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亮剑:横扫晋察冀 > 第12章 箭在弦上

亮剑:横扫晋察冀 第12章 箭在弦上

作者:玄音飘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7 11:42:58

晨光乍亮,小柳乡外的河滩上已是人声鼎沸。宋兴华站在临时搭建的了望台上,目光如炬,注视着眼前热火朝天的训练场景。距离攻打芹泉镇据点的日子越来越近,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紧张而又兴奋的气息。

“都给老子快点!动作再麻利点!” 陈大海的大嗓门划破晨雾,他正指挥着四个步兵排中选出的四个班进行破障演练。这四个班被临时编为工兵班,专门负责在总攻时破除芹泉镇外围的障碍。

为了确保顺利渡过芹泉镇外的护城河,宋兴华特意找到了辽县县大队,让他们帮忙联系了附近几个村子里手艺最好的木匠,提前制作了一批门板桥。这些门板桥由厚实的榆木板制成,每块长约三米,宽约五十厘米,两端装有便于搬运的木柄,七八块拼接起来,足以让战士们快速通过三米宽的护城河。

此刻,河滩上被布置成了一处类似芹泉镇据点的防御工事:用泥土和树枝堆起的假碉堡,拉起的铁丝网,交错排列的鹿砦,以及一条用壕沟模拟的护城河。

“一班,破铁丝网!二班,清鹿砦!三班、四班,架门板桥!行动!” 随着陈大海一声令下,四个班的战士们如离弦之箭般冲了出去。

一班的战士们手持特制的剪线钳,迅速冲到 “铁丝网” 前,双手翻飞,“咔嚓咔嚓” 的声音不绝于耳。起初,他们的动作还有些生疏,配合也不够默契,剪铁丝的速度时快时慢,偶尔还会互相干扰。

“快点!别磨蹭!” 班长急得满头大汗,一边自己动手,一边指挥着班里的战士。

二班的战士们则挥舞着砍刀和工兵铲,奋力清理着面前的 “鹿砦”。这些用树枝和树干制成的障碍物交错纵横,想要快速清理干净并非易事。战士们的手臂被划破了,汗水浸湿了衣服,但没人叫苦,没人停歇。

最让人揪心的是架门板桥的三班和四班。他们需要先将沉重的门板运到 “护城河” 边,然后小心翼翼地将其拼接起来,铺成一座临时的桥梁。一开始,由于用力不均,门板总是放不稳,要么一头掉进 “河” 里,要么就是拼接处高低不平,难以通行。

“都稳住!听我口令,一起用力!” 三班班长吼道,涨红了脸。

宋兴华站在了望台上,眉头微蹙,手里拿着秒表,默默记录着时间。第一次演练,四个班花了整整十分钟才完成破障任务,这个速度显然无法满足实战需求。

“不行!太慢了!” 演练结束后,宋兴华走了下来,脸色严肃,“芹泉镇的鬼子不会给我们那么多时间!再来一次!”

战士们没有丝毫怨言,立刻重新就位,开始了第二次演练。这一次,他们吸取了教训,配合也默契了许多。一班破铁丝网的速度明显加快,二班清理鹿砦的效率也提高了不少,三班和四班架桥时更是小心翼翼,配合得越来越熟练。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演练一次接着一次。战士们的动作越来越快,越来越精准,配合也越来越默契。从最初的十分钟,到八分钟,再到五分钟,最后竟然只用了三分半钟就完成了所有破障任务!

“好!” 宋兴华看着秒表上的数字,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才像话!记住这种感觉,到了战场上,就要这么快!”

