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的清晨,春风带着一丝凉意吹拂着镇集的石板路。苏青推着自行车站在路口,车把上挂着一个帆布包,里面装着笔记本、笔和之前画好的服装款式草图——今天她要去县城考察市场,为来年拓展县城摊位做准备。自从去年年底定下“开拓新市场”的规划后,她一直惦记着这件事,如今春节旺季已过,镇上生意逐渐稳定,终于有时间实地调研。
从镇子到县城有十五里路,苏青骑了近一个小时才到。刚进县城,眼前的景象就和镇子大不一样——宽阔的柏油马路上车水马龙,路边的店铺鳞次栉比,来往的行人比镇集多了好几倍,空气中弥漫着包子铺的香气和自行车的铃铛声。苏青深吸一口气,握紧车把,朝着提前打听好的“县中心步行街”骑去——那里是县城最繁华的地段,也是她此次考察的重点。
步行街入口处立着一块醒目的牌子,上面写着“县城商业中心”,往里走,两侧的摊位和店铺密密麻麻,卖服装、鞋帽、小吃的应有尽有,人流穿梭不息,比镇集最热闹的春节前还要拥挤。苏青放慢车速,一边骑一边仔细观察:左侧大多是固定店铺,装修精致,卖的多是品牌服装,价格偏高;右侧则是临时摊位,用铁架搭起货架,铺着彩色的桌布,卖的多是平价服装,款式新颖,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和学生驻足。
“这里的人流量果然大,比镇集多太多了。”苏青心里暗暗感叹,拿出笔记本开始记录:“县中心步行街,人流量大,以年轻人、学生、上班族为主,服装需求多样,平价服装受欢迎。”她还注意到,步行街上卖裤子和毛衣的摊位很少,而这正是她计划来年新增的品类,或许能成为“苏记”的突破口。
苏青骑着自行车在步行街上走了一圈,发现靠近步行街中段的位置有几个空置的摊位,旁边还贴着一张“摊位招租”的告示。她立刻停下车,走上前仔细看——告示上写着“步行街摊位招租,每月租金30元,押一付三,有意者联系步行街管理处王主任”。看到“每月30元”的租金,苏青心里一阵惊喜:之前她以为县城繁华地段的租金会很贵,没想到比镇集的摊位租金(每月50元)还便宜,这大大降低了拓展成本。
为了确认摊位的具体情况,苏青按照告示上的地址,找到了位于步行街尽头的管理处。管理处是一间不大的办公室,里面坐着一位五十多岁的中年男人,正低头整理文件。“您好,请问您是王主任吗?我想咨询一下步行街摊位招租的事。”苏青轻轻敲了敲门。
王主任抬起头,看到苏青,笑着点了点头:“我是王主任,你想租哪个位置的摊位?”苏青连忙拿出笔记本,指着上面记录的摊位位置:“我想租步行街中段的那几个空置摊位,想问问您那些摊位的具体尺寸,还有能不能选位置?”
王主任从抽屉里拿出一张步行街摊位分布图,铺在桌上:“你说的是这几个摊位吧?每个摊位都是2米宽、3米长,能放下一个货架和一张桌子,足够卖服装了。位置的话,你可以自己选,不过中段的摊位比较抢手,要是确定租,最好早点定下来。”他还补充道:“步行街上的摊位都是统一管理,每天早上八点到晚上六点营业,不能迟到早退,也不能乱摆乱放,你能遵守这些规定吗?”
苏青连忙点头:“能,这些规定我都能遵守。我在镇上也有个服装摊,一直很守规矩,您放心。”王主任听了,满意地说:“那就好,要是你想租,随时可以来办手续。不过我得提醒你,步行街上的竞争比镇上激烈,卖服装的摊位不少,你得有自己的特色才能留住顾客。”
苏青笑着说:“谢谢您的提醒,我做的服装都是用一等品面料,手工缝制,还有定制服务,应该能有自己的特色。我这次来就是先考察一下,等镇上的生意再稳定一点,就来租摊位。”王主任点了点头:“你的想法很稳妥,做生意就是要循序渐进。你要是有什么问题,随时可以来问我。”
离开管理处后,苏青又回到步行街,仔细查看了那几个空置摊位的位置——靠近一家包子铺和一家文具店,旁边还有一个公交站台,人流量很大,顾客买完早餐或文具,很容易被服装摊吸引。她在笔记本上画下摊位的位置草图,标注好“旁边有包子铺、文具店,靠近公交站台,人流量大”,还特意记下了周边摊位的经营范围:“左侧卖女装,右侧卖童装,对面卖鞋帽,无同类男装和定制服务”,心里渐渐有了主意——要是租下这个摊位,可以主打男装和定制服务,避开与周边摊位的直接竞争。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县城顾客的需求,苏青还在步行街上随机采访了几位行人。一位穿着校服的女生说:“我平时喜欢买休闲款的牛仔裤和毛衣,但是步行街上卖的要么太贵,要么质量不好,要是有性价比高的,我肯定会买。”一位年轻的上班族则说:“我平时工作忙,没时间逛街,要是能定制合身的衬衫和裤子,就不用到处找了。”还有一位中年阿姨说:“我给我儿子买衣服,总找不到合适的尺码,要是能定制,就方便多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