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科幻 > 抠脚大汉变身猫娘后,被拍卖了 > 第8章 破茧之醒

黑暗,并非虚无。它粘稠、厚重,像凝固的琥珀,将他包裹其中。没有声音,没有光,没有触觉。时间失去了意义,空间失去了边界。张纳伟的意识如同沉在深海底的一粒微尘,感知不到自身的存在,也感知不到外界的任何涟漪。只有一片死寂的、无边无际的暗。

不知过了多久——也许是一瞬,也许是永恒——一种极其微弱、极其原始的悸动,在意识的深渊底层,极其缓慢地萌发。那并非思考,更像是一种本能的生命信号,如同深埋地下的种子感受到了一丝极其遥远的地热。它微弱地搏动着,牵引着散落在黑暗中的意识碎片,试图将它们重新聚拢。

渐渐地,一种奇异的“存在感”开始浮现。他“感觉”到自己正浸泡在某种温暖的、粘稠的液体里。液体温柔地承托着身体的每一寸,没有一丝一毫的压力感。更诡异的是,他发现自己“不需要呼吸”。没有空气进入肺部的渴望,没有胸腔起伏的本能。生命维持的方式,似乎完全依赖于包裹周身的液体,通过皮肤、或许还有某种无形的连接,进行着神秘的物质交换。这种感觉陌生到了极点,带着一种非人的、胚胎般的宁静。

他尝试着“想”。思维的齿轮仿佛锈蚀了万年,每一次转动都发出艰涩的呻吟。记忆是一片混沌的迷雾,只有几个最强烈的印记顽固地闪烁着微光:苏纳琳……画画班……苏玲冷淡又复杂的眼神……五百万元人民币……冰冷的走廊……刺眼的灯光……还有最后那淹没一切的、撕心裂肺的灼烧剧痛!这剧痛的记忆碎片像一根烧红的针,猛地刺入混沌的意识,带来一阵强烈的、模糊的恐惧痉挛。

就在这恐惧的涟漪在意识之海中漾开的同时,玻璃容器外,生命体征监测仪上,一条原本平稳得近乎直线的脑电波图,突然爆发出了一簇极其细微、但频率明显加快的密集波纹。波纹的振幅虽然微弱,却像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打破了监控系统的沉寂。

“thA-1731号样本,脑电波活动异常!delta波显着减弱,theta波增强,出现低幅高频beta波!”一个穿着白色防护服、紧盯屏幕的实验员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疑似意识恢复迹象!重复,样本thA-1731号出现意识恢复迹象!”

他的报告声通过实验室的内部通讯系统,清晰地传到了隔壁的控制室。几乎是下一秒,控制室厚重的金属门滑开,李博士的身影出现在门口。他依旧穿着笔挺的白大褂,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快步走到那名实验员身后,锐利的目光扫过屏幕。

“确认?”李博士的声音低沉平稳。

“确认,博士。波形变化符合预设的‘意识复苏临界点’模型,同步生理参数显示新陈代谢速率正在快速提升,已接近基准线。”实验员指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和曲线。

李博士的眼神微微闪动了一下,那是一种看到预期成果得以验证的、纯粹的科研式兴奋。“通知所有人员,立即进入‘破茧’程序。准备标准操作流程,记录所有数据节点,从意识确认到完全苏醒,一秒都不能遗漏。”他的命令简洁有力。

实验室内的气氛瞬间绷紧。原本各自忙碌的几名实验人员迅速放下手头工作,如同训练有素的士兵,无声而高效地聚集到那个巨大的、蛋壳状的玻璃仪器周围。仪器内部,粘稠的淡黄色液体中,那个被浸泡的身影依旧毫无动静,只有监测屏幕上跳动的脑波,昭示着内部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名实验员拿起操作台上的通讯器,声音透过仪器内壁的扩音装置响起,冰冷、平稳,毫无情感:“样本thA-1731,意识复苏确认。启动‘破茧’程序第一阶段:终止营养液与基因稳定剂输入,注入苏醒诱导剂与肌肉张力恢复液。”

