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待所房间的窗户依旧开着,南方夜间的暖风带着湿气涌入,却吹不散林晚星心头骤然凝结的寒意。那个消失在昏暗巷口的、与清华图书馆如出一辙的瘦高背影,像一根冰冷的针,刺破了她因广交会喧嚣而暂时麻痹的警觉。
不是巧合。 绝对不可能是巧合。
一种被窥视、被追踪的毛骨悚然感顺着脊椎爬升。对方是谁?目的是什么?和母亲的那段往事有关?还是冲着她现在参与的“星火计划”而来?亦或是……两者皆有之?
她猛地关上窗户,拉严了窗帘,背部紧贴着冰冷的墙壁,心脏在胸腔里剧烈地跳动。恐惧之余,一股强烈的愤怒和不甘也随之涌起。她历尽艰辛才走到今天,不是为了再次沦为别人案板上待宰的鱼肉!无论对方是谁,想做什么,她绝不会坐以待毙!
但眼下,敌暗我明,冲动行事只会暴露更多。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深呼吸。对方只是跟踪,并未采取进一步行动,说明或许也有所顾忌,或者还在观察。她不能自乱阵脚,必须表现得一切如常,仿佛根本没有察觉到任何异常。
第二天,广交会依旧人声鼎沸。林晚星努力将昨晚的惊悸压在心底,脸上恢复平静,甚至带着一丝属于学生的好奇与兴奋,继续跟着观摩团活动。但她眼角的余光,却时刻警惕地扫视着周围的人群,搜寻着任何可疑的迹象。然而,那个穿深色中山装的瘦高身影再也没有出现,仿佛昨夜只是她的幻觉。
中午休息,队伍自由活动一小时。林晚星信步走入轻纺工艺展厅。这里的气氛与机械馆的硬朗截然不同,色彩斑斓,触感柔软。各色丝绸、刺绣、抽纱、蜡染作品琳琅满目,吸引了不少外宾驻足。特别是那些带有中国传统元素的丝绸制品区,围拢的客商尤其多。
她在一个展示苏绣精品的小展位前停下脚步。几位金发碧眼的女客商正拿着几条真丝围巾和旗袍,爱不释手地比划着,口中不断发出惊叹。 “Exquisite!(太精美了!)” “The craftsmanship is amazing!(这工艺太不可思议了!)” 但随即,其中一位略显遗憾地指着旗袍的款式和尺寸,对翻译说了几句。 翻译笑着对参展方负责人说:“史密斯夫人说,刺绣非常漂亮,丝绸质地也一流,但她觉得这个款式对她来说有点太传统了,日常穿着不太方便,而且尺码也偏小,她们希望有一些更……嗯……更现代一点,尺码更多样化的设计。”
那位负责接待的老师傅脸上露出些许为难和尴尬的笑容,搓着手解释:“哎呀,这个……我们这都是老师傅按传统版式做的,几十年都这样……改款式?这……临时也来不及啊……大尺码的?哎,国外同志确实个头高……”
林晚星在一旁听着,心中微微一动。她走上前几步,目光落在那条被讨论的旗袍上。那是一条典型的平裁旗袍,立领、盘扣、侧开衩,上面绣着精美的花鸟图案,工艺确实无可挑剔,但款式保守,腰身和胸围的裁剪确实不适合西方人的体型。
几乎是下意识的,她的手指在空中微微比划了一下,脑中瞬间闪过几个念头:“如果保留苏绣和真丝的核心优势,但改变一下腰线设计,略微提高一点,加入省道(Dart)收腰,凸显曲线;袖口可以做成微微的喇叭袖或者干脆改成短袖;下摆的开衩高低可以调整;盘扣可以保留作为点缀,但形式可以更灵动……颜色也可以更丰富,不只是大红大绿……”
她甚至想到,完全可以设计一个系列,除了正式场合的改良旗袍,还可以有日常可穿的、融入盘扣、刺绣元素的衬衫、连衣裙、甚至是外套……尺码完全可以按照国际标准重新打版。
这个念头一旦产生,就像破土的春笋,迅速变得清晰而强烈。
就在这时,另一位看起来像是华裔的中年女客商也走过来,拿起一条真丝披肩,用略带口音的中文对同伴感叹:“料子是真的好,老祖宗的东西就是厉害。就是设计嘛……老是这个样子,送我妈妈她肯定喜欢,我们自己穿,好像有点太‘隆重’了,上班逛街都不太合适。要是能有设计得更时髦、年轻一点的,肯定好卖!”
她的同伴点头附和:“是啊,国外现在其实挺流行东方元素的,但都要改良过的,适合我们生活习惯的。”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林晚星的心脏再次加速跳动,但这一次,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因为一种发现新大陆般的兴奋和激动!
巨大的商机!一个几乎空白的市场! 她拥有来自未来的审美和设计理念,她见识过无数种将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的服装设计。而中国,拥有世界上最顶尖的丝绸面料和刺绣工艺!这简直是天作之合!
红星厂的工作虽然稳定重要,但更多是完成国家任务。而这个……如果她能创办一个服装厂,专注于设计生产融合中国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的新中式女装,主打改良旗袍和系列服饰,不仅能在广交会上打开外销市场,为国家创造外汇,甚至可能在国内引领新的风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