来轻微的摩擦感与凉意。

一束天光从屋顶斜斜切进来,在沙面投下菱形光斑,随风微微颤动。

他脱了鞋,光脚踩进细沙的瞬间,喉结动了动,仿佛吞下了整个世界的重量。

三小时后,门开了。

邓伦眼眶通红,却朝林昭昭笑:“我听见风里有歌。”

林昭昭递上温水,没问细节。

节目组内部试看时,剪辑师抱着头在放映室转圈:“这怎么播?六个人各自进屋、静坐、离开,连bGm都不敢加!”

林昭昭把最终版成片上传平台,附言写得很轻:“这集没有声音,但请打开耳机——有些人,终于敢不说话了。”

播出前两小时,沈巍的手机炸了。

平台负责人的语音一条接一条:“广告商全撤了!现在加解说还来得及!”他盯着电脑里的成片,画面里邓伦蹲在沙地上写“小音”,另一个素人女孩把脸埋进羊毛毡,睫毛在光里颤动——像极了无数个躲在黑暗里终于敢说“我在这里”的夜晚。

“上线。”他按下确认键,屏幕渐暗时,片名缓缓浮现:《静音》。

深夜,平台技术部收到一封匿名邮件。

主题栏只有两个字:“建议”。

正文里是段代码:“明晚八点,开启无弹幕模式。”

发件人是一串无法追踪的临时加密邮箱,像沙漏倒流后消失的痕迹。

附件里有张照片——三面镜前的三朵雏菊,在晨光里开得正好,花瓣湿润,边缘闪着露珠的微光。

技术主管盯着那张照片看了很久,忽然对同事说:“我们删掉的所有评论里,只有这三个词没人敢碰——‘雏菊’、‘安静’、‘我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