命令就是行动。张纳伟混沌的意识中,模糊地感觉到连接在自己手臂上的输液管里,那股恒定滴入的冰凉液体似乎被截断了。紧接着,一股截然不同的、带着微弱电流般刺激感的液体,顺着血管流淌进来。这股液体所过之处,那沉睡了不知多久的肌肉纤维,开始产生一种极其细微的、被唤醒的酸胀感。同时,包裹周身的温暖液体,温度似乎开始缓慢下降。

“第二阶段:生命维持液排放。”冰冷的指令再次响起。

玻璃容器底部传来细微的嗡鸣和液体流动的汩汩声。张纳伟感觉到承托着自己的粘稠液体正在迅速消退。身体暴露在仪器内部的空气中,带来一阵微凉。失去了液体的浮力,一种久违的、属于重力的拉扯感重新回归,虽然极其微弱,却让意识中那份“存在感”陡然清晰了许多。他依旧不需要呼吸,口鼻上的呼吸面罩持续提供着压缩空气,但身体已经脱离了那纯粹的液体环境。

“第三阶段:解除外接生命维持系统。准备进行‘脐带’分离。”李博士亲自走到了仪器操作台前,声音透过防护面罩传来,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专注。

一名实验员操作机械臂,小心翼翼地移开了覆盖在张纳伟口鼻上的呼吸面罩。压缩空气的供应停止了。几乎是同时,张纳伟那因苏醒诱导剂而微微活跃的神经末梢,感受到下腹部传来一阵极其轻微的、类似皮肤被撕扯的异样感。很微弱,转瞬即逝,甚至无法称之为疼痛。他混沌的思维无法理解发生了什么,只是本能地产生了一丝不安的涟漪。

“脐带样结构连接点确认无异常出血及组织损伤。样本体细胞能量代谢已完全自主化。”一名实验员报告道。他的目光扫过仪器内壁一个不起眼的、刚刚自动缩回的细小接口位置,那里原本连接着一根类似脐带的粉红色生物质管道,此刻已完全脱离。

“第四阶段:开启‘子宫’。”李博士按下操作面板上一个醒目的绿色按钮。

巨大的玻璃容器发出低沉的气压释放声。蛋壳状的透明穹顶沿着精密的滑轨,平稳地向上升起、打开。实验室冰冷干燥的空气,混杂着消毒水、金属和电子设备特有的气味,瞬间涌入。这股气息强烈地刺激着张纳伟刚刚脱离液体浸泡、变得异常敏感的皮肤和鼻腔深处那正在苏醒的嗅觉神经。他混沌的意识里,模模糊糊地飘过一个念头:这味道……好陌生……好冷……

“第五阶段:样本移出,进行‘初生’评估。”李博士的目光紧紧锁定在仪器内部。

几名实验员立刻上前,动作娴熟而轻柔。他们的手隔着无菌手套,稳定地托住张纳伟的颈部和膝弯。当他们的手接触到那光滑、微凉的皮肤时,张纳伟混沌的意识深处,似乎被投入了一颗小石子,荡起极其微弱的涟漪——一种被触碰的“感觉”传递到了迟钝的神经中枢。但这点感觉,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迅速被更庞大的混沌吞没。

他被小心翼翼地抬起,脱离了那个孕育(或者说囚禁)了他近一年的玻璃“子宫”。身体暴露在实验室明亮的灯光下,像一件刚刚脱模的精密艺术品。立刻,一张铺着厚厚无菌无纺布的移动担架床被推到了仪器下方。他被平稳地放置在上面。

“立即进行基础扫描与体征测量。”李博士命令道,同时自己也拿起一个平板记录仪,走到担架床边。其他实验员迅速操作着各种便携式仪器围拢过来。

冰冷的扫描探头贴上了他的额头、胸口、四肢。仪器发出低微的嗡鸣和滴滴声。

“生命体征扫描完成。体温36.7c,心率72次\/分,血压105\/70mmhg,呼吸频率……自主呼吸功能恢复中,当前频率14次\/分,血氧饱和度99%。”一名实验员快速报出数据。

“脑电波活动持续增强,theta波仍占主导,但beta波比例显着提升。意识状态评估:浅层苏醒,认知功能尚未完全恢复,对外界指令无反应。”另一名负责神经监测的实验员补充。

李博士一边在平板上记录,一边冷静地观察着担架床上的人。他的目光锐利如手术刀,扫过那具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躯体,如同在审视一份完美的实验报告。