战士们累得瘫坐在地上,大口喘着粗气,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的笑容。他们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他们的进步是实实在在的。

与此同时,战防炮班的训练也在紧张进行中。周大龙带领着炮班的战士们,反复练习着从行军状态到战斗状态的转换,以及从战斗状态到行军状态的转换。

“快!快!再快点!” 周大龙不停地催促着,额头上青筋暴起。

战士们分工明确,有的负责卸炮,有的负责架设炮架,有的负责调整角度,有的负责装填炮弹。每个人的动作都快如闪电,一气呵成。经过无数次的演练,他们的速度越来越快,最终达到了宋兴华的要求:从行军状态到战斗状态,只需要 1.5 分钟;从战斗状态到行军状态,只需要 2 分钟。

更让人惊喜的是,经过长时间的训练,炮班的大部分战士已经适应了宋兴华那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的特精细操作。在宋兴华的指挥下,他们调整标尺、角度、密度时,都能准确无误地执行。只要不是大角度调整,他们的射速已经达到了 8 发 \/ 分钟,虽然距离 12 发 \/ 分钟的极限操作还有一定差距,但用来攻打芹泉镇据点,已经足够了。

“停!” 宋兴华一声令下,炮班的战士们立刻停止了训练,整齐地站成一排,等待着宋兴华的点评。

宋兴华看着他们,满意地点点头:“不错!进步很大!刚才的演练,动作熟练,配合默契,射速也达标了。我宣布,今天晚饭,给你们炮班加肉!”

“太好了!” 战士们顿时欢呼起来,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对于他们来说,能得到宋兴华的肯定,并且还能吃上肉,无疑是最高的奖赏。

“但是,” 宋兴华话锋一转,脸色又严肃起来,“不要骄傲自满!战场上的情况千变万化,比训练要复杂得多。到了芹泉镇,都给我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不许出任何差错!”

“是!” 战士们齐声应道,声音洪亮,充满了信心。

解决了自身的攻坚准备,宋兴华又把目光投向了县大队。他考虑到县城日军援军的攻击力可能比较强,县大队要想成功迟滞他们,必须具备一定的火力。于是,他决定帮县大队组建一个小炮排。

宋兴华来到县大队的驻地,找到了大队长赵勇。赵勇听说宋兴华要帮他们组建小炮排,顿时喜出望外。

“宋连长,你真是雪中送炭啊!” 赵勇激动地握着宋兴华的手,“我们县大队早就想有自己的炮兵了,可就是缺人缺技术啊!”

“赵大队长客气了,” 宋兴华笑着说,“咱们都是抗日的队伍,理应互相帮助。我这里有个想法,或许能让你们的掷弹筒发挥更大的作用。”

宋兴华借鉴了自己重生前看过的一些抗战小说中的思路,打算给掷弹筒加上一个木质支架,上面装上标尺和三角仪,再制作出一份参数表。参数表上只标注 500 米、400 米、300 米、250 米、200 米、150 米、100 米这 7 个射程参数,每个参数对应一个卡尺数据和一个角度数值。这样一来,掷弹筒就可以像迫击炮那样使用,新兵只要熟记参数表,就能打得很准。

之前战斗缴获的掷弹筒,宋兴华都让给了县大队,现在县大队一共有 8 具掷弹筒。宋兴华打算利用这 8 举掷弹筒,帮县大队组建一个小炮排。

说干就干,宋兴华立刻找到了县大队驻地附近一位名叫王木匠的老木匠。王木匠是当地有名的能工巧匠,手艺精湛,据说没有他做不出来的东西。

宋兴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王木匠,详细描述了木质支架的结构和尺寸。王木匠听得很认真,时不时点点头,还拿起尺子在地上比划着。

“宋连长,你这个想法真是太妙了!” 王木匠听完,忍不住赞叹道,“虽然听起来复杂,但原理并不难,我应该能做出来。”

果然,没过多久,王木匠就拿着一个精致的木质支架来到了宋兴华面前。这个支架完全按照宋兴华的要求制作,标尺和三角仪安装得恰到好处,看起来十分专业。

更让宋兴华惊喜的是,王木匠还对支架做了一些优化。他给掷弹筒加了一个轮齿卡槽,每个卡槽对应一个射程角度,这样一来,新手操作起来就更加方便快捷了。

“王师傅,您真是太厉害了!” 宋兴华看着这个优化后的支架,由衷地赞叹道。

“宋连长过奖了,” 王木匠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能为抗日出一份力,是我应该做的。”

有了合适的支架,宋兴华又指导县大队的战士们制作了参数表。然后,他将 8 具掷弹筒和支架分发给战士们,组建了小炮排。与日军不同的是,宋兴华采用的是两人一组的编制,一个人携带掷弹筒,一个人携带支架,这样可以提高机动性。

