兑换中文版通信兵培训课程(含ABC三体系)*10大套,消耗军功值(定制版溢价10%)。
三十套(每大套包含三体系)厚重无比、装订结实的手写中文教材和配套的教具箱(小型电台模型、密码轮盘、线路板、密写药水样本等)瞬间堆满了小半铺炕,油墨和纸张的气息弥漫开来。看着这如同小山般的知识财富,宋兴华心头滚烫。点军功值,兑换武器能武装大半个团,但此刻他只觉得这笔“巨款”花得前所未有的痛快和值得!
强烈的兴奋感和巨大的信息量冲击着他的大脑。兑换完这最后一批物资,宋兴华感到一阵强烈的疲惫和眩晕感袭来。他强撑着将炕上的教材、地图、手册全部收到储物空间里,便再也支撑不住,身子一歪,倒在炕上,衣服也没脱,就沉沉地陷入了梦乡。梦里似乎还回荡着电台的滴滴答答声和高射炮的轰鸣。
第二天,宋兴华是被窗外明晃晃的日头晒醒的。他揉着有些发胀的太阳穴坐起身,看到炕桌上老王不知何时又放了一碗温着的炖菜和馒头。老王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团长,醒啦?赵副团长天不亮就带着一个班的精兵,骑马往榆社方向去了,说是去摸摸石匣那边的情况,估摸着下午能回来。”
宋兴华应了一声,端起碗开始吃早饭。吃到一半,他朝门外喊:“通讯员!”
一个年轻的战士小跑进来:“到!团长,有啥指示?”
“去,把特战侦察排排长王二柱给我叫来。”
“是!”
没过多久,王二柱的身影就出现在门口。比起上次接受抓捕任务时的紧张青涩,此刻的王二柱明显沉稳了许多,腰板挺直,眼神锐利,带着一股经过实战磨砺后的精悍气息。他啪地一个立正敬礼:“团长!特战侦察排排长王二柱报到!”
宋兴华点点头,放下碗筷,从炕头那叠东西里精准地抽出昨晚画好的十三张画像,递了过去:“看看这个。”
王二柱双手接过,一张张翻看。每张画像都栩栩如生,背面清晰地标注着阵营和活动区域:
日谍甲:榆树沟村东废弃土地庙,伪装:逃荒难民。
日谍乙:柳林镇“福源”杂货铺后院,伪装:杂货铺伙计。
76号丙:黑石峪村(原据点附近),伪装:收皮货的商人。
中统丁:辽县西张家洼村口,伪装:走亲戚的账房先生。
军统戊:小柳乡北五里坡土地庙,伪装:采药人。
... ...其余九人地点、伪装身份各异,遍布辽县各处。
“团长,这是……”王二柱看完,抬头看向宋兴华,眼神里既有凝重也有一丝跃跃欲试。
“辽县境内新冒出来的耗子,十三个。”宋兴华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肃杀,“带着你的人,把他们都‘请’回来。地点、伪装身份,都写在背面了。”
王二柱深吸一口气,没有像上次那样立刻拍胸脯保证,而是仔细地将所有画像又快速浏览了一遍,眉头微蹙,似乎在快速评估难度。片刻后,他抬起头,声音沉稳但带着一丝请求:“团长,目标有十三个,分散在辽县各处。单靠我们特战侦察排三十号人,同时动手,力量恐怕会捉襟见肘,容易出纰漏。我请求,允许从全团临时抽调部分好手协助行动!”
宋兴华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这小子,懂得审时度势,知道量力而行了。“准了。”他拿起纸笔,唰唰写下一道手令,递给王二柱,“拿着这个,全团各部,随你挑人。要求只有两个:第一,人必须带回来,死活不论;第二,绝不能伤及无辜百姓!行动要快、要准、要干净!”
“是!保证完成任务!”王二柱接过手令,再次敬礼,眼神坚定。
拿着团长的手令,王二柱没有半分耽搁,立刻行动。他没有盲目地满团乱跑,而是直奔几个主力步兵连连部。
“陈连长!”王二柱在步兵1连找到正在组织训练的陈大海,开门见山,“团长手令,抓敌特,借几个身手好、脑子活、枪法稳的老兵!要最好的!”
陈大海接过手令一看,眼睛一亮:“嘿!抓耗子?好事儿!等着!”他转身冲队伍里吼了一嗓子,“一排长!把你们排那个‘钻山豹’李锁柱,‘神枪刘’刘三娃,‘鬼机灵’王顺子给老子叫出来!跟王排长执行任务去!都机灵点!”
“孙连长!团长要人抓特务……” 步兵2连连长孙同二话不说,直接把自己最得意的两个班长和一个侦察兵出身的战士推了出来:“柱子,这仨小子,一个顶俩!放心用!” 在守备连、警备连……王二柱拿着团长的手令,如同握着一把尚方宝剑,挑选的都是各连公认的尖子。被选中的战士无不神情振奋,摩拳擦掌。王二柱一边挑人,一边快速交代着任务性质和要求,强调着“不准扰民”、“行动要隐蔽迅速”。
很快,三十五个精挑细选出来的团内好手集结完毕,加上特战侦察排原有的三十人,总计六十五名精兵。王二柱将所有人集合在营房后的空地上,他跳上一个石碾子,目光扫过下面一张张坚毅而兴奋的脸。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