“记录:样本thA-1731,‘普罗米修斯-猫化’项目一期改造结束。形态转化完成度99.8%,超出预期阈值。”李博士的声音清晰地在安静的实验室里响起,每一个字都像冰冷的钢印,敲打在无形的记录上。

“身高,159厘米。”一名实验员正用激光测距仪对准担架床旁的刻度尺和床上身体的两端。数据被大声报出。张纳伟混沌的思维里,飘过一丝疑惑:159?什么159?……是苏纳琳的身高吗?……不对……琳琳没那么高……他混乱的记忆碎片根本无法拼凑出有效的逻辑。

“体重,48.0公斤。”电子秤的读数被报出。好轻……张纳伟模糊地想,像是漂浮在云里……琳琳抱着画板跑过来时,好像也是这么轻飘飘的……

“体脂率与肌肉分布定型,快肌纤维占比符合预设模型,爆发力潜力评估优秀。”实验员看着肌肉密度扫描仪的读数。

“核心维度测量:上胸围90厘米,下胸围72.5厘米。腰围60厘米。臀围88.3厘米。”皮尺被小心地绕过身体,冰冷的触感一闪而逝。这些数字对张纳伟来说毫无意义,如同天书。他的意识深处,只有女儿画板上五彩斑斓的色块在晃动。苏玲……会同意给琳琳报那个画画班了吗?那五百万元……应该够了吧……

“皮肤状态扫描:皮脂腺分泌稳定,角质层厚度达标,胶原纤维结构重组完成。弹性与光泽度综合评分95分(满分100),达到预设最佳值。”实验员的手指在皮肤弹性检测仪的屏幕上滑动。

皮肤……张纳伟模糊地感觉到有东西轻轻拂过手臂,带来一阵细微的痒意,像琳琳小时候用羽毛挠他痒痒……琳琳……爸爸对不起你……学费……

“头部附属器官观测记录。”李博士的目光转向头部两侧和尾部。

“猫耳结构:长12.0厘米,宽5.5厘米,耳廓转动功能正常,听力传感器反馈接收频率范围20hz-65khz,符合猫科标准。外层被毛与内层绒毛长度、密度达标,形态稳定,与头骨结合完美。”一名实验员拿着精密的尺子和成像设备仔细检查着那对覆盖着浓密黑色长毛的尖耳。另一名实验员则小心地托起那条同样覆盖着蓬松黑毛的长尾。

“尾部:总长78厘米,尾椎骨化完成,共计32节。关节活动度测试通过,可完成360度旋转、缠绕及轻度抓握动作,灵活度同布偶猫标准。被毛长度及蓬松度达标。”长长的尾巴被轻轻摆弄着,测试着各个方向的弯曲。

这些动作让张纳伟的身体产生了一些极其微弱的、无意识的晃动。尾巴的摆动牵扯到了腰背的肌肉,带来一种陌生的、不属于他记忆的反馈。这丝异样感像投入泥潭的小石子,瞬间就被女儿需要新画笔的记忆碎片淹没了。画画班……一定要让琳琳去……钱……已经给了……

“手足测量:手长18厘米,掌宽7厘米。足长22.4厘米。”实验员将一只光洁的脚轻轻抬起,放在足型扫描仪上。脚?张纳伟混沌中感到脚底接触到一个冰凉光滑的平面,他无意识地微微蜷缩了一下脚趾。这个细微的动作立刻被捕捉。

“足部神经反射初步恢复,肌张力正常。”实验员报告。

“口腔检查。”李博士示意。

一名实验员戴上头灯和压舌板,小心地撑开张纳伟的嘴。一道强光照入口腔深处。

“舌长13.2厘米,活动范围符合预期。舌面倒刺结构清晰完整。犬齿长度1.5厘米,稳固。臼齿表面平滑度适配预设饮食结构。口腔黏膜湿润,无异常。”冰冷的器械在口腔内短暂停留,带来强烈的不适感。张纳伟混沌的意识里涌起一阵本能的抗拒和恶心,眉头极其轻微地蹙了一下。好难受……像生病时医生检查喉咙……琳琳发烧那次……也是这样……