一切准备就绪,县大队立刻进行了实弹测试。几个从来没有接触过掷弹筒的新兵,按照参数表上的指示,小心翼翼地操作着。

“目标,300 米处靶标,放!” 赵勇一声令下。

“嗖!” 一枚掷榴弹呼啸而出,准确地落在了 300 米处的靶标附近,爆炸开来。

“好!” 在场的众人顿时欢呼起来。

紧接着,其他几组战士也纷纷开火,掷榴弹接二连三地落在了目标区域,弹着点都非常准确。

“太棒了!” 赵勇激动得手舞足蹈,“有了这个小炮排,咱们县大队的战斗力至少能提升一倍!以后再遇到鬼子的轻重机枪和掷弹筒,咱们也能轻松应对了!”

要知道,掷弹筒的杀伤范围是 5 到 10 米,8 具掷弹筒齐射,可以笼罩8倍的面积,完全媲美一枚重炮的杀伤效果,而且更加灵活。

“宋连长,你真是我们县大队的大救星啊!” 赵勇紧紧握住宋兴华的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我赵勇代表县大队全体指战员,感谢你!”

“赵大队长言重了,” 宋兴华笑着说,“都是为了抗日,何必分你我。只要能多杀鬼子,咱们做什么都值得。”

看着县大队战士们兴奋的样子,宋兴华也感到很欣慰。他知道,有了这个小炮排,县大队迟滞日军援军的任务就更有把握了。

回到小柳乡,宋兴华立刻对战防炮班进行了最后的实战模拟。他让人在村外用柴火堆起了六个碉堡模型,按照芹泉镇据点的实际间隔和方向摆放。

“各就各位!目标,一号碉堡,标尺 10.5,方向右 0.3,高低 0.2,放!” 宋兴华的声音清晰而坚定。

“轰!” 一门战防炮发出了怒吼,炮弹呼啸着飞向一号碉堡模型,准确地命中了目标,柴火堆瞬间炸开了花。

“二号碉堡,标尺 11.2,方向左 0.1,高低 - 0.1,放!”

“轰!” 另一门战防炮也开火了,同样准确地命中了目标。

两门炮在宋兴华的指挥下,交替开火,一公里外的碉堡模型一个接一个被摧毁。短短一分钟内,六个碉堡模型就被全部摧毁,场面十分震撼。

宋兴华看着眼前的景象,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他大致估算了一下,按照这样的速度和精度,拿下芹泉镇据点,应该不会超过一分钟!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行动的日子。下午五点左右,夕阳的余晖洒在大地上,给一切都镀上了一层金色。宋兴华带领着一连的战士们,悄悄地向芹泉镇据点移动。与此同时,辽县县大队也按照计划,向指定位置进发,准备破坏县城通往芹泉镇的道路,迟滞日军援军。

队伍行进在崎岖的山路上,战士们个个精神抖擞,眼神中充满了坚定的信念。他们知道,一场恶战即将打响,他们肩负着抗日的重任,肩负着人民的期望。

宋兴华骑在战马上,目光坚定地望着前方。他知道,芹泉镇据点只是他抗日征程上的一个小目标,未来还有更艰巨的任务在等待着他。但他有信心,有决心,带领着这支日益壮大的队伍,在这片土地上,打出一片属于中国人的天地!

芹泉镇据点已经近在眼前,远远望去,那座高大的中心炮楼在夕阳下显得格外醒目。据点周围的护城河、铁丝网、鹿砦依稀可见,透着一股阴森的气息。

宋兴华抬手示意队伍停下,然后低声命令道:“各单位注意,按照预定计划,做好战斗准备!”

战士们立刻行动起来,迅速占领有利地形,检查武器弹药。战防炮班的战士们熟练地将两门百禄式战防炮架设起来,炮口直指据点内的碉堡和炮楼。神枪手班的战士们则隐蔽在暗处,举起步枪,瞄准了据点内的目标。

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即将在夜幕降临之际拉开帷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