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刚挂断,林辰便起身走到办公桌前,打开内网系统,调出网信办刚刚上传的分析报告。屏幕上的数据清晰显示,“青州旧事”账号所使用的AI语音合成软件,属于政府内部禁用清单中的高风险工具,仅限省级以上单位备案使用。这种软件不会出现在普通自媒体手中。
他把页面下拉,目光落在一段技术备注上:该模型训练样本包含大量公开政务发言录音,但声纹匹配逻辑存在定向优化痕迹——不是随机模仿,而是专门针对某类语调结构进行拟合。
“不是冲着流量来的。”林辰低声说,“是冲我来的。”
刘伟站在门口,手里拿着打印出来的MAC地址记录。“城西数据中心回函了,昨晚登录‘青州旧事’的那个终端,IP绑定设备确实是档案馆那台备用机。机器本身不联网,但有人用移动热点接入过内网。”
林辰点头:“能进档案馆内网的人不少,可知道Z087号材料在预审阶段、又能在非工作时间操作备用机的,没几个。”
“要不要直接找档案馆要操作日志?”刘伟问。
“不能硬来。”林辰摇头,“现在我们只有路径关联,没有行为证据。一旦打草惊蛇,对方换个方式再放料,我们就被动了。”
他拉开抽屉,取出一张空白协查单模板,递给刘伟:“以街道办名义发个非正式函件,就说区里要开展电子档案合规抽查,咱们配合做个前期摸底。重点查两件事:一是近七天所有对Z系列补充卷宗的访问记录;二是那台备用机的门禁刷卡日志。”
“用谁的名义发?”刘伟接过单子。
“用你的名字走流程。”林辰说,“别提我的名字,也别写具体编号,只说‘涉及历史资料归档完整性核查’。越模糊,越不容易引起警觉。”
刘伟记下要点,转身离开。
办公室只剩林辰和陈雪。她正将伪造地契的照片逐一导入比对系统,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
“第三份签名,我已经确认是临摹的。”她抬头,“原件用的是小楷狼毫,笔锋转折有轻微顿挫,伪造版则是均匀压线,像是用绘图笔描的。而且干支纪年错了——乾隆四十六年是辛丑,他们写成了壬寅。”
林辰走过去看屏幕:“还有别的破绽吗?”
“纸张。”她放大局部纤维图,“这种棉料在清代多用于民间契约,官府文书一般用高丽贡纸或宣德库纸。更关键的是,墨迹渗透深度不符合自然氧化特征,明显是化学做旧。”
林辰盯着那幅图看了几秒:“他们想让我慌,可又不敢太真。假得太离谱,反而暴露目的。”
陈雪合上笔记本:“你觉得是谁在背后操作?”
“现在还不能定。”林辰回到座位,“但有一点可以确定——这个人清楚我的节奏。他知道我会强调公益属性,所以故意放出‘祖产’‘地契’这些关键词,就是要逼我解释身份问题。只要我开口辩解,就等于承认这事值得回应。”
“那你打算怎么办?”
“不回应。”他说,“但我们得查。”
半小时后,刘伟带回消息。档案馆反馈的操作日志显示,那台备用机在昨夜七点四十二分被登录,使用的是一个二级共享账户“temp_reader”,浏览Z087号材料共6分13秒,期间未下载、未打印,仅做了页面翻阅。
“奇怪。”刘伟皱眉,“看这么短时间,连一份文件都读不完。”
“不是为了看内容。”林辰说,“是为了确认是否存在。他只需要知道这份材料真实存在、且尚未对外公开,就能编造所谓的‘未披露文件’。”
陈雪突然开口:“我刚查了值班表。昨晚负责内网机房值守的是周某,临时借调人员,原属社区科下属干事。”
林辰眼神微动:“哪个主管科室?”
“王建军分管的。”
空气短暂凝滞。
刘伟低声说:“是他的人?”
“还不能断定。”林辰语气平稳,“但时间点太巧了。视频发布前四小时,内部有人访问敏感材料;而这个人的直属领导,正好一直对我有意见。”
陈雪翻出周某的工作履历:“他是三个月前借调过来的,学历大专,专业是行政管理,之前在街道办做过档案录入外包工作。这次轮岗名单是他主动申请的。”
“主动申请?”林辰眯起眼,“一个外包转借调,还想长期留编?在这种岗位上,最容易被人利用。”
他站起身,在桌边踱步两圈:“现在两条线——技术路径指向档案馆终端,人事线索指向周某。只要能把这两条线串起来,就能证明信息泄露不是偶然。”
“怎么串?”刘伟问。
“查门禁。”林辰说,“他有没有在那个时间段进出过机房?如果有记录,再结合操作日志的时间戳,就能形成闭环。”
“我已经让刘伟去调了。”陈雪说,“档案馆门禁系统独立运行,数据保存在本地服务器,需要人工提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