“感官系统初步反馈:注入标准测试气味分子,嗅觉神经元反应信号强度稳定在预设猫科水平的50%。味蕾刺激测试信号反馈正常,味蕾总数约2700个,感知阈值符合预期。”实验员将几个装着不同气味和味道的小瓶在张纳伟鼻端和唇边快速晃过。浓烈的气味分子猛烈冲击着刚刚恢复功能的嗅觉神经,让混沌的意识产生一阵强烈的眩晕感。张纳伟的喉咙里发出一声极其微弱的、类似呜咽的咕噜声,身体也微微颤抖了一下。这剧烈的感官刺激,在他模糊的意识里,却扭曲成了苏玲得知他签约时那声冰冷的叹息……玲……对不起……

“内脏功能扫描:代谢速率稳定。预设代谢模型(酒精20%、淀粉60%、蔬菜40%)运行正常,无消化系统异常信号。生殖系统转化完成,生理性别确认:雌性。相关激素水平监测正常,内膜剥脱期符合新周期设定(40天)。”负责内脏扫描的实验员看着屏幕上复杂的器官成像和流动的数据流,快速报告着。最后那句关于生殖系统和性别确认的报告,在张纳伟混沌的意识里没有激起任何波澜。雌性?什么雌性?他只记得自己是张纳伟,一个失业的、需要钱养女儿的父亲。琳琳……爸爸很快就能回去了……等这个奇怪的“检查”结束……

“基因稳定性最终检测结果:端粒酶活性稳定维持,dNA损伤修复效率超常,抗氧化机制运行完美。综合评估:理论生理寿命极限突破200年阈值,达到项目核心目标。”李博士看着最后一份从基因测序仪上传来的报告,脸上终于露出一丝难以察觉的满意。他放下平板,看向担架床上双目依旧空洞地望着天花板的身影。“记录:thA-1731号样本,‘普罗米修斯-猫化’一期工程全部生理指标通过验收,形态与功能转化成功。转入二期适应性观察与行为模式引导阶段。”

“是,博士。”实验员们齐声应道,声音里带着完成重大任务的轻松。

担架床被推动,轮子在地板上发出平稳的滚动声。张纳伟感觉自己又在移动。刺眼的无影灯光在头顶掠过,变成一条条模糊的光带。他依旧无法聚焦视线,无法理解周围的声音和动作。身体的移动感,让他混乱的记忆碎片又翻腾起来:是那辆贴了膜的越野车吗?又要被送到哪里去?琳琳……爸爸要去赚钱了……很快……很快就能给你交学费了……他的意识深处,只剩下这个如同执念般的念头在微弱地燃烧,支撑着那片摇摇欲坠的混沌。

长长的、冰冷的白色走廊再次出现。没有尽头,只有单调重复的墙壁和头顶的灯带。担架床的轮子声是唯一的节奏。张纳伟空洞的眼睛倒映着天花板上飞速后退的光斑,像失焦的镜头。他感觉不到身体的变化,感觉不到缩短的身高,感觉不到减轻的体重,感觉不到那对陌生的耳朵和尾巴,更感觉不到体内翻天覆地的重构。他只模模糊糊地“感觉”到自己在移动,在离开一个地方,去往另一个地方。是回曼谷吗?回苏玲家?钱……应该到账了吧……琳琳的画画班……

终于,担架床停了下来。熟悉的电子门禁“滴”声响起。一股混合着消毒水和某种陈旧气息的味道涌来——那是他待了三天的“观察室”特有的味道。

他被推了进去。门在身后无声地关闭、锁死。

观察室内的景象和三日前离开时别无二致:冰冷的白色墙壁,头顶无情的摄像头阵列,固定在地面的金属床,薄薄的褥子,不锈钢的桌椅。唯一的不同,是空气中似乎残留着他离开前最后一丝焦虑的气息,如今被更深沉的死寂取代。

实验员们将他从担架床转移到那张熟悉的金属床上。金属的冰冷透过薄褥刺激着敏感的皮肤,带来一阵细微的战栗。这丝凉意,在张纳伟混沌的意识里,却奇异地与记忆中女儿冰凉的小手贴在额头的感觉重叠了。琳琳……发烧了吗?……

“体征平稳,连接基础监测。”一名实验员将几个带有吸盘的电极片贴在他的胸口和太阳穴位置。仪器线缆连接到墙壁上的接口。床头一个小型显示屏亮起,显示出平稳的心跳和呼吸波形。

