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镇政府大院里,几棵老梧桐的枝桠上还挂着未化的霜花,空气里透着冬日特有的清冷。苏青攥着怀里的布包,站在挂着“镇工商所”木牌的办公室门前,深吸了一口气——这是她第一次来办理经营手续,心里既紧张又期待,手里的布包里装着身份证、摊位转租收据,还有两件叠得整整齐齐的衣服样品,是老摊主特意让她带来的。
“进来吧,门没锁。”听到屋里传来工作人员的声音,苏青轻轻推开门走进去。办公室里摆着两张刷着绿漆的办公桌,桌上堆着厚厚的文件和几本蓝色封皮的执照,靠窗的暖气片上搭着一条洗得发白的毛巾,暖融融的热气让她紧绷的神经放松了些。
“同志,我想办个个体经营执照,卖自己做的衣服。”苏青走到办公桌前,小心翼翼地把布包里的东西一一拿出来,“这是我的身份证,还有摊位的转租收据,老摊主说让我带两件衣服样品给您看看。”
工作人员是个三十多岁的男人,戴着一副黑框眼镜,他接过苏青递来的材料,先翻了翻身份证,又看了看摊位收据,最后拿起那件粉色碎花连衣裙,手指轻轻摸过布料和针脚,眼里露出几分赞许:“这衣服做得挺精致,的确良布料,款式也洋气,在镇集上肯定好卖。”
苏青连忙说:“都是我自己设计、自己做的,以后想在镇集入口的摊位上卖,老摊主说必须得有执照才合法,不然会被查。”
“没错,合法经营就得办执照,既受保护,顾客买着也放心。”工作人员一边说着,一边从抽屉里拿出一张表格递给苏青,“你先把这个申请表填了,姓名、住址、经营项目、摊位地址都得写清楚,字迹要工整,别涂改。”
苏青接过表格和钢笔,坐在旁边的椅子上认真填起来。她的字不算好看,但一笔一划写得格外认真,生怕写错一个字耽误手续办理。遇到“经营项目”这一栏,她犹豫了一下,抬头问:“同志,我卖自己做的服装,这个经营项目该填什么呀?”
“填‘服装零售(手工制作)’就行,写清楚是手工做的,还能跟其他卖成衣的区分开,算是你的特色。”工作人员耐心解释着,又补充道,“填完表再交两张一寸照片,等我们审核通过,三天后来拿执照就行,工本费五块钱。”
苏青连忙点头,从布包里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照片贴在表格上,又仔细核对了一遍信息,确认没写错后才递回去。看着工作人员把表格放进文件袋,她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一半,又想起老摊主叮嘱的“税务登记”,连忙追问:“同志,办完执照是不是还得去税务所登记啊?”
“对,执照下来后去镇税务所登记,依法纳税是经营户的义务。”工作人员笑着说,“不过你这是小本生意,税务那边有优惠政策,月销售额不满200元能免税,超过的部分按3%缴税,你记好了,别漏了登记。”
苏青连忙从兜里掏出纸笔,把“月销不满200元免税,超部分3%缴税”这两句话工工整整记下来,还特意画了个圈做标记:“谢谢您提醒,我记下来了,一定按时登记、依法缴税。”
离开工商所,苏青没敢耽误,直接往镇税务所走。税务所离工商所不远,就在镇政府大院的另一头,办公室里人不多,一个穿着蓝色制服的女工作人员正在整理文件。
“同志,我刚在工商所办了个体经营执照,来这儿做税务登记。”苏青递上身份证和刚填好的税务登记表,心里还有些忐忑——她之前没接触过税务,生怕自己听不懂政策要求。
女工作人员接过材料,一边看一边跟她解释:“你是手工做服装卖,属于个体工商户,按‘定期定额’管理。我们会根据你的摊位位置、经营项目估个销售额,要是实际销售额没超过预估的,就按预估额缴税;要是超过了,得主动来补报。像你这种刚起步的,估计月销难超200元,大概率能免税,但登记手续必须办,这是规矩。”
苏青认真听着,时不时点头,又把“定期定额”“超预估补报”这两个关键词记在纸上:“那我每个月什么时候来缴税啊?要是真超过200元了,怎么补报?”
“每月1到10号来申报缴税,要是没超200元,过来签个字就行;要是超了,按超过部分的3%算税款,交现金或者存到指定账户里都可以。”女工作人员拿出一本《个体工商户纳税指南》递给苏青,“这里面写得详细,你回去好好看看,有不懂的再来问我。”
苏青接过指南,小心地放进布包里,心里满是感激:“谢谢您,我以前没做过生意,这些政策一点都不懂,多亏您跟我讲这么细。”
“不用谢,我们就是为经营户服务的,合法经营才能长久。”女工作人员笑着说,“你这手工衣服有特色,好好做,说不定以后生意做大了,还能雇人开个小作坊呢。”
从税务所出来时,太阳已经升到了头顶,阳光洒在身上暖洋洋的。苏青摸了摸布包里的申请表和纳税指南,心里格外踏实——之前她总担心摆摊卖衣服不合规,怕被查、怕罚款,现在办了登记手续,知道了缴税政策,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