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风带着暖意,吹进镇小学三年级的教室。窗外的老槐树抽出新绿,细碎的阳光透过树叶缝隙,在泛黄的课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语文老师周老师抱着一摞作文本走进教室,高跟鞋踩在水泥地上,发出清脆的“嗒嗒”声,瞬间吸引了全班同学的目光。
“同学们,先把昨天的作文本发下去。”周老师把作文本放在讲台上,目光扫过全班,最后落在靠窗的第三排——那里坐着陆晓燕,扎着两个羊角辫,校服袖口总是洗得发白,却永远平整。晓燕正低头看着课本,手指轻轻摩挲着书页边缘,像是在思考什么,直到同桌碰了碰她的胳膊,她才抬头,对上周老师的视线,连忙露出一个腼腆的笑容。
作文本发下来,晓燕看着本子上鲜红的“95分”和周老师写的评语——“文字细腻,情感真挚,把‘春天的田野’写活了,继续加油!”,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她最喜欢上语文课,尤其是作文课,每次拿起笔,脑子里的想法就像春天的小草一样,忍不住冒出来:田野里的蒲公英、家门口的老母鸡、妈妈深夜缝衣服的灯光,都能变成笔下的文字。只是她性子内向,从来不敢主动举手朗读作文,更别说参加比赛了。
“同学们,今天有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周老师拍了拍手,拿出一张粉色的通知,贴在黑板上,“县里要举办‘春蕾杯’小学生作文比赛,主题是‘我身边的榜样’,不限文体,字数要求500字左右。咱们班有同学文笔不错,我希望大家都能积极报名,试试自己的实力。”
教室里立刻热闹起来,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讨论着:“‘身边的榜样’?我可以写我爸爸,他会修拖拉机!”“我要写我们村的医生,他上次帮我奶奶看病,特别温柔!”晓燕也低着头,心里悄悄想:我的榜样……是妈妈吧?妈妈每天在摊位上忙碌,晚上还会教刘嫂和小花做衣服,就算再累,也会给我讲睡前故事。可是,我能把妈妈写好吗?
周老师的目光再次落在晓燕身上,她走下讲台,径直走到晓燕的课桌旁,弯下腰,轻声说:“晓燕,你昨天写的《春天的田野》我看了好几遍,文笔好,有灵气,观察也特别细致。这次‘春蕾杯’比赛,你去试试肯定能行。”
周围的同学瞬间安静下来,都看向晓燕。晓燕的脸一下子红了,手指紧紧攥着衣角,头埋得更低了,声音小得像蚊子叫:“周老师,我……我怕写不好。”她不是不想参加,只是一想到要和全县的同学比赛,心里就发慌——万一写得不好,会不会被老师失望?会不会被同学笑话?
周老师蹲下来,和晓燕平视,温柔地说:“晓燕,老师知道你有点胆怯,但‘写不好’从来不是问题呀。重要的是你敢不敢尝试,敢不敢把心里的想法写出来。你平时写作文那么用心,把身边的小事写得那么动人,这就是你的优势。”她指了指晓燕作文本上的评语,“你看,你能把蒲公英的绒毛写成‘天上飘下来的小雪花’,能把妈妈的手写成‘有魔力的手,能把布料变成好看的衣服’,这么细腻的心思,不写出来太可惜了。”
同桌李娟也凑过来,拍了拍晓燕的胳膊:“晓燕,你就报名吧!你写的作文每次都被老师当范文读,我都羡慕你呢!要是你参加比赛,肯定能拿奖!”旁边的男生张强也说:“对呀晓燕,你要是怕写不好,我们可以一起讨论,我帮你想素材!”
晓燕抬起头,看着周老师鼓励的眼神,又看了看同学们期待的表情,心里的胆怯好像少了一点,但还是有点犹豫:“可是……比赛的主题是‘身边的榜样’,我怕我写不好榜样的故事,万一写得不像怎么办?”
周老师笑了,摸了摸晓燕的头:“‘榜样’不一定是惊天动地的大英雄呀,也可以是你身边最熟悉的人。比如每天为你做饭的妈妈,比如教你知识的老师,比如默默帮助别人的邻居。你只要把你看到的、感受到的写出来,让读者知道你为什么觉得他是榜样,这就够了。”她顿了顿,继续说,“你妈妈不是在镇上开服装摊吗?她那么努力,还被评为‘诚信商户’,这就是很好的素材呀。你平时和妈妈在一起,肯定有很多别人不知道的小故事,把这些故事写出来,就是最动人的作文。”
提到妈妈,晓燕的眼睛亮了起来。她想起去年冬天,妈妈为了赶制县医院的衬衫订单,每天都加班到深夜,手指被针扎破了,贴个创可贴继续缝;想起有一次,一位老奶奶买衣服多付了钱,妈妈追了半条街把钱还回去,回来时冻得手都红了;想起妈妈教她写作业时,总是很有耐心,就算她写错了很多遍,也不会生气,只会温柔地说“没关系,咱们再试一次”。这些小事,像一颗颗小星星,在她的心里闪着光。
“晓燕,你看,一提到妈妈,你的眼睛都亮了。”周老师笑着说,“这就是情感的力量呀。作文最重要的不是辞藻有多华丽,而是有没有真情实感。你把对妈妈的敬佩和爱写出来,肯定能打动评委。”她从讲台上拿了一张报名表,递给晓燕,“老师给你留一张报名表,你回去和妈妈商量商量,明天再告诉我你的决定,好不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