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基地的庆功宴,设在基地招待所的小食堂里。没有山珍海味,只是比平日多了几道硬菜,但气氛却格外热烈。经过连续七天夜以继日的奋战,那个卡住舰队喉咙的特种齿轮批量加工难题,终于被彻底攻克。林晚星提出的“动态反馈微调”系统,经过优化和完善,展现了惊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首批三百件齿轮全部检验合格,精度远超预期。消息传开,整个基地都沸腾了。
食堂里张灯结彩,虽然简陋,却充满了真挚的喜悦。基地的主要领导、参与攻关的技术人员、清华大学的专家团队,以及许多闻讯赶来的官兵代表,济济一堂。酒杯碰撞声、欢声笑语声、夹杂着南海特有的豪爽方言,汇成了一曲胜利的交响乐。
林晚星坐在主桌,身边是赵教授和李副教授。她换下了那身沾满油污的工装,穿着一件干净的浅蓝色衬衫,头发依旧利落地束在脑后,脸上带着疲惫却发自内心的笑容。这几天,她几乎是靠着意志力在支撑,此刻松懈下来,才感到浑身像散了架一样。但看着周围一张张洋溢着敬佩和感激的笑脸,听着那些真诚的赞誉,她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基地司令员亲自致辞,他端着酒杯,声音洪亮,情绪激动:“……这次技术攻关的胜利,不仅仅是修复了几艘战舰,更是保障了我们南海方向的战备力量!我代表基地全体官兵,向清华大学,向赵教授、李副教授,特别是向我们年轻有为、智慧超群的林晚星教授,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你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科技强军!干了这杯!”
全场起立,酒杯相碰,气氛达到**。无数道目光聚焦在林晚星身上,有赞赏,有好奇,更有对这位年轻女教授能力的彻底折服。赵教授和李副教授也频频向林晚星举杯,由衷地说道:“晚星,这次你是头功!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
林晚星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连忙谦虚地回应:“是赵老师、李老师指导有方,是基地同志们配合默契,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她的谦逊和沉稳,更赢得了众人的好感。
就在宴会气氛最热烈的时候,食堂门口忽然传来一阵轻微的骚动。只见基地政委陪着一个人走了进来。那人穿着一身笔挺的军装,没有佩戴耀眼的军衔标志,身姿挺拔如松,面容冷峻却难掩俊朗,眉宇间自带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场,正是陆砚川。
他的出现,让喧闹的食堂瞬间安静了几分。许多人都认出了这位在军区系统内名声赫赫的年轻将才,目光中充满了惊讶和敬意。基地司令员和政委显然提前知晓,立刻热情地迎了上去。
林晚星看到陆砚川,也愣住了。她没想到他会亲自赶来。两人目光在空中相遇,陆砚川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和赞许,随即又恢复了平时的沉稳。他先是与基地领导简短寒暄,感谢他们对林晚星等人的照顾,然后便径直朝着主桌走来。
“赵教授,李教授,辛苦了。”陆砚川先与两位老师握手,语气敬重。
“陆参谋长太客气了,分内之事。”赵教授连忙回应。
最后,陆砚川的目光落在林晚星身上。周围的人都屏息看着这一幕。他看着她略显苍白却目光清亮的脸庞,声音比平时柔和了几分,却清晰地传遍了安静的食堂:“林教授,恭喜你们,打了一场漂亮的技术攻坚战。我代表军区相关部门,向你们表示祝贺和感谢。”
他的话语官方而得体,但林晚星却能听出那背后深藏的关切与骄傲。她微微颔首,轻声道:“谢谢陆参谋长,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陆砚川的出现,无疑将庆功宴的规格和气氛推向了另一个高度。基地领导热情地邀请他入座,添上碗筷酒杯。宴席继续,但众人的话题不知不觉间,多少都围绕在了这位突然降临的年轻将领身上。陆砚川举止得体,谈吐不凡,既能与基地领导讨论宏观的装备保障形势,也能与赵教授、李副教授交流几句前沿技术动态,显得游刃有余。
然而,林晚星却敏锐地感觉到,陆砚川此次前来,似乎并不仅仅是为了表示祝贺。他的眼神偶尔会掠过她,带着一种更深沉的、欲言又止的意味。她的心不由得微微提了起来,是关于母亲和小宝的事?还是……与那半块玉佩有关?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气氛再次热烈起来。不少人开始轮番向清华团队的功臣们敬酒。林晚星以茶代酒,但也感到有些应接不暇。就在这时,陆砚川忽然站起身,他手中并没有端着酒杯,而是做了一个示意大家安静的手势。
原本喧闹的食堂,很快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好奇地望向这位气质非凡的年轻军官,不知道他要做什么。
陆砚川的目光缓缓扫过全场,最后定格在林晚星身上,那目光深沉如海,蕴含着复杂难言的情感。他深吸一口气,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奇特的穿透力,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