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开局废太子:召唤罗网 > 第322章 南征,慢不得!

开局废太子:召唤罗网 第322章 南征,慢不得!

作者:勤奋小萌新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7 11:43:01

苏云听完贾诩的汇报,点头道。

“科举能吸引这么多有志之士,是好事,后续的考试务必严格把关,选出真正有能力、肯为民办事的人才,别让滥竽充数的人混进朝堂。”

“至于新兵训练,这事非常重要——二十万大军是秦军南下的根基,必须让他们在冬季来临前打好基础,开春后才能有足够的战力。”

“本王已经决定,明年开春就发起南下的征战,统一中原。

北方即将进入冬季,天寒地冻不适合行军,这段时间正好用来集中训练新兵,让他们尽快适应战场节奏,到时候才能跟上主力步伐。”

南下征战和北上打蛮族,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打法。

北上时,秦军在大草原作战,骑兵能尽情驰骋,不管是迂回包抄还是正面冲锋,都能充分发挥秦军的机动性和野战优势,打起来相对灵活。

但向南打庆军,情况就不一样了。

目前秦军主力军团,满打满算也不到六万人,真要南下攻城,这点兵力分散到各个战场,很难形成压倒性优势,甚至可能被庆军逐个牵制,想要快速推进战局,难度不小。

庆军占据中原多年,城池坚固,他们完全可以依托城墙固守,不管骑兵多能打,在高耸的城墙面前都发挥不了多大作用——到时候,攻城的主力还得靠步兵。

贾诩立刻回应:“臣明白!接下来臣定会严格督导新兵训练进度,确保每个士兵都能掌握实战技巧;同时,也会提前协调粮草、军械的筹备,保证物资供应及时到位,绝不给南下征战拖后腿。”

贾诩话音刚落,一旁的诸葛亮便急切地开口:“主公,南下之事,慢不得!”

苏云抬手示意:“孔明,你详细说说。”

诸葛亮起身,目光扫过众人,沉声分析道。

“主公,大庆早已在北部防线囤积了上百万大军。

这些军队并非临时拼凑的乌合之众,一大半是庆军的主力精锐,眼下正在日夜紧急练兵,甚至从江南调来了不少攻城器械工匠,显然是在为与我军决战做准备。”

“一旦让大庆这百万大军彻底形成战斗力,熟悉了防线布防,届时我军再南下,面对的就是固若金汤的防线和以逸待劳的敌军,推进难度会呈几何倍增加,不仅会造成大量伤亡,还可能陷入长期对峙,这对我军极为不利。”

“更关键的是,大庆朝廷并非只守不攻。

庆帝已任命大将军陈玄为北伐大元帅,正在暗中集结南方各州的兵力,计划等冬季过后,便主动发起北伐,妄图夺回北方失地。

我们若不抢在他们准备就绪前出手,就会陷入被动局面。”

说到这里,诸葛亮话锋一转,提到了另一个关键隐患。

“除此之外,北边的大梁也不容忽视。

我们的情报网已确认,大梁朝廷近期已彻底变天——前太子金顺被杀,安王金荣登基为新太子,而梁皇重病缠身,早已不能理政,如今大梁的军政大权,全落在金荣手中。

金荣此人野心极大,掌权后立刻下令整顿军队,提拔了不少主战派将领,显然是在积蓄力量。”

“主公试想,一旦等到明年开春,我们若按原计划南下攻庆,北边的大梁极有可能趁虚而入。

金荣新掌大权,急需一场胜仗立威,而攻打北方四州,就是最好的选择。

更危险的是,大庆与大梁虽素有摩擦,但在共同对抗秦军这件事上,未必不会暂时联手——大庆牵制咱们的南下主力,大梁则从背后突袭燕州,到时候秦军就会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

“秦军虽强,但同时应对大庆百万主力和大梁的突袭,难度极大。

我军的兵力本就有限,若分兵防守北线、进攻南线,两处都会陷入兵力不足的困境;

若集中兵力攻庆,北线就可能被大梁攻破,届时不仅军心会乱,百姓也会再次陷入战乱,我们苦心经营的北方根基,很可能毁于一旦。”

他最后总结道:“所以,臣认为,南下征战必须提前,不能等到明年开春。

最好在一个月内,待新兵完成基础攻城训练,便立刻出兵,以雷霆之势突破庆军北部防线,撕开一道口子,逼迫庆军主力从防线中调出,与我军在野外决战。

只要能在野战中击溃庆军主力,后续攻城便会势如破竹。

唯有如此,才能避免腹背受敌,牢牢掌握战局主动权。”

贾诩听着诸葛亮的分析,眉头微蹙,随即起身补充道。

“孔明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臣也清楚眼下局势紧迫,夜长梦多。

但现实情况是,新兵训练才刚开始不久——这十五万新兵里,有大半是刚放下锄头的农夫,连基本的队列、兵器使用都还不熟练,更别说攻城战需要的爬梯、架桥、配合战术了,连最基础的体能训练都没完成。”

“更棘手的是,不到一个月,北方就会进入冬季,到时候气温骤降,大雪封路,不仅士兵训练会受影响,军械调配也会变得异常困难。

若强行在一个月内出兵,新兵连战力都没形成,带着这样的‘半拉子’军队去攻庆军的坚固防线,无异于让他们去送命——到时候不仅攻不破防线,还会折损大量兵力,反而让大庆看了笑话,动摇军心。”

贾诩叹了口气,又道:“臣并非反对南下,只是觉得需权衡利弊。

我军虽怕腹背受敌,但更怕‘仓促出兵,一败涂地’。

眼下最稳妥的,是先加快新兵训练节奏,同时让罗网密切盯着大梁和大庆的动向,若他们有异动,我军再灵活调整——毕竟,一支有战力的军队,才是打赢战争的根本。”

诸葛亮立刻接过话头。

“文和兄,我并非不顾及新兵的安危,而是眼下局势,‘以战代训’才是最快让新兵成长的办法!

纸上谈兵练不出真本事,只有让他们亲身经历战场,见了血、扛过压力,才能在最短时间内从农夫变成能打仗的士兵——秦军主力军团战力强大,完全可以稳住战场局面,让新兵在实战中学习攻防,几场仗下来,就能练出老兵的血性。”

“打仗哪有不死人的?

现在怕牺牲,等大庆和大梁联手打过来,到时候牺牲的只会更多,连北方四州的百姓都要遭殃!我知道你是心疼士兵,想让他们准备得更充分,但时机不等人啊!”

“眼下大雪还没落下,官道尚且通畅,粮草运输还能保障;庆军的防线虽在,但百万大军尚未完全磨合,正是秦军突袭的好机会。一旦等大雪封路,或者庆军彻底稳住阵脚,再想动手,可就难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