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午后,阳光透过云层,温柔地洒在小镇的每一个角落。苏青站在新家的阳台上,手里捧着一杯温热的菊花茶,目光悠远地望着院子里盛放的繁花。葡萄藤已经爬满了篱笆,绿叶间缀着一串串青涩的果实,月季开得如火如荼,粉色、红色、黄色的花朵竞相争艳,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和泥土的芬芳。
微风拂过,带着丝丝暖意,吹动了她鬓边的碎发。她轻轻抿了一口菊花茶,清甜的滋味在舌尖散开,心里却翻涌着万千感慨。恍惚间,她仿佛又回到了刚穿越到这个年代的那个清晨。
那时候,她睁开眼,看到的是低矮破旧的土坯房,墙壁斑驳,屋顶漏着光,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霉味和烟火气。身下是硬邦邦的土炕,铺着粗糙的褥子,盖着打了好几块补丁的薄被。身边躺着一个陌生的男人,就是陆庭州,那时的他,脸上还带着青涩,眼神却格外坚毅。而她,顶着原主的身份,茫然地看着这个陌生的世界,口袋里空空如也,家里穷得叮当响,还有三个瘦弱的孩子怯生生地看着她,眼里满是依赖和不安。
刚来时的窘迫,至今想来仍历历在目。原主是个懦弱又笨拙的女人,不会持家,不会做饭,日子过得一塌糊涂。家里常常揭不开锅,孩子们穿着打补丁的衣服,面黄肌瘦。苏青接手时,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烂摊子。她曾偷偷哭过,迷茫过,甚至想过放弃,可看着孩子们那双清澈又依赖的眼睛,看着陆庭州每天早出晚归、默默为这个家操劳的身影,她又咬牙坚持了下来。
她记得,为了让一家人能吃饱饭,她顶着别人异样的眼光,拿出自己穿越前带来的一点私房钱,去镇上批发了些针头线脑、小发卡之类的小东西,在集市上摆起了小摊。那时候的她,对这个年代的人情世故一窍不通,常常被人欺负,被人压价,一天下来也赚不了几个钱。可她没有气馁,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收拾好东西去赶集,晚上回来还要给孩子们缝补衣服、准备第二天的饭菜,常常累得倒头就睡。
陆庭州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从不抱怨,只是默默地支持着她。每天下班回来,他会主动帮她收拾摊位,给她烧热水泡脚,还会把自己省下的津贴偷偷塞给她,让她多进点货。有一次,苏青的小摊被地痞流氓骚扰,陆庭州得知后,连夜赶回来,狠狠教训了那些人,还守在摊位旁陪了她好几天,直到那些人再也不敢来捣乱。那一刻,苏青看着他高大的背影,心里第一次有了归属感和安全感。
她感激陆庭州的守护。这个男人,不善言辞,却用行动诠释着对家庭的责任和对她的爱。在她最迷茫无助的时候,是他给了她依靠;在她做生意遇到困难的时候,是他给了她支持;在她和孩子们闹矛盾的时候,是他耐心调解;在她生病的时候,是他悉心照顾。他就像一棵大树,为她和孩子们遮风挡雨,让他们在这个陌生的年代里,有了一个温暖的港湾。
记得盖房的时候,资金短缺,材料紧张,陆庭州四处奔波,找亲戚朋友借钱,找部队申请补助,每天下班后还要去工地帮忙,累得瘦了一圈,却从来没有抱怨过一句。屋顶铺设瓦片时突降大雨,他冒着雨和工人一起遮盖瓦片,浑身湿透也毫不在意,只为了不让瓦片被雨水淋湿,影响房屋质量。搬家的时候,他忙前忙后,协调邻居帮忙,收拾行李,摆放家具,直到把一切都安排妥当。
这些年,陆庭州不仅在生活上照顾她,在事业上也一直支持着她。她想扩大服装摊,他二话不说,拿出自己的积蓄给她当启动资金;她想去县城学习裁剪技术,他主动帮她照顾孩子,让她没有后顾之忧;她的服装店遇到瓶颈,他耐心听她倾诉,给她出谋划策。正是因为有了他的守护和支持,她才能一步步走到今天,把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苏青的目光落在院子里玩耍的孩子们身上,嘴角露出了温柔的笑容。晓阳已经长成了一个小男子汉,性格开朗,勇敢坚强,学习成绩优异,还特别懂事,经常帮她做家务,照顾妹妹们。晓燕文静乖巧,心思细腻,不仅学习好,还继承了她的手艺,喜欢画画和裁剪,常常自己设计一些小衣服给妹妹们穿。晓雨活泼可爱,聪明伶俐,唱歌跳舞样样精通,是家里的开心果。
她感激孩子们的依赖。刚穿越过来时,孩子们对她充满了陌生和畏惧,不敢靠近她,不敢和她说话。是她一点点用爱心和耐心温暖着他们,给他们做好吃的,给他们买新衣服,陪他们玩耍,教他们读书写字。渐渐地,孩子们开始依赖她,信任她,把她当成了真正的妈妈。
记得有一次,晓雨生病发烧,高烧不退,哭闹着要妈妈。苏青抱着她,一夜没合眼,不停地给她物理降温,喂她吃药,讲故事哄她睡觉。第二天,晓雨的烧退了,抱着她的脖子说:“妈妈,你真好,我以后再也不离开你了。”那一刻,苏青的心里暖暖的,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