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教令院劝退生,提瓦特最强打工人 > 第175章 往生堂的业务

深秋的璃月港,暑气彻底偃旗息鼓,到处是清冽干爽的气息,正是重云最喜欢的季节。

而我,成为了往生堂的一名……实习文员……

并非正式员工,算是实习观察期。

带我这位新人的“前辈”,出乎意料又似乎情理之中地,是钟离先生。

然而这位前辈实行的是彻底的放养政策,神龙见首不见尾。

想找他请教问题时,往往一天都摸不到衣角。

可有时刚念叨一句,他下一秒就可能出现在街边,摩挲着一块旧玉佩,仿佛已伫立良久。

胡老堂主对我很是照顾,大约是感念之前迷雾事件中我没把他孙女弄丢。

抬棺这类体力活自然轮不到我,往生堂业务宽泛,鉴于我这张显眼的异国面孔,最终被安排的职责是——编写讣告。

这里日日只见生者悲泣,痛者无言。

能像陈家老爷那般揭棺而起的奇事,终究是极少数。

在弥漫着淡淡香火和纸钱味道的厅堂里伏案书写,让我对逝去有了更直观却也更平静的认知。

在往生堂见到钟离先生的机会反而更少了。

据管家先生说,钟离先生主要负责操办那些更为古老,尤其是涉及仙人的丧葬仪式与典仪。

“仙人……也会死去吗?”

想象里那些移山填海的存在,竟也需要往生堂的服务。某次送文件时,我忍不住问管家。

管家叹了口气:“与天地同寿……终究是凡人的美好想象。仙凡殊途,终有归期。只是仙人岁月悠长,他们的逝去,更像是一座山、一条河的沉寂。相关仪轨繁琐艰深,多存于古籍残篇。”

他顿了顿,眼神带着敬意,“幸得钟离先生学识渊博,总能将仪式操办得尽善尽美,服饰、时地、用具,皆合古礼,无一错漏。仿佛……他亲身经历过那些遥远的年代。”

我听着,心下更是好奇。钟离先生……到底是什么人呢?

怎会有人博学到连书本未曾记载的细节都了然于胸?

一个能把死都安排得如此体面周全的人。

他的知识储备仿佛深不见底的古潭,随手一舀,都是书上难觅的秘辛。

这天黄昏,夕阳的金辉懒洋洋地铺满石板路,我刚走出往生堂大门,就见钟离先生从绯云坡方向缓步而来,长衫拂过地面,姿态闲适如观庭前落花。

“钟离先生。”我打招呼。

他停下脚步,目光落在我身上,微微颔首:“小友这是要前往书院接胡桃?”

“是的。”

“恰巧顺路,便同行吧。”他语气自然,仿佛真是巧合。

我自然没有异议。

两人并肩走在渐染秋意的街道上,石板路缝隙里塞满了金色的落叶,踩上去发出细碎的声响。

“近来在堂中可还习惯?”钟离先生开口,声音一如既往的平稳温和。

“嗯,还好。只是编写讣告需要了解很多生平往事,有时会觉得……沉重,但也很有趣。”我老实回答。

“见证与记录,本身便是对逝者的尊重。小友心思细腻,笔触想必也带温度,甚好。”

又是“小友”。

我忍不住侧头看他。

夕阳给他轮廓镀上一层金边,明明看起来那般年轻俊朗,为何总用这种老气横秋的称呼?

“钟离先生,”我试图纠正,“其实您可以直接叫我名字的。”老是“小友小友”的,感觉怪别扭,仿佛自己真是个不懂事的小孩子。

钟离闻言,略侧过头,鎏金的瞳孔在夕阳下流转着温和的光泽,他像是沉吟了片刻,才缓缓道:“名讳固然是称谓的一种。然‘小友’之称,并非疏远,乃是……嗯,姑且算是长者对年轻一辈的期许与认可吧。若你实在不喜……”

“倒也不是不喜……”我摸摸鼻子,就是觉得有点不好意思,“算了,您习惯怎么叫就怎么叫吧。”

他眼中似乎掠过一丝极淡的笑意,转开了话题:“璃月的秋日,与须弥相较,感触如何?”

“很不一样。”我来了兴致,“须弥的雨林四季常绿,很少能看到这样大片大片的落叶,空气也没这么干爽。而且……”我努力形容,“璃月的秋天,有种很热闹的寂寥感。”

集市依旧喧嚣,但风吹过时,枝头却显得空旷了。

“热闹的寂寥……”钟离重复了一遍,轻轻点头,“很好的形容。万物凋零亦有其声息,并非全然静默。”

我们就这样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从季节更替聊到璃月港的吃食,偶尔我会问些关于往生堂仪轨的细节,他总能给出清晰又富有深意的解答。

和他聊天很舒服,不会冷场,也不会觉得被冒犯,仿佛一切话题都能被他妥帖地接住并延展。

一种介于师长与朋友之间的令人安心的距离感。

当话题转到璃月风物,钟离如数家珍,从秋日腌笃鲜的时令,说到绯云坡建筑飞檐的弧度讲究。

书院很快就到了。

离放学还有一小会儿,学堂里传来孩童们拖长了音的诵读声。

隔着窗棂,看到胡桃正百无聊赖地撅着嘴唇抵住一支笔,下巴搁在桌上,眼神放空。

她很快注意到窗外的我,眼睛一亮,立刻偷偷地朝我挥了挥手,脸上绽开一个大大的笑容。

教书先生宣布结束今日课堂,胡桃像只小梅花鹿一样蹦跳着冲出来,书包在她背后晃荡。

“哇哦!今天是小荼荼和客卿的双倍护送!”

“顺路而已。”钟离先生淡然道。

胡桃一手自然地拉住我,另一只手……好吧,钟离先生并没有接书包的习惯,胡桃的书包依旧在她肩上。

我也很自然地伸出手,接过了她的书包。

她灵活地在我们中间站定。

三人沿着染上金边的街道往回走。

胡桃叽叽喳喳吐槽:“今天夫子讲了一大堆古文,那些拗口的礼节名词,听得我头都大了!还有抄写……真不知道学这些有什么用……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啊,就不用背这些了!”她哀叹着,小脸皱成一团。

钟离先生走在旁边,闻言缓声道:“成长并非为了摆脱课业,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其中蕴含的智慧与重量。岁月积淀,方知看似无用的字句,或许正是构建认知的基石。幼时通其形,长后方能解其神。”

有些知识,儿时初读,并无感受。像嚼没味的枣椰果渣,吐在时光里就忘了,却不知仍有粒渣黏在喉咙深处。

直到未来的某一天。咳着咳着竟呕出半片。是当年的那些文字,沾着血沫。

从此每走一步,都能听见那些字的回响。

原来这就是这些文字的意思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