“观察期开始。每小时记录一次基础数据,重点观察意识恢复进程、运动协调性尝试及感官适应表现。如有异常,立即报告。”李博士的声音通过房间内的通讯器传来,清晰而遥远。

“明白,博士。”

实验员们最后检查了一遍监测仪器的连接,推着空担架床,无声地退出了观察室。沉重的金属门再次关闭,隔绝了外界的一切。

死寂,重新统治了这个二十平米的空间。只有监测仪器发出规律而微弱的“嘀…嘀…”声,和空气循环系统低沉的嗡鸣。

张纳伟躺在冰冷的金属床上,眼睛依旧空洞地望着天花板。刺眼的白光让他下意识地想眯眼,但眼皮只是极其轻微地颤动了一下。身体的感觉如同隔着一层厚厚的毛玻璃——他能感觉到床板的坚硬,感觉到电极片贴在皮肤上的轻微吸附感,甚至能感觉到空气中那熟悉的消毒水气味变得比之前更加清晰、更加刺激。但这些感觉都是破碎的、失真的,无法拼凑成完整的认知。

思维依旧是一片混沌的泥沼。强烈的念头只剩下一个:女儿。苏纳琳。画画班。学费。五百万元。苏玲冷淡的眼神。这几个关键词像几块巨大的、棱角分明的礁石,顽固地矗立在意识的汪洋之中,其余的思绪如同浑浊的海水,缓慢地、无力地围绕着它们旋转。

他努力地想集中精神,想回忆清楚自己为什么会在这里,刚才那些穿着白衣服的人是谁,那些冰冷的声音在说什么。但每一次尝试,都像试图抓住流动的沙子,徒劳无功。剧烈的头痛隐隐传来,如同警告,迫使他放弃思考,重新沉入那片相对“平静”的混沌。

身体深处,一些陌生的、细微的变化正在悄然发生。新陈代谢在加速,神经末梢在变得更加敏锐,被改造的感官系统正在努力适应着这个充斥着光线和气味的世界。但他对此毫无察觉。他不知道自己拥有了猫的耳朵,能捕捉到空气循环系统里电机轴承极其细微的摩擦声。他不知道自己的尾巴无意识地、极其轻微地在薄褥上扫动了一下,带起几不可察的静电。他更不知道自己的瞳孔,在适应了头顶的强光后,正极其缓慢地收缩着,边缘隐隐透出一丝属于猫科动物的、在暗处会放大的竖瞳特征。

他只是一动不动地躺着,像一尊被遗弃的精美人偶。意识在浅层的苏醒与深层的混沌之间挣扎沉浮。监测屏幕上的脑电波图,theta波(代表浅睡或深度放松)依旧占据主导,但代表清醒和活跃思维的beta波,正像初春融化的冰层下悄然涌动的溪流,顽强地、一点一点地增强着,试图冲破那层意识的坚冰。

观察室外的监控屏幕上,李博士和几名实验员正注视着房间内的一切。高清摄像头清晰地捕捉着床上身影的每一个细微动作——或者更准确地说,是那近乎于无的动作。

“脑波显示浅层意识活动持续存在,但认知功能恢复极其缓慢。对自身状态无任何探索行为。”一名观察员记录道。

“正常现象。”李博士的声音透过通讯器传来,平静无波,“基因层面与神经系统的深度重塑需要时间整合。记忆断层和认知混乱是‘破茧’初期的典型特征。继续观察,记录所有自发动作,无论多么微小。重点注意感官刺激后的本能反应。”

“是,博士。”

时间在冰冷的电子嘀嗒声中流逝。观察室内,只有那微弱的呼吸声和仪器声。张纳伟空洞的目光,依旧固执地停留在惨白的天花板上某个看不见的点。他的世界,缩小成了这间囚室,以及脑海中那几块关于女儿和金钱的、沉重而模糊的礁石。身体里那只新生的“猫”,还在沉睡。而那个叫张纳伟的男人,他的意识,依旧迷失在2097年那个绝望的四月,困在签下那份五百万元合同前的最后一刻,困在对女儿无法兑现的承诺所带来的、无边无际的愧疚